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外匯
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海內外又有許多大事接連發生,然而,若論新聞的震撼程度,拔得頭籌者顯然非伊朗改口承認誤擊烏克蘭客機莫屬!
伊朗國家電視臺11日清晨公布的一條消息可謂震驚全球,其轉述伊朗軍方的聲明稱——8日在伊境內墜毀的烏克蘭客機是被伊朗軍方「非故意」擊落,這一事故系「人為錯誤」導致。
此消息一出,立刻霸佔了全球主流媒體的頭版頭條!
美國新聞網站《野獸日報》(The Daily Beast)將伊朗軍方擊落烏克蘭客機事件的始末與前蘇聯的「車諾比事故」進行類比。1986年,烏克蘭普裡皮亞季市車諾比核電站發生爆炸和洩露事故,前蘇聯政府在事故初期掩蓋事實,導致周圍居民未能及時撤離。
而此次伊朗誤擊烏克蘭客機事件顯然也有異曲同工之處。墜機消息傳出約半小時後有約旦媒體指出,飛機被伊朗空管局擊落。但伊朗方面堅決否認,並表示初步判定為技術故障原因。
隨後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美國領導人發聲,均提出伊朗應該為事故負責。多家美國媒體報導認為,伊朗最終可能是迫於多個西方國家的壓力而最終承認錯誤。
對此,許多人不禁感嘆:「比災難更可怕的或許是欺騙」。
有推特網友表示:如果客機上的遇難者不是來自多個國家,這個可怕的真相可能永遠不會被揭露。
伊朗緣何會誤擊烏克蘭客機?
那麼,伊朗究竟緣何會誤擊烏克蘭客機?我們不妨先來看下伊朗軍方給出的解釋!
據伊朗邁赫爾通訊社1月11日報導,在烏克蘭航空客機墜毀後,伊朗武裝部隊參謀部立即成立了一支獨立於民航組織的調查小組,該小組調查的詳細結果如下:
一、由於美國總統川普及美國軍事指揮官威脅,若伊朗作出反擊,美國會襲擊伊朗本土的目標,又因為該地區領空目前空前動蕩,伊朗武裝部隊處於最大程度的警戒狀態。
二、在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對美國軍事基地進行飛彈襲擊後數小時,美軍飛機在伊朗邊界附近出現的頻率有所增加,有一些關於伊朗戰略中心受到空中威脅的消息被傳遞到了伊朗國防部門,一些目標確實出現在了雷達上,這也導致防空系統的靈敏度有所提高。
三、在這種敏感又危急的狀況下,烏克蘭航空的752號航班從伊瑪目霍梅尼機場起飛,這架飛機在改變方向的時候,其形態完全類似於在接近伊斯蘭革命衛隊敏感戰略中心的敵對目標。在這種情況下,由於人為的失誤,該客機無意中成為了目標,不幸導致許多親愛的同胞和外國乘客遇難。
四、伊朗武裝部隊工作人員向遇難者家屬表示慰問,並對人為的失誤表示歉意。伊朗保證,將對武裝部隊的工作流程進行根本性調整,避免此類事件再次發生。釀成事故的責任人將被移交軍事法庭,法庭將依法對其進行處理。
五、伊斯蘭革命衛隊相關官員將前往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廣播電視臺(IRIB)向全國做出詳細說明。
從伊朗的軍方聲明不難看出,伊朗稱8日在伊朗境內墜毀的烏克蘭客機是被伊朗軍方「非故意」擊落,這一事故系「人為錯誤」導致。客機被擊落前曾飛近伊朗的「敏感」軍事區域。當時正值輪換且該中心處於高級警戒狀態。在此情況下,飛機被意外地人為錯誤擊中。
在伊朗軍方聲明後,伊朗總統魯哈尼通過社交媒體說,伊朗對烏克蘭客機錯誤地被擊落表示遺憾,並表示這是一個「不可原諒的錯誤」。魯哈尼同時表示,伊朗將繼續對此事展開調查並追責。伊朗外長扎裡夫表示,美國的「冒險行動」是導致此次伊朗出現「人為錯誤」的原因。
歷史上有過軍方誤擊客機的經歷嗎?
值得一提的是,據第一財經統計,歷史上在緊張的軍事對峙過程中,因誤判擊落民航客機的慘案並不鮮見。
2014年7月17日,馬來西亞航空MH17航班從荷蘭阿姆斯特丹飛往馬來西亞吉隆坡的途中,在烏克蘭東部上空被飛彈擊落,造成298人死亡。這一事故的責任至今眾說紛紜,由飛機出發國荷蘭主導的聯合調查團認為,飛彈發射系統來自俄羅斯,但俄方堅決予以否認。
2001年10月4日,西伯利亞航空1812號班機,從以色列特拉維夫飛往俄羅斯新西伯利亞的途中墜毀在黑海上空,機上66名乘客和12名機組人員全部遇難。飛機被烏克蘭在軍事演習過程中發射的飛彈擊中。烏克蘭政府事後向遇難的乘客和機組人員的家屬每人支付了20萬美元的賠償金。
在兩伊戰爭接近尾聲的1988年7月3日,伊朗航空公司655號航班在飛越荷姆茲海峽時,被美軍誤認為F-14噴氣式戰鬥機,用地對空飛彈擊落,機上290人全部遇難。
在冷戰期間,比較著名的案例是大韓航空的007航班。1983年9月1日,這架客機從美國飛往韓國的途中,偏離航道誤闖蘇聯領空,由於擔心美國利用民航對戰略目標進行偵察,在庫頁島西部被蘇聯戰鬥機擊落。機上包括美國國會議員麥克唐納(Lawrence Patton McDonald)在內的269名乘客和機組人員全部遇難。
在此次烏克蘭航空墜機事件中,伊朗政府此前表示不會將飛機的黑匣子移交給飛機製造商波音或美國政府,將根據國際民航組織(ICAO)的規則在伊朗評估。不過按照航空專家的說法,世界上有能力分析黑匣子數據的國家並不多,只有英國、法國、德國、美國等,伊朗並無獨立分析數據的能力。
失事客機兩側發動機由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和法國賽峰集團合資組建的CFM國際公司製造。美國企業製造飛機,法國企業參與發動機製造,按照以往慣例,美國和法國將會參與墜機原因調查。有分析預計伊朗政府在承認誤射後,在是否轉交黑匣子問題上的態度或將發生轉變。
民怨沸騰!伊朗政府可能有大麻煩了?
隨著墜機事件的真相揭開,伊朗周日連續第二天爆發全國性抗議活動,令該國領導層承受巨大壓力。
據CNBC,推特上有視頻,伊朗人在高喊:「Death to the dictator」。
英文單詞dictator是獨裁者的意思。在伊朗蘇萊曼尼將軍被美軍斬首後,伊朗人高喊「Death to America」就是:美國去死。現在,伊朗人喊出「Death to the dictator」,在這個時間點,它可能意味著,伊朗快要變天了。
伊朗半官方的ILNA通訊社稱,示威者可能有三千人,警方採取行動驅散這些示威者。網絡視頻畫面顯示,示威者從使用了警棍和催淚瓦斯的警察身邊跑開。
一些伊朗國有媒體對大學生的抗議活動進行了報導,自伊朗承認其軍方周三因人為失誤擊落烏克蘭客機後,該國周六就爆發了抗議示威。
「道歉和辭職。」伊朗溫和的Etemad日報周日在其通欄大標題這麼寫著,稱「人民要求」那些應對危機處理不當的人辭職下臺。最新的動蕩使得伊朗當局面臨越來越大壓力,當局正奮力支撐受美國嚴厲制裁而陷入困境的經濟。
此前,蘇萊馬尼的葬禮曾有許多民眾前來哀悼,場面相當浩大,當局將其形容為全國大團結的展現。不過,這股情緒迅速黯然失色,示威者周六還撕毀了蘇萊馬尼的照片。
☆美國宣布對伊新制裁!中東緊張局勢會否再度升級?
美國總統川普周六表達了與伊朗抗議者的團結。川普在推特上用波斯語和英語發布信息,呼籲德黑蘭允許人權組織實地報導事實,並警告政府「全世界都在關注」。
美國財政部10日則宣布制裁伊朗8名高官和礦業公司等,以回應此前伊朗對駐有美軍的伊拉克軍事基地實施飛彈襲擊,進一步減少伊朗資金來源。
美國財政部當天發表聲明說,被制裁的8名伊朗高官包括伊朗最高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阿里·沙姆哈尼和伊朗武裝部隊副總參謀長穆罕默德·禮薩·阿什蒂亞尼等人。制裁還涉及17家伊朗金屬生產商和礦業公司等。
根據美方相關規定,受制裁對象在美國境內的資產將被凍結,美國公民不得與其進行交易。美財政部長姆努欽當天在白宮記者會上說,被制裁高官均涉嫌參與此前伊朗飛彈襲擊駐有美軍的伊拉克軍事基地事件,對伊朗金屬礦業等實施制裁會大幅減少伊朗政府的資金來源。
此外,加拿大總理特魯多當地時間1月11日下午在首都渥太華舉行媒體見面會,就伊朗承認誤擊烏克蘭民航客機一事介紹了最新的進展。特魯多說,他10日與伊朗總統魯哈尼通話時表示,伊朗官方承認誤擊客機是重要的一步,但是這還不夠。「應該對此事進行一個全面和徹底的調查,我們需要知曉這個悲劇到底是怎麼發生的」。據了解,魯哈尼在與特魯多通話時保證將對這一人為失誤進行進一步調查。
特魯多表示,他對伊朗擊落民航客機的行為感到怒不可遏,伊朗必須對此承擔全部責任,在遇難者親友得到公正的結果之前,加拿大不會善罷甘休。
在伊朗因人為失誤擊落的這架烏克蘭客機上,已經確認有57名加拿大公民。機上176人中多數都準備前往加拿大,包括長期居住在加拿大的伊朗公民、伊朗留學生等。
對於中東局勢接下來的發展,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分析,美國和伊朗正在遠離全面戰爭的危險邊緣,但這並不意味著兩國的敵對局勢告一段落,新一輪難以預料的對抗即將開啟。美國實施新制裁對於伊朗來說,進一步確認了川普「不妥協且具有侵略性」的立場。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中東研究所研究員田文林表示,這一輪衝突使伊朗對美國的邪惡形象進一步固化,美伊矛盾成了一個死結。除非伊朗政權更迭,否則這個死結是解不開的。
CNN報導指出,伊朗和美國的直接軍事對抗已經結束,但伊朗領導人正在推動長期的政治議程與美國對抗,距離美伊危機的終結還很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