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報訊 「小谷,我來拿東西了。今天買的是胡蘿蔔和土豆。」
「前兩天平臺上的特價帶魚真的好,後悔買少了。」
「這個豆腐什麼價格?日期新不新鮮的?」
「我好像還買了盒速凍餃子,幫我找找?」
……
12月8日下午1點半,一個普通工作日的非繁忙時段,谷安浩和妻子賴琪依然忙得不可開交。他們一會兒要幫提貨的阿姨大伯在籃筐裡找貨品,一會兒要給到店購物的顧客稱重,還要耐心地回應街坊鄰居的各種提問,以及對於貨品的反饋;時不時地,正在卸貨、清點的司機大哥那裡也要去瞅一眼。
小賴在跟提貨的顧客核對下單的貨品
攝影 | 童蔚
這是兩年多以前小夫妻倆一起從超市辭職時所沒想到的。那時,他們剛剛決定出來自己幹,在距離汽車北站1.1公裡的工發路上租了個店面,做起生鮮生意。
就在上半年,他們還在擔心疫情對生意的影響,而現在,夫妻倆成了網際網路巨頭以及創業公司眼中的優質團長,需要積極爭取。
行至尾聲的2020年,除了直播帶貨,「社區團購」這四個字熱到發燙。而一端連著平臺、一端連著顧客的團長扛起「流量擔當」大旗,成了「香餑餑」。
4家社區團購平臺找上門
1996年出生的小谷,老家在江蘇淮安,戴著一副眼鏡,說起話來斯斯文文。在杭州物美超市做採購的那幾年,他認識了妻子賴琪,一個性格爽朗的衢州女孩。兩年多以前,兩人辭職後開了家夫妻店,做起街坊鄰居的菜籃子生意。
正在做生意的小谷
工發路這一片有6個小區,目前開著9家類似的小店,但小谷家的人氣可能是最旺的,從早到晚人流不斷。他們還運營著三個500人的微信群,都是接近滿員的狀態。
早上三四點起床做準備,7點開門迎客,晚上10點、11點關門,之後就是整理貨品、訂貨,每晚差不多要到半夜12點才睡。小谷說,他們住在步行5分鐘路程的出租房裡,「幾乎沒有自己的時間」。日常辛苦帶來的是每天能上五位數的營業額,日子倒也過得安穩和知足。
夫妻倆的生鮮店
這家夫妻店的改變,從10月底橙心優選地推人員的到訪開始。那時,美團優選和橙心優選先後高調進入杭州,迅速開始招募團長、大面積鋪點。有穩定客流的線下店、1500人的微信群,人又踏實肯幹,顯然,小谷夫妻倆完全具備成為優質團長的潛力。
「工作人員上門,介紹了平臺相關情況,然後說這是未來趨勢,全國都在做,你不做這個,總會有人做。」小谷說,這一句話說動了他,決定試試。「剛開始的時候,小區這一帶全面鋪,現在已經選擇性地取消了一些生意不太好的點。」
一個多星期後,美團優選和另一家平臺先後上門。後者給團長的獎勵中,有一條挺誘人:1個月的營業額達到3萬元,就可以拿到房租補助。「但我們看他家的貨品,除了秒殺類,其他的跟店裡比,可能沒有太明顯的價格優勢。」小賴說,權衡再三,暫時婉拒了這一家,先觀望著。
就在幾天前,今年7個月內完成3輪融資的十薈團也來了。12月8日,剛好是小谷的店成為十薈團自提點的第三天。
當天,定位在工發路上的雍容華庭小區東門,橙心優選小程序推薦了1公裡範圍內的35個團長及代收點;美團優選則推薦了400米範圍內的19個自提點(兩家平臺的自提點有較多重疊)。
單日單平臺最多超3500單
「小谷啊,我跟你講,前幾天的帶魚促銷,真當後悔。東西很好,應該多買幾條,現在恢復原價,買不到了。」陳阿姨是店裡的鐵粉級顧客,自從知道社區團購這種買菜方式後,幾乎天天下單。她說,現在每天的樂趣就是一大早打開幾個App,看看有什麼在搞活動,0.38元的上海青、0.99元的胡蘿蔔、1.88元的冰糖心……「超市都去得少了」。
待提的貨品
身兼三個平臺的團長,小谷和小賴每天會挑選一些平臺上的促銷、爆款商品,往微信群裡發連結,或是向到店客人推薦。他們和街坊鄰居的話題,很多時候也圍繞著這些平臺展開:昨天那個大米秒殺有沒有搶到,今天這個平臺的玉米是否新鮮,明天會有什麼紅包活動……
「十薈團是阿里投資的」「拼多多也在做,還沒來杭州」「興盛優選在廣東那邊做得很大」……小谷現在也會特別留意這方面的消息,說起來頭頭是道。在他看來,店裡客人的每日反饋和業界動態,都將關係到後續決定,像是在微信群裡推廣時會不會向A平臺略做傾斜,又或者要不要繼續做B平臺的團長等。
眼下,在平臺做活動衝量時,小谷這家店單日單平臺的訂單量最多可以達到超3500單。「4米6長的貨車,再加一輛依維柯,兩輛車來送貨。」小賴用手比劃了一下,言語中帶著點自豪。
司機正在卸貨
由於日常訂單量大,小賴說,光是分類整理這些貨品,每天都要花兩三個小時。他們還騰空了一個冰櫃,專門用來存放平臺的凍品。
騰空了一個冰櫃存放社區團購凍品
「希望是個良性循環,互補」
蔬菜、水果、雞蛋、凍品……社區團購與線下店在商品上存在著重疊,會不會影響到自家店的生意?
「至少目前為止還不大。」小谷想了想,分析起來,「日常買菜的主要人群是阿姨大伯們,他們在平臺上下單的大多是特價、秒殺。另外,某些生鮮商品,像是新鮮程度、個頭大小等,一部分顧客可能覺得在線下店看到實物更安心。還有一些年輕人在平臺上下了單,到我店裡提貨,可能會順手買走一些新鮮肉類,也算是一定程度上的引流。」
夫妻倆也知道社區團購目前正處於「燒錢」混戰的階段,「當然是希望這些平臺都能好好發展。我們給平臺帶來生意,平臺也能給我們線下店引流,互補,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小谷表達了一種「你好我好大家好」的願望。
小谷店裡的蔬菜
如果還有平臺上門邀請你們成為團長,會不會繼續接?
當這個問題拋向夫妻倆,小谷猶豫了一下,而小賴爽快地表示:「繼續!」
目前,社區團購平臺的商品佣金大多在10%-15%(秒殺類會更低些)。小賴算過一筆帳,以目前3個平臺自提點的運營情況來看,賺回店面的房租應該不成問題。「前面100米處,我們還租了個小一點的店面,可以專門做平臺的提貨點,這裡則繼續做自己的生意。」
夫妻倆在核對貨單
「前期先把數量做起來」
小谷和小賴的這家生鮮店,是杭州眾多小店在這場社區團購大戰中的一個縮影。
從老牌選手興盛優選、十薈團等,到滴滴、美團、拼多多、阿里、京東等網際網路巨頭紛紛親自下場,杭州乃至全國範圍的無數水果店、小超市、洗衣店、快遞站,還有寶媽們,眼下都成為這些平臺競相爭取的對象,充當「攻城略地」的先鋒。
待提的貨品
「社區團購做推廣,一種是靠公域流量,另一種就是靠團長的私域流量,他們建群、日常運營,發動群員購買,前者成本更高。所以,團長是最重要的資源,團長越多,市場就越大。尤其是優質團長,前期大家都在搶。」在杭州某平臺從事團長招募的一位業內人士坦言,「現階段,這些團長大多同時做著兩三個平臺。他們可能也是在看哪個平臺做得更好,像是團長佣金、商品價格質量等。慢慢地,到了後面,大家應該會理性起來。」
這位業內人士還表示:「等模式被大家認可後,團長這一塊,平臺會進行優化。前期得先把數量做起來。這其實跟網約車、共享單車當年的混戰類似,還有早些年的團購網『百團大戰』,勝者為王。前景肯定是好的,畢竟是高頻消費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