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森林與溼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總價值為6160億元/年

2020-12-17 人民網

  8月1日上午,記者從內蒙古大興安嶺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森林與溼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總價值為6160億元/年。

  評估結果顯示:2018年,內蒙古大興安嶺森林與溼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總價值為6160億元,其中,「綠色水庫」總價值量為1646.94億元/年,森林與溼地生態系統分別為1341.32億元/年和302.62億元/年,佔比81.44%和18.56%;「綠色碳庫」總價值量為1071.75億元/年,森林與溼地分別為1015.59億元/年和56.16億元/年,佔比為94.76%和5.24%;「淨化環境氧吧庫」總價值量為1024.98億元/年,森林和溼地產生的價值分別為795.87億元/年和229.11億元/年,佔比為77.65%和22.35%;「生物多樣性基因庫」總價值為1246.95億元/年,森林和溼地生態系統價值分別為1090.34億元/年和156.61億元/年,佔比分別為87.44%和12.56%。

  內蒙古大興安嶺森林和溼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以直觀的貨幣形式呈現了森林和溼地生態系統為人們提供生態產品的服務價值,用詳細的數據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化實現機制,既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踐行「兩山論」理念的重要舉措,也是堅持生態優先、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生態文明的必然要求,將有利於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激發「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內在動力,為好山好水尋求更多價值實現途徑。(記者 劉玉榮)

(責編:張雪冬、劉澤)

相關焦點

  • 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森林與溼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總價值為6160億元/...
    8月1日上午,記者從內蒙古大興安嶺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森林與溼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總價值為6160億元/年。    評估結果顯示:2018年,內蒙古大興安嶺森林與溼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總價值為6160億元,其中,「綠色水庫」總價值量為1646.94億元/年,森林與溼地生態系統分別為1341.32億元/年和302.62億元/年,佔比81.44%和18.56%;「綠色碳庫」總價值量為1071.75億元/年,森林與溼地分別為1015.59億元/年和56.16億元/年,佔比為94.76%和5.24%;
  • 內蒙古大興安嶺森林與溼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總價值量逾6000億元/年
    劉磊 攝中新網呼倫貝爾8月1日電 (記者 張瑋)1日,記者從內蒙古大興安嶺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與價值評估成果發布會上獲悉,內蒙古大興安嶺森林與溼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總價值量逾6000億元/年。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是中國四大國有林區之一,為中國最大的寒溫帶原始森林,森林資源面積837.02萬公頃,佔內蒙古森林資源面積的32.01%、森林蓄積量的61.62%。
  • 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為生態文明建設造勢助力
    並藉助發布會重磅推出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森林與溼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總價值量為6160億元/年等一系列令人振奮的生態數據,使內蒙古大興安嶺成為生態保護的代名詞。   圍繞中國(內蒙古大興安嶺)系列森林旅遊節開展持續宣傳工作,連續三年對森林旅遊節系列活動進行全景式報導,在宣傳報導活動盛況的同時,有針對性地結合林區重點工作取得的新成效,策劃開展宣傳報導工作。
  • 中國首部反映內蒙古大興安嶺開發建設歷程電影開機
    圖為開機儀式現場。劉磊 攝10日,中國首部反映內蒙古大興安嶺開發建設歷程的電影《海林都之燃情歲月》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根河源國家溼地公園開機,展現獨具特色的森工文化和鄂溫克民族文化。記者了解到,該部影片主要以內蒙古大興安嶺開發建設歷程為背景,真實再現上世紀50年代初期到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將近70年的林業創業史、發展史,講述蒙古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等少數民族與漢族兄弟攜手共同克服高緯高寒和物資極度匱乏等不利因素,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為國家經濟建設提供大量急需木材,後隨著時代發展變化又義無返顧承擔起保護祖國北方重要生態屏障重任,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生態建設做出的偉大貢獻
  • 內蒙古大興安嶺溼地保護率提高至逾52%
    圖為內蒙古大興安嶺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與價值評估成果發布會現場。 劉磊 攝中新網呼倫貝爾8月1日電 (記者 張瑋)8月1日,記者從內蒙古大興安嶺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與價值評估成果發布會上獲悉,截止到目前,內蒙古大興安嶺溼地保護率提高至逾52%。
  • 2017年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共接待遊客151萬人次
    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管理局把發展旅遊業作為林區轉型的新動力,以爭創全國生態旅遊示範區、全國森林康養示範區、世界地標性生態旅遊目的地為目標,以壯大林區南部、東部、北部三大旅遊板塊為核心,進一步加大資源整合的力度,實施旅遊+戰略,大力發展全域旅遊、四季旅遊、全時旅遊、森林康養,走「求特色、樹精品、大旅遊
  • 吉林省溼地生態服務功能價值2750億元
    報告數據顯示:吉林省溼地生態系統服務的總價值量為2750.25億元/年,比2013年增加了186.49億元。溼地與森林、海洋並稱為全球三大自然生態系統。吉林省溼地資源豐富,共有4大類16型,包括河流溼地、湖泊溼地、沼澤溼地和人工溼地。長期以來,人們對溼地的了解主要集中在其提供的可作為商品的部分,而對其改善環境和非商品功能認識不足。
  • 遼寧完成森林溼地草原生態服務功能評估
    本報訊 記者吳兆喆報導 《遼寧省森林、溼地、草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近日出版,這是全國首次將森林、溼地、草地三類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進行統一評估。        評估結果顯示,2017年遼寧省森林、溼地、草地生態系統生態效益總價值為7345.25億元,相當於當年全省GDP的31.38%。
  • 新疆森林、溼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首次對外發布
    6月12日,新疆森林、溼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價值新聞發布會召開。圖為新聞發布會現場。天山網訊(記者趙敏攝影報導)一直以來,新疆以優越的自然生態環境吸引著各地遊客前來觀光旅遊,每每向遊客介紹新疆,新疆各族群眾也都會用到大美新疆、生態宜居之類的詞,但是新疆的生態環境到底有多好?有沒有一個具體的數值去表述呢?
  • 內蒙古大興安嶺建立58個自然保護地保育自然生態
    記者23日從正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舉行的2019年國際自然保護地聯盟年會上獲悉,截至目前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管理局已建立起58個類型多樣的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佔內蒙古大興安嶺生態功能區總面積的21%,持續提高了大興安嶺的保育力度。
  • 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把綠水青山冰天雪地變成金山銀山
    「十三五」以來,林區緊緊圍繞「生態林業、民生林業」的戰略部署,大力發展生態旅遊、森林碳匯、林下經濟、中草藥種植等生態主導型產業。停伐後,務林人不但沒有「餓肚子」,反而錢袋子更鼓了、致富路更寬了——把綠水青山冰天雪地變成金山銀山 11月的內蒙古大興安嶺,山林靜悄悄,白雪鋪滿了山體,仿佛一切都靜止了。
  • 我國最大國有林區已實現林業碳匯交易5筆共191萬元 內蒙古大興安嶺...
    新華社呼和浩特5月25日電(記者王靖、朱文哲)記者25日從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管理局獲悉,目前我國最大國有林區——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區已完成5筆林業碳匯交易,共計191萬元,這標誌著內蒙古大興安嶺生態效益轉化為經濟效益的速度在加快。
  • 張學勤代表:加快內蒙古大興安嶺國有林區道路基礎設施建設
    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森林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張學勤談及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基礎設施建設時說,林區現有公路總裡程16818.23公裡,路網密度1.72米/公頃,其中二級以下道路佔總裡程的87.5%,且多為砂石路面養護不足塌陷嚴重,存在交通安全隱患。
  • 生態GDP彰顯呼倫貝爾森林生態價值
    本報記者  吳兆喆  「任何事物都要一分為二地看,尤其涉及森林資源大省、大市,更要區別傳統GDP和生態GDP的價值。」前不久,《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及價值研究》出版,該書主編、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首席專家王兵介紹說,呼倫貝爾市國土面積25.3萬平方公裡,相當於山東、江蘇兩省國土面積之和。
  • 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發生兩起雷電火災
    x-oss-process=style/w105月1日,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額爾古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伊圖裡河林業局溫河生態功能區發生森林火災,初判為雷電火。記者從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管理局森防指獲悉,截至1日20時,額爾古納保護區火場已合圍,溫河生態功能區森林火災正在全力撲救中。blob.png?
  • 內蒙古:額爾古納著力保護溼地生態系統
    日落時分的內蒙古呼倫貝爾市額爾古納溼地風光中國園林網9月4日消息:額爾古納溼地位於內蒙古大興安嶺西北側,額爾古納河的東岸,總面積為12.6萬公頃,被譽為「亞洲第一溼地」。2014上半年,額爾古納市實施公益林管護286萬畝、森林撫育8萬畝,著力保護溼地生態系統,開展查處打擊非法毀林毀草、保護過境候鳥等專項行動,溼地保護與建設工程基本完工。
  • 內蒙古大興安嶺又一溼地公園獲批「國字號」生態名片
    圖為遊客暢遊庫都爾河國家溼地公園 7日,記者從內蒙古森工集團獲悉,庫都爾河國家溼地公園試點通過國家驗收,內蒙古大興安嶺又一溼地公園獲批「國字號
  • 放下斧頭搞旅遊——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的綠色轉型
    新華社呼和浩特8月13日電題:放下斧頭搞旅遊——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的綠色轉型新華社記者安路蒙、賀書琛初秋時節,地處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腹地的阿爾山市白狼鎮草木繁盛幾十年來,從手舉伐木斧頭,到手握馬鞭搞旅遊,於久江的個人經歷就是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百姓的發展縮影,見證了當地從林業到旅遊業的綠色轉型。阿爾山市橫跨大興安嶺西南山麓,是我國重要的木材供應地。作為一名「林二代」,19歲時,於久江便加入伐木大軍。「那時候起早貪黑上山砍樹,兩頭不見日頭。」他回憶說,當時條件簡陋,油鋸不夠用,就拿彎把鋸手工砍木頭。有時汽車進不來,要靠手拉肩扛或馬車運木頭。
  • 內蒙古大興安嶺「革命老區」:伐木到護林的68年 幸福感爆棚
    張瑋 攝中新網呼倫貝爾8月8日電 題:內蒙古大興安嶺「革命老區」:伐木到護林的68年幸福感爆棚中新網記者 張瑋時隔3年,當魏志星再次踏上圖裡河這片土地的時候發現,家鄉變了。用他的話說:「變化是翻天覆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