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翻微信打打遊戲 就有可能釀成事故
快報深8度報導組
動物園,一個給許多人的童年留下無數美好回憶的地方。
然而動物園裡有一個群體卻常常被遊人忽視,他們負責動物的飲食起居,照顧動物的生老病死,同時,這也是一份充滿危險的職業——動物飼養員。
據公開的新聞報導:
2012年7月,福建南平九峰山動物園發生一起豹子傷人事故,一名飼養員被豹子咬中頸部當場死亡;
2013年6月,河南新密市動物園內發生一起棕熊傷人事件,一名飼養員當場遇難;
2013年12月,上海動物園一飼養員打掃虎籠時被華南虎咬死;
2015年3月,江西省宜春市動物園,飼養員龔某在清掃虎舍時,突遭老虎襲擊,經搶救無效死亡;
2015年5月,山東一景區虎山生態園內獅子咬死飼養員;
2015年9月,紐西蘭北部哈密爾頓市動物園的一名飼養員慘遭一隻蘇門答臘虎咬死。
是誰,在從事這樣一份危險的職業?
28年資深老虎飼養員 常放事故案例給同事看
老吳,今年50歲出頭,是浙江一家動物園總工,也是創始元老之一,做動物飼養員已經足足28年了。
他是安徽銅陵人,祖祖輩輩都是下礦的,老吳說,早年家裡日子非常艱苦。
銅陵以銅礦出名,此外還有煤、鐵、錳等,在他的印象裡,小時候家家戶戶都是幹礦的,他的父親就幹了一輩子。
那些礦井可能深達千米,他小時候跟著長輩坐礦車下去過,他覺得太黑了,總想著萬一出事了怎麼辦,於是長大後在礦井口子上一徘徊,決定轉行。
他想起小時候第一次看到老虎,是在農田裡搭起的一個馬戲團大棚裡,他花兩塊錢買了一張門票,看了一個「人虎互搏」的節目,回家後和家裡幾個姐姐講了老半天。
那時他看到一匹馬都興奮得要在後面追著跑,他覺得這個工作太好玩了,於是就有了做一名動物園飼養員的念頭。他在內蒙古學的畜牧獸醫專業,之後在安徽的奶牛場、銅陵動物園工作過。
隨著資歷一點點豐富,他後來被現在這位老闆發掘,參與建了這家動物園,從幾隻鴕鳥、孔雀開始,幹到現在,動物園裡已經有了100多種動物。
其中,老虎仍是老吳接觸較多的。當年,這個動物園引進老虎,就是他給選的虎種,每隻價值10萬元,挑了2公6母,從「1號虎」、「2號虎」到「8號虎」,分別做了代號。老吳說,多選母的就是為了方便今後繁殖。
為此動物園還專門派了其他兩個人來餵養老虎,這是要求非常細心的工作,一點馬虎不得,老吳常拿活生生的事故案例放給工人看,哪裡的老虎又咬死人了,視頻、照片他第一時間就放給飼養員們看,為的就是永遠不要輪到自己和同事頭上。
憑著幾十年的經驗
幾乎沒有老吳拿不下的動物
老吳現在每天的工作就是到動物園走一圈,從飼養、照料,到設備的修建、設計畫圖,只要和動物有關的方方面面全部由他料理。
和大型的國有動物園不同,那裡的員工是有編制的,人員開支、硬體建設都有補貼,可以招聘到院校裡相關專業的學生,成為一份體面的職業。
而在大多數私營動物園,必須收支平衡,一個最資深的飼養員年薪加上各種獎勵,約是20萬元,普通飼養員只能拿到六七萬元。
老吳雖然沒有很高的學歷和文憑,但憑著幾十年的經驗,幾乎沒有他拿不下的動物,比如老虎怎麼養、犀牛怎麼餵……不過每次新到動物他都還是親自先琢磨一番,新來的長頸鹿得吃葉子,他就專門派了3個人飼養,主要工作就是天天割樹葉。
此外,他還負責動物們的繁殖,選擇動物合適的發情期,將一公一母關在一起,早晚各生活幾個小時,就能有比較大的成功概率。
不過幼崽存活率很難保證,動物生下來死了,除了被老闆罵幾句,還關係到他的「繁殖獎」。如果成功繁殖一頭動物,他可以拿到1500元。
對於老吳來說,動物園裡的每個動物都像他的孩子一樣,會幫它們接生,會幫它們打疫苗,也會陪它們度過離世前最後一晚。
「動物都是特別容易受驚嚇的,尤其在分娩期。所以我們不能堂而皇之地出現在它們面前。現在條件好了,我們會通過監控24小時觀察它們的一舉一動,以防它們難產,換在以前都是偷偷躲在旁邊看著,有時候一躲就是一兩個整天。」
比如梅花鹿挺特殊,打了麻醉,生出小鹿後就會不「搭理」小鹿,所以小鹿的後期餵奶都得靠飼養員。一天餵奶五六次,每次30-40毫升,溫度不能太熱太冷,和小孩子一樣,得特別細心地照管。
「園子裡的這些動物,小時候都特別喜歡我,因為我給它們好吃好喝,等到大了就開始恨我,因為我要給它們打疫苗。」老吳說,如今他已記不清給多少動物接過生。
老吳不敢引進年輕人做飼養員
他們喜歡玩微信打遊戲
極有可能釀成事故
這幾年,老吳所在的動物園發展特別快,動物繁殖,再和其他動物園交換,現在他已經要和100多種動物打交道。
為此,動物園裡也招聘了不少飼養員,平均年齡是48歲,基本是男性。
老吳說,起初也進過幾個年輕人,他們要麼待不住,要麼就是被他罵走了。
老吳說,那些口頭上說著自己喜歡小動物的年輕人,等到這行真的成為職業之後,才發現原來這活又髒又臭,還極其單一乏味,「每天無非就是負責動物的餵養,然後打掃衛生,很少有年輕人能夠堅持下來。」
在老吳看來,在他們這樣的私營動物園,只有中年人才能吃得起苦,幹得好。比如動物飼養時的安全問題,小年輕要是翻翻微信,打打遊戲,極有可能釀成事故。
老吳手下現在的十多名飼養員,每一個人都是他手把手教出來的。他挑人,基本不看學歷,而是會經過一段時間考察,看這人是不是精明,會不會犯糊塗。
新來的飼養員經過培訓後,一般從小型動物養起,喂喂天鵝、孔雀等鳥類,從沒有危險的開始。之後如果被老吳看中,看你這人還行,就有機會飼養大型動物了。
老徐就是其中之一,現在是大象飼養員。
這份工作聽起來十分浪漫,充滿想像,但其實要求他每天都需要和大象生活在一起,平日裡大象住一樓,他住二樓,一有風吹草動都能聽到。
而且,動物園裡飼養大象就他一個專職,所以一天也不能離開。老徐能吃這苦,或許對於以前務農的他來說,這和在農村養豬差不多,只是眼下這隻食量大了很多,一天得吃掉300斤,一周光飼料就要近1萬元。
老徐說,動物園裡現在就一頭大象,是從其他動物園過來的,剛來的頭三個月對他一點不客氣,總想著朝他噴鼻水,到後來關係才慢慢緩和。
別看大象溫馴,和如此龐然大物打交道,老徐每次餵養都得打起精神,按照操作流程,永遠不會和大象同籠。因為「那是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
老徐說,大象一天餵兩次,到晚上9-10點還必須再加餐,否則就會鬧情緒,衝擊柵欄。所以他只能天天和大象住在一起,一年沒有假期,只偶爾有人替班兩天,他才有空回個家。
飼養員這份工作沒有萬一
得每時每刻高度警惕
另一位飼養員老童,現在飼養5隻白獅、2隻黃獅、7隻獵狗。
他從養兔子開始,慢慢換到了現在的崗位,老童說,他每天一大早都要繞著自己的「責任田」喊一遍,把動物們從洞穴裡引出來,看看它們是否有精神,會不會生病,然後給動物餵雞骨頭架子,一隻獅子要吃5隻雞架,獵狗吃3隻。
他起初覺得獵狗太兇悍了,有點害怕,現在他只要一看動物糞便就能知道它們的狀態——吃生肉容易拉蛔蟲,他就會馬上聯繫獸醫。
老童說,這工作沒有萬一,他無時無刻不高度警惕。而其實,在幹這工作之前,他跑過船拉砂石料,也幹過保安。
對很多從事動物飼養的人而言,這就是一份尋常的養家餬口的工作。老吳希望警鐘長鳴,自己的動物園裡永遠不要發生任何意外,無論是人,還是動物。
對於有些人針對為什麼要把動物關在籠子裡的爭論,老吳覺得,很多人都不理解他們這個行業。老吳說,人類至今還能看到那麼多動物,離不開動物園的功勞,正是讓動物能一代代地正常繁殖下去,才使物種得以延續。很多動物在自然界裡已經很難生存,它們甚至就出生在動物園,這就是殘酷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