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華的凡爾賽宮與國王的「夢想」

2020-12-16 饕餮小娘子

法國有兩個最著名的「宮」,羅浮宮和凡爾賽宮,兩個昔日的皇宮如今前者成了「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後者成了「世界五大宮殿」之一。

1979年就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凡爾賽宮在一個世紀以來,都是法蘭西王國最高統治者的權力象徵,它雍容華貴、流光溢彩,處處都體現著極盡奢華的藝術盛宴。但同時,它也展現了當時腐敗不公的社會象徵。浪漫與墮落,絢爛與荒誕,波旁王朝從這裡走向興盛,也從這裡走向滅亡。凡爾賽宮不僅僅是一座王室的宮殿,更是一部生動的法國歷史教科書。

儀仗庭院的入口處就是凡爾賽宮的建造者——穿著高跟鞋、戴著假髮騎馬的「太陽王」路易十四的青銅雕像。

1661年,23歲的法王路易十四下令,要在鄉下小鎮凡爾賽建造一座全新的宮殿。他的大臣們大為驚訝,因為自羅浮宮成為王宮以來,歷屆帝王都住在這裡,並為之不斷擴建。而路易選擇的新址距它有20公裡,且是一片蚊蟲滋生的沼澤地。

剛剛親政的路易之所以要這麼做,與他幼年時所經歷的暴亂有關,兩次出逃巴黎的陰影讓他決心要建立一個完全的君主集權制,他要擁有絕對的權威。而這第一步就是要展現出他有著超越自然的意志和能力,能在不可能的地方打造一座轟動世界的偉大宮殿。

法國有句俗語,沒有參觀過凡爾賽,就不算真正到過法國。所以凡爾賽宮前,總是有著排不完的蛇形隊,通常一個小時能排到進門處就算是幸運了。

曾經的這裡是路易十四的爸爸路易十三的狩獵行宮,僅有26個房間作為儲藏室和兵器庫以及狩獵時的臨時住所。孩童時期,小路易和爸爸來過這裡,他深知要把沼澤地改建成宮殿是多麼艱難,但他偏要向虎山行。

路易十四如此固執,除了任性,當然有他自己的打算。為了建立君主集權制,就一定要削弱貴族的力量,路易的策略之一就是營造奢靡的氛圍。路易十四建造凡爾賽宮不光是為了自己住,他要把王公貴族以及大臣們統統集中到這裡,和自己一同居住。這樣他就可以隨時掌握所有事情的動向,他一天工作八小時以上,事必躬親。

除了努力工作,他還努力娛樂,每天都舉辦豪華的舞會、盛宴和慶祝活動,路易十四要讓貴族們都沉溺於酒色和相互攀比博取自己的寵幸,而沒時間打理地方上的問題,使他們漸漸喪失自己的權力。在這鍍金大門之外,人民承擔著苛捐雜稅,而富有的王公貴族們坐享其成。

為了裝下這麼多人,路易十四就要把宮殿建造得足夠大,房間足夠多。他動用了3萬多名建築師和工人,6千多匹馬搬運石材,為了確保材料夠用,他甚至下令10年內全國禁止其它工程使用石料。經過近半個世紀的建造,羅浮宮花了7000萬裡弗爾,約合10.5億歐元(80億元人民幣),才有了如今包含2300個房間的宮殿、花園、噴泉、人工湖、雕像、藏畫於一身的大型建築群。

儀仗庭院南北兩側的建築就是供大臣們居住的,如今的南翼是售票處,排隊購票的遊客就像是當初擠著要搬進來的大臣們。即便這裡的規模已經十分大,但對於龐大的王公貴族和政府機構,房間依舊是僧多粥少,從而發生了很多極具荒唐諷刺的事情。

1個多小時的排隊安檢進門後是皇家庭園,西側最深處是主殿,國王住的地方和著名的鏡廳都在那裡,主殿門前是相對較小的大理石庭院。

凡爾賽宮明顯比羅浮宮輝煌燦爛很多,凡是看到的金色全部都是真鍍金,然而這也是對「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最佳闡釋。在凡爾賽宮的全盛時期,宮中居住的人數達36000名,不光住房緊張,連衛生、取暖、洗衣、清潔都是巨大的問題。外表華麗的凡爾賽宮裡,很多房間連衛生間都沒有,王子也不得不在臥室的壁爐內便溺,更別說洗澡。人們戲稱凡爾賽宮的房間是「鍍金的籠子」。

而且從建立波旁王朝的亨利四世時起,法蘭西民族就變成了著名的懼水民族,他們認為水對身體有害,所以即便是國王,一生也很少洗澡,那身上的味道可想而知。所以這也是為什麼香水是由法國人發明出來,並被女人們追捧的最大原因。

即便有香水,每過一段時間凡爾賽宮裡的臭味也積攢得連香水都蓋不住,那個時候,國王就會到楓丹白露或馬利宮等處暫住,等凡爾賽宮的臭味散了後再回來。

按照規定的遊覽路線,在北翼領了有中文的講解機,跟著洶湧的人潮邊走邊看。1674年,建築師蒙薩從去世的原設計師勒沃手中接管了凡爾賽宮的工程,在中殿兩側增建了南北兩翼。

不過如今的凡爾賽宮是被法國大革命時期洗掠後,由奧爾良王朝的國王路易·菲利普國在1833年修復的。菲利普不僅修復了凡爾賽宮,還把拿破崙一直沒建好的凱旋門建好了,他對法國的遺產保護做了不菲的貢獻。

北翼最先看到的是皇家禮拜堂,它佔據著上下兩層。巨大的管風琴下是金色的天使守護著正在演奏豎琴的大衛王的浮雕。頭上震撼的穹頂壁畫是法國畫家安託萬·科易佩爾和查理·福斯繪製的《光環之中的永恆之父向人類許諾上帝的救贖》與《基督復活》。

這間禮拜堂裡,見證過許多王室的洗禮和婚禮,包括後來被送上了斷頭臺的法王路易十六與王后瑪麗·安託瓦內特的婚禮。

如今主殿開放了17個廳,先看到的是富麗堂皇的海格力斯廳。這個廳在路易十四時還沒有建好,路易十五完成了它,並把它作為了王公貴族的舞廳。路易十六執政時,改成了外交會見廳。

海格力斯是古羅馬神話中的大力神,所以海格力斯廳最恢宏的畫作就是天花板上的《海格力斯的頌歌》,法國畫家弗朗索瓦·勒穆瓦納用了5年完成。畫中有142個人物,是當時歐洲最大的油畫。

1688年出生的法國畫家勒穆瓦納是法國洛可可藝術的創始人之一。他35歲赴義大利學習,深受義大利宮廷繪畫的感染。48歲在成功完成了這幅天頂畫後,被國王路易十五任命為首席宮廷畫家。但嚴重的抑鬱症加上妻子離世,沒過多久首席宮廷畫家就自殺了。

天花板下最大的一幅畫是義大利畫家保羅·委羅內塞的《西蒙家宴》。保羅是提香的兩大弟子之一,他們三人同時被譽為十六世紀義大利威尼斯畫派三傑,保羅最著名的作品就是《加納的婚禮》。

《西蒙家宴》並非是保羅為凡爾賽宮畫的,而是在1570年為威尼斯聖母瑪利亞修士會所作。1664年,為了聯合法國對抗土耳其,威尼斯總督把它送給了路易十四。

《西蒙家宴》的對面,就是提香的另一位大弟子丁託列託所作的《井邊的利百加》。

海格力斯廳後是豐收廳,路易十四時用來收藏奇珍異寶。來覲見國王的人都要經過這裡,路易通過炫耀他的藏品來展示自己的權威。絢麗多彩的豐收廳頂如夢似幻,這是法國畫家安託萬·霍阿瑟於1678-1683年創作的《皇家榮耀》(《The Royal Magnificence》)。

豐收廳大門兩側是路易十四的子孫畫像,左邊是路易十四的長子,也就是王太子大路易,但他爸爸比他長壽。右邊是路易十四的孫子、大路易的次子,出生在凡爾賽宮的腓力五世,後來繼承了西班牙國王,從而引發了法國與歐洲其他多國的戰事。但這一些都不是他本意,而是他爺爺主導的。

1678年法荷戰爭的勝利使路易十四名震西歐,打響了「太陽王」的名號。但他的名聲與成功也樹敵不少,法國與西班牙、英格蘭、瑞典開戰,開銷巨大,戰事持久,凡爾賽宮的很多金銀器也不得不融掉去做軍餉。因為無法贏得戰爭,路易只得籤署了對法國不利的《賴斯韋克和約》,割讓土地給敵人。

不過通過對海外殖民地的掠奪,法國也積蓄了許多財富,促進了經濟的發展,由一個農業國轉變為歐亞大陸的工業強國,法語成為當時整個歐洲外交和上流社會的通用語言。

四年和平後,新的危機浮現。西班牙國王死後因無嗣,傳位與他姐姐的孫子。他的姐姐就是路易十四的王后瑪麗亞,也就是說繼承人是路易十四的孫子腓力五世。如果路易的波旁王朝接受,歐洲其他君主便會因勢力均衡被壞而阻止他,但他如果拒絕,西班牙的土地便會交由法國的對手奧地利。對權力無限追求的路易當然接受王位,但由此也開始了一場他在位時最長時間的戰爭,持續了12年,幾乎摧毀了法國。

豐收廳後是金星廳,也稱維納斯廳,在古羅馬神話中,愛與美的女神維納斯代表了金星。廳裡的壁龕中豎立著法國雕塑家讓·瓦林雕塑的《路易十四雕像》,不過這時,路易還沒有穿上高跟鞋。

路易在一個戲劇狂熱的年代長大,他喜歡跳舞,並成為了一個技藝精湛的舞者,他不介意在王公貴族面前表演,他喜歡成為所有人的焦點。他擁有金色的頭髮、俊美的面容,只可惜是個矮子。所以要求完美的路易發明了高跟鞋,還戴上了假髮顯得更高。他以古羅馬天神中代表太陽的阿波羅自詡,因為太陽象徵至高無上,無所不能。

金星廳的天花板真可謂金碧輝煌,依舊是為豐收廳畫天花板的安託萬·霍阿瑟所做,並且是先畫的這幅《維納斯在她的王國中施展神性和力量》。畫中是分別代表嫵媚、優雅和美麗的美惠三女神(The Graces)正要為中間的維納斯戴上花冠,維納斯的兒子丘比特和其他天使,以及地上的人們注視著她們。

屋頂的拱券上有四幅表現古代英雄的油畫,也寓意著路易十四的豐功偉績。這幅《奧古斯都駕駛馬車參加比賽》,寓意了路易十四1662年的騎兵競技表演。

繼續往後是月神廳,也稱黛安娜廳,在古羅馬神話中,月亮女神是黛安娜,也是太陽神阿波羅的孿生妹妹。廳裡的壁龕中是義大利著名雕塑家喬·勞倫佐·貝爾尼尼1665年的作品《路易十四半身像》。

這位雕塑大師在羅馬有很多大型傑作,包括納沃納廣場的四河噴泉,以及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的廣場。那如教皇伸出兩隻手,擁抱著信徒的284根託斯卡拉式柱子,讓所有登頂教堂俯視的人都過目難忘。不過貝爾尼尼在法國時並沒有得到路易十四的重視,所以他在雕完了這座半身像後就回義大利了。

這座廳頂的壁畫多與月亮女神黛安娜相關,四個角上是象徵國王路易十四的三朵百合花徽章。

路易十四時期,這裡也被稱作「掌聲廳」。因為每當舉行晚宴時,這個廳就成了撞球室。桌子周圍是精心打扮的女眷們,每當國王打出一桿好球,她們就會競相鼓掌,這個廳裡總是掌聲不斷。不光是看路易十四打球,國王早上穿衣、晚上吃飯都成了貴族們爭搶讚嘆的事情,奉承國王成了王公貴族們每天唯一做的事情。

凡爾賽宮裡的眾多屋子之所以被取名行星、衛星,是因為宮殿的主廳叫阿波羅廳,即路易十四把自己比作的「太陽王」廳,國王的御座就設在這裡。這是整個凡爾賽宮除鏡廳外最奢華的一個,每一處都金燦奪目。柱子和牆壁四角均為黃銅鍍金,天花板是鍍金浮雕,就連牆壁也是深紅色金銀絲鑲邊天鵝絨。

然而「太陽王」終究也會日薄西山,路易比他的很多後代都長壽,但這也讓他不得不遭受子孫離世和國家衰敗的雙重打擊。路易十四離世後,5歲的曾孫路易十五繼承了王位。法國的常年戰亂讓人民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這個年幼的孩子身上,然而出生在凡爾賽宮的路易十五隨著年齡的增長,不僅繼承了曾祖父的奢靡和好色,甚至更加有之。

當凡爾賽宮中充滿了路易十五的後代時,路易又開始向法國的老對手英國和奧地利宣戰,雖然他一度贏得了科西嘉島和洛林,但在和英國的七年戰爭後失去了印度、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西岸這些巨大的法國殖民地。

1763年籤署的《巴黎條約》是法國君主制時期的最屈辱的事件之一,這也標誌著法國失去了新大陸。所以如今世界的通用語言是英語,而不是法語,部分原因就在這裡。

隨著路易十五最信任的情人、繼承王位的兒子,還有王后的相繼離世,他的精神越來越差。最後,他想通過孫子路易十六的盛大婚禮來維護君主制的絕對權威,於是開始了對曾祖父沒有在凡爾賽宮修好的歌劇院進行繼續的建造。最終路易十五死於天花,當宣布國王駕崩時,無人在意,甚至舉國歡慶。

1775年,路易十六和王后在凡爾賽宮加冕,人民又把希望寄托在了新國王身上,但性格軟弱的路易十六註定是悲劇的一生,他根本無力挽救已在瓦解邊緣的王朝。僅僅14年,憤怒的巴黎人民在攻陷了巴士底獄後,又衝入了凡爾賽宮,路易十六一家被帶離了從小居住的地方。最終,38歲的路易十六倒在了如今叫協和廣場的斷頭臺上,成為了法國歷史上唯一被處決的國王。

鏡廳,凡爾賽宮裡最大、最豪華的一個廳,它在凡爾賽宮的最中央。17扇圓拱大落地窗正對著花園,窗戶對面是357面鏡子組成的17面與落地窗一樣大的拱形鏡。不要小看這些鏡子,17世紀鏡子是十分昂貴的東西,能照出人不變形的鏡子只有威尼斯能做到,路易十四要求必須要製造出威尼斯工藝的鏡子,似的工匠們不得不去威尼斯偷技術。

經過六年的建造,鏡廳在1684年完工。路易十四第一眼看到的時候也被震驚了,大廳裡鏡子與幾百盞蠟燭相互折射出來的光芒使這裡高貴華麗、氣勢恢宏,他要建造讓全世界所有宮殿都為之失色的夢想成真了。所以凡是接見外國使團、舉辦王家婚禮以及大型的舞會都在這裡,他要讓所有人在他的宮殿裡瞠目結舌、心悅誠服。

路易十五的爸爸媽媽也是在鏡廳裡舉行的盛大婚禮,兩人恩愛有加,可惜都在路易十五兩歲時染上麻疹去世了。

大長方形鏡廳的拱頂上,是查理·勒布倫描繪的路易十四在親政前中期的光輝歷史,也就是從1661年到籤訂奈梅亨和約的十八年間。雖然常年戰爭和奢靡的生活,使他親手締造的偉大形象和超高人氣在晚年喪失殆盡,但不可否認,在前十八年中,法國的軍力始終維持在西歐第一,這是後來拿破崙也不能做到的,而且這座他夢想的宮殿今天被全世界的人們所讚嘆。

勒布倫被路易十四稱為「法國劃時代最偉大的藝術家」,因為他聰明地把路易十四所取得的成就用古羅馬神話的形式表現出來,路易在他的很多畫作裡與阿波羅融為了一體。

凡爾賽宮的鏡廳就像西岱島上的巴黎聖母院一樣,都代表著當時法國政治的最高領域,自然也見證過許多歷史性時刻,包括遭受到別的國家的羞辱。

因法國在普法戰爭中失敗,1871年1月18日,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鏡廳加冕成為德意志帝國的皇帝。不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算是法國搬回來一局,標誌著一戰結束的《凡爾賽和約》也是在鏡廳籤署的,不過法國也在戰爭中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路易十四對榮耀與恢宏的無盡追求也體現在凡爾賽宮100公頃的碩大花園裡,這裡不光有綠植花壇、雕像噴泉,還有一條1.6公裡的十字形人工大運河。不過急於求成的路易十四當時也用了拔苗助長的方式,樹木都是從法國別的地方拔出的成年樹木栽種在這裡的。

樹木可以挪移,但凡爾賽地區缺少活水的問題卻很難改變。勒諾特爾建造的數百個噴泉根本無法真正使用,只有當國王在花園散步時,園丁才在他要接近噴泉的時候才打開水閥,讓噴泉噴水,等他離開了再關上。

凡爾賽宮史專家威廉·裡奇·牛頓在《大門背後》一書曾寫到,路易十四舉辦宴會時,每人要有8道肉湯、10道頭盤、4道烤肉、8道中菜、2道沙拉、4道水果和6道甜品。凡爾賽宮裡隨時產生著著大量浪費。但王室的生活也並非表面的光鮮,除了我們前面說過的缺少衛生間,洗衣的地方也很緊張,國王的襯衣和內衣甚至在大馬廄的飲水槽裡清洗,水汙染問題嚴重。

路易十六被從這裡帶走後,凡爾賽宮也遭到了多次洗掠,家具、壁畫、掛毯等物品被洗劫一空,門窗也被砸毀。路易·菲利普和後來的捐助者,以及法國政府把它逐漸恢復到了如今我們看的樣子。現在,法國政府偶爾也會使用鏡廳來歡迎外國元首。

時過境遷,凡爾賽宮從曾經的皇家宮殿變成了記錄著歷史印記的藝術殿堂,誰也擋不住歷史的車輪,但凡爾賽宮無疑已經成為了歷史的見證與豐碑。

不想跟團!也不想窮遊!怎麼用最經濟的費用在旅途中享受最棒的體驗?更多既舒適又全面的自助遊、自駕遊,盡請關注遊走在感性與理智間的「饕餮小娘子」。

相關焦點

  • 仿造凡爾賽宮的歐洲第三大王宮,兩代國王的華麗夢想
    1562年,國王腓力二世(Felipe II)將宮廷從託萊多遷往馬德裡,將堡壘改建為一座文藝復興風格的城堡。然而1734年平安夜,王室慶典失火,將城堡付之一炬。當時的國王是大名鼎鼎的腓力五世(Felipe V,1683-1746),他來自法國波旁王朝,是路易十四的第二個孫子。路易十四多時尚啊,在凡爾賽宮長大的腓力五世耳濡目染,品位自然非凡。估計他早就看原來城堡不順眼,既然燒了就索性重建吧!
  • 仿造凡爾賽宮的歐洲第三大王宮,兩代國王的華麗夢想
    路易十四多時尚啊,在凡爾賽宮長大的腓力五世耳濡目染,品位自然非凡。估計他早就看原來城堡不順眼,既然燒了就索性重建吧!1735年4月,腓力五世邀請義大利設計師菲利波·朱瓦拉(Filippo Juvarra,1678-1736)來到馬德裡,為自己建造一座可以媲美凡爾賽宮的豪華王宮。
  • 這才是真正奢華的凡爾賽宮(2):行星圍著太陽轉
    最近「凡爾賽文學」上了熱搜,其實就是在不經意間流露出奢華的生活。這個詞來源於法國「凡爾賽宮」,它不僅是法式優雅最集中的地方,也是歐洲乃至全世界最奢華精美的宮殿。也許正因如此,「凡爾賽」就成了「奢華生活」的代名詞吧。
  • 凡爾賽宮,富貴與奢華的聖殿
    到巴黎旅遊,各有所好,郊外的凡爾賽宮並非必看之處。巴黎城如同巨大的萬花筒,擠滿了財富、藝術、景觀和時尚,足以讓人眼花繚亂,行囊鼓鼓,但是終究拾的是巴黎的鱗爪,要想了解鼎盛時期的巴黎及法國歷史,看看波旁王朝時期的宮廷到底是怎樣的恢弘與奢華,凡爾賽宮的地位無可替代,就如同到了北京,故宮是無論如何也繞不開的。
  • 凡爾賽宮的11個奢華細節幫助它達到了更高的奢華程度
    凡爾賽宮的地基已經打好了。法國國家預算的三分之一被用來資助新皇宮維基百科的建設1643年路易十三死後,他的長子成為國王。然而,在加冕典禮上,路易·維夫只有四歲。直到1651年,當國王12歲時,他才第一次造訪凡爾賽宮。公平地說,這不是一見鍾情。這位新國王不太喜歡打獵,十幾歲時只偶爾回來。
  • 把旅店開進凡爾賽宮!體驗一把國王的奢華,今生定要住一次!
    凡爾賽宮—— 天下五大宮殿之一。被稱作非常美的歐洲宮闕花圃,在1979年參加《天下文明遺產名錄》。來自馬蜂窩用戶@宇陸君花圃是 法度花圃的榜樣,到處吐露著差別於東方園林的法度之美與工匠之心。來自馬蜂窩用戶@宇陸君宮殿以其奢華和極具設想力的計劃著名,外部是法國古典風,裡面以巴洛克裝飾輔以洛可可計劃元素。
  • 賞凡爾賽宮古典建築 思法蘭西皇帝奢華生活
    凡爾賽宮,位於巴黎西南方向18公裡的法國伊夫林省省會凡爾賽鎮。1624年,法蘭西國王路易十三買下了凡爾賽宮原址附近的一片森林,建造了一所有26個房間的兩層紅磚樓房,作為狩獵行宮。1660年開始,路易十四大興土木,建造凡爾賽宮。1682年5月,路易十四下令將法蘭西宮廷從巴黎遷往凡爾賽。1688年,凡爾賽宮主體部分建築工程完工。
  • 跳芭蕾的「愛美」國王,打造世界著名的宮殿——凡爾賽宮 Vol.1
    ▲ 貝克漢姆夫婦在凡爾賽宮合影,圖片來源於網絡貝克漢姆夫婦依然充滿了英式時尚的魅力,但是到了法國,一談起時尚與奢華這兩個關鍵詞,就必然無法繞過一個人,他就是凡爾賽宮的主人,法蘭西風尚的締造者——路易十四。
  • 巴黎凡爾賽宮,黃金打造極盡奢華的宮殿,是歐洲最大的皇宮
    巴黎郊外的凡爾賽宮,原本只是法國國王路易十三的一座狩獵館,在1661年被路易十四動工擴建成了宮殿,直到1689年竣工,成為整個歐洲最宏大和最奢華的皇室宮殿,至今已有330多年的歷史。這座極其富麗堂皇的皇宮,即見證了法國皇室最輝煌的時代,也是法國封建專制制度開始走向沒落的起點。
  • 法國最奢華的凡爾賽宮沒有廁所,是真的嗎?
    但在奢華場景的背後,也有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當時的衛生條件著實乏善可陳。看起來高貴的皮毛大衣裡,可能蠕動著小小的跳蚤和蟲子;人們對於洗澡唯恐避之不及,於是不得不用香水掩蓋濃重的體味。這裡,我們要討論一個更加「重口味」的話題:凡爾賽宮裡的廁所。在網上有傳言說,凡爾賽宮裡沒有廁所。
  • 揭秘法國凡爾賽宮:國王自戀的偉大結晶
    凡爾賽宮的修建和意義怎樣都繞不開這個自戀的國王路易十四。凡爾賽宮的修建,首先是為了彰顯路易十四的至高無上的權力,滿足他作為一個獨裁者的自大。在十七世紀的法國,路易十四擁有著絕對的權力,像座神像般,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他認為自己就是光輝的太陽,因此他也將太陽作為他獨有的標誌貫穿了整個皇宮。
  • 凡爾賽宮:見證路易十四絕世無雙的奢華生活,法式生活締造者
    300多年前,法國波旁王朝曾有過一個偉大的國王,他可能是人類歷史上對今天的日常生活影響最深的帝王。如果你享受精緻的法餐,如果你迷戀獨特的香水,如果你喜歡優雅的高跟鞋,那麼你在不知不覺中已經受到了他的影響,路易十四。
  • 國王每到秋季都要搬離凡爾賽宮,原因聽了讓人捂鼻,實在受不了
    我國君主的生活場所,正如我們看到的故宮一樣,金碧輝煌,如果要了解西方的宮廷生活,那我們今天說的這個地方就比較經典了,就是法國的凡爾賽宮,其奢華程度也令人咂舌。不過西方在那個時候有一個致命傷,就是只顧表面的奢華,一點都不考慮背後的生活。
  • 凡爾賽宮:氣勢恢宏、富麗堂皇的宏偉外觀!
    記得中學歷史課中提到的普法戰爭後,威廉一世由普魯士國王加冕為德意志皇帝的地方,就是凡爾賽宮的鏡廳。且不說它氣勢恢宏、富麗堂皇的宏偉外觀,暫不錶王宮內部極盡奢華、金碧輝煌的內飾裝潢,也不提由宏大規整的幾何草木、清澈曠蕩的大小運河和精緻典雅的離宮別苑組成的壯麗宮苑;單講它作為歷史舞臺在近代文明發展史上發揮的至關重要作用,便讓人肅然起敬:它見證了太陽王路易十四稱霸歐陸的豐功偉績;旁觀了鎖匠國王路易十六、赤字王后瑪格麗特窮奢極欲、倒行逆施的過往;睹見了引發大革命浪潮、從三級會議到制憲議會的偉大進步
  • 把自己花破產的國王,他的宮殿有多奢華?
    路德維希二世,曾經是巴伐利亞的國王。因為沉醉藝術,幾近痴迷,又被人稱作「童話國王」和「瘋王路德維希」。並且,由於他生活過於奢靡,最終被冠以「精神病」的原因廢黜。雖然這座宮殿面積不大,外表其貌不揚,但是內部真的是奢華至極了。路德維希二世,非常崇拜路易十六。所以建了這座宮殿並模仿凡爾賽宮的裝飾,說是為了致敬凡爾賽宮。可我覺得,林德霍夫宮內部的裝潢,明明比凡爾賽宮更勝一籌呢!宮殿延續了歐洲皇室鍾愛的金碧輝煌的裝潢方式。
  • 「凡爾賽文學」說凡爾賽宮
    最近「凡爾賽文學」大火,起初以為和凡爾賽宮有什麼關係,發現此凡爾賽非彼凡爾賽。流行的「凡爾賽文學」,源於上世紀70年代的日本漫畫《凡爾賽玫瑰》,漫畫裡展示了路易十六時期法國貴族們的奢華生活。由於1648年-1653年,巴黎發生了兩次規模巨大的叛亂,路易十四國王決定將王宮遷出巴黎,以在凡爾賽的狩獵行宮為基礎建造新宮殿。
  • 奢華的凡爾賽宮(5):路易十五的奢華升級和世界上最貴的鬧鐘
    凡爾賽宮是歐洲最著名最華麗的宮殿,也是「太陽王」路易十四打造「法式優雅」最集中的地方,此後的幾任法國國王也大多居住於此。走過了「金星廳」和「月神廳」,下面兩個房間主要是路易十五時期的設計裝飾。這位繼任者「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打造了優雅奢華的「Plus」版,房間裡還保留有一座可能是世界上最貴的鐘表。
  • 凡爾賽宮是個什麼樣的宮殿?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這種以巧妙炫耀為目的的語言「藝術」會與法國的凡爾賽宮聯繫在一起呢?據說有兩大「重要起源」,一是描述奢靡華麗貴族故事的日漫《凡爾賽玫瑰》,另一說是凡爾賽宮是奢華富麗的象徵。凡爾賽宮到底有多奢華?今天螺螄君就帶大家探秘這座水綠交織的奢華藝術殿壇。
  • 住在凡爾賽宮,風光背後是苦澀
    凡爾賽宮以其奢華富麗和充滿想像力的建築設計聞名於世。18世紀,大量王公貴族生活於此。然而,當本書作者威廉帶我們「走進」這座宮殿後,你也許會大吃一驚——不為它的奢華,為它的寒磣。那時候,國王住凡爾賽宮的主殿,貴族們住在大附屬宮,那裡有單間、合租房和隔斷間。對他們而言,能住進凡爾賽宮,是天大的榮耀。住合租房和隔斷間的宮廷人員,常為生活瑣事發生衝突。有些房間破敗不堪,卻長期無人維修。一旦有空房被騰出,宮廷人員就動用各種人脈資源,希望能搶到那間房子。住在宮裡的人們,對房間只有使用權,沒有裝修權。
  • 路易十四過分追求凡爾賽宮的宏大奢華,卻連洗澡的地方都沒有
    如果沒有聽到講解的話,幾乎想像不到眼前這偉大的宮殿如此富麗堂皇的原因,居然是因為一個羨慕嫉妒恨,因為路易十四羨慕他的財政大臣的家比自己所有的宮殿都漂亮,於是就生出了嫉妒之心,要將凡爾賽宮設計的比大臣的家更繁華,同時生出的恨讓大臣性命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