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獎勵孩子越不聽話?是陷入「扇貝效應」的坑,要懂避開

2020-12-14 奶嘴媽媽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小米是一個八歲的小女孩,小時候爸媽工作忙,總是由爺爺奶奶幫忙帶。爺爺奶奶對孫女十分疼愛,生活的一切瑣碎的事情都由爺爺奶奶安排好,小米只需要乖乖吃飯睡覺就好了。當小米被帶回家,媽媽發現她連一些最基本的家務活都不知道怎麼下手,媽媽著急地要培養孩子做家務的能力。可是一開始總是叫不動孩子,於是便想出來獎勵機制。

剛開始,小米每做一次家務,媽媽就獎勵孩子五塊錢 後來見小米積極性仍舊不高,媽媽又加大了獎勵力度,小米也更加容易行動起來。當媽媽認為小米已經能夠養成做家務的習慣了,便不再給孩子獎勵。可卻沒想到,一旦停止了獎勵,孩子瞬間懈怠下來,還說有錢就做沒錢就不做。

看來在以獎勵的方式培養孩子好習慣的問題上,小米媽媽也掉入了"扇貝效應"的坑,導致越是獎勵孩子,孩子變得越不聽話的後果。

獎勵讓孩子更得寸進尺原因何在

很多的父母在培養孩子一個習慣的時候,都會採用獎勵的機制。但卻發現,越是獎勵孩子,孩子最後反而變得越來越不聽話,變得更加得寸進尺。這與父母獎勵的初衷相差甚大,主要是在於父母的獎勵錯誤,要知道一套錯誤的獎勵機制,是錯誤教育的開端。

我們常說獎勵孩子是促進孩子成長,幫助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習慣的主要方式。但是一旦父母的獎勵變成了孩子積極向上,養成良好習慣的利器,這樣的獎勵就變了味。這不僅對孩子的成長不利,還會給孩子帶來無形的傷害。

為什麼越是獎勵孩子,孩子反而變得越來越不聽話,越來越任性,這主要原因在於父母的獎勵機制不當,陷入到"扇貝效應"的坑中。

越獎勵越不聽話,是因為陷入"扇貝效應"

何為"扇貝效應"?

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曾經在對小白鼠的實驗中發現,當自己每隔20秒就對小白鼠進行一次強化,而小白鼠在強化之後大腦的反應會變得緩慢,隨後又逐步增加,在下一個20秒到來之前,大腦的發應達到高峰的狀態。

這個研究結果說明小白鼠學會根據強化的時間來進行反應,而這種行為的變化趨勢如同扇貝一樣,因此我們稱之為"扇貝效應"。

那麼,父母的哪些獎勵方式會容易陷入到"扇貝效應"呢?

1、固定的周期

父母在獎勵孩子的時候若是總是按照固定的周期,就容易讓孩子養成做事一定要獎勵的習慣。而在往後的日子一旦停止了對孩子的獎勵,孩子就會變得沒有興趣沒有動力。

2、單一的形式

獎勵孩子也要採用多樣化的方式,對孩子保持一種神秘感,這樣的獎勵更能給孩子帶來驚喜之感。往往單一的獎品容易讓孩子慢慢地失去興趣,失去新鮮感。

如果孩子做一件家務,父母就帶孩子去吃肯德基。當孩子考試考得好成績了,父母也帶孩子去吃肯德基。當孩子努力學習時,父母也帶孩子去吃肯德基。孩子愛吃肯德基必定無疑,但每一次獎勵都是肯德基,孩子也會吃得膩煩,久而久之對這樣的獎勵失去興趣。

3、單方面的考慮

有些父母對孩子的獎勵總是以自己的角度出發,根本沒有考慮到孩子自己的喜好和興趣。之前網上有人調侃說:父母送孩子的生日禮物是《五年高考三年模擬》,孩子收到禮物時的表情也是慢慢扭曲。

在父母眼裡,一些很有意義很珍貴的禮物或者獎勵,但對於孩子來說這種父母理想中的禮物顯然沒有意義。

"扇貝效應"其實就是想告訴我們:總是在固定的時間,以固定的方式給孩子獎勵,一旦獎勵沒有按時落實就會讓孩子喪失熱情。既然獎勵是孩子成長必不可少的要素,那麼父母要如何做才能更好避開"扇貝效應",對孩子恰當鼓勵呢?

避開"扇貝效應"的小舉措做起來,激勵孩子準沒錯

1、改變固定獎勵的間隔

父母獎勵孩子的初心是為了孩子能夠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從"小白鼠"的實驗讓我們知道對孩子固定獎勵反而會讓孩子養成一個"獎勵主義"(即有獎勵才有行動)的壞習慣。

父母在獎勵孩子的時候不要一成不變,學會適當的延長獎勵的間隔,最後慢慢地撤銷獎勵。有人說"21天就能幫助一個人養成一個習慣",雖然沒有確切的科學依據,但一個好習慣的養成對一個人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改變固定獎勵的間隔,能夠儘量避免孩子依賴"獎勵"的習慣,最終幫助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改變固定獎勵的間隔,給孩子製造一種"驚喜"之感,能夠讓孩子得到意外的收穫,自然也更懂得珍惜。當孩子有進步時,父母不要給孩子一個固定階段的獎勵,讓孩子無法抓住獎勵的規律,給孩子神秘感。不要把獎勵的形式和周期固定,而是將獎勵變為意外的驚喜,不把"獎勵"當成必然才能不斷帶給孩子新鮮感,對孩子的行為產生激勵效果。

2、找到激發孩子的內在動機

想要讓一個孩子形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單單靠著外在的激勵是不夠的,一個人的內在動力才具有力量。內驅力,是一個人在需要的基礎上激發出來的動力,表現為推動有機體的活動,從而滿足自己的需求。擁有內驅力的人,無論有沒有外界得物質獎勵都能夠保持高度的熱情。

假若父母想讓孩子養成"閱讀"的好習慣,採用每次閱讀獎勵五塊錢的方式,會讓孩子形成為了錢才閱讀的習慣。而讓孩子自己覺得閱讀能夠讓自己更加快樂,在閱讀的過程中體會到獲得知識的成就感,才能將閱讀這個習慣保持得更久。所以,比起給孩子物質獎勵來保持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的目標,激發孩子內在驅動力才能有力量,才能使孩子好習慣的養成更加長久。

3、社會獎勵輔助習慣,幫孩子建立良好習慣

育兒專家曾把獎勵分為三類:一是社會性鼓勵,包括微笑,擁抱,表揚等。二是物質性鼓勵,包括金錢,玩具,零食等。三是特權和活動,包括玩電腦的時間長度等。

對孩子最好的獎勵當屬"社會性獎勵",當孩子第一次考試有進步時,獎勵孩子去吃喜歡的美食。當孩子第二次考試有進步時,獎勵孩子一個喜歡的玩具。當孩子第三次有進步時,父母可以給孩子溫柔的鼓勵眼神,而不是一直持續不間斷的物質獎勵。物質獎勵如果做得不好,很容易讓孩子養成"唯金錢論",凡事都要用錢來衡量,而不懂得考慮對自己成長的利益。

當孩子能夠較長時間保持住一種好習慣的時候,父母要減少對孩子的物質獎勵,更多地給孩子精神方面的鼓勵,幫助孩子養成一個穩定的習慣。

我是奶嘴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獎勵孩子時,越到後面他越貪心?其實無外乎觸發了扇貝效應
    呈現了一個扇貝形曲線的變化趨勢,所以也稱為扇貝效應。這就是因為小白鼠在習慣了高壓下的刺激,突然間的撤離就會讓他覺得不適應而產生的一種惰性。換在孩子的教育當中也是如此,很多的家長總是喜歡用獎勵來刺激孩子前進,給孩子前進的動力。
  • 家長們要搞清楚你越是對孩子大吼孩子越不聽話
    罵也罵了,孩子就是不聽首先我們要知道我們的孩子可能在課上做這些小動作:1.注意力不集中,上課容易走神,愛有小動作;2.學習效率低,作業拖拖拉拉,做題慢;3.記憶力差,單詞,課文記不住;有人說,孩子上課時間不聽課,那就業餘時間休息,逼著孩子先進去。但是我想就算是業餘的時間來比我們的孩子進行學習,也不能起到什麼效果,因為作為家長的我們要知道,想要孩子學習,首先就是讓孩子對於這門課程感興趣。
  • 巧用扇貝效應,引導孩子成長,正確運用獎勵這3個事項不能忽略
    對於陽陽來說就是這樣,一開始用玩沙子的樂趣來吸引孩子去看書,當他從書中自得其樂的時候,便不再需要這樣的刻意誘惑和獎勵了。01 如何正確運用扇貝效應陽陽媽媽在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過程中,所運用的教育方式就來源於心理學上的「扇貝效應」。
  • 孩子越管越叛逆,父母不妨試試皮格馬利翁效應,比你吼一千句管用
    孩子越管越叛逆,我們該怎麼辦?也許正面管教不起作用,我們可以試一試反面,反面管教也許有意想不到的效果。那具體該怎麼做呢?父母們不妨試一試"皮格馬利翁效應",比你吼破喉嚨有用,對於嬰兒這些不良的行為,能起到很好的糾正作用。什麼是"皮格馬利翁效應"?簡而言之,皮格馬利翁效應也被稱為羅森塔爾效應或期望效應。一九六八年的一天,美國心理學家 Rosental和 L.
  • 了解斯德哥爾摩症候群,你就明白,為什麼越禁止孩子越沉迷遊戲
    比如說,孩子打了別人,或者說偷錢,對於很多的不良行為,我們只要懲罰了,孩子一般會改正。但是對於手機遊戲,父母禁止不僅沒有用,反而越是禁止孩子越容易沉迷,這是為什麼?其實這就是行為合理化的心理機制在起作用。對於孩子來說,明明知道父母懲罰,他們還要玩,那唯一的解釋就是他們特別喜歡手機遊戲,否則就不能解釋為什麼父母越懲罰越玩。
  • 為什麼你家寶寶越管越不聽話?多跟這兩種情況撇不開關係,要重視
    為什麼越管越不聽話呢? 如果要爸爸出來管呢,媽媽說往東,爸爸偏偏要說往西,結果就是你爭我鬥、互相拆臺,最後說好的教育變成夫妻倆之間的戰爭現場。這樣管小寶寶,最後就只有一個後果:那就是越管越亂,還會越來越管不住寶寶.。 那寶寶為什麼管不了呢?因為爸爸基本上什麼也不管,根本談不上對寶寶進行管教,而媽媽又是相反的,她們什麼都想管,這樣就會讓寶寶特別反感。
  • 沒主見、盲目從眾,當孩子陷入「毛毛蟲效應」,父母要牢記這3步
    而孩子沒有主見、不懂變通,其實是陷入了「毛毛蟲效應」,往往是由於父母的家庭教育出了偏差。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毛毛蟲效應」吧。琳琳今年5歲了,是一個乖巧可愛的小女孩。平時非常懂事聽話,總是乖乖的聽從父母的安排。
  • 越淘氣的孩子越聰明?有這3個表現的孩子,家長偷著樂!
    淘氣的孩子多半有這幾個特點:號召力、組織力、好奇心、想像力、影響力大。所以有人說越淘氣的孩子越聰明,真的是這樣嗎?一、為什麼孩子會淘氣?想知道為什麼越淘氣的孩子越聰明,首先要明白孩子為什麼會淘氣。① 性格原因有的孩子天生活潑好動,對世界保持著強大的好奇心,所以渴望了解更多的事物,也更希望通過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和大人唱反調,不聽話,大人就認為這是「淘氣」。
  • 為什麼別人天天吃輕食越吃越瘦,你卻越吃越胖?因為踩了這個坑!
    這兩年「輕食」的概念非常火,輕食餐廳遍地開花,還有方便的外賣可以點; 很多妹子認為輕食是健康又減肥,但不少狂吃輕食的妹子,卻越吃越胖。 有的妹子的確是瘦了,卻發現自己面黃肌瘦、連大姨媽都開始和自己鬧情緒了。 為啥看似健康的輕食,卻吃出了這些問題呢?因為大家選擇輕食的時候,忽略了這 4 點。
  • 施冬健教授:孩子為什麼不聽話,越來越不尊重你?根本原因是什麼
    親子關係,是孩子一生成功與幸福的基石,也關乎父母自身的幸福。學習成績不理想、遊戲成癮、性格孤僻、事業有成但家庭不幸福…… 成長中的麻煩和痛苦,幾乎都能找到原生家庭的影子。親子關係的基本道理,明白越早彎路越少,歡迎訂閱本專欄!「這孩子不聽話」,這也許是家長抱怨最多的一句話。
  • 心理學家:孩子總是不聽話、很難管,根本原因在於原生家庭
    女生A就遇到一個帥氣的黑人,並很快與其陷入愛河,甚至產生了結婚的念頭。當然,這一想法遭到了父母的強烈反對,但A認為父母這是種族歧視,堅定地嫁給了對方,兩年後卻哭了。這又引出了中國的家庭教育問題,為什麼很多時候,父母明明是為自己的兒女好,兒女卻不聽呢?這其實跟小時候的教育有關。
  • 越窮越生、越生越窮:貴州「花季媽媽」為何陷入貧困循環?
    這些年紀輕輕就已是幾個孩子的媽媽,越窮越生、越生越窮,陷入看得見的「貧困循環」。在一些邊遠少數民族地區,受傳統觀念和現實環境影響,重男輕女、早婚早育等陋習仍難革除,有些地方甚至還有搶婚的習俗。很多正值花季的少女,本該擁有絢爛多彩的校園生活,卻在貧困和偏見中放棄學業,早早嫁人生育,「花季媽媽」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現象。
  • 人為什麼越長大越不快樂?
    今天想和大家聊一個話題:「為什麼我們越長大越感受不到快樂了呢?」之前有一位同事跟我說:「為什麼我月入過萬,但是為什麼還是不快樂呢?」想必大家跟我聽到的時候一樣,月入過萬?不快樂?Excuse me,你在開玩笑嗎?
  • 給娃講道理越講越不聽話?掌握3R1H原則,才能起到管教的意義
    「孩子怎麼吃飯不乖了嗎?」我感興趣地問道。「是啊,把飯灑的到處都是,讓他收拾,他還挑釁我!」閨蜜生氣地在電話裡說。「孩子總要經歷這個階段,你怎麼捨得打他?像閨蜜這種在孩子兩歲之前,一直用講道理的方式管教孩子的媽媽不是少數。但是隨著孩子一天天能說會道,越來越要求獨立,所犯的錯誤也越來越讓人憤怒時,越來越多的寶媽開始意識到「講道理」沒用,而且越講孩子越不聽話!在尼爾森的《正面管教》一書中,始終堅持的理念是「溫和而堅定」。
  • 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孩子有這些淘氣表現,媽媽別嫌煩偷著樂吧
    「豆寶奶奶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在中國式家長眼中,「乖巧聽話」的特質是評價一個孩子好壞的加分項,為了減輕自身的管教壓力,父母們無比熱衷的希望能夠把孩子教育得乖巧聽話。
  • 「別煩我,滾遠點」,孩子對你越狠,你越要這樣回答
    我當時沒在意,又過了幾天,他突然冒出一句:"你這死孩子!"我有點嚴肅的看著他,讓他不準在說這樣的話語。他說:"樓上奶奶都這樣說小米的,我是跟她學的。為什麼她可以說,我就不可以?"孩子為什麼會說髒話?美國耶魯大學的保羅·布盧姆博士說:"孩子說髒話,其實只不過是孩子的語言學習。一句髒話當時對於小孩子來說,沒有什麼作為禁忌語的特殊意義。他們以後才會逐漸了解到這些話犯了社會禁忌。"所以當孩子在說髒話的時候,其實孩子本身是不知道那是髒話的。
  • 換了100種說法孩子就是不聽?用「第三者效應」,讓孩子乖乖聽話
    寶寶要學會體諒一下媽媽哦。"小樂爸爸摸了摸小樂的頭。"好吧,那下星期一定不能忘記帶我去遊樂場哦!"小樂咧嘴一笑。"果然,女兒就是上輩子的情人啊,我說了那麼多,她一句都聽不下去,你三言兩語就把她逗笑了。"小樂媽媽酸溜溜地對她丈夫說道。其實很多時候,我們與孩子們溝通出現問題的時候,另一個人的出現卻往往能解決好問題。
  • 胡錫進:要防止陷入一種越激烈越解恨的「反美情結」
    【胡錫進:要防止陷入一種越激烈越解恨的「反美情結」】美國向中國甩鍋,進一步惡化了中美關係的氛圍。老胡作為站在最前線的將士之一,必然要火力全開,反擊美國的各種誣陷,狠戳美國跳得最高的那些政治精英的痛處。在做這一切的同時,老胡不斷提醒自己和我的環球時報同事,我們要防止因為與美輿論鬥爭的白熱化而讓自己陷入一種越激烈越解恨的「反美情結」,防止讓自己的對美情緒憤怒化。
  • 寵主們為什麼這麼喜歡養柯基犬?這7個優點,讓人越養越上癮
    柯基犬現如今一直都是很受歡迎的狗狗,那麼你知道寵主們為什麼這麼喜歡養柯基犬嗎?是因為這7個優點,讓人越養越上癮!03溫順又不失活潑柯基犬性格平時非常溫順,而且還非常聽話,也不會丟掉那些活潑勁,所以性格還是非常討人喜歡的,也就是該活潑就活潑
  • 孩子越管越叛逆怎麼辦?「魚缸法則」家長可以試試,比打罵更管用
    孩子越來越不聽話,越管越叛逆,但偏偏家長不管還不行,但畢竟孩子還小,打罵過去家長心裡也會十分後悔、心疼,但當時除了這樣我們當家長的還能怎麼做呢?其實孩子越管越叛逆,很一小部分原因就因為孩子的性格使然,剩下的原因一般都是孩子的叛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