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作為佛教的大乘經典,是流傳最廣、最重要的經典之一。禪宗更是將《金剛經》視為至寶,許多上根利器之人因受持《金剛經》而迅速成就。
佛陀在《金剛經》之中,多次提到「四句偈」。例如「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說明了受持《金剛經》的福德巨大,即使是受持四句偈福德亦是不可估量。
不過,《金剛經》中雖然多次出現四句偈,但是沒有明確指出是哪個四句偈。其實深入考察《金剛經》,佛陀的本意沒有限定四句偈是哪句,而可以是多句。《金剛經》中確實有多個四句偈,且都是經典至極,可謂蘊含了佛陀如來的最高智慧。以下4個四句偈,在《金剛經》中甚為著名。
1.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未開悟前,人們都執著於各種各樣的「相」。執著於「我」的獨立存在,執著於他人的對立存在,執著於其他萬事萬物的對立存在,執著於時空的存在。其實在大覺者如來眼中,一切相即一切幻。若能證悟「相」的虛幻,即通達如來之本性。
2.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因此,凡人與如來的區別,從根本上而言即是對於「相」的證悟。堪破「相」虛幻的本質,真心如如不動,不為各種虛象所牽引,即達到「諸相非相」之境,如此便能見到自性如來的本來面目。
3.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求佛法向外而求,無論多麼努力,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因為方向是錯誤的。如來是每個人內在本有的清淨佛性,修持內心,去除內心的種種雜染,佛性自然就會顯現。若是認為如來一定有特殊的相,有特殊的聲音,而從這些幻象中去尋找如來,是為「行邪道」,縱經百千萬億劫亦尋不到如來。總之,佛法是心法,必須向自心而求,勿向外相而求。
4.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故而究根結底,一切著相的有為法,都似夢幻泡影一般。如朝露疏忽即逝,如閃電一閃而過,其後了無影蹤,空空如也。這個真理,必須明白。
其實整部《金剛經》,即是告誡我們勿追逐外相,因為追逐外相即是在追逐現象,觸及不到本質。如來的本質,是內在的無染著的清淨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