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寶奶奶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在中國式家長眼中,「乖巧聽話」的特質是評價一個孩子好壞的加分項,為了減輕自身的管教壓力,父母們無比熱衷的希望能夠把孩子教育得乖巧聽話。
但在教育學家眼中,越是聰明的孩子本就越發難帶,父母們所厭惡的孩子淘氣的表現,也許正是他們身上「聰明特質」的體現。
95後天才少年曹原,在頂級學術雜誌連發文章,卻是父母眼中的破壞大王
一個95後為何會引發全民關注呢?曹原,一個看起來文質彬彬的大男孩,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在頂級科學雜誌刊物《自然》上,接連發表2篇文章,並且引起了國際科學界的關注。其實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在這種高級別刊物上發文了。
一時間人們對於這個天才少年,表現出了極大的好奇,大家紛紛猜測這名天才少年究竟成長在怎樣的家庭環境中,才會有如此出眾的表現。事實上,曹原在小時候並不那種標準的乖孩子,他是「別人家的孩子」,但卻也是父母眼中的「破壞大王」。
父母回憶說,曹原小時候真的很調皮,對周圍的一切都表現得十分好奇的他,總是喜歡問各種五花八門的奇怪問題,而且令父母更加頭疼的是,兒子特別喜歡「拆家」。
家裡買回來的小物件,只要被曹原發現了,不出幾天新買的物件肯定是要被他拆得七零八落的,如果運氣好,這些物件還能繼續使用,如果運氣不好就只能送修或是重新購買了。
不過,和大多數家長不一樣的是,曹原的父母沒有責備孩子「胡鬧」,反而是在能力範圍內,給予了孩子一個非常寬鬆的成長環境,對於孩子身上「破壞大王」的特質給予了極大的理解和尊重。
於是聰明的曹原用3年時間就完成了,小學、初中、高中的學業內容,隨後高分考進了中科大的少年班,自此他的學習生涯有了一個又一個大的突破。
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孩子有這些淘氣表現,媽媽別嫌煩偷著樂吧
一、喜歡「拆」東西
雖然孩子拆東西的行為,會讓父母很頭疼,但是不得不說,在拆卸的過程中,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得到了滿足,並且孩子的動手能力也得到了更好地實現,在孩子的智力發育期,拆東西所帶給孩子的刺激,使得孩子的大腦神經元網絡得以豐富地建立。
二、經常「頂嘴」
家長們很討厭孩子與自己「辯論」,很多時候孩子眼中的辯論,會被父母們當成是頂嘴,雖然喜歡回懟的孩子讓父母頭疼,但是不得說,這種類型的孩子思維敏捷,語言表達能力流暢,並且在獨立思考方面表現優秀。
三、「問個不停」
當孩子成了移動版的「十萬個為什麼」後,家長們每天都會被各種各樣稀奇古怪的問題所困擾,失去耐心的父母會覺得,孩子問問題的舉動很討厭。
但常有疑問的孩子,說明他們的大腦是在靈活地運轉的,他們正在積極地汲取著環境中,所蘊含的知識內容。
父母如何教育好聰明的「淘氣包」?一味要求孩子聽話不可取
1、注意早期教育啟蒙
當然早期教育不一定要在早教班才能實現,事實上,父母所提供的早期教育引導,要比陌生的老師更加能夠在孩子身上看到成效,早期教育啟蒙對於孩子大腦智力開發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影響作用。
2、給予孩子豐富的環境刺激
在閒暇時,父母可以帶著孩子多進行一些戶外運動,這不僅可以開闊孩子的眼界和視野,同時也會激發孩子更多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不同的環境刺激讓孩子的生活體驗得以豐富,這也使得孩子身上的能力發展得到助力。
3、給予孩子一個寬鬆的成長環境
父母的約束會讓孩子乖乖聽話,但是在孩子的成長中,尤其是0-6歲的智力發育關鍵期,一個寬鬆的成長環境對孩子產生的積極影響將不可替代,孩子有思考的自由、想像的自由、活動的自由,他們不僅會過得開心,也會迅速成長。
對於成長期的孩子而言,父母們應該端正自身的認知,不要一味地想著「省事」而過早地扼殺孩子對於世界的好奇。聰明的孩子也需要父母恰當引導,為人父母要更有耐心、更有智慧。
討論話題:大家對於淘氣孩子的聰明表現有哪些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和大家分享您的觀點和看法
(文中配圖全部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