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有雞味,廣東人對這五隻雞的讚賞最高!

2020-12-14 舌在美食線

第 1 只

貴价代表 葵花雞338元/半隻,玉堂春暖

最出名的一隻來自廣州白天鵝賓館的「葵花雞」:

所謂葵花雞,是產自廣州南沙百萬葵園的雞種,以葵花盤與葵花莖葉為食,餵足120天,吃出一身向日葵般金燦燦的雞皮。葵花雞較瘦,皮脂滑而不肥,口感以嫩取勝。識之人還會把頭也嚼了, 帶有絲絲鮮甜。

成本高,產量低,只有高規格的粵菜館才消費得起。

風味注入的關鍵——浸雞。

將一鍋白滷水保持在「蝦眼水」狀態( 將沸未沸、在鍋邊冒起了細小的氣泡),師傅一手提著雞脖子,整隻雞在白滷水中數起數落,浸制恰當熟度後,迅速放進冷滷水中「 過冷河 」。

熱滷中提起後,雞會散發大量的蒸汽,快速的冷滷能起到虹吸作用,讓雞皮瞬間收緊肉汁。

所謂皮爽肉滑,就是這麼來的。

這層啫喱,就是完美鎖住肉汁的呈現:

冷滷用得輕巧,不能蓋過雞本身的味道,吃到雞胸部位,都還是柔嫩鮮美的。

吃一塊雞胸肉,只要這個最厚的部位肉質不柴,就證明熟度把控過關。葵花雞要價高昂並不日常,對於精打細算的老廣而言,半隻雞的價格60元左右最符合心理預設,要是超過太多,不如加點錢吃燒鵝啦那麼接下來,講講競爭力最強的價格區塊,60 元左右的日常好雞,一共有 4 只

第 2 只

平價代表 壹心雞

70元/半隻,來自文記

位於老城區巷弄內的「文記壹心雞」,是這個價格區間裡公認的佼佼者。肉質雖不及葵花雞軟嫩,但雞皮更加脆韌,吮骨有味

獲得研究院內吃雞十級愛好者 toto 的青睞。

這是廣州名雞清平雞的正統「繼承店」,在上世紀80年代開創了清平雞的清平飯店結業後,其中的主創團隊組成了這家「文記壹心雞」,將清平雞的味道延續了下來。

這一隻被列入非遺的雞,其特別之處在於特製的白滷水,熱滷後將整雞放入有沙姜、甘草、豬骨、大地魚、瑤柱等食材熬製的冷滷中繼續浸制至少一個小時,在這一熱一冷的過程中,雞充分地吸收滷汁,肉質也保持著鮮嫩。

掐指一算,這鍋白滷水的配方傳承,已有30歲高齡:

關於雞的熟度,不要盲目沉迷見血,從衛生及口感角度考慮,是肉色轉白、髓呈棗紅且凝而不流的狀態最佳,有請文記示範:

雞皮下脂肪厚度適中,咬起來口感脆爽。骨頭真的可嚼,白滷水的香氣滲透其中,吃得出的滷水功夫。

不妨來一份雞油拌麵,與雞同吃,香!

雞類周邊也做的不錯。

蔥油撈雞腎,一點腥味都沒有,好像一顆牛皮糖,脆爽韌。

一煲老火湯,雞爪蓮藕眉豆花生,湯醇甘甜,滑喉落胃。

第 3 只

平價代表:市師雞

60 元/半隻,來自味食家

除了雞種本身,雞的蘸料也是點睛之筆。

市師雞的做法,就是在白切雞的基礎上,在醬料上出彩,上桌時,會在雞上淋上一碟特製醬油:

醬油味甜中帶鮮,與雞肉搭配,增加了風味層次。

所選的是養足130日的清遠麻雞,店家特別說明,一定要選生了兩次蛋的母雞,美名曰「 帶成熟的風韻 」,做出來這道雞才有雞味。

從旁還搭配另一種特色蘸料——UU醬,這是一種在鵝肉中加入酒、老薑、鹽、陳皮及食油醃製而成的發酵醬料,味道鹹鮮,其中飽含的琥珀酸與雞肉中胺基酸簡直是強強聯手,風味獨特。

不過庵蚧醬是種較為老派的味道,並不是人人都能接受。

第 4 只

評價代表:新百歲雞

58元/半隻,來自老字號新百歲雞

在廣州能開雞類專門店的,都多少有自己的絕活。

這家店的白滷水風味不俗,一問之下是加入雞骨和豬骨熬煮的濃湯為底。

與前面介紹的店相比,新百歲雞的雞種偏瘦,但是肉質夠香

至於雞種,老闆娘一時倒答不上來。

這一點,倒是有個見解,城中以雞為主打的老字號小店,大多都有合作多年的「 雞佬」(粵語:指雞種的供應商),店家與雞佬之間早已有固若金湯的合作關係,所要的雞的規格雞佬已心照不宣。

有時候,如果遇到一個店家一時半會說不出雞種的所以然來,也不要過於懷疑該店做雞的專業度,全因信任都交在雞佬手上,店家只需要料理好雞的「身後事 」足矣。

第 5 只

平價代表:手撕雞

25元/半隻,來自醉賢居

同樣好雞莫問出處的,還有醉賢居這半隻 25 塊的手撕雞。

真正的街坊飯堂,裝修簡陋,空間狹窄,但無損街坊對它的忠誠,每到飯市,門前會有人群聚集,一批是等堂食位置的,一批是等打包雞的。

店裡有幾檔不同價格的雞提供選擇,但最美味也最受歡迎的,正是這25元/半隻的手撕雞。

處理低價雞種,廣東人自有辦法:肉質不夠,滷汁來湊。醃製得異常入味,鹹香俱備,明檔前那位阿姨,三下五除二就撕好了一隻雞。

再用那乾坤挪移手,將精髓注入肉質之中。

賣相確實不大美觀,肉質也是略軟的口感,但這雞皮豐腴得彈牙,加上醬汁搭配,彌補了肉質上的不足。

這一大盤是半隻,25元

從旁還搭配一小碟以鹽焗雞粉混合食用油而成的醬料,蘸一點,鹹鮮加倍。

忍不住就——來一碗白飯。

一口雞一口飯,好吃到咬崩碗!

廣東人在吃雞這件事上,有著深邃的愛意

隨便抓一位老廣發問:「今晚煮咩肆啊?」(今晚煮什麼菜啊?),必定回答你:「吃雞!」

可怕的是,從星期一問到星期七,答案如一。

相關焦點

  • 在廣東 每隻雞都是要被做成白切雞的
    在中國,吃雞的文化源遠流長,用雞做的菜古往今來都很受歡迎。逢年過節、喜事節慶,雞都成了各家各戶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味。而且,中國人在吃的方面都講究既要滿足口腹之慾,又要討個彩頭。又因雞肉肉質鮮嫩、營養豐富,烹飪的方式又很多樣,經常被賦予「滋補」「美味」「肥嫩」等等勾起口水的詞彙。
  • 白切雞,是每個廣東人吃雞的最高信仰
    而面對一隻好吃的白切雞,最高讚譽卻只是一句「雞有雞味」,頗有點見山還是山的禪宗意味。也許吃懂白切雞,才算叩開了粵菜的大門趴!白切雞最偉大的地方,也許是團結了全世界的雞皮愛好者。講真,內心再牴觸的人,都會臣服於這水晶般光滑晶瑩的雞皮下。
  • 廣東吃雞當屬清遠雞,清遠雞煲獨愛這份「菌王雞」,味領深圳
    >光是在廣東一個省大概就有100種雞的吃法可謂是「無雞不成宴」而在這麼多雞當中清遠走地雞可謂是遠近聞名位列中國十大名雞之首,馳名中外作為頂級粵菜食材深受名廚們讚賞1972年由周總理欽點登上國宴,從此深藏功與名傳統的清遠雞大多做法用於豉油雞、白切雞
  • 白切雞的最高境界:有雞味
    大洋網訊 廣東人常說「無雞不成宴」,街坊們愛吃雞,雞鴨魚肉,雞居首位。不管是生日、過節、喜事、祭祀、大宴親朋還是三五知己小聚,餐桌上一定少不了雞這款菜式。雞在市民的心目中有著非一般的地位,一隻雞在一百個廚師眼裡就有一百零一種做法。白切、鹽焗、手撕、燻烤、泥焗......市民吃雞更是達到了一種執著的境界,不管是對雞的品種、肉質、出處,都極有講究。而白切雞這種吃法不但能體現出雞的真味,而且其製作亦不複雜,是最常見的烹飪方法,也是粵菜中最經典的做法,小到快餐連鎖,大至五星級餐廳都有提供白切雞,同時也是被客人「翻牌」最多的一款菜式。
  • 沙姜雞、豉油雞、蔥油雞,​沒有一隻雞能活著走出廣東
    全國人民都愛吃雞。東北人的小雞燉蘑菇、新疆人的大盤雞、四川人的辣子雞、海南人的文昌雞……各地都有自己的代表雞。而廣東人,無疑是站在吃雞鄙視鏈頂端的人:沙姜雞、豉油雞、蔥油雞、豆醬雞、水晶雞、花雕雞、三杯雞、香妃雞、啫啫雞……廣東人有無數種方法把一隻雞安排得明明白白。
  • 廣東人一年吃掉8億隻雞?《粵菜大師》帶你來看廣東雞文化!
    廣東人一年吃掉8億隻雞?《粵菜大師》帶你來看廣東雞文化!8億隻雞?無論如何,都從側面印證了雞是廣東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上一期《粵菜大師》帶領觀眾領略廣東人湯盅裡的奧秘,那麼接下來的第四期,將為大家展現廣東人的另一面——無雞不歡。雞對廣東人來說有何種寓意?雞的每個部位又有何種獨門吃法?本周六晚21:30由溫氏食品獨家冠名播出的文化類美食紀實綜藝《粵菜大師》在深圳衛視帶你「吃雞」!
  • 廣東的雞,天下第一
    「沒有一隻雞能活著走出廣東!」廣東人對雞的熱愛可以說是執著的,請客,婚宴,壽宴,甚至拜神,處處都必須有雞。無雞不成宴,形容雞再老廣心目中的地位最恰當不過。「有雞味!」這裡的味並不是動物身上的氣味,而是廣東人對一隻雞最好的讚美。廣東的雞必須生活在好山好水中,體型小,生長慢,飼養時間長,通過在野外奔走,半野化生長。渴了喝泉水,餓了追蟲子吃草籽,直到體內的養分累積完畢,才被端上老廣的餐桌。正是這苛刻的養殖環境造就了廣東的四大名雞:龍門鬍鬚雞、封開杏花雞、清遠麻雞、信宜懷鄉雞。每一種都有獨特的「雞味」。
  • 淡黃的表皮,蓬鬆的骨架,這可能是雞在廣東最好的歸宿吧!
    雞沒煮熟能不能吃?「雞有雞味」,是廣東人對「鮮」的最高評價之所以白切雞會被歸為冷食,是因為正宗的白切雞講究「肉熟骨生」的狀態。圖片來源:廣州酒家上好的白切雞,一刀斬下去要能看見骨頭中殷殷血絲,方才能在口感和味道上帶來極致的享受。
  • 廣東人「吃雞」很講究,到底什麼做法的雞,能滿足廣東人的嘴
    在中國大陸南端,有個大省叫廣東,在地圖上看那是一個香噴噴的雞腿。廣東人對雞的痴狂全國出名,對於吃雞他們也是很講究的,廣東人每年的吃雞量可以繞地球好幾圈這一點也誇張。吃雞,仿佛是廣東人與生俱來的天賦,很多人說雞來到廣東,就再也不能活著走出去了,一隻雞在廣東人手裡有兩百多種做法,那到底什麼做法的雞能滿足廣東人的味蕾呢。白切雞、豉油雞、姜蔥雞、窯雞、竹筒燒雞等等等等,做法多樣,光是這些菜式,雞聽了都瑟瑟發抖,還能活著走出廣東嗎?
  • 廣東的雞,天下第一!
    據說廣東人一天就能吃掉160萬隻雞關於雞的菜餚有200+道>雞,承包了廣東人所有重要場合 廣東人請客吃飯——必須要有雞廣東人辦壽宴——必須要有雞廣東人辦婚宴——必須要有雞>廣東人拜神——必須要有雞再佛系的廣東人唯有在雞上不願意將就廣東的雞天下第一這件事不接受反駁!
  • 吃過陽山本地正宗陽山雞,才知道什麼是廣東人說的「雞有雞味」!
    作為品城記「吃雞小王子」,姚大秋帶大家吃過無數次雞,白切雞、廣油雞、廣東雞王親手做的雞、鮑魚雞、豬肚雞、碧映雞...陽山雞,一種是以黎埠鎮為代表的平原雞,另一種是以江英鎮為代表的山區型(也就是今天大秋要吃的雞了)。即使在廣東這個人人都會吃雞的地方,陽山雞的名號依然非常響亮,之前我們也在廣州吃過無數次陽山雞,但一直沒有機會到陽山本地去。
  • 無雞不成席的廣東, 他們最愛吃這幾隻雞
    廣東人無雞不成席,吃雞是廣東人最常見的。全國這麼多省,敢吃的當屬廣東了,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遊的都被他們找來吃了一通。說到吃雞,有人說要找廣東人說出五個喜歡吃的菜中有兩個就是雞。 在五十多年有的老廣州人,他們見證了廣東雞最鼎盛的時期,好吃的雞做法不下十種,烹飪手法各異,雞的味道也不相同。到了現在,好多雞的做法流失。但這幾種雞的吃法還是在繼續流傳並受到喜愛的、 文昌雞 文昌雞還有另一層含義,就是首創選用海南省文昌縣優質雞種做原料。
  • 廣東人吃雞,全國第一!
    那麼問題來了 廣東人對「雞」的感情有多深呢 廣東人吃一天雞,都不會膩!廣東人都有對應的稱呼和烹飪方法 好讓它們在「雞生」的每個時期 都死得各得其所
  • 在廣東,做雞也太難了
    每一隻雞,都承包了廣東人的每一天。據說,廣東人一天就能吃掉160萬隻雞,關於雞的菜餚,就有200 道,關於雞的做法,更是數都數不過來。因為他們請客吃飯,要有雞;辦壽宴,得有雞;辦婚宴,沒有雞怎麼行;拜神,更得有雞...而一道成功的廣東雞,最主要的就是「雞味」。
  • 在廣東,做雞也太難了.
    因為廣東人的生活裡,早已經離不開這一隻雞、那一隻雞、湛江雞、清遠雞、杏花雞、懷鄉雞每一隻雞,都承包了廣東人的每一天。早餐,吃碟雞蛋腸;中午,來份白切雞;晚上,約頓椰子雞;宵夜,來串烤雞翅。據說,廣東人一天就能吃掉160萬隻雞,關於雞的菜餚,就有200+道,關於雞的做法,更是數都數不過來。
  • 中國做雞看廣東,廣東做雞看白切
    看到雞,尤其是汆燙脫毛後雙目禁閉的裸雞,人們只剩下一肚子壞水:雞翅雞腿嫩,切丁滑炒好;雞爪筋皮多宜滷煮;雞雜不腥臊,燒烤尤佳;就連雞架也要蘸上酸甜醬汁拌一拌…… 所謂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皆有做雞吃雞之責。
  • 雞有百味,還數廣東白切雞最為經典!
    特別在廣東,有著無酒不成宴的傳統說法。廣東人吃雞,吃出千百種味道,白切、 炒、燉、火鍋等等,吃法不一樣,對雞肉的體驗也非常不同。雞有百味,哪種吃法最為經典?當然要數廣東白切做法啦!廣東白切雞擺盤廣東白切雞,是粵菜經典之一。從古到今,廣東人烹飪講究鮮、清、原味三大法則,而原味則認為在萬味之上,以致可以燉肉湯、雞湯不放鹽而喝其鮮甜的境界。
  • 沒有哪只雞,能活著離開廣東
    網上有個段子:「沒有一隻雞能夠活著走出廣東!」雖然這只是一句調侃的話,但卻足以說明廣東人有多麼愛吃雞。這樣的雞,就算只有一把鹽,也能烹飪得又甜又韌,香味整間屋子都聞得到。廣東人會評價一句:「嗯!呢只雞好有雞味。」
  • 廣東人如何做雞
    廣東人做雞有很多種方法,這句話倒不是胡說。說到做雞,廣東人可說天下第一。粵菜博大,上世紀90年代單單做雞出名的就十三家,稱廣東十三名雞。雖然都屬粵菜一脈,但製法卻是千變萬化。在我的家鄉湛江,做雞之法最是原始,白水浸熟,味道好壞全憑食材,砍件之後佐以砂姜醬油,簡單霸道,雖則如此,民國時湛江雞卻是雞中下品。
  • 廣東人究竟多愛吃雞?一年吃掉20億隻,每天有550萬隻雞成為菜!
    美食是中國的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關於吃各個地方也有不同的講究,例如沒有一隻鴨子能活著走出南京,而沒有一隻雞能夠活著走出廣東。廣東人真的非常愛吃雞,根據研究報告顯示,廣州人一年就要吃掉20多億隻雞,平均每天廣東人就要吃掉將近550萬隻雞,廣東人的餐桌上可以說是無雞不歡、吃雞大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