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被貶黃州,寫下人生最孤獨的一首詞,開篇就是千古絕唱

2021-01-19 博書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確切地講,蘇軾是一個文人,更是中國文人歷史上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

蘇軾的老家,有這麼一句童謠:「眉山生三蘇,草木盡皆枯。」蘇軾與其父親蘇洵、弟弟蘇轍並稱「三蘇」,父子三人同時名列唐宋八大家,歷史上恐怕只有同樣才名俱佳的曹操父子三人可以與之相比。

蘇軾的一生,固然名滿天下,但是仕途上卻頗為曲折,可謂歷盡艱辛、屢遭迫害。他所生活的時代,牛人輩出,王安石、司馬光等出色的政治家,讓蘇軾的官場之路黯然失色。而以王安石、司馬光為首的新舊兩黨的爭鬥,則讓夾在中間的蘇軾裡外不是人。

除了弟弟蘇轍之外,蘇軾在官場之上一直被孤立。無論是新黨粉墨登場,還是舊黨捲土重來,都不會將他視為自己人。蘇軾一生的仕途之路,就是在這樣的左右為難中,隨著新舊兩黨的輪換而跌宕沉浮。

蘇軾這樣的天才文人,幾千年才出現一個。在詩、詞、書、畫方面,他都在才俊輩出的宋代登峰造極,蘇軾在做文人方面的成就,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但是在文人之外,他還有兼濟天下的官場抱負,正是這種以天下為己任的遠大理想,讓他深陷在官場的泥淖中無法自拔,險些惹來殺身之禍。

元豐二年,蘇軾因為擔任地方官政績卓著,升遷為湖州太守。但是不久之後卻遭受小人的無情陷害,釀成轟動一時的「烏臺詩案」,因此險些丟了性命。在赴任湖州的途中,他向朝廷寫了《湖州謝表》的公文,其中有兩句話:

「知其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

這兩句話,讓「新進」成了人們心中的笑柄,也差點要了蘇軾的命。

因為王安石發起的熙寧變法失敗,王安石辭官回了老家,被他一手扶持起來的呂惠卿,則成了宰相。呂惠卿是小人,圍繞在他身邊的,也是李定、舒亶等一幹小人。因為王安石的離開,這些人反而一躍成為當權派,就是蘇軾在謝表中所說的「新進」。

謝表中所謂「新進」、「生事」等語,暗諷那些把持朝綱,蒙蔽聖聽的小人。這些話,呂惠卿、李定、舒亶等人自然不愛聽,蘇軾成了他們的眼中釘。在他們的授意下,一位御史臺的官員把他在謝恩表中這兩句話單獨挑出來,彈劾他蔑視朝廷。李定、舒亶也跟著落井下石,彈劾蘇軾不忠於君,該當死罪。

就這樣,蘇軾被從湖州的官邸抓進了大牢。蘇軾被押解入京師,關押進御史臺。因為關押要犯的監獄旁邊有大樹,樹上經常有很多烏鴉,所以御史臺也被稱為「烏臺」,蘇軾因言獲罪的案子被稱為「烏臺詩案」。

所幸,當時的神宗皇帝並不昏庸,他不想要了蘇軾的命。在司馬光、範鎮等一批元老的搭救下,王安石也站出來為蘇軾說話,最終神宗皇帝赦免了蘇軾的死罪,把他貶到了黃州這個地方,充任團練副使。

元豐三年的正月,除夕節剛剛過去。蘇軾從獄中被放出來之後,官方的命令是他必須馬上離開京城,一刻也不能停留。她和長子蘇邁頂風冒雪,黯然離開,先行前往黃州赴任。

黃州是長江邊上一個窮苦的小鎮。蘇軾和長子蘇邁在路上走了一個多月,才到達偏遠的黃州。而直到五月份天氣變暖之後,他的弟弟蘇轍才護送著家眷到達黃州,一家人得以團聚。

離開了官場,同時也遠離了權力之爭。在黃州這個地方,蘇軾的團練副使,其實就是一個掛名的虛職,並沒有什麼實際的事務需要處理。日子過得很清閒,但是薪水也少得可憐,為了養活一家老小,蘇軾不得不從一個文人,當起了農夫。

在元豐四年,他在黃州城東不到半裡遠的山坡上,開墾了一片十畝左右的坡地,自稱「東坡居士」,開始了自耕自足的生活。坡在黃州期間,遊山玩水,蘇軾訪僧問道,留下了很多傳唱千古的名作。

我們在課本上所學的一些詞作,比如《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念奴嬌赤壁懷古》,以及月夜泛舟的《前赤壁賦》與《後赤壁賦》,還有一篇《記承天寺夜遊》的小短文,都是創作在這一時期。

在這些詞作中,其中少有人知的有一首《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非常恰當地表達了蘇軾在黃州時期的心境。原文如下: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據考證,這首詞寫於元豐六年初,此時距蘇軾來黃州,已經過去了三個年頭。僅僅44個字,卻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在樂觀、豁達之外,孤獨的蘇軾。蘇軾在黃州期間的詞作,尤其以《定風波》和《赤壁懷古》最為知名。也因此,後世之人給蘇軾寓居黃州時期的生活定下了一個瀟灑、散漫而自由的基調。

但是殊不知,十年寒窗苦讀考取功名的蘇軾,在遠離官場之後,內心充滿了孤獨寂寥與無法排遣的一腔壯志。在黃州期間,雖然蘇軾憑藉著自己的豁達與樂觀,率領家人自耕自足,克服了生存的困境,但是他內心深處的孤獨卻是常人難以理解的。這種孤獨感,最終凝練成了這首《卜算子》。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開篇短短10個字,就營造了一種夜深人靜、月掛疏桐的孤寂氛圍。在計時的漏壺的水即將流盡,已經是夜晚人靜的時候,蘇軾步出庭院,抬頭望月,又是一個多麼孤寂的夜晚呀!

微弱的月光,從梧桐樹稀疏的樹葉間漏進來,一輪缺月,像是掛在了梧桐樹的枝椏間。寥寥兩句,有如國畫一般,渲染出一種孤獨清冷的意境。作為鋪墊,烘託氛圍,引出下一句中的「幽人」與「孤鴻」。

「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這裡的「幽人」與「孤鴻」,顯然是作者的自況。在這樣一個寧靜幽寂的夜晚,又有誰像我這樣在月光之下獨自徘徊呢?獨來獨往、心事浩渺的蘇軾,此時就像一隻孤單地飛過天穹的鴻雁。「幽人」獨往來,「孤鴻」輕盈靈動,兩個意象相互映襯,不僅充滿了詩意,也讓作者的孤獨更加具體感人。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直抒胸臆,表達了內心的孤獨。作者深陷孤寂的環境中,突然驚起回過頭看,卻沒有一個人能夠理解自己的內心。其實何止「無人省」,身邊連一個可以說話的人都沒有。

黃州是個小地方,朋友都在京城相隔萬裡,就算是寫一封書信也要十天半個月才能送達。這一時期的蘇軾,與僧道之人來往,與農夫閒談,其實都是為了排遣內心的孤獨。但是這些凡俗蘇子,又怎麼能夠理解蘇子的心境呢?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結尾的這兩句,則是蘇軾志向的表白。即使遭遇了誤解與不幸,但卻孤高自許,不肯向流俗低頭。就像徘徊的孤鴻,在寒冷的樹枝之間飛來飛去,卻不肯棲息。最後只好落宿於寂寞荒冷的沙洲,度過寒冷的夜晚。

遭遇不幸的「孤鴻」,其實就是蘇軾因為「烏臺詩案」遭遇貶謫的真實寫照。雖然「烏臺詩案」已經過去了四年,但是蘇軾還困在黃州這個偏僻之地,難以施展自己的才華和抱負。「揀盡寒枝不肯棲」,其實也反映出了蘇軾內心的孤傲與蔑視流俗的心境。

蘇軾的朋友黃庭堅評價《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語意高妙,似非吃煙火食人語,非胸中有萬卷書,筆下無一點塵俗氣,孰能至此」。

清代的陳廷焯評價:

「寓意高遠,運筆空靈,措語忠厚,是坡仙獨至處,美成、白石亦不能到也」。

由此可知,蘇軾的這首詞無論是在宋朝,還是在後世,都獲得了高度的評價。在意境的塑造上,更是無人能出其右。開篇「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的高妙與空靈,可謂寓意深遠,傳為千古絕唱。

蘇軾寫作這首詞的心境,還是希望能夠獲得朝廷的再次啟用,重回官場,施展自己平生的抱負與才華。在寫這首詞的一年之後,元豐七年三月,神宗皇帝終於動用「黃帝手札」,起用蘇軾,授予他汝州團練副使的職位。蘇軾才依依不捨地離開黃州,再次踏入官場。

END.

我是博書君,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的帳號:博書。看完文章,記得點讚~

相關焦點

  • 蘇軾被貶黃州,寫下人生「最孤獨」的一首詞,開篇就是千古名句
    詩詞興盛於唐宋時期,在這段歲月中,湧現出了不少的優秀人物,比如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便是其中之一。蘇軾因所謂的「烏臺詩案」被貶黃州。在黃州的四年裡,蘇軾雖然憑藉著他的樂觀曠達,率領全家度過了生活上的難關,但他內心深處的孤獨卻是常人無法理解的。
  • 蘇軾被貶黃州,寫下最悽涼的一首詞,尾句卻流傳千年,被當座右銘
    人遭遇挫折,特別是重大挫折後,會倍感孤獨無助,蘇軾也不例外。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蘇軾遭遇了人生中最大的挫折。被貶到黃州的蘇軾,官職低微,沒有實權不說,還要受到當地官員的監視。
  • 蘇軾被貶黃州後寫下一首詞,開頭平平,結尾12個字卻十分驚豔!
    在他為官的四十年中,竟有三分之一的歲月是在貶所度過。 蘇軾在仕途上遇到了極大的挫折,但在文學創作上卻獲得了極大的成功。其詩,其詞,其文,都是那個時代的代表之作。 據史料記載,神宗元豐六年蘇軾被貶黃州,在這期間,他寫下了《卜算子》這首詞,以表達自己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心境。
  • 蘇軾在寺院寫下一首詞,他因何而作,詞的上片營造了怎樣的氛圍
    蘇軾在去汝州赴任前,告別黃州父老鄉親,還寫下了一首《滿庭芳》的詞作,詞中小序記載這樣寫道:「元豐七年四月一日,餘將去黃移汝,留別雪堂鄰裡二三子,會李仲覽自江東來別,遂書以遺之。蘇軾曾在元豐五年(1082年)十二月寫下過一首《卜算子》的詞作,是他在寓居黃州定惠院時寫下的。這首詞中也有一條小序「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 蘇軾被貶黃州,卻寫下平生最勵志的詞作,激勵世人千年
    1082年,蘇軾被貶黃州的第三年。這一年,他已經46歲。在現代,男人四十尚且是一枝花,但在「人生七十古來稀」的古代,「奔五」的蘇軾已快要走到「糟老頭子」的年紀。這年暮春三月,蘇軾遊蘄[qí]水清泉寺,看到浸著蘭草的蘭溪水緩緩向西流去,有感而發寫下一首詞,堪稱其最為勵志的詞作,激勵世人千年。人人都道青春終將逝去,人老去就不復少年?我偏不信這個邪!
  • 命運多舛的蘇軾被貶黃州,一日在東坡風雨大作,還寫下了一首趣詩
    蘇軾的一生被貶了好幾次,自從「烏臺詩案」後,他先是被貶到了湖北的黃州,此後又是廣東的惠州,最後是被貶有著天涯海角的儋州,一路走來蘇軾受盡了苦難,吃盡了無數的苦;但是蘇軾依舊是笑著面對人生,這樣的一種勇氣,還有對待人生的態度,也是最值得我們學習,無論什麼有多麼糟糕,始終是積極了積極樂觀向上的心態
  • 蘇軾去世前看到自己年輕畫像,寫下一首高難度奇詩,狂得不可救藥
    蘇軾是宋代全能型流浪寫手,宋人可能沒見過蘇軾的人,但一定聽過蘇軾的詩詞,就像他那些歷經千年時光仍舊堅真彌新的千古名篇一樣,雖然我們從他的字句中汲取的是豪邁與力量,但流淌在他的人生裡更多的卻是流浪和孤獨。
  • 蘇軾被貶期間,寫了一首詞,開篇13個字,便成為詞中經典
    提起蘇東坡,不少人都耳熟能詳,他是宋朝時期著名的大詩人,屢次被貶卻心胸豁達,每次被貶到一個地方,都能創作出新的作品,讓後世印象深刻。提起蘇軾,大家想到的肯定是「一蓑煙雨任平生」的形象。的確,一直以來,豪邁不羈都是他的標籤。他的文字中,都是英雄氣概,激勵著無數人向上。
  • 蘇軾結婚時隨手寫下一首洞房詩,短短8句話卻成千古絕唱,真肉麻
    蘇軾結婚時隨手寫下一首洞房詩,短短8句話卻成千古絕唱,真肉麻著名文壇青年蘇軾才華橫溢。他一出道,就用一道應試策略論徵服了文學領袖歐陽修,讓他感嘆:「如果有蘇軾這樣厲害的人物,我還是早點將這個文壇領袖的位子讓出來才好啊!」書法方面,他是北宋「蘇黃米蔡」四首之一。在繪畫上,他創造了「士人畫」,這是後來「文人畫」的鼻祖。
  • 小妾給蘇軾敬酒,蘇軾問了個尷尬問題,寫下一首詞安慰世人多年
    說起蘇軾,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豁達,他的人生態度,人們都說,人人心中都住著一個蘇軾,這句話說得真沒錯!誰都想要有個豁達樂觀的心態,過好自己的一生。但是,蘇軾到了43歲的時候,因為受到官場黨派鬥爭的牽連,捲入了「烏臺詩案」,這一巨大的打擊成了蘇軾人生的轉折點。正是在此次詩案中,蘇軾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就是在這個時候,他結交了一位朋友,叫王鞏。
  • 蘇軾半夜被雨驚醒,抬手寫下一首詞給蘇轍,開頭7字就是千古名句
    後來還是王安石向宋神宗求情才赦免了蘇軾,但是我們都知道「死罪可免,活罪難逃」於是蘇軾就被貶到了黃州。蘇軾夜半被雨驚醒,抬手寫下一首詞給弟弟,開頭7字就是千古名句雖然仕途坎坷,但好在蘇軾生性樂觀豁達,善於苦中作樂。
  • 蘇軾大徹大悟後,寫下一首千古名作,開篇驚豔,最後一句模仿不來
    蘇軾大徹大悟後,寫下一首千古名作,開篇驚豔,最後一句模仿不來蘇軾作為我國宋代的大文豪,憑藉其出眾的才華,年少時就已經出名。在那時候,他的才華不只是流傳於民間,在朝廷之上,甚至連宋仁宗、宋英宗和宋神宗這3位大宋的皇帝,全部都是蘇軾作品的「忠實粉絲」。但俗語說,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蘇軾儘管文採飛揚,但在仕途上則是充滿了坎坷。蘇軾一生中,依次貶官了3次,分別去往了:黃州、惠州和儋州。
  • 蘇軾最想得開的一首詩,其中7個字大俗大雅,卻道盡其一生灑脫
    被貶黃州是蘇軾一生漂泊的開始,卻也是詞壇的一大幸事。被貶期間,蘇軾一邊吃著東坡肉,一邊寫下了《念奴嬌·赤壁懷古》、《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等多首千古絕唱。在這一首首詞作中,我們見識了蘇軾的豁達,也了解了他的悲情,可以說這段經歷極大地豐富了他的詞作題材,讓他終於站在了詞壇之巔。
  • 友人小妾給蘇軾敬酒,蘇軾故意刁難問個問題,寫下一首詞流傳至今
    蘇軾是宋朝著名的詞人,他也是豪放派的典型人物,蘇軾的詩詞跟他的為人一樣,處處透露著豁達的人生態度。儘管蘇軾的一生被貶無數次,但是他卻沒有對生活失去過信心,依然能夠用微笑的態度面對生活,縱使生活虐他千百遍,他對生活依然充滿了希望。
  • 蘇軾結婚當天,寫下一首洞房詩,卻不料成了千古絕唱!讀完真肉麻
    蘇軾寫下的洞房詩還有一首非常有名,蘇軾的朋友張先80歲高齡了竟然迎娶了一位18歲的少女,就在迎親這一天,蘇軾打趣兩個人,寫下了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妝。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 蘇軾被貶後創作的一首詞,卻安慰了後人許多年!
    "此心安處是吾鄉""此心安處是吾鄉"出自蘇軾的詞作《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這首詞是蘇軾寫給友人王定國侍妾寓娘的一首詞。在這首詞的背後,其實隱藏著一個故事。創作這首詞的時候,蘇軾已經43歲,由於受到官場黨派鬥爭的關聯,被卷進了"烏臺詩案",導致自己被貶黃州。王鞏,字定國,是蘇軾的好友。
  • 小妾給蘇軾敬酒,蘇軾問了個尷尬問題,寫下一首詞安慰世人很多年
    蘇軾是宋朝著名的詞人,他也是豪放派的典型人物,蘇軾的詩詞跟他的為人一樣,處處透露著豁達的人生態度。儘管蘇軾的一生被貶無數次,但是他卻沒有對生活失去過信心,依然能夠用微笑的態度面對生活,縱使生活虐他千百遍,他對生活依然充滿了希望。
  • 蘇軾在雨中寫下一首詞,「一蓑煙雨任平生」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態度
    黃州(今湖北黃岡)蘇軾雕塑像蘇軾的這首詞在簡樸的詞意中表達了深意,是一首看似尋常卻波瀾橫生的詞。雖然寫的是雨中隨感與眼前情景,詞中卻處處透露著詞人心中的感慨。詞作由自然現象談到人生哲理,是蘇軾的一首典型的即景生情的詞作。開篇句「莫聽穿林打葉聲」,寫得是雨點打在林中的樹葉之上,發出聲響,可見這場雨來得突然,也是一場大雨。「莫聽」二字有表明詞人雖然途中遇雨,但他一點兒也不在乎這突降的大雨。
  • 蘇軾最出色的一首詞,豪邁蒼涼,代表了宋詞的最高水平
    詞是宋朝的代表文學,而蘇軾可以說是宋朝最具代表性的詞人,他的作品也代表了宋朝文學的最高成就。蘇軾的詞中有「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深情,有「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邁,也有「一蓑煙雨任平生」的灑脫。可以說,蘇軾什麼類型的詞都能駕馭。
  • 蘇軾的一首詩成為千古名篇,看透他對人生的豁達,彰顯了他的灑脫
    還有蘇軾因「烏臺案」被小人讒言,而被貶於黃州。蘇軾漂泊的一生是從黃州開始的,雖然被貶,但是在詩詞歌壇中卻是一大幸事。讀蘇軾的作品,可以說品的就是一生。在蘇軾的生平中,他創作了3000多首詩詞,所有的人世滄桑都在蘇軾的詩詞中體現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