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就業的殘疾人:心中有夢,努力追夢

2020-12-13 中國新聞網

圖為12月11日下午,慶祝第29個國際殘疾人日暨第十屆「閩臺殘疾人文化周」交流活動在福州舉行。 張斌 攝

中新網福州12月11日電 題:文創就業的殘疾人:心中有夢,努力追夢

作者 閆旭 彭莉芳

四歲半時因機械事故造成雙腿高位截肢的王輝,如今能開車、能釣魚、能打羽毛球,能用椅子自如「行走」。

「身體上的殘疾沒什麼,關鍵是心態要好,健全人能做的事我也嘗試著去做。」王輝說。

但王輝的人生不止於此,他還是寧夏一級工藝美術大師、銀川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中學畢業後,王輝開始學習賀蘭石雕刻,經過30餘年,逐漸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有了一個滿意的作品,就像是自己的孩子。這對我來說不僅是一份職業,也是精神寄託。」王輝常帶著這些作品到各地參加殘疾人交流活動。

圖為聽障人士黃楊隆正在蛋殼上雕刻。 張斌 攝

12月11日下午,慶祝第29個國際殘疾人日暨第十屆「閩臺殘疾人文化周」交流活動在福州舉行,期間還舉辦了閩寧臺文創作品展、兩岸殘疾人文創作品網絡聯展等活動,王輝的作品也在參展之列。

在他設在閩寧臺文創作品展的展位上,用形狀各異、紋路多變的賀蘭石雕刻而成的硯臺、印章、擺件等,雕工細膩,典雅古樸,很快便有來自香港的收藏家買走兩塊硯臺。

王輝告訴中新網記者,在銀川,他常年和當地殘聯共同舉辦殘疾人雕刻培訓班,傳授賀蘭石雕刻技藝;他也創辦了自己的企業,從事皮雕、玉雕、刺繡等非遺項目傳承,帶動10餘名殘疾人就業。

「閩寧對口幫扶近幾年交流很多,我們也藉機把寧夏五寶之一的賀蘭石帶出來推廣。」王輝說,「福建也有很多殘疾人手工藝老師,我們互相交流,汲取長處,意義非常大。」

林世波正在粘一副《清明上河圖》,選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拱橋一段為主體,通過各種魔方尖頂鑽及炫彩圓鑽共同鑲嵌。 閆旭 攝

戲稱自己為「小肥羊」的黃楊隆則擅長在蛋殼上雕刻。「蛋殼雖然不會說話,但是每個蛋殼都想被雕琢成最好的自己。」聽障人士黃楊隆也不會說話,他用文字接受了記者的採訪。

2017年,黃楊隆在福州職業技術學院特教學院畢業後,留校創立工作坊,成為一名實訓指導老師。雞蛋、鴨蛋、鵝蛋、鴯鶓蛋、鴕鳥蛋上,黃楊隆都能雕刻各種圖案,他的工作室還有漆畫、國畫、扇面、鋼筆畫、陶塑等作品。

「不能因為自身殘疾就放棄追夢。」黃楊隆在記者的手機上寫道,「通過蛋雕項目我認識了很多願意幫助我們聽障群體的人,也通過蛋雕讓社會更多了解我們聽障群體,我們除了聽不見什麼都能做到,和健全人一樣心中有夢,並且努力追夢!」

令黃楊隆倍感自豪的是,他帶領著蛋雕團隊參加各類大賽並獲得很多獎項,如第四屆福建省「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銅獎,第三屆福建省大學生公益創業賽金獎,第二屆福建省大學生文化創新創意大賽金獎等。

出生在上世紀70年代末的林世波,小學五年級時在上學路上遭遇車禍,造成左大腿截肢。靠假肢行走的他,在福建漳州一家臺資企業從事人事工作。

下班之後的林世波依然很忙。他喜歡漢服,喜歡十字繡、鑽石畫,創辦了「春天義演團」,在節假日裡組織志願者為當地福利院的孤寡老人義演。

在臺灣青年創業基地——唯美客文創聚落產品展區,用瓦楞紙打造的「紙箱王」等充滿巧思。 張斌 攝

小小的塑料「鑽石」一顆顆粘到畫作上,需要專注和耐心。長時間低頭粘畫,不一會兒脖子就酸了。這樣的鑽石畫,林世波已經做了上百幅。在展位上,他正在粘一幅《清明上河圖》,選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拱橋一段為主體,通過各種魔方尖頂鑽及炫彩圓鑽共同鑲嵌,在光照下耀眼奪目。

林世波告訴記者,他和一群殘疾人義工小夥伴在漳州古城設置了義賣攤點,賣大家創作的鑽石畫、十字繡等。「初衷是幫殘疾人朋友們創收,但是也給我們的生活打開了一扇窗。」他說。

閩臺殘疾人文化周已舉辦十屆,是兩岸殘障人文化事業交流的重要平臺,也是福建省殘疾人群眾參與文化活動的重要形式。

在臺灣青年創業基地——唯美客文創聚落產品展區,用瓦楞紙打造的「紙箱王」,配置在玻璃罩內的獨一無二的昆蟲生態景觀「叢林野趣」,充滿故事和樂趣的文化雜貨「木子創意」等充滿巧思。

唯美客文創聚落董事長特助張釗瑞表示,過去基地引進的很多手作品牌會給臺灣殘疾人提供就業機會,未來基地將助力閩臺文化交流中心籌劃更多公益活動,重點引進臺灣殘障人士文創品牌,多做兩岸殘障人士文化交流。(完)

相關焦點

  • 愛心三人行「直播帶貨」天下第一泉殘疾人文創產品
    聯合網訊 三小時「助殘直播」,5月4日上午9點至12點,泉城濟南天下第一泉,有這樣三位特殊主播,集結組團趵突泉「愛心三人行」,共同為濟南市殘疾人文創產品「直播帶貨」,奏響泉城助殘的愛心交響樂。近年來通過創建基地、搭建平臺、培訓推薦、聚攏人才等多項舉措來推動殘疾人文創發展。湧現出一大批像我的兄弟姐妹愛心驛站、山東世博動漫等在內的示範機構企業單位,累計培訓、安置、輻射帶動千餘名殘疾人文化就業。但在疫情影響下,殘疾人通過文化創造的產品受到衝擊,存在滯銷等困難。
  • 怎樣實現新時代殘疾人心中的「中國夢」
    作為殘疾人工作者,生活中要把殘疾人的冷暖放在心上,滿腔熱情地支持殘疾人事業,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維護殘疾人的合法權益,以政治思想工作為依靠,為殘疾人工作提供有效支持,為殘疾人營造平等,充分參與社會活動的環境和條件。體現殘疾人的自身價值,為殘疾人能實現心的的「中國夢」而做出自己應有的努力。
  • ...成就殘疾人高端就業之路 百名殘疾人原創《花千谷之花魂之路...
    百餘殘疾人歷經5年創作完成據記者了解,這些殘疾人都是來自陝西省殘疾人創業就業培訓孵化基地的員工和部分學員,他們中有聽力殘疾人、肢體殘疾人還有智力殘疾人,平均年齡在27歲。五年的時間,從電影的劇本創作,到人物形象的構思設計,再到讓每個角色都在影片中栩栩如生地動起來……多少個日日夜夜,這些行動不便,語言溝通有障礙的殘疾人創作者們付出了太多常人難以想像的辛勞與汗水。而所有的動力,都來自於紮根在他們每個人心中的動漫夢。「我們希望可以靠自己的實力,創作一部真正屬於我們自己的動漫作品。
  • 【最美聊城現象】輪椅售彩 圓殘疾人就業夢
    【最美聊城現象】輪椅售彩 圓殘疾人就業夢 2021-01-08 16: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助力殘疾人就業——新疆殘疾人文化創意產業基地就業創業孵化基地
    中國日報烏魯木齊5月17日電 在新疆殘疾人文化創意產業基地就業創業孵化基地四樓的貓館文創工作室內,一名學員在老師的指導下正在手繪板上製作插畫,創始人王琳說:「這是我們目前接收到的第一個殘疾人學員」。「製作插畫的工作比較適合殘疾人,插畫的經濟效益較高且不需要外出,溝通方式也不受限,對於不方便外出或不方便言語溝通的人都很適用,只要有興趣即可」,王琳說,「一般零基礎的學員只需要5個月左右就能上手,有一定繪畫基礎的學員只需花1個月學習電腦繪畫軟體」。
  • 營山「殘疾人創業就業脫貧示範區」 上千殘疾人抱團創業就業
    梁洪源 攝  營山科學謀劃、精準施策,將農村貧困殘疾人作為重點扶持對象,納入貧困監測系統,努力為貧困殘疾家庭開闢長效增收門路:在城南鎮、濟川鎮、茶盤鄉、涼風鄉4個鄉鎮26個村建立了殘疾人創業就業脫貧示範區,為示範區內上千名殘疾人提供「量體裁衣」式服務。
  • 金澤鎮三項舉措助力殘疾人就業
    在大調研過程中發現,金澤就業年齡段且有勞動能力的殘疾人存在勞動技能差、服務供給模式比較單一等就業難題。針對以上發現的問題,金澤鎮採取三項措施努力為殘疾人提供就業援助,全力推動金澤社會事業發展向更深處進、更實處行。 以市場為導向開展就業援助。以市場和用人單位為導向,加大面向不同類型殘疾人的職業康復培訓和支持性就業服務,援助殘疾人找尋合適的工作崗位,努力提高殘疾人就業率。
  • 濟南「文創助殘」模式推向全國
    近日在我市舉行的首屆華東地區殘疾人文創作品展上,全國殘疾人文創就業聯盟宣告成立。與此同時,《促進殘疾人文創就業濟南共識》也正式發布(以下簡稱《共識》)。《共識》指出,殘疾人是一個特殊困難的群體,需要格外關心、格外關注。殘疾人是社會大家庭的平等成員,是人類文明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 河南8部門發文完善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制度
    原標題:圓殘疾人「就業夢」!河南8部門發文,完善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制度  河南省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制度建立以來,為促進殘疾人就業發揮了積極作用。但與就業需求相比,相關制度還存在作用發揮不充分等問題。近日,記者從河南省發展改革委獲悉,河南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民政廳等8部門日前聯合印發《關於完善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制度 更好促進殘疾人就業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以充分發揮殘疾人就業保障金(以下簡稱殘保金)制度作用,降低吸納殘疾人就業企業成本,有效有力促進殘疾人就業。  ●哪些單位需繳納殘保金?
  • 百名殘疾人原創動漫電影《花千谷之花魂之路》27日上線
    由100多名殘疾人原創的動漫電影《花千谷之花魂之路》27日上線。中新網北京3月27日電 歷時5年,由100多名殘疾人原創的動漫電影《花千谷之花魂之路》,27日在愛奇藝獨家上線播放。這部電影的誕生,也為殘疾人就業拓展出一個新的領域。
  • 「友善大運·特許公益+」成都殘疾人公益手作大運特許商品發布
    12月3日,第29屆國際殘疾人日。 「友善大運·特許公益+」啟動儀式暨成都市殘疾人公益手作特許商品發布會舉行。在成都大運會執委會的支持下,成都市殘疾人聯合會攜手大運,以特許的方式,扶持殘疾人結合大運元素,研發公益手作系列文創產品,以切實的方式,幫助殘疾人融入大運、真實追夢,也為這屆大運會,注入這座城市的特殊溫暖。
  • 瀋陽:就業創業讓殘疾人重拾信心
    2020年以來,瀋陽市殘聯積極搭建起愛心企業與殘疾人群眾就業服務平臺,開闢就業崗位、實施技能培訓,激發殘疾人就業潛能,幫助殘疾人高質量就業,把招聘會開到各個企業裡,把招聘崗位送到每個社區、每個殘疾人家庭,讓「送崗入家、送人入企」的服務理念深入人心,讓殘疾人重拾生活自信,體現自身價值,充分融入社會。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全國圍觀:殘疾人高質量就業的「無錫樣板...
    「希望日子過得好一些,能夠有穩定的收入來源」,張平說,兒子在讀高三,後面需要花錢的地方還多著呢。從當年的修車起家,各級政府部門一直在推動他的就業增收,他也相信,只要不放棄,總能闖出一條路。近幾年來,無錫對接殘疾人就業從「提升文化層次、提高職業技能、實現自我價值」這三項需求出發,建立無錫開放大學殘疾人教育學院,定製專業學歷,圓殘疾人「大學夢」。
  • 新津縣創新殘疾人創業就業
    原標題:新津縣創新殘疾人創業就業新津縣創新殘疾人創業就業創新創業2.0時代,廣大殘疾人如何投身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潮流,讓殘疾人生活得更加富裕、更加幸福、更有尊嚴?今年以來,新津縣殘聯結合殘疾人能力提升和就業創業需求,推行「訂單培訓+精準扶持+靈活就業」模式,開展形式多樣的幫扶殘疾人創業就業活動。
  • 讓殘疾人實現精準穩定就業
    在這冰雪消融,萬物復甦的春天,一場場以「就業幫扶,真情相助」為主題的殘疾人專場招聘會在各地舉辦,為企業和殘疾人搭建了求職平臺,架起了就業橋梁。同時,殘疾人精準就業幫扶基地也在一些地方建立起來,不僅使殘疾人精準就業,還能實現穩定就業。
  • 帶你一起去追夢
    徐州市鼓樓區殘疾人輔助性就業資源調配中心,是徐州市首家為殘疾人調配就業崗位的專業助殘機構。她向記者介紹,鼓樓區殘疾人輔助性就業資源調配中心是全市首家為殘疾人調配就業崗位的助殘機構,機構下轄13家「殘疾人之家」,目前機構分為「輸血」和「造血」兩種運營模式。
  • 惠水翁金村打造養蜂基地 助力殘疾人就業創業
    ,帶動有餘力的殘疾人,依靠自己的努力,讓花變成蜜,讓蜜變成錢,開啟殘疾人的甜蜜事業,讓殘疾人成為自信、自尊、自立、自強的「四自」新人。貴州柳亥林蜂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劉開林告訴記者,為讓殘疾人有個持續、穩定、長效的殘疾人就業創業平臺,他和王周、劉福成三人年初共同投資200萬元,藉助政府和社會力量,成立蜜蜂養殖繁育基地,打造養蜂產業,通過產業來幫扶殘疾人。
  • 「臺灣青年大陸追夢、築夢、圓夢——華廣青年匯·雙創走透透...
    近日,記者隨「臺灣青年大陸追夢、築夢、圓夢——華廣青年匯·雙創走透透」兩岸聯合採訪報導活動來到浙江寧波,探訪鄞州區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基地。  談及「從文創出發」的理由,陳建佑表示,在臺灣,他認識很多文創品牌,但臺灣的市場規模小,最多只能從微型企業到小型企業,很難做到中大型企業。
  • 桂林市成立殘疾人勞動就業體驗館
    10月17日,在桂林市殘疾人聯合會的大力支持下,由桂林市殘疾人勞動就業服務中心與桂林市殘疾人輔助性就業工場——桂林惠仁旅遊產品開發有限公司共同組建的桂林市殘疾人勞動就業體驗館正式成立,並對社會開放。殘疾人製作工場。就業是民生之本,而對於殘疾人來說,就業更是其全面參與社會生活的基礎,對於穩定社會秩序、促進社會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 上地街道優秀女企業家代表參訪如常集團殘疾人就業基地
    ,走進如常集團殘疾人培訓就業示範基地,並在如常集團執行總裁孫景焱、COO苗亞棟的陪同下,參觀如常基地,深切體會殘疾人自立自強的精神,讓殘疾人感受到更多的陽光和愛心,更好地融入社會,並進一步推動上地街道企業黨建工作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