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行- 性廟

2021-02-19 遊走不停的魚馬

瓦拉納西的髒亂真是出乎你的想像。但到過瓦拉納西的遊客幾乎十個有九個願意再次重遊。其中的原因,只有你自己來了,才會感悟。

考慮去金三角的旅行,因此轉輾一下克久拉霍,而搭火車又是經濟而省時的途徑。這是我在印度第一次坐火車,大概所有人此前對印度火車的印象是「車頂躺滿了人、車外掛滿了人,車廂內還擠滿了人」,事實上,後來在印度看到多次火車,從來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我幾乎坐「平民車廂」,車廂的排列順序很詭異,6號車廂的後面不是7號,而是插入了一堆一等二等車廂。

克久拉霍是個小村莊,據說1000多年前由月神昌德拉的長子所建,可逛的地方分為西寺廟群(門票500盧比)、東寺廟群和南寺廟群(免費)三處,從前的85座神廟只剩下20多座了。印度實在太特殊,這片南亞大陸上遍布亮點,老鼠神廟、恆河燒屍、湖心宮殿……就像在京都,沒有幾百年歷史的店都不好意思稱自己為「老鋪」,而印度,因為太豐富太精彩,旅人的心理滿足線也拉高了,克久拉霍若沒有那些足夠獵奇的性愛雕像,誰還會風塵僕僕跑來這個小城看幾間印度神廟呢?

一行人坐在性愛神廟裡太陽,居然一曬就曬了個把小時,看了也就如此,我們長途跋涉的還不如去日本看AV了。此刻的我像一隻土生土長在克久拉霍的貓或狗,仿佛一切都是司空見慣,絲毫提不起任何興趣。

相關焦點

  • 去印度,除了恆河水,你還應該知道「性」廟
    前言印度,一個帶著「極度保守」標籤的國家卻擁有,世上最生動形象的性廟藝術傑作這些雕刻精美的廟宇,不僅僅是獵奇景觀更是讚揚人性歡愉、生命熱情的輝煌遺產>在13世紀之前的印度性,是一門正式學科最近的幾百年間,印度受到伊斯蘭王朝、英國殖民統治和國內婆羅門僧侶種姓制度這幾大清教主義的影響,保守外殼逐漸加厚
  • 印度「性廟」,這裡闡述盡了印度幾千年的香豔生活
    印度「性廟」,這裡闡述盡了印度幾千年的香豔生活克久拉霍在印度新德裡東南方,是一座名不見經傳 的 小鎮,這個小鎮不大,佔地面積十分有限
  • 印度首都新德裡蓮花廟
    蓮花廟位於德裡的東南部,是一座風格別致的建築,它既不同於印度教廟,也不同於伊斯蘭教清真寺,甚至同印度其他比較大的教派的教廟也無一點相像。蓮花廟的外貌酷似一朵盛開的蓮花,故稱「蓮花廟」。它高34.27米,底坐直徑74米,由三層花瓣組成,全部採用白色大理石建造。
  • 【喜馬拉雅】印度恆河•性廟•絕色水都•深度11日遊
    3、瓦納拉西-德裡搭乘飛機,減輕搭乘火車的疲勞。【行程】D1 上海(浦東機場)-德裡。阿育王石柱遺蹟,阿育王將法令文告頒刻在石柱上,這些石柱遍布在王國的各個地方,這些石柱的頂端雕刻著一隻或幾頭蹲坐在輪盤基座上的獅子雕像,獅子是力量的象徵,而輪子則代表著永恆的真理(或佛法),因此它們又被稱為「法輪」。1947年,雄踞於飾有法輪雕刻基座上的獅子圖案被採納為印度共和國國徽。另外,阿育王的法輪圖案也成為印度國旗的組成圖案。
  • (走馬觀花看印度)克久拉霍的性廟之謎
    到了印度,看到了此生所見最神秘奇怪的東西克久拉霍位於印度首都德裡大約600多公裡的中央邦北部,是個規模不大的小鎮。
  • 加德滿都「性廟」大膽又奔放
    加都的「性廟」的斜託木浮雕    來到尼泊爾,總讓人生出辛。波絲卡的感慨:「我們何其幸運,無法確知,自己到底生活在什麼樣的世界。」據說這個都城是由一座只用一棵樹做材料建成的加德滿都寺發展而成的,如今,這座有600年歷史的廟仍然屹立著,守望著這個城市的民眾。    如今的加德滿都是由三座古城組成:加德滿都(Kathmandu)、帕坦(Patan)和巴卡塔布爾(Bhaktapur,當地人又稱為「巴德岡」)。二百多年以前,這三個古城分別是馬拉三個王國(公元12到17世紀)的都城。
  • 尼泊爾當地有一座寺廟非常獨特,它的名字叫「性廟」.
    南亞山區的內陸國,位於喜馬拉雅山脈南麓(屬青藏高原南底),北與中國相接,其餘三面與印度為鄰。喜瑪拉雅山脈是中尼的天然國界,包括珠峰在內,世界十大高峰有八座在中尼邊境。全國總面積14.7萬平方公裡,總人口約為2850萬人。尼泊爾蘭毗尼是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誕生地,古尼泊爾境內有很多國家,1769年尼泊爾統一,建立沙阿王朝。十八世紀後期,尼泊爾王國向中國清朝皇帝進貢。
  • 新加坡馬裡安曼興都廟:新加坡最古老的印度興都廟
    馬裡安曼興都廟,新加坡最古老的印度興都廟,歷史最早可追溯至1827年。這座廟供奉著馬裡安曼女神,其治癒疾病的能力被人們所熟知。座真正德拉威 (Dravidian)風格設計的興都廟,最初於 1827 年建成,現今已被正式列為新加坡國家古蹟。
  • 田野調查手記|同根姐妹:尋訪印度、孟加拉國的「第三性」
    看到一張張「第三性」的攝影作品,我得知他竟然就是日本著名的攝影家石川武志。他從90年代就開始在印度各地遊走拍攝「第三性」,儘管不為人理解卻堅持不懈。我在搜集資料時見過他的寫真集。而他聽說我做巴基斯坦「第三性」研究而過來尋訪她們的印度姐妹時也十分驚訝,兩個人都為如此巧合而震驚。他說,一定是「第三性」女神的力量讓我們遇見的。
  • 克久拉霍的性廟之謎
    ,看到了此生所見最神秘奇怪的東西克久拉霍位於印度首都德裡大約600多公裡的中央邦北部,是個規模不大的小鎮。當時的印度由位於北印度的拉其普特人統治,後來穆斯林入侵印度,這座以性愛為圖騰的神廟建築群雖然沒有被破壞,但卻遭到遺棄,直至19世紀才再次重現世人。克久拉霍古蹟組群於1986年被聯合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 印度欣賞女性人體美,有些教派把「性」當作同神明溝通的手段?
    印度欣賞女性人體美,有些教派把「性」當作同神明溝通的手段?很久很久以前,克久拉霍有一個名叫拿勒斯的祭司,他有一個女兒,女兒容貌豔麗,像天仙一樣。天上的月神驚羨這位姑娘的美麗,寧願不做神仙而下凡到人間與她相愛。
  • 印度阿姆利則:冬日現大霧天氣,咫尺金廟似在雲端!
    當地時間2020年12月16日,印度阿姆利則,冬日時節,當地遭遇大霧天氣,民眾在濃霧中出行,咫尺金廟似在雲端!12月16日,印度阿姆利則,冬日時節,當地遭遇大霧天氣,民眾在濃霧中出行,咫尺金廟似在雲端!
  • 印度 | 克久拉霍:性、陽光、古神廟......
    在印度各地旅行,我發現每一座城市都有各自特色,有著各自關鍵詞:瓦拉納西關鍵詞是「聖地」,齋普爾關鍵詞是「粉紅」,阿格拉關鍵詞是「泰姬」。而克久拉霍關鍵詞最簡單,那就是一個字——「性」。坦多羅教大約是在公元5到9世紀時從印度教派生出來的,主要宣揚與性有關宗教思想,克久拉霍神廟便是舉行坦多羅崇拜的狂歡儀式場所。歷史上,在印度清靜離欲的佛教被貪慾為道的密教取代,是印度這個國家的巨大悲哀。
  • 尼泊爾很獨特的「性廟」,遊客看了害羞,在當地卻有著很大的意義
    甚至於不信奉宗教的人都知道寺廟和道觀是端莊而又神聖的存在了吧,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去尼泊爾旅遊過,在當地那是有著一座十分獨特的廟宇,就是所謂的「性廟」。我們大家都要知道的是在尼泊爾這個國家所信奉的宗教中,認為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上的許多生靈都是能成為他們的神的。並且對於不同的生靈還要建造不同的廟宇。
  • 印度克久拉霍性廟:性也不全是汙汙汙,一本正經地談談,那記錄人神「雙修」的性愛神廟,世界的燦爛遺產
    但是話說回來,為什麼似乎並沒有那麼開放的印度,會造這麼一所大尺度的廟?意義是什麼? 印度古廟不多,憑什麼這所保留了下來,還成為了非遺呢?印度教寺廟起源早期的寺廟都是木構寺廟。最早的石廟是佛教僧侶開挖自然山體建造的,後來慢慢發展出石材堆建的方式。
  • 尼泊爾著名的「性廟」 雕塑姿勢少兒不宜 卻是當地人美好的願望
    今天先給大家介紹的就是尼泊爾這個地方,他們這裡有個非常出名的寺廟,它非常的與眾不同,吸引了很多國外的遊客去他們那裡旅遊,但是因為我們國內的遊客們相對保守,所以很多的人都不好意思去這裡,大家是否聽說過他們這裡有一個叫做「性廟」的地方呢?
  • 印著名性廟禁忌多 非印度教禁止入內
    印度東部奧裡薩(Orissa)省印度教聖城普裡(Puri)境內的著名性廟賈格納神廟 (Jagannath Temple),再次發生教外人士進入,導致廟方必須為神像淨身一番,以驅邪氣。一名45歲的智利觀光客在大門口遭警方攔阻,卻悄悄從旁邊的南門混入廟裡。
  • 尼泊爾的「性廟」,雖雕塑姿勢讓遊客害羞,但在當地卻意義重大
    尼泊爾的「性廟」,雖雕塑姿勢讓遊客害羞,但在當地卻意義重大中國的佛教道教歷史悠久,在中國也有許多有歷史意義的建築,在中國一些寺廟景點也是非常受人歡迎,大多數遊客選擇出去旅遊的時候,也會選擇一些有寺廟的地方進行祈福。其實在出去旅遊的同時,除了看一些古代建築,還能許下自己美好心願,也是非常不錯的。大多數的中國人也都有宗教信仰,所以對於中國的一些佛寺道觀也是非常受人尊重。
  • 尼泊爾著名性廟,雕塑的姿勢令遊客羞紅臉,遊客尺度有點大
    在看慣了,在看慣了國內的壯麗山河之後,有不少的遊客都開始將自己的目光放到了國外一些具有特色的地方,而我們今天要講的就是尼泊爾,著名「性廟」不知道大家對此是否有所了解呢?據了解,在當地他們對於宗教信仰是十分虔誠的,因此在他們國家,有著許許多多的寺廟,而他們也是被稱為寺廟最多的一個國家。
  • 尼泊爾的「性廟」,雕像姿勢少兒不宜,但這是當地文化!
    不過在這個國家中,有著一個非常奇怪的寺廟叫做「性廟」,讓很多女遊客到了那兒之後,都害羞地不好意思看,這究竟是怎樣一座寺廟呢?其實「性廟」就跟它的名字一樣。「性廟」中的雕像描述的都是「男女之事」,因此很多雕像的姿勢非常少兒不宜。相信很多遊客都會奇怪,明明是一個佛教重地,為什麼會允許有這樣的寺廟存在呢?當地人表示,這正是我們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