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這4個四句偈,蘊含了如來的最高智慧!

2020-12-14 今古浮沉

《金剛經》作為佛教的大乘經典,是流傳最廣、最重要的經典之一。禪宗更是將《金剛經》視為至寶,許多上根利器之人因受持《金剛經》而迅速成就。

佛陀在《金剛經》之中,多次提到「四句偈」。例如「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說明了受持《金剛經》的福德巨大,即使是受持四句偈福德亦是不可估量。

不過,《金剛經》中雖然多次出現四句偈,但是沒有明確指出是哪個四句偈。其實深入考察《金剛經》,佛陀的本意沒有限定四句偈是哪句,而可以是多句。《金剛經》中確實有多個四句偈,且都是經典至極,可謂蘊含了佛陀如來的最高智慧。以下4個四句偈,在《金剛經》中甚為著名。

1.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未開悟前,人們都執著於各種各樣的「相」。執著於「我」的獨立存在,執著於他人的對立存在,執著於其他萬事萬物的對立存在,執著於時空的存在。其實在大覺者如來眼中,一切相即一切幻。若能證悟「相」的虛幻,即通達如來之本性。

2.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因此,凡人與如來的區別,從根本上而言即是對於「相」的證悟。堪破「相」虛幻的本質,真心如如不動,不為各種虛象所牽引,即達到「諸相非相」之境,如此便能見到自性如來的本來面目。

3.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求佛法向外而求,無論多麼努力,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因為方向是錯誤的。如來是每個人內在本有的清淨佛性,修持內心,去除內心的種種雜染,佛性自然就會顯現。若是認為如來一定有特殊的相,有特殊的聲音,而從這些幻象中去尋找如來,是為「行邪道」,縱經百千萬億劫亦尋不到如來。總之,佛法是心法,必須向自心而求,勿向外相而求。

4.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故而究根結底,一切著相的有為法,都似夢幻泡影一般。如朝露疏忽即逝,如閃電一閃而過,其後了無影蹤,空空如也。這個真理,必須明白。

其實整部《金剛經》,即是告誡我們勿追逐外相,因為追逐外相即是在追逐現象,觸及不到本質。如來的本質,是內在的無染著的清淨佛性。

相關焦點

  • 再說《金剛經》四句偈
    昨天的時候,我們說到《金剛經》結尾有四句非常著名的偈子--「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今天我們接著說。這四句偈,在《金剛經》中甚為著名。故而究根結底,一切著相的有為法,都似夢幻轡影一般。
  • 《金剛經》中的4個四句偈,只要多讀,能得無量福德!
    所謂「開卷有益」,就是這道理。有人愛看佛經,但是覺得佛經深奧難懂,於是有的人說,看佛經講究一個根性。由於覺得自己根性差,才讀不懂佛經。於是,有的人就說,你若與佛經擦肩而過,是因為與它無緣。但是到底是不是無緣,人們沒有那麼大的智慧,弄不懂這一點。人的心念,總是在瞬息萬變。
  • 《金剛經》四句偈中哪兩個字起主導作用,蘊藏著如來佛無上的智慧
    《金剛經》人們很熟悉,也非常的喜愛,一些人耳熟能詳,都能講出一些道理來。特別是此經的最後四句偈,更受人們的歡迎,大都銘記在心。由於對這四句偈的理解,也給人們帶來了很大的智慧。這四句偈用文字般若來理解,就是一切有為的事物和現象,如夢、如幻、如水泡、如虛影,沒有真實的主體;如露水、如閃電,沒有永恆不變,一切虛妄無常皆不可執著。用自性觀照般若來解悟,夢是妄身、幻是妄念、泡是煩惱、影是業障,這些都是有為法。如是二字在此經中多次出現,這裡指的是破相去執,無住生心的方法。露水、閃電要用破相去執,無住生心的無為法去觀照。
  • 《金剛經》:受持演說這四句偈,功德無量
    《金剛經》大家都不陌生,是一部家戶喻曉的經書,即使不學佛的人也大多有所耳聞;而對於學佛的人來,則是必須要誦讀奉行的經典。《金剛經》甚至被稱為佛教史上最偉大的經典之一。為何人們對短短的這部經如此看重呢?從經名就可以看出,它用金剛來比喻般若智慧的銳利、堅強、無堅不摧,能斷一切煩惱。
  • 《金剛經》:佛祖沒有明說的四句偈,受持就有十種利益功德
    四句偈是指由字數多寡不拘的四句話所組成之偈語,雖然短小精悍,但卻往往能涵蓋佛祖所說的經論佛法之要義,所以往往被稱為是佛法之精華,在《金剛經》中,佛祖曾經六次提到要眾生修行之時去受持四句偈等,分別是第八、十一、十二、十三、二十四、三十二品,如第八品中說「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
  • 佛教:《金剛經》中的四句偈,真明白了,一定會得到大利益
    《金剛經》是佛教經典中的經典,從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人讀誦金剛經,抄寫金剛經,因金剛經而得到感應,因金剛經而得道悟道。佛在《金剛經》中多次強調,能夠有人受持讀誦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就會受利益,得福報,到底哪四句是四句偈,自古就沒有定論,金剛經中四句偈有很多,只能說你從哪一句中受到啟發,得到利益,那一句就是四句偈。禪宗有一句話:離四句,絕百非,也就是否定一切的執著,你真悟道了,就會明白一切都是假象。
  • 讀《金剛經》|說說如來三十二相
    繼續讀第十三品 《金剛經·如法受持分》。「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佛陀這樣問須菩提,已經很多次了。
  • 金剛經中佛陀反覆提及的四句偈,究竟是哪四句
    卍請您點擊上面的「關注」,和紅塵一起淨心學佛卍讀過《金剛經》的師兄都知道釋迦佛在裡面反覆提及了「四句偈」,說哪怕一個人用滿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來持用布施,這個功德也遠遠不如為他人誦讀演講金剛經,甚至只是其中的四句偈言來的大。
  • 《金剛經》中,這個四句偈,助您斬斷一切煩惱妄見!
    要想真正理解事物的空性,不可不讀般若部中一部重要的經典,這部經典,只有三個字,就是《金剛經》。《金剛經》重點講了事物的空,因為這個緣故,所以佛門也叫空門,只要入了空門,明白了空性,就知道一切皆空,然後什麼煩惱都沒有了。世人有諸多的煩惱,其實只要認真誦持《金剛經》,哪怕是一個四句偈,都可斬斷一切煩惱妄見。
  • 深入經藏:《金剛經》中四句偈「等」的微妙含義
    《金剛經》中四句偈「等」的微妙含義。(圖片來源:資料圖)《金剛經》中,共六次提到——「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之語,其中「等」字的含義,甚為明顯,不用說大家也都知道,即代表經中所有的四句偈。這另一微妙含義是說:「等」字除代表所有四句偈外,還同時代表經中或一言、或兩語、或三言(即比四句少而又不超過三言)的這些精要句。因為這些精要句,悉皆含攝全經要義,受持它們的功德,即與受持全經同,也就是說,這些精要句和四句偈一樣的重要,而其文字則更為精簡。因為精要句是全經要義的濃縮,是無比殊勝的絕妙經文,任取精要句中或一言。或兩語、或三言,即可代表全經。
  • 佛說受持讀誦《金剛經》,乃至為他人解說四句偈,此人得福德很多
    佛說受持讀誦《金剛經》,乃至為他人解說四句偈,此人得福德很多。我們知道《金剛經》在我們國家是很流行的,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禪宗六祖慧能的原因吧。金剛經是講了空沒錯,但它並沒有說一切皆空,也沒有讓我們去執著於空。金剛經講的是般若。般若是什麼呢?是離相智慧心,這智慧心就是解脫心。就是說,要離一切五欲六塵的境界相,於一切法相上不起執著心。不執著就不起貪嗔痴,不起貪嗔痴就不造殺盜淫等諸業,就不造業。不造業就沒有煩惱痛苦的業報,這就是解脫,解脫一切煩惱痛苦。金剛經講的就是解脫眾生苦的智慧。
  • 何為《金剛經》「四句偈」?
    《大乘金剛經論》——四句偈論第四
  • 今日才知道,佛在《金剛經》中說到的「四句偈」,並不是指四句話
    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金剛經》中,不止一次提到宣講此經,以及受持此經中四句偈的好處和功德。說這功德比全世界的微塵都多,比東南西北四維上下的虛空都廣闊。那麼,這四句偈到底指的是哪四句?
  • 《金剛經》為什麼叫《金剛經》?
    「須菩提,如有有善男善女,用恆河的沙子那麼多的身體性命來布施,如果有人從這經中,乃至於受持四句偈,給別人開始解說,積的福德,比前者多的不可勝數!」所以須菩提問佛給這部經起個什麼名字,並且,我們該如何俸持這部經書呢?佛就告訴須菩提了,這部經就叫《金剛般若波羅蜜》,並且要像這部經的名字一樣俸持他。為什麼叫金剛經呢?因為我們知道,金剛石是我們已知自然界存在的最堅硬的礦石,他可以切割塑造任何的物質,以此來形容金剛經的堅不可摧,只要我們信解受持此經,並廣為流傳開示,就可以調服剛強眾生,令眾生離苦得樂,究竟涅槃。
  • 《金剛經》四句偈:凡夫以之斷煩惱,菩薩以之成佛道
    網圖這種以四句偈的形式總結佛法精華的智慧,在各種經論之中在所多有,根據佛法的側重點不同而有所不同,在著名的般若經典《金剛經》中,佛祖便曾經多次提到修行之人受持讀誦、為他人演說經文乃至四句偈等的功德福報但是由於佛祖沒有具體的指明是哪四句偈等,所以後世之人莫衷一是,而不知其可,誰也不能論斷何為四句偈為正確,而只能認為因病與藥,合乎機緣者為是,但是不管大家如何認知,如果要說到金剛經中最著名的四句偈等,那一定是《金剛經》中第32品應化非真分中的四句偈為世所公認。
  • 《金剛經》四句偈,功德不可思議!
    金剛經 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四句偈 作者丨合儒法師
  • 為他人開示金剛經的福德到底多到什麼程度?《金剛經》第八品解讀
    這些福德並沒有固定的性質,所以如來說福德很多。」「如果又有人,從這本經書中信解受持,哪怕是四句偈等,給別人解說開示,他得到的福德要超過前面的人。為什麼?須菩提,所有的佛,以及他們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都是從這本經書證悟出來的。須菩提,所謂佛法,就不是佛法。」這一品,是說受持金剛經並為他人開示的功德非常的大,我們要搞明白,為什麼功德會這麼大?
  • 《金剛經》中多次提到的受持四句偈,究竟是哪一個?
    這是《金剛經》最後一個四句偈,《金剛經》有好幾個四句偈,所以有人問,佛在《金剛經》中多次提到的受持四句偈,究竟是哪一個?哪一個都不是!《金剛經》已經告訴我們,不生法相,應無所住。所以說,如果我們非要認為是經中的哪一個四句偈,就是生了法相。所以說都不是!
  • 《金剛經》:受持四句偈,為他人說,所得的福德最大
    佛陀在《金剛經》第十一品(無為福勝分)裡說:「為他人演說《金剛經》,那怕只是受持四句偈等,所得的福德都勝過以恆河沙數那麼多的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來布施的福德。」佛教說一日月照四天下,覆六欲天、初禪天,為一「小世界」。
  • 《金剛經》:為何說最後四句偈,是全經的精髓,也是人生的真相?
    眾所周知,《金剛經》在佛教當中,是眾經之首。「金剛」二字具有能破、能斷一切相的屬性,在佛教的概念之中,「金剛」也被 喻為永恆的真性,能破一切煩惱障礙之意。佛像可見,《金剛經》這部經典重要性,禪宗的六祖大師談到此經時也說:「夫金剛經者,無相為宗,無住為體,妙有為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