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編輯:2017-01-18 查看數0評論0次
上個月,「無錫市職業院校產業發展貢獻獎」評選活動落下帷幕,10所職業院校榜上有名。獲評單位由市政府發文表彰並頒發獎牌,同時獲得10萬元-30萬元的獎勵。今年評選尚屬首屆,以後將每兩年評選一次。
梳理獲獎院校的資料時不難發現,這些學校始終堅持職業教育辦學方向,以立德樹人為根本、服務發展為宗旨、促進就業為導向,致力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學生優質就業率和在錫就業率比例較高。同時,均具有較高的辦學水平,專業設置符合地區產業發展規劃,面向先進位造業、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領域服務能力強,服務績效突出。此外,它們還積極參與全市產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深度推進產教融合,廣泛開展校企合作,對本地區產業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此次評選旨在科學評價職業院校對經濟社會的匹配度和服務能力」,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評選產業發展貢獻獎,引導職業院校確立服務發展、促進就業、改善民生的辦學定位,加強基礎能力和服務能力建設,形成職業教育主動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氛圍,為我市打造現代產業發展新高地爭作貢獻。
【上榜亮點】
1。無錫職業技術學院
學校現有206個校內實訓基地(室),資產總值達1.8億,每年改建資金超1000萬元。通過省發改委立項並上報的「無錫智能製造公共實訓基地」項目,成為無錫唯一入選國家發改委的高職項目。建成了包括無錫威孚高科等在內的227個校外實訓基地。
2。無錫機電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近年來,學校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計獲45金9銀2銅,獲獎數以較大優勢連年位居國內同類學校前列;2016年,在江蘇省第三屆狀元大賽中,學校在全省8個學生組項目中囊獲4個狀元,再獲「江蘇省高技能人才搖籃獎」,蟬聯「江蘇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特別貢獻獎」「江蘇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先進學校」等稱號。
3。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
近兩年,學校實現所有專業校企合作聯手共建全覆蓋,與深圳市愛迪爾珠寶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同開發課程117門,與君來洲際酒店等共同開發教材81本,與紅豆集團等企業共建校內實訓基地29個,與江蘇泓雅集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等企業建立3個企業教師工作站,聘請了無錫信捷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584名能工巧匠和管理骨幹擔任學校客座教授或兼職教師,累計校企合作項目多達193個。
4。無錫科技職業學院
學校與高新區的中國傳感網國際創新園等六大園區、九大專業園區,建成集產業、教學、科研於一體的「產學研用合作聯盟」,瞄準產業建專業、圍繞專業聯產業,產學鏈對接產業鏈、專業鏈對接崗位鏈,初步形成了園區、企業、學院之間「資源共用互惠、人才共推互聘、專業共建互贏、文化共融互通、成果共享互利」的「無錫科院模式」。
5。江蘇省無錫汽車工程中等專業學校
隨著無錫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和城市化速度加快,根據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建設的需要,學校於2009年開始建設軌道交通專業,是無錫本地學校最早開設的,專業開創初期以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為主。為順應無錫地鐵發展的需要,學校於2015年開設城市軌道交通車輛運用與檢測專業,為無錫地鐵全方位打造其所需的專業人才。
6。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學院堅持與高端企業、無錫地方企業聯手,服務地方。其中包括與華潤微電子共建華潤微電子學院,與聯想集團共建聯想IT學院,與中興通訊共建中興電信學院,探索混合所有制辦學;與保時捷共建保時捷職業教育學院,與法國雷諾共建全國雷諾培訓中心;與海瀾集團共建海瀾商學院,探索實施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與無錫市多家模具企業共同成立無錫精智模具研究院,服務中小企業;與南京能瑞共同建立無錫市首家大型充電站,服務新能源汽車市場等。
7。無錫城市職業技術學院
學院與企業合作共建校外實踐基地268家,企業投資在校內共建「企業文化、工作場景、工作過程」於一體的「校中廠」式校內實訓基地3家,其中總投資達2500多萬元、企業出資190多萬元的「校中店」——無錫城院智慧酒店,其硬體設施、運行模式、學生實踐等達到省內一流水平。
8。無錫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學校與錫山人民醫院、江陰市人民醫院等合作辦學,在護理專業試點工學結合的現代學徒制,醫院和學校共同制定教學計劃,按照職業崗位要求,實行校院一體化育人。與無錫百佳婦產醫院共建助產人才培養基地,開設「冠名班」,為婦嬰醫療衛生做出應有的貢獻。
9。無錫旅遊商貿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領隊是江浙滬緊缺人才,學校成立了江蘇省旅遊人才培養基地,自2014年開始實施海外領隊人才培養模式,和無錫春秋旅行社開辦領隊班,目前已經有三屆學生,其中首屆領隊班有16位學生取得海外領隊證。為無錫市場的旅遊業儲備了高端人才,對無錫旅遊行業拓展海外業務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10。江蘇省宜興中等專業學校
學校充分發揮職業教育助推產業發展的作用,積極參與全市產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社會服務效益好。與宜興盛世桃園酒店合作開發了「宜幫菜」系列,目前已完成2大菜系新品開發;與多家企業合作成立產品研發中心等,校企合作真正做到社會、經濟效益雙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