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一代名將嶽飛的一首《滿江紅》道遍赤膽忠心,只為收復山河,金戈鐵馬踏遍山嶽,不愧千古英雄氣。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忠心耿耿、一片丹心的民族英雄,卻以莫須有的罪名被奸佞小人所害,含恨而死,也留給後世之人永久的遺憾。在嶽飛平反後,人們為了表達對他的紀念和崇敬,建立起了嶽飛廟和嶽飛墓,還澆鑄了秦檜和幾個同謀的跪像,讓他們世世代代懺悔自己的罪行。
嶽飛廟墓位於浙江省杭州市棲霞嶺、西湖西北角。據說嶽飛被害後,為人忠義的獄卒隗順冒著殺頭的風險,將嶽飛遺體背出城外,偷偷埋葬在九曲叢祠旁。不能立碑,他就將一隻玉環系在嶽飛的腰上,又在墳前種了兩棵橘樹。
這個秘密隗順直到臨死前才告知了兒子,並讓他一代代傳下去,直到嶽飛平反昭雪的那一天。1162年,宋孝宗果然為嶽飛平反,並賜下500貫白銀作為尋找嶽飛遺體的賞金,隗順的兒子這才將嶽飛埋骨之處稟報官府,隨後一代名將才得以遷葬棲霞嶺,得到了真正的安息。
在嶽飛廟中,除了嶽飛及其大將、家人的雕像,秦檜等人的跪像也是一道矚目的「風景」。如今的嶽飛墓前跪像有4個,分別是秦檜、王氏、張俊和万俟卨,有些地方還會有王俊或者羅汝楫的跪像,但這裡並沒有,如今的四個跪像還是經歷了數次變動,才最終定下的。
其實在宋元時期,嶽飛墓前都還沒有跪像,直到1475年,浙江布政使周木首次用鐵鑄造了秦檜夫婦跪像,並重修了嶽飛墓。1513年,浙江都指揮使李隆又換掉了已經被風雨腐蝕面目的跪像,換成銅鑄的秦檜夫婦以及万俟卨反剪著雙手的三人跪像。
万俟卨是依附秦檜一黨的奸臣,他誣陷多次嶽飛,最終至嶽飛於死獄。在獄中万俟卨為了讓嶽飛招供,用盡酷刑折磨,嶽飛都不肯屈服,他便羅織了「指斥乘輿」、「坐觀勝負」等數條罪名,最終使得宋高宗趙構賜死嶽飛。
後來這三具跪像被憤怒的百姓捶打而損壞,到了1594年,浙江按察副使範淶將其重鑄,並增添了一個張俊的跪像。張俊本是嶽飛同僚,與嶽飛、韓世忠、劉光世合稱「中興四將」,但他卻協助秦檜力主議和,並跟隨秦檜製造偽證,也是促成嶽飛冤獄的元兇之一。
期間四座跪像又經歷了數次被打壞再修整的歷程,直到明末清初,又有一個官員在此添上了一座羅汝楫的跪像。羅汝楫也是秦檜的黨羽,曾和万俟卨一起構陷嶽飛,時人恨之。在他身上還有件特別神異的事情,就是他的兒子羅願在嶽飛廟祭拜的時候,突然猝死在了廟中,當時的百姓們都認為是嶽飛顯聖,帶走了羅願的性命。
也許就是因為這件事,人們認為嶽飛同樣不能原諒羅汝楫,就多鑄了一座羅汝楫的跪像放在嶽飛墓前,以安慰嶽帥之英靈。
這五座跪像一直跪到了雍正初年,此時王氏銅像的頭顱都被百姓們擊打得掉了下來,其他跪像也被打得殘破不堪,足以見人們對奸佞的痛恨,以及對嶽飛的崇敬和痛惜。1731年,時任浙江巡撫的李衛經雍正批准,重鑄了跪像,但他覺得羅汝楫根本連跪在嶽飛墓前的資格都沒有,於是就將羅汝楫跪像撤走了,只重鑄了其他四人的跪像。
所以一直到今天,嶽飛墓前的跪像也只有秦檜夫婦、張俊和万俟卨四人,但其他地方的跪像通常還是有5人。後來跪像又不斷被百姓打爛,幾乎每隔十幾年就要換一次新的,至今一共重鑄過12次。
除了跪像以外,百姓們也會寫一些對聯來諷刺這些奸佞們,比如嘉慶年間遊人留下的戲聯:「咳!僕本喪心,有賢妻何至若是?另一塊掛在王氏頸上:啐!婦雖長舌,非老賊不到今朝!」用的是秦檜夫妻互相埋怨的口吻,小人之態活靈活現。
而如今跪像後的墓門上也有兩句膾炙人口的對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它的出處已不可考,想來也是遊歷嶽飛廟的文人寫下的,歷來被人們視為經典。雖然現在的跪像是1979年浙江政府重新修築的,但人們對於嶽飛的敬仰和對於秦檜等人的厭惡憎恨之情,數百年來從未變過。
正如清初詩人葉映榴之詩云:「百戰英雄骨,東窗笑語中。繡旗恩未斷,丸蠟間先通。鐵像行人磔,王封史筆公。我來瞻廟貌,灑淚拜孤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