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燒肉,中國人永遠吃不膩的一道菜。看著那一碗碗噴香熱乎的燉肉,就算是肚裡不缺油水的人,挑塊兒瘦的就酒,揀塊兒肥的解饞,也覺得比山珍海味更過癮、更實惠,也更有家的感覺。
魯式紅燒肉
在山東,則用糖色和醬油紅燒比較常見。今天介紹一款我自己比較喜歡的簡易但經典的魯式紅燒肉,只是用了海天草菇老抽,沒有用糖色。在紅燒肉裡,添加了鵪鶉蛋和豆腐,這兩種材料在烹煮過程中,充分吸收了五花肉香濃的湯汁,非常美味。
五花肉洗淨切成塊;(可以焯一下水,懶得焯水時可跳過這步)姜切片;豆腐切塊,入油鍋,表面炸得微黃;鵪鶉蛋去皮,入油鍋,炸得表面微黃;鍋裡留底油,燒熱,放入五花肉、薑片、花椒,煸炒至五花肉外表出油;倒入生抽,煸炒至水汽幹。再放入八角、桂皮繼續煸炒至肉表微黃;倒入適量的水,水以高過五花肉一公分為宜。如果燒的過程中需要添加水,請添加熱水,一定不要用涼水;加入老抽、冰糖(或白糖)、料酒,開鍋後,中小火15分鐘,然後倒入炸好的鵪鶉蛋、豆腐,並調入適量的鹽,繼續燒到五花肉糯軟;大火收汁,湯汁裹上五花肉表面、鍋裡尚餘少許湯汁即可。
蘇式紅燒肉
蘇式紅燒肉香甜軟糯、入口即化。我想這與它起源於蘇東坡有著很大關係,據說蘇老先生被貶黃州後,見黃州豬多價廉,於是一時興起發明了流傳至今的「東坡肉」,也就是今天的蘇式紅燒肉。還有人說蘇東坡吃肉詞千首,他那些豪放過人的詩詞,或許就是在大快朵頤過一頓紅燒肉之後,才思如泉湧,靈感豁然來,一揮而就的。
蘇式紅燒肉的用料相當簡單,整個製作工序卻有些複雜,而且比較浪費時間,但正所謂「慢工出細活」,「心急吃不了熱豆腐」,若沒有這麼多時間耗下去,這蘇式紅燒肉的味道可不正宗!
料酒浸——15分鐘
五花肉,蘇州人叫做「肋條肉」,將五花肉洗淨後,切成兩塊麻將牌大小的正方形,注意肉不要切得太小,太小了易縮易碎,但也不能太大,太大了不易煮酥,吃起來也不方便。切完後,放置於砂鍋內,加入半杯料酒,並用冷水浸沒,這樣可以浸去毛細血管中的血水,料酒則易於肉纖維吸收,去除腥味,一般浸十五分鐘左右即可。
大火煮——30分鐘
將浸完的五花肉略微衝洗一下後,便要用大火煮。這時非常講究水的放入量,要一次放好,不要燒乾了,再加水,就算萬一真的要加水,記得要加開水。一般而言,以水浸沒肉,並高起兩寸以上為宜。
鍋中加了水,就點火,火要開到最大,同時放入山楂幹,可以起到讓肉質膨鬆的作用,更容易燒酥。若沒有山楂幹,放半勺醋也可。大約五六分鐘後,水就開了,繼續煮上五六分鐘,隨著肉塊的翻滾,水面上會浮起一層黑紅色的雜質。這層雜質是燒熟的血水,要用湯勺小心地去掉,砂鍋邊上粘著的雜質,也要去除乾淨。
小火燉——60分鐘
用大火滾煮約半小時之後,可以改用小火燉,火的大小以水面不沸為準,燉的時間較長,至少要一個小時,目的是為了讓肉質酥嫩。紅燒肉之所以好吃,要的也就是這個慢功夫。
鐵鍋收汁——30分鐘
當肉燒得用筷子輕戳可陷入時,換到鐵炒鍋裡燒,注意這時肉質已非常酥嫩,要輕拿輕放,然後要放入醬油。這放醬油也頗有學問,一般醬油分為老抽和生抽,老抽其實是放了焦糖的,色深容易上色,適合用來燒紅燒肉,而生抽則是色淡味鹹,不能用。
上色時的火要比剛才燉的時候大一點,但也不能開得太大,因為這時肉已經很酥爛了,火一大肉容易煮碎。這樣開著鍋蓋煮上半個小時之後,放糖,糖,要敢放,要捨得放。糖的數量,大約一斤肉一兩糖,糖最好用冰糖,冰糖甜度高,味純,透明度也高,乃是燒這道菜的關鍵。放糖的時候,火要開大,放入糖後,湯水就會慢慢地厚起來,這一過程叫做「收汁」。「收汁」的時候可以輕輕地翻動肉塊,這樣著色較均勻。再加入適量的鹽調味兒,等到湯水變得更加稠厚,有油亮泛起來時,這道經典的紅燒肉也就燒好了。 蘇式紅燒肉,當然源自蘇州;肥而不膩、酥而不碎、甜而不粘、濃而不鹹,這就是蘇式紅燒肉的特色。紅燒肉湯拌飯,乃是天下極品。
家常紅燒肉
紅燒肉,中國人永遠吃不膩的一道菜。看著那一碗碗噴香熱乎的燉肉,就算是肚裡不缺油水的人,挑塊兒瘦的就酒,揀塊兒肥的解饞,也覺得比山珍海味更過癮、更實惠,也更有家的感覺。
其做法程序是:五花肉洗淨後切成麻將塊;燒開水,放入切好的五花肉焯水;另起炒鍋,熱油,放入蔥段、薑片、蒜片炒香後,放入焯好的肉,煸至所有肉塊變成金黃色(此時,如果鍋內有太多油,建議倒掉一些。);加入適量老抽,炒勻,加開水至沒過肉,加料酒、冰糖適量,同時放入用花椒、大料、肉桂、和薑片包好的料包;大火燒開後,轉至小火燉。其間,攪拌幾次,有助於所有肉塊均勻入味。燉至湯汁快沒了,開大火收汁;裝盤,撒上蔥末或香菜末。
毛式紅燒肉
除蘇東坡外,紅燒肉的另一個鐵桿粉絲便是毛澤東,據說這是他打勝仗的一個原因。後來,湖南人民為了紀念這位家鄉的偉人而烹製出獨特的毛氏紅燒肉,肉色澤金黃油亮,肥而不膩,香潤可口。
毛式「紅燒肉」的原料應是選用半瘦半肥的豬肉,切成勻稱的塊狀,把五層三花的肚腩肉用冰糖八角桂皮先蒸再炸後入鍋放豆豉作料,再用上等醬油加少量的糖燒制而成。色澤呈金黃,因「毛式紅燒肉」屬於特色湘菜,在燒制過程中加入了少許辣椒,所以味道甜中帶鹹、鹹中有辣、甜而不膩。
咀嚼過程,絕對是一次審美的過程。把一塊煮得透爛入味、肥而不膩的紅燒肉送到嘴裡,不說鼻子如何接受它的芳香分子,只說嘴唇、舌頭和它耳鬢廝磨,牙齒稍稍用力,肥肉裡的油液便順著牙縫往上爬,痒痒的,如同赤足踩在水中草地一樣,涼沁沁的水從腳趾縫裡往上冒,痒痒的讓人驚喜
長按二維碼 自動識別 添加關注
關注民生 | 傾聽民聲 | 爆料投訴 | 新鮮發布
「民聲論壇」等你來
「閱讀原文」進入民聲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