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業額一天能上五位數!這門生意一夜爆火!杭州95後夫妻開的店被...

2020-12-12 杭州網

都市快報訊 「小谷,我來拿東西了。今天買的是胡蘿蔔和土豆。」

「前兩天平臺上的特價帶魚真的好,後悔買少了。」

「這個豆腐什麼價格?日期新不新鮮的?」

「我好像還買了盒速凍餃子,幫我找找?」

……

12月8日下午1點半,一個普通工作日的非繁忙時段,谷安浩和妻子賴琪依然忙得不可開交。他們一會兒要幫提貨的阿姨大伯在籃筐裡找貨品,一會兒要給到店購物的顧客稱重,還要耐心地回應街坊鄰居的各種提問,以及對於貨品的反饋;時不時地,正在卸貨、清點的司機大哥那裡也要去瞅一眼。

小賴在跟提貨的顧客核對下單的貨品

攝影 | 童蔚

這是兩年多以前小夫妻倆一起從超市辭職時所沒想到的。那時,他們剛剛決定出來自己幹,在距離汽車北站1.1公裡的工發路上租了個店面,做起生鮮生意。

就在上半年,他們還在擔心疫情對生意的影響,而現在,夫妻倆成了網際網路巨頭以及創業公司眼中的優質團長,需要積極爭取。

行至尾聲的2020年,除了直播帶貨,「社區團購」這四個字熱到發燙。而一端連著平臺、一端連著顧客的團長扛起「流量擔當」大旗,成了「香餑餑」。

4家社區團購平臺找上門

1996年出生的小谷,老家在江蘇淮安,戴著一副眼鏡,說起話來斯斯文文。在杭州物美超市做採購的那幾年,他認識了妻子賴琪,一個性格爽朗的衢州女孩。兩年多以前,兩人辭職後開了家夫妻店,做起街坊鄰居的菜籃子生意。

正在做生意的小谷

工發路這一片有6個小區,目前開著9家類似的小店,但小谷家的人氣可能是最旺的,從早到晚人流不斷。他們還運營著三個500人的微信群,都是接近滿員的狀態。

早上三四點起床做準備,7點開門迎客,晚上10點、11點關門,之後就是整理貨品、訂貨,每晚差不多要到半夜12點才睡。小谷說,他們住在步行5分鐘路程的出租房裡,「幾乎沒有自己的時間」。日常辛苦帶來的是每天能上五位數的營業額,日子倒也過得安穩和知足。

夫妻倆的生鮮店

這家夫妻店的改變,從10月底橙心優選地推人員的到訪開始。那時,美團優選和橙心優選先後高調進入杭州,迅速開始招募團長、大面積鋪點。有穩定客流的線下店、1500人的微信群,人又踏實肯幹,顯然,小谷夫妻倆完全具備成為優質團長的潛力。

「工作人員上門,介紹了平臺相關情況,然後說這是未來趨勢,全國都在做,你不做這個,總會有人做。」小谷說,這一句話說動了他,決定試試。「剛開始的時候,小區這一帶全面鋪,現在已經選擇性地取消了一些生意不太好的點。」

一個多星期後,美團優選和另一家平臺先後上門。後者給團長的獎勵中,有一條挺誘人:1個月的營業額達到3萬元,就可以拿到房租補助。「但我們看他家的貨品,除了秒殺類,其他的跟店裡比,可能沒有太明顯的價格優勢。」小賴說,權衡再三,暫時婉拒了這一家,先觀望著。

就在幾天前,今年7個月內完成3輪融資的十薈團也來了。12月8日,剛好是小谷的店成為十薈團自提點的第三天。

當天,定位在工發路上的雍容華庭小區東門,橙心優選小程序推薦了1公裡範圍內的35個團長及代收點;美團優選則推薦了400米範圍內的19個自提點(兩家平臺的自提點有較多重疊)。

單日單平臺最多超3500單

「小谷啊,我跟你講,前幾天的帶魚促銷,真當後悔。東西很好,應該多買幾條,現在恢復原價,買不到了。」陳阿姨是店裡的鐵粉級顧客,自從知道社區團購這種買菜方式後,幾乎天天下單。她說,現在每天的樂趣就是一大早打開幾個App,看看有什麼在搞活動,0.38元的上海青、0.99元的胡蘿蔔、1.88元的冰糖心……「超市都去得少了」。

待提的貨品

身兼三個平臺的團長,小谷和小賴每天會挑選一些平臺上的促銷、爆款商品,往微信群裡發連結,或是向到店客人推薦。他們和街坊鄰居的話題,很多時候也圍繞著這些平臺展開:昨天那個大米秒殺有沒有搶到,今天這個平臺的玉米是否新鮮,明天會有什麼紅包活動……

「十薈團是阿里投資的」「拼多多也在做,還沒來杭州」「興盛優選在廣東那邊做得很大」……小谷現在也會特別留意這方面的消息,說起來頭頭是道。在他看來,店裡客人的每日反饋和業界動態,都將關係到後續決定,像是在微信群裡推廣時會不會向A平臺略做傾斜,又或者要不要繼續做B平臺的團長等。

眼下,在平臺做活動衝量時,小谷這家店單日單平臺的訂單量最多可以達到超3500單。「4米6長的貨車,再加一輛依維柯,兩輛車來送貨。」小賴用手比劃了一下,言語中帶著點自豪。

司機正在卸貨

由於日常訂單量大,小賴說,光是分類整理這些貨品,每天都要花兩三個小時。他們還騰空了一個冰櫃,專門用來存放平臺的凍品。

騰空了一個冰櫃存放社區團購凍品

「希望是個良性循環,互補」

蔬菜、水果、雞蛋、凍品……社區團購與線下店在商品上存在著重疊,會不會影響到自家店的生意?

「至少目前為止還不大。」小谷想了想,分析起來,「日常買菜的主要人群是阿姨大伯們,他們在平臺上下單的大多是特價、秒殺。另外,某些生鮮商品,像是新鮮程度、個頭大小等,一部分顧客可能覺得在線下店看到實物更安心。還有一些年輕人在平臺上下了單,到我店裡提貨,可能會順手買走一些新鮮肉類,也算是一定程度上的引流。」

夫妻倆也知道社區團購目前正處於「燒錢」混戰的階段,「當然是希望這些平臺都能好好發展。我們給平臺帶來生意,平臺也能給我們線下店引流,互補,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小谷表達了一種「你好我好大家好」的願望。

小谷店裡的蔬菜

如果還有平臺上門邀請你們成為團長,會不會繼續接?

當這個問題拋向夫妻倆,小谷猶豫了一下,而小賴爽快地表示:「繼續!」

目前,社區團購平臺的商品佣金大多在10%-15%(秒殺類會更低些)。小賴算過一筆帳,以目前3個平臺自提點的運營情況來看,賺回店面的房租應該不成問題。「前面100米處,我們還租了個小一點的店面,可以專門做平臺的提貨點,這裡則繼續做自己的生意。」

夫妻倆在核對貨單

「前期先把數量做起來」

小谷和小賴的這家生鮮店,是杭州眾多小店在這場社區團購大戰中的一個縮影。

從老牌選手興盛優選、十薈團等,到滴滴、美團、拼多多、阿里、京東等網際網路巨頭紛紛親自下場,杭州乃至全國範圍的無數水果店、小超市、洗衣店、快遞站,還有寶媽們,眼下都成為這些平臺競相爭取的對象,充當「攻城略地」的先鋒。

待提的貨品

「社區團購做推廣,一種是靠公域流量,另一種就是靠團長的私域流量,他們建群、日常運營,發動群員購買,前者成本更高。所以,團長是最重要的資源,團長越多,市場就越大。尤其是優質團長,前期大家都在搶。」在杭州某平臺從事團長招募的一位業內人士坦言,「現階段,這些團長大多同時做著兩三個平臺。他們可能也是在看哪個平臺做得更好,像是團長佣金、商品價格質量等。慢慢地,到了後面,大家應該會理性起來。」

這位業內人士還表示:「等模式被大家認可後,團長這一塊,平臺會進行優化。前期得先把數量做起來。這其實跟網約車、共享單車當年的混戰類似,還有早些年的團購網『百團大戰』,勝者為王。前景肯定是好的,畢竟是高頻消費場景。」

相關焦點

  • 一天能賺五位數 杭州95後夫妻開的店被網際網路巨頭看上了
    在杭州物美超市做採購的那幾年,他認識了妻子賴琪,一個性格爽朗的衢州女孩。兩年多以前,兩人辭職後開了家夫妻店,做起街坊鄰居的菜籃子生意。正在做生意的小谷工發路這一片有6個小區,目前開著9家類似的小店,但小谷家的人氣可能是最旺的,從早到晚人流不斷。他們還運營著三個500人的微信群,都是接近滿員的狀態。
  • 杭州人家門口的「橫店」正式開工!未來這裡文藝範將越來越濃
    近日,之江文化產業帶又有新動作,西投橫店之江影視中心正式開工,杭州人家門口要有「橫店」了!杭州人家門口要有「橫店」了西投橫店之江影視中心地處之江新城,項目東至洙泗路,南至獅子山南渠,西至公交轉塘停保基地,北至靈鳳街,總建築面積13.24萬平方米,由3棟多層建築、3棟高層建築組成。
  • 看到這篇作文《值得紀念一天》,杭州女老師差點炸毛!
    遇到「問題學生」不要匆忙下結論張琪昕找到了這學生,了解到學生是因為考試時開小差,最後時間來不及,才胡亂完成了作文。「這個學生平時就比較任性、調皮,不過畢竟年紀還小,我教育他要認真對待每一次作業和測試,他也很配合,認真重寫了作文。」
  • 樓下竹竿天天敲天花板,樓上打算買震樓器還擊……杭州兩對夫妻鬧了...
    樓下的老夫妻覺得不對勁:「哎喲,你這裝到這裡來,空調一啟動,譁譁譁的熱風打到牆壁上反彈回來,我們家衛生間窗戶還要不要開了,而且噪音多大啊!」張夢洲說,經過一番聊天,得知這對小夫妻來杭州10年了,在餘杭工作生活,對餘杭很有感情,所以才在這裡買了房子,這幾個月因為空調外機,吵得工作不順心,生活不安心,身心俱疲,也想解決問題。於是張夢洲就讓小夫妻開條件,怎麼才肯移機。
  • 草根美食「一夜走紅」 「野蠻複製」後能火多久?
    好生意也引來了十多個品牌的「黃燜雞」加入戰團,不少小吃店、麵館,也相應地推出了「黃燜雞米飯」套餐。合肥城內,這樣短時間內到處生根發芽的草根美食不在少數。目前在合肥比較火的,包括烤豬蹄、花甲王、擀麵皮等等,四處可見的草根美食,有的月入10萬,有的卻開不了多久。只賣一道菜的草根美食,能火多久?它們會不會一夜走紅後,便因為「野蠻複製」,而逐漸被人們所淡忘?
  • 農村夫妻開麵館,只因「一個杯子」,營業額翻四倍,怎麼做到的?
    可是當我進去消費過一次之後,我就知道我大錯特錯,這家麵館之所以出眾,不是因為口味、也不是因為服務,而是因為我被老闆「套路」了,偏偏我知道這是套路,還是情不自禁願意「上鉤」。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今天就給大家帶來這個案例,麵館老闆只用了「一個杯子」,就讓營業額翻四倍。
  • 杭州烤豬蹄店遍地開花 10元錢一份一天能賣幾百份
    緬懷過掉渣燒餅,送走了鍋邊饃,遺忘了輕乳酪蛋糕,眼下杭州的吃貨們又在哪裡排隊呢?所謂風水輪流轉,這一回,杭兒風颳到了二師兄的腳上。  隊伍排到了人行道上,烤豬蹄火了  前兩天,吃貨馬可在微信上給我們報料:「新華路口開了一家烤豬蹄店,我每次路過都有食客在排隊。」
  • 江蘇的N多壽司紅遍杭州 大半年開出近80家店
    ,逐漸搶佔杭州市場。大半年,N多壽司店在杭州開出了近80家門店,而在擁有龐大客流量的武林路店,其一年的利潤可達20多萬。這些小品牌店幾乎都是一夜爆紅後,便被瘋狂複製,頗有「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架勢。但在瘋狂的擴張背後也存在市場飽和的隱憂。昨天中午12點左右,N多壽司武林路店迎來客流高峰,20平米的小店裡擠滿了人。「我們以外帶和外送為主,店裡生意一直都很忙。」
  • 23歲關曉彤開奶茶店當老闆,開業後生意爆火,看到菜單的價格後:瞬間...
    23歲關曉彤開奶茶店當老闆,開業後生意爆火,看到菜單的價格後:瞬間懂了 在她的奶茶店開張那兩天,就連她的自拍照我們都能看到她端著自己店裡的奶茶,還有很多視頻也是如此,她穿著綠色的圍裙,手裡拿著奶茶,給人一種秀色可餐的感覺了。
  • 85後夫妻的蛋糕店火了 一天賣出了兩萬多個餡中餡月餅
    作為一年當中,為數不多能讓蛋糕店忙碌的節日,隨著餡中餡月餅在這個中秋流行起來,椒江一家名為「麥歌蛋糕」的蛋糕店也火了起來。  「我們在中秋節那會,最多的一天就賣出了兩萬多個餡中餡月餅,營業額將近15萬元。」麥歌蛋糕的老闆娘張靜雲說。
  • 吃貨夫妻創業,開花甲米線店,每月營業額高達15萬之多
    合肥一對愛研究美食的夫妻,在步行街開一家花甲店——爆龍花甲,一家看似普通的花甲店卻吸引了八方食客,20平米的巴掌小店,主打著夫妻倆自創的美食——花甲炒米線,僅僅一個月時間小店營業額便高達12萬,淨收入8萬。
  • N多壽司杭州武林路店一年能賺20多萬 僅20平
    最近,許多杭州市民可能會發現,一大波小品牌加盟店走俏杭城大街小巷,徹思叔叔、阿姨奶茶、黃燜雞米飯等紛紛「登臺」,連來自江蘇常州的N多壽司也來湊熱鬧,逐漸搶佔杭州市場。  大半年,N多壽司店在杭州開出了近80家門店,而在擁有龐大客流量的武林路店,其一年的利潤可達20多萬。
  • 95後大學生畢業之後開了一家10㎡的滷肉店,一天竟能賣3000單?
    但是近些年來,做滷肉的店鋪也層出不窮,真正能做出讓人念念不忘的滷肉卻少之又少,今天要跟大家說的是一家隱於市卻不怕巷子深的滷肉店。雖然店鋪只有10㎡大,但是據說名氣還挺大,吃過的人都安利給身邊的親朋好友了,據說看到他家的滷肉就有種垂涎三尺的感覺!
  • 女星開炸雞店一天賺2百,員工餐每人95元,鄭爽聰明讓表姐當店長
    開2家炸雞店,一天賺200元顏如晶開了兩家的炸雞店,一家是在上海,一家是在北京。上海的炸雞店的生意十分好,北京的就不盡如人意了。之所以會去開炸雞店,是因為顏如晶本身就愛吃炸雞。她也喜歡自己親自動手研發新的炸雞。這樣的認真的態度令人敬畏。
  • 2020年適合夫妻開的十五種店分享,沒有經驗的夫妻做什麼?
    4、農產品店早餐上的五穀雜糧,比如紅豆粥、燕麥粥、芥菜粥等。夫妻倆最好就是把農村生產哪些土特產,收集起來開家特色的農產專賣店。這是很有市場需求的。6、餐館男的體力比較好,可以負責後廚的出餐,女的負責在外面招待客人,打掃衛生,打包飯菜等瑣事,我家小區樓下就要一對兒90後的小夫妻開了一家撩街龍蝦飯品牌連鎖店,生意不錯,兩個人每天忙忙碌碌,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兒。
  • 你眼中不起眼的小生意,炒貨店也能賺到錢
    他是山東人,從部隊轉業回來,現在開了這家店,他負責進貨、炒貨,妻子主要負責售賣。有時下午去,小小的店裡竟然擠滿了人。疫情過去後,再來到這邊,有很多餐飲店、滷菜店關了門,倒是陳哥夫妻倆的炒貨店還在開著。如果說陳哥的店只是有個交集,真正了解了一下這個行業,是一個找我做廣告招牌的客戶。
  • 每天賣出600碗,年營業額超百萬!螞蟻金服旁的麵店老闆開店秘訣...
    原創 錢江晚報 錢江晚報杭州西溪路556號,灰藍的辦公樓在烈日下,泛出耀人的光澤。7月22日中午12點,開在杭州西溪路螞蟻Z空間的杭味麵館,迎來了一天中的人潮高峰。穿著黑T恤的老闆江軍昌,在店裡一路小跑著。
  • 宿舍改造成太空艙,95後理工男一夜爆火 網友:有才,還有錢
    宿舍改造成太空艙,95後理工男一夜爆火 網友:有才,還有錢 站長之家(Chinaz.com)註:對於大學生來說,宿舍不僅僅是睡覺的地方,也是另一個家。
  • 清明杭州餐飲火爆 樓外樓一天賣3000多塊東坡肉
    清明小長假風和日麗,杭州餐飲業也提前為「五一」小長假進行了一次熱身。記者從杭城各大餐館了解到,小長假期間,西湖景區及周邊的餐飲店生意火爆程度直逼去年國慶長假,這讓許多業內人士直呼意外。許多餐館負責人表示,單日最高營業額已與去年國慶節不相上下,僅比春節長假差一點。位於杭州延安路上的杭州酒家,清明小長假期間營業收入與去年同比增長了30%左右;雖然該店營業面積不大,但單日最高營業額達到了30多萬元,達到去年國慶長假單日最高營業額的水平。
  • 夫妻倆開早餐店,每天都推出「超級爆品」,把早餐店做成小區食堂
    由於現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年輕人沒有時間在家裡吃早飯,因此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早餐在外吃,因此,如果能開一家營養豐富好吃不貴的早餐店一定會受到大家的喜愛和追捧。那麼如何開呢?但這樣的餐廳往往就是賺的辛苦錢,別看一個月能有幾萬的收入,但其實都是勞力換來的,很不輕鬆。小餐館如何賺點「聰明錢」?這種餐廳根本沒法和網紅餐廳相比,更別說那種每天爆幾百單的火鍋店。單價就不一樣,所以這種餐廳想輕鬆賺錢,就一定要打造一個讓客戶循環往復的工具,在一個顧客的身上賺幾次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