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研人員領銜團隊發現淡水蟹和魚類新種

2020-12-23 騰訊網

中國科研人員領銜團隊近日在國際專業期刊發表兩篇論文,分別介紹了在緬甸發現的德曼蟹屬淡水蟹和南鰍屬魚類的新種。

一篇在《甲殼動物生物學雜誌》上發表的論文報告了在緬甸南部德林達依省發現的兩個淡水蟹新種,被分別命名為劉氏德曼蟹和萊厄亞德曼蟹。一篇在《動物分類雜誌》上發表的論文報告了在緬甸伊洛瓦底江流域發現的兩個南鰍屬新種,被分別命名為法蘭南鰍和高尾南鰍。

兩篇論文的通訊作者、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陳小勇介紹說,德曼蟹屬是德林達依省物種多樣性最高的淡水蟹屬。科研人員將採集的兩種淡水蟹與其他已知德曼蟹屬的蟹種進行形態比較,並結合分子系統發生樹,認定這兩種淡水蟹為德曼蟹屬的新種,它們均為狹域分布物種。

據介紹,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水生生物多樣性研究組的科研人員,還通過對緬甸伊洛瓦底江流域南鰍屬魚類的系統整理發現,2014年至2019年間採集於伊洛瓦底江流域的南鰍屬魚類中有兩個尚未被描述的新種,並對此展開研究。南鰍屬隸屬於鯉形目條鰍科,在伊洛瓦底江水系記錄的南鰍屬已有20餘個種,這兩個新種的發現為伊洛瓦底江南鰍屬又增添兩個新成員。

2014年以來,依託於中科院東南亞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緬甸自然資源和環境保護部下屬緬甸林業研究所,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水生生物多樣性研究組科研人員在緬甸多次進行水生生物考察。相關研究還獲得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支持。本報記者 楊質高

新華社記者 張東強 車宏亮 文

昆明動物研究所供圖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中國科研人員領銜團隊在緬甸發現淡水蟹和魚類新種
    新華社仰光12月18日電(記者張東強 車宏亮)中國科研人員領銜團隊近日在國際專業期刊發表兩篇論文,分別介紹了在緬甸發現的德曼蟹屬淡水蟹和南鰍屬魚類的新種。一篇在《甲殼動物生物學雜誌》上發表的論文報告了在緬甸南部德林達依省發現的兩個淡水蟹新種,被分別命名為劉氏德曼蟹和萊厄亞德曼蟹。一篇在《動物分類雜誌》上發表的論文報告了在緬甸伊洛瓦底江流域發現的兩個南鰍屬新種,被分別命名為法蘭南鰍和高尾南鰍。
  • 中國科研人員領銜團隊在緬甸發現淡水蟹和魚類新種
    新華社仰光12月18日電(記者張東強 車宏亮)中國科研人員領銜團隊近日在國際專業期刊發表兩篇論文,分別介紹了在緬甸發現的德曼蟹屬淡水蟹和南鰍屬魚類的新種。  一篇在《甲殼動物生物學雜誌》上發表的論文報告了在緬甸南部德林達依省發現的兩個淡水蟹新種,被分別命名為劉氏德曼蟹和萊厄亞德曼蟹。
  • 緬甸發現淡水蟹和魚類新種
    緬甸發現淡水蟹和魚類新種新知新華社訊 (記者張東強 車宏亮)中國科研人員領銜團隊近日在國際專業期刊發表兩篇論文,分別介紹了在緬甸發現的德曼蟹屬淡水蟹和南鰍屬魚類的新種。一篇在《甲殼動物生物學雜誌》上發表的論文報告了在緬甸南部德林達依省發現的兩個淡水蟹新種,被分別命名為劉氏德曼蟹和萊厄亞德曼蟹。一篇在《動物分類雜誌》上發表的論文報告了在緬甸伊洛瓦底江流域發現的兩個南鰍屬新種,被分別命名為法蘭南鰍和高尾南鰍。
  • 新物種!緬甸發現淡水蟹和魚類新種
    中國科研人員領銜團隊近日在國際專業期刊發表兩篇論文,分別介紹了在緬甸發現的德曼蟹屬淡水蟹和南鰍屬魚類的新種。
  • 中國科研團隊發現三疊紀昆蟲演化新證據
    新華社華盛頓9月5日電(記者周舟)一個中國科研團隊5日在美國《科學進展》雜誌上發表報告說,他們發現大約2.37億年前全變態昆蟲和水生昆蟲曾經歷生物多樣性大發展。這一發現有助於三疊紀昆蟲復甦事件研究及油氣資源勘探。
  • 新發現!我校科研團隊和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合作研究...
    本文原標題:《新發現!我校科研團隊和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合作研究揭示雄性七鰓鰻吸引異性的秘密》近日,PLOSBIOLOGY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在線發表了我校水產與生命學院科研團隊與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李偉明教授團隊的合作研究論文「Spermineinsemenofmalesealampreyactsasasexpheromone」(五年平均影響因子IF=9.311),報導了精胺(Spermine)作為一種高效的雄性性外激素能夠特異性的吸引性成熟雌性海七鰓鰻
  • 臺師大科研團隊發現樹蛙新種「太田樹蛙」
    臺師大科研團隊發現樹蛙新種「太田樹蛙」 2017-09-19 15  生命科學系教授林思民在19日於臺北舉行的學術研究成果發表記者會上介紹,約5年前,臺師大研究團隊與臺灣自然科學博物館等機構合作,經過DNA(脫氧核糖核酸)鑑定研究,在臺灣從宜蘭縣往西、臺灣西北部平原一直到雲林以北的區域所發現的,是傳統認為的「正宗」日本樹蛙。但花蓮臺東地區和臺灣南部的樹蛙,與前者的遺傳差異在16%以上,可能是一個尚未被科學描述的新物種。
  • 昆明動物所在瀾滄江流域發現淡水魚類2個新紀錄
    昆明動物所在瀾滄江流域發現淡水魚類2個新紀錄 2017-12-04 昆明動物研究所 【字體:   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陳小勇團隊在整理採自瀾滄江流域的魚類標本時
  • 陳松林手繪魚類基因圖譜 國內率先建立「魚類精子庫」
    大學畢業後,陳松林便進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從事魚類生殖生理和繁殖技術研究,主要參加國家科技攻關項目「淡水魚類精子冷凍保存技術」的研究。他作為骨幹力量完成了淡水鯉科魚類精液冷凍保存和精子庫建立的課題研究;研製了主要鯉科魚類精子冷凍稀釋液,創新了冷凍保存方法,建立了我國第一座魚類精子銀行。
  • 中國科研人員在緬甸發現3種兩棲類新紀錄
    中新社昆明3月24日電 中國科學院東南亞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簡稱「東南亞中心」)公眾號24日發布消息,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車靜課題組與東南亞中心研究組發現了3種緬甸兩棲類新紀錄:布氏泛樹蛙(Polypedates braueri),印度稜鼻樹蛙(Nasutixalus jerdonii)和景東齒蟾
  • 科研人員發現頸槽蛇屬新種
    螭吻頸槽蛇圖 圖片來源: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丁利、助理研究員陳勤團隊與日本京都大學森哲教授課題組合作,於2017年在四川省雅安市天全縣採集到一種頸槽蛇通過將該存疑種與16個已知頸槽蛇屬物種的核基因cmos與線粒體cytb片段系統發育關係比較,結合形態學數據,證實了之前該地區誤認的九龍頸槽蛇應為新種的判斷。研究組將其定名為螭吻頸槽蛇,物種名源自中國古代傳說神獸龍之第九子螭吻,其生性喜食火,用以突出該種進食螢火蟲的食性特點。
  • 雲南省農業廳召開高原淡水漁業發展座談會
    依靠科技、培育特色、擴大規模,促使漁產業上一個大臺階),8月20日上午,雲南省農業廳舉行座談會,專題研討加快高原淡水漁業發展相關事宜。中國科學院昆明分院、雲南農業大學、雲南新海豐水產科技集團、雲南阿穆爾鱘魚集團等漁業科研、教學、生產、管理單位的領導和專家共30多人受邀參加座談會。
  • 科研人員在西藏發現4個中國新記錄種
    圖為此次發現的西藏新記錄種。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提供中新網昆明1月12日電 (記者 胡遠航)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12日發布消息稱,該所科研人員在西藏發現須彌四帶芹、巴洛特櫟等4個中國新記錄種,和翼葉稜子芹、線葉球蘭等24個西藏新記錄種。
  • 緬甸發現淡水蟹和魚類新種
    原標題:緬甸發現淡水蟹和魚類新種 中國科研人員領銜團隊近日在國際專業期刊發表兩篇論文,分別介紹了在緬甸發現的德曼蟹屬淡水蟹和南鰍屬魚類的新種。 一篇在《甲殼動物生物學雜志》上發表的論文報告了在緬甸南部德林達依省發現的兩個淡水蟹新種,被分別命名為劉氏德曼蟹和萊厄亞德曼蟹。
  • 魚類時代又添新丁
    《科學通報》2020年第21期發表了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龔一鳴教授團隊的論文「在西準噶爾晚泥盆世陸相地層中發現首例缺棘短胸節甲魚類」。論文報導了新疆晚泥盆世(距今約370Ma)地層中新發現的缺棘短胸節甲魚類一新屬——布龍魚。布龍魚隸屬於盾皮魚綱節甲魚類,這是節甲魚類首次在我國西北地區被發現。
  • 中國科研人員在緬甸發現木蘭科一新種克欽木蘭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提供 攝中新網昆明11月14日電 (劉強 周仕順 李仁)記者14日從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獲悉,該園科研人員在緬甸北部地區進行科學考察時,發現了木蘭科木蘭屬一新種克欽木蘭。該新種成年個體不超過50株,瀕危等級為極危。據介紹,木蘭科全球共有大約350種,主要分布於亞洲和南北美洲的熱帶、亞熱帶和溫帶。
  • 中國林科院團隊發現新植物種「尖峰水玉杯」
    科技日報北京3月15日電 (記者馬愛平)15日,從中國林科院熱帶林業研究所獲悉,該所專家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新近發現的一個新的植物種類:尖峰水玉杯。專家指出,尖峰水玉杯目前發現的植株數量極少,根據世界自然資源保護聯盟對物種瀕危程度的劃分標準,建議將該種列入漸危級甚至瀕危級加以保護。
  • 科研團隊在西雙版納發現過樹蛇屬一新種——沃氏過樹蛇
    中國科學院東南亞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供圖中新網昆明3月21日電 中國科學院東南亞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公眾號21日發布消息,中國科研團隊利用形態學和分子系統學數據,對過樹蛇屬物種進行野外採集、分類釐定和分子系統發育關係的構建,研究認為採自雲南省西雙版納州勐侖的過樹蛇應為一新種——沃氏過樹蛇。
  • 中國淡水魚類圖鑑(一)
    狹義的說,指在其生活史中部分階段如只有「幼魚期」或「成魚期」,或是終其一生都在淡水域中渡過的魚類。它們是居住於湖泊、溪流、河川等淡水環境的魚類。地球的淡水面積少,淡水魚種類卻異常豐富,佔魚類物種數的約 41% 。在中國淡水魚種類約1000種。
  • 湖南院士將工作站設在南沙:廣州水產科研團隊實力雄厚
    根據去年6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每名未退休院士受聘的院士工作站不超過1個。劉少軍院士將唯一的工作站設在廣州南沙,這無疑是對廣州科研和產業實力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