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長崎日本人怎麼吃魚

2021-02-27 載形漁業

長崎縣位於日本最南端,九州島最西部,由半島、海岬、海灣、湖岔構成,海域面積約是陸地面積的25倍,是一個風光明媚、氣候宜人的海洋之縣,捕獲的天然魚類品種之多之全,堪稱日本第一位。

在長崎的周邊海域以及東海漁場捕獲的竹莢魚、鮐魚、帶魚、真鯛、魷魚、鰤魚、金目鯛、目鯛等是長崎具有代表性的魚種,它們不僅是在良好的海洋環境中培育的,而且可詳細確認其生長、飼料等的記載履歷,這樣可滿足消費者對水產品安全的要求。長崎還有著傳統的水產品加工業,比如魚糜製品、鹽幹製品等。

↓ 鮮魚怎麼吃--新三重漁港餐廳

走進長崎市繁華地段的銅座街,這裡雲集了很多的餐廳。走進一家有鮮魚吃的餐廳。

這家餐廳的氛圍很有喝兩杯的氣氛,暖暖的光,空氣中瀰漫著食物的香氣和酒的味道。點了兩杯清酒,盛酒的容器很有趣,把杯子放在一個漆器的方形小盒中。把酒倒入杯子中,杯滿後溢到盒子裡,盒子也滿了才算好。喝的時候先喝杯子裡的,然後再用盒子裡的往杯裡續。


送的下酒小菜,四碟裡有三盤主料用的是魚。

在店裡見到一個魚池,裡面有很多亮閃閃來回遊動的東西,定睛一看,原來是活的魷魚,以前我只是在水族館見過活動的魷魚。它們的脊背上是橙紅色的,身體呈半透明狀,遊動的速度很快。在長崎很多地方可以吃到鮮魷魚刺身。不能錯過,來一條試試。


↑ 鮮魷魚刺身

魷魚的觸角還在蠕動,聽起來有點殘忍,我也就不假慈悲了,反正吃都吃過了. 魷魚身上的部分非常的清透。我之前有吃過活章魚,我覺得魷魚刺身更脆嫩一些。


身上的部分被吃光後,還剩下主骨和觸角。

這部分可以用來做鹽烤,熟的和生的口味不同,熟得更脆一些。

↑ 竹莢魚刺身

竹莢魚是一種很常見的魚,也是有較高經濟價值的魚類。竹莢魚經常加工成冷凍原條魚、魚段、罐頭、魚粉、魚油等。這次是第一次吃竹莢魚刺身,是用鮮活的竹莢魚製作的。很美味,這小魚的油脂含量也不差。

竹莢魚是中上層洄遊性魚類,遊泳迅速,喜歡結群聚集。主要分布在在太平洋、大西洋。現已成為世界主捕魚種之一,在我國南海、東海、黃海、渤海也能捕獲。竹莢魚雖然市價不高,但是它的營養價值一點都不低,竹莢魚蛋白質含量高,血紅素含量豐富,脂肪含量中等,此外還含有較多的鈣、鋅、鐵和維生素A、E等。但卻飽含高單位不飽和脂肪酸,擁有PHA2877mg、EPA927mg等營養成分,可以預防高血壓、腦中風。在日本漁業者加工製作時常用竹莢魚做成成魚鬆、魚丸、乾貝醬。

以住人們有種誤解,好像含脂肪量越少魚就越好,科學實驗表明,攝取適當的魚脂肪有利於人的健康。之所以金槍魚腹部中前部位入口即化,那是因為這部分脂肪含量較高的緣故,竹莢魚與金槍魚一樣含有DHA和EPA兩種有保健作用的不飽和脂肪酸。

↑ 用竹莢魚做的天婦羅

長崎人吃刺身的時候喜歡用甜醬油,顏色比一般我們常吃日料刺身用的醬油顏色深、濃稠、略甜。有點像上海紅燒醬油。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習慣, 我之前在博客中有介紹,感興趣的話可以看看之前寫過的《長崎縣諫早市的悠閒一日行》,我在諫早市參觀了一家有歷史的長工醬油廠。

除了海鮮,這家店裡還有燒烤,燒烤可以小酒的必點美味哇~



帶翅尖的烤雞翅比只是翅中的烤翅更美味!


燒烤拼盤,有五花肉、雞肉丸子、雞胗、雞腿肉、魷魚須


長崎的特色美食之一--長崎什錦麵,這種面的吃法是和中國南方地區學來的,什錦麵有兩種,一種是湯麵,還有一種就上圖片中的,麵餅是被炸過的,在上面澆上用捲心菜、豆芽、木耳、胡蘿蔔、魷魚、五花肉、魚板做的濃稠臊子。


↑ 茶泡飯


↑ 炸奶酪餛飩

別說,這個還挺好吃的,我打算自己在家試試。去市場買來餛飩片包好奶酪一炸就好啦。吃的時候淋上泰式甜辣醬。

↓ 魚的花樣做法--清花和料理店

這次去長崎,趕上長崎魚市場組織的中日廚師交流活動,日方請了上海、杭州等地幾十家知名日料店的廚師到長崎交流。我也參與了幾項他們的活動,因為平時我也喜歡下廚,所以感覺很受益。前面寫過《長崎魚市場拍賣盛況》,那個早晨我認識了好多的魚。魚捕捉上來,還要知道如何料理,每種魚都有自己的特點,了解它們才能做出更好的美味。

我參與的魚料理交流活動在長崎思案橋內著名的「清花和」料理店,老闆平川先生也是總廚,就是與我合影的先生哈~他向大家傳授了熟成鰤魚、目鯛和九繪的製做以及利用方法,很厲害呢!


廚師正在分解一條新鮮的鰤魚,這條魚早上還在長崎魚市場,中午就到餐廳了。



切下來的鰤魚肉條,魚肉的纖維紋理非常美。就這樣切片做刺身嗎?

平川先生說:別急,它需要熟成的時間。


新鮮的鰤魚用毛巾或者廚房用紙包好放入冷藏箱中放置幾天時間,鮮紅的魚肉變成了淺粉色,熟成結束。熟成後的鰤魚更加美味。這個季節正好是吃鰤魚的好時候。

鰤魚是在水深100米前後深海中洄遊的肉食性魚類。天然鰤魚營養豐富,特別是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B1,B2豐富。中老年人吃有利健康,兒童吃有利大腦發育,海鮮食客吃有利下酒。


平川先生用火槍將鰤魚炙烤一下,再做成料理。他說這個季節熟成後的鰤魚口感不輸給金槍魚魚腹呢。

這是用鰤魚做的刺身,很肥美。





這個盤子裡盛放著用雲紋石斑魚,也叫九繪的內臟做的拼盤,連魚鰓處理後都是可以吃的,脆脆的。還有魚肝、魚泡、魚腸。一點也不腥,很好味。

雲紋石斑魚的戴著魚鱗的魚皮炸過之後很脆,很脆,還可以補充膠原蛋白。魚在廚師手裡一點糟踐的地方都沒有,全部被利用了。


接下來要用目鯛來做創意料理了。將目鯛魚肉柳放置在味增水中浸泡入味。


將魚柳取出,拋開成片。


放置在模具中


擠入魚肉糜


放入柿子片


再擠入魚糜,將魚肉包裹好,放入蒸箱蒸熟。


蒸好的魚塊用火炙一下

裹上點麵糊用油炸脆,外酥裡嫩的目鯛柿子卷就做好了,吃的時候魚肉的鮮和柿子的微甜融合在一起,很美妙!


在「清花和」料理店我們還吃到了不少用魚肉製作的美味,上面這碗的黑色豆腐裡添加了魚肝。


用熟成後的鰤和牛油果做的塔塔


日式傳統的燒魚


用醃製過的青花魚調味增色的蕎麥麵

魚還能怎樣--一番魚糕工廠

魚糕在日本不僅是一種傳統食品,魚糕也是一種文化。超市裡各式各樣的魚糕琳琅滿目,很有意思。我有幸參觀了有百年歷史的長崎一番魚糕工廠。


魚糕工廠的門店裡出售各種各樣的魚糕


換上白大褂、戴上發套換上雨靴,準備參觀魚糕工廠。


一番魚糕廠早製作流程中依然保持手工製作,廠內衛生乾淨。


正在製作中的魚糕


工廠裡有幾位工人是中國人,聽說話口音是東北的,我和他們聊了會兒天。他們和我說他家最好吃的就是這種外面包著昆布,也就是我們說的海帶的魚糕。



品嘗了一下一番家出品的魚丸,魚丸可以煮,炸一下也很好吃,口味眾多,有的添加章魚,有的加入蔬菜。

↓ 離不開的魚

魚離不開長崎人的生活。路邊隨意走進一家賣魚的店。裡面出售各種魚類製品,鮮魚、魚糕、魚乾、魚肉製品。

整齊的陳列在冰櫃裡的魚


店裡掛著一張長崎四季美味應季魚的圖標


夜晚,在巷子裡,一直大貓帶著兩隻小貓來到一戶人家門口喵喵叫了幾聲。屋裡的女主人打開門,在地上放了一盤處理乾淨的鮮魚,貓咪們專注的吃了起來…生活在長崎的貓挺幸福,貓糧不是餅乾,是鮮魚。


轉自:潘潘貓的博客

相關焦點

  • 這裡是長崎,喪並快樂著的性格很日本(下)
    陳平順忍受著各種遭遇,立志在長崎揚起一面旗幟,歷經十年努力,終於在長崎開設「四海樓」酒家,並獲得巨大 成功 。陳平順自身歷經苦難且天性豪爽,十分樂於幫助華人和留學生。看到留學生們艱難的飲食生活,於是用豬肉、筍、蔥和著長崎港口豐富的魚貝類做成湯麵,美味便宜又營養豐富。不僅僅中國留學生,連日本人也十分喜歡。
  • 日本人喜歡生魚片嗎?看到越南人吃魚,日本人只能甘拜下風
    魚作為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食材,其烹調方法多種多樣,每個地方吃魚的人都不一樣,魚類大致可分為海魚和淡水魚,淡水魚更常見於中國,人們通常用他來做飯或蒸,製造中國人魚的方法有很多種,然而當遇到外國時,人們並沒有去拿來烹飪有更美妙的吃魚的方法。
  • 看看日本人有多愛吃刺身,連長得像「龍」的魚都敢吃
    看看日本人有多愛吃刺身,連長得像「龍」的魚都敢吃,如今說到刺身,相信很多人都會想到日本,因為刺身就是日本最具有代表性的美食,是很多遊客去日本必吃美食。但是現在日本人連這長相的魚都敢吃了,這要是在中國的話,估計是沒有多少人敢吃的,畢竟這「龍」是中國的吉祥聖物。
  • 在日本長崎,來一場精神漫遊
    晚期風格中,對虛構的反思、對日本私小說傳統的承接與創造讓人多有啟發。怎麼活下去?井上廈跟大江健三郎一樣,是著名的反戰作家。井上廈另著有以魯迅為原型的劇本《上海月亮》,其中細節或許令中國讀者莞爾,但仍不失為了解當時歷史心理與思潮的一個案例。
  • 日本最昂貴的魚,日本廚師是怎麼處理的?蔡瀾稱讚這是最美味的魚
    日本最昂貴的魚,看看日本廚師是怎麼處理的?蔡瀾稱讚這是日本最美味的魚,說到日本的美食,相信很多的小夥伴都會想到刺身、壽司還有拉麵,而且日本的刺身聞名世界,很多人去日本必吃的就是日本新鮮的刺身了。不過在日本也並不是所有的海鮮都會被做成刺身的,像這種日本最貴的魚,日本的廚師覺得最好吃的做法不是做成刺身,來看看日本的廚師是怎麼料理這種日本昂貴的魚。
  • 日本長崎印象——豪斯登堡
    日本老二,崇尚老大美國。獨長崎「膜拜」荷蘭。有豪斯登堡為證。    四百年前,荷蘭商船遠涉重洋,在長崎一個小漁村靠岸.作為見面禮,荷蘭人送來了金色燭臺。這個燭臺至今仍作為日荷兩國的友誼象徵,被完好無損地保留在長崎山頂的一座古老廟宇裡,燭臺外交敲開了日本塵封的國門。荷蘭人填海建國。來到長崎,傳統不丟。填出了一塊我叫作碼頭、日本人叫作出島的地方。荷蘭人就在那個地方,用自己的方式接待自己的商船,傳播自己的文化和精神,卻沒有帶來鴉片。長崎有福,來得不是英國人。    荷蘭船隊不僅給長崎帶來貿易,還帶來了「精衛填海」精神。
  • 【賞味記】到長崎吃什麼
    說起長崎的名物,一樣是カステラ(海綿蛋糕),一樣就是ちゃんぽん(什錦麵),專做什錦麵的快餐店其實也開遍日本了,看著上面堆積如山的材料就沒什麼吃的欲望
  • 長崎元宵節:日本街頭如何掛起紅燈籠
    本文選擇編譯的兩篇外刊文章討論了恩施土家族的年夜飯與日本長崎的元宵節。元宵節如何遠渡重洋,在長崎街頭掛起紅燈籠?土家人又如何通過吃年夜飯表達不同的自我身份?大紅燈籠高高掛:長崎颳起的最炫民族風元宵節作為中國的傳統節日,不僅對中華民族有特殊的民族凝聚力,而且對於移居日本的華人社區來說,熱烈慶祝元宵節不僅成為長崎社區民族情感的重要表達渠道,也為當地社區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 長崎市普及食魚文化 塑造「長崎=鮮魚」的口碑與形象
    人民網東京4月17日電 據日本《長崎新聞》報導,為普及吃魚,長崎市開展了一項名為「鮮美魚味之城·長崎」的活動,今年已迎來了第5個年頭。 根據問卷調查結果,「長崎=魚」的印象不斷深入人心。因此,長崎縣今年計劃製作視頻及小宣傳冊,以進一步提高長崎食魚文化的海內外知名度。
  • 日本長崎景點必去「佐世保」,世界最美海灣
    「美食」、「絕景」、「家族旅遊」推薦景點一次掌握佐世保市有豐富的觀光資源,不過怎麼玩才最開心、怎麼排行程才最方便呢?以下就整理成「必吃美食」、「世界絕景」與「家族旅行」3大主題,給大家參考,跟著「樂吃購!日本」編輯部一起策劃豐富又有趣的九州佐世保之旅吧!
  • 住宅舍人與中國文化移植日本:長崎——唐人街
    長崎是日本九州島西岸著名港市,長崎縣首府。長崎位於日本的西端,與我國上海相隔僅800公裡,自古以來就是溝通中國與日本的橋梁。長崎是日本鎖國時代少數對外開放的港口之一,是一個交通樞紐城市。因此長崎市內的各式洋房、教會等都富有濃鬱的歐洲情調。
  • 日本人不怕核輻射?廣島長崎「吃」了兩枚原子彈,現在就住人了?
    二戰時,日本人就像脫韁的野馬,手中拿起的屠刀怎麼都放不下。最後還是美國人往日本扔了兩顆原子彈,日本這才算屈服,舉雙手,豎白旗,向全世界宣布投降了。很多人說經過這次教訓,日本「學乖」了,同時全世界也看到了原子彈的威力到底有多大。
  • 這裡是長崎,喪並快樂著的性格很日本(中)
    蘇格蘭商人託馬斯布萊克格洛弗,被日本稱為「為開港的日本送來現代新風的冒險商人」他在諸多方面為日本走向近代化做出貢獻。他宅邸的模型是一片三葉草的形狀,有幸運、幸福的含義。整個公園有2塊心形的石頭,據說找到這2塊石頭的人能獲得幸福哦!
  • 這麼漂亮的魚,日本人居然把它做成「刺身」,能吃下去嗎?
    這麼漂亮的魚,日本人居然把它做成「刺身」,能吃下去嗎?日本是一個盛產海鮮的國家,那裡的人都非常喜歡吃魚,而它們最常見的吃法就是自身不需要任何的烹調手法,只要沾上一點醬油和芥末。這樣的魚肉最天然的味道,今天帶大家看看日本人是怎麼把漂亮的魚做成刺身的?雖然大廚的手法行雲流水,像在展現藝術,但是處理這麼漂亮的魚實在吃不下去。這種魚叫鸚鵡魚,是因為它們身體的顏色好像鸚鵡的羽毛五顏六色,非常好看。先用工具把它的魚鱗全部刮掉,清除掉雜質之後只剩下嫩滑的魚肉,經過開水和涼水的反覆清洗。
  • 魚鮮之美 縮短你和長崎的距離
    或許因為毗鄰上海的原因,引以為豪的魚鮮之美也成為國人對於長崎的濃濃期待。        長崎縣位於日本的最西端,漫長、曲折的海岸線造就了優良的漁場。長崎縣的漁產產額位居全日本第二位。在長崎上市的魚類品種眾多,數目多達600多種,堪稱日本第一。其中,在長崎的周邊海域捕獲的竹莢魚、鮐魚、帶魚、真鯛等天然魚種品質優良,以養殖金槍魚、養殖鰤魚為代表的養殖魚同樣質量上乘。
  • 日料饕客必看 藍鰭金槍魚,長崎金目雕、安康魚肝 全都收入囊中
    可別小看這份前菜,生魚片、獅魚、日本藍鰭金槍魚、安康魚肝,用料個個都是從日本長崎公司空運過來的魚,而安康魚肝可是冬季限定的哦,只有在冬天才能吃到的時令貨。
  • 世界上肉最硬的魚,牙齒都咬不動,日本人是怎麼吃的?
    世界上肉最硬的魚,牙齒都咬不動,日本人是怎麼吃的?世界那麼大,美食種類豐富多樣,多到數不清具體的數量。人一輩子能吃到的食物種類不多,永遠不能吃完所有的美食,所以一些有錢人一直在追求不同的美食。美食中不乏一些異類,有些很臭、有些很硬,今天我們就說說世界上肉最硬的魚。
  • 長崎,是一座名副其實的觀光城市,充滿著異國情趣
    長崎是一座為其他城市所沒有的具有歷史與傳統的國際城市。長崎的觀光遊覽有3個主要方面。第一個是荷蘭及天主教文化。第二個是與中國有關的寺院。最後一個是原子彈受害地等景觀。1823年以出島的醫生身份來日本的西博爾特第二年在長崎市內、鳴瀧開設了私塾,培養了眾多的日本人弟子。在醫士的培養方面那是不言而喻的,在自然科學的學術領域方面,也給予了很大的影響。
  • 暢遊日本~長崎之旅(3)~終結篇
    。吃飽喝足,繼續沿著這條河走,去看看日本最早的對外開放窗口~出島。出島是一座人工島,於1634年由幕府將軍德川家光下令建造,最初的用途是收留葡萄牙人。江戶幕府在1639年驅逐了葡萄牙人後,1641年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商館由平戶遷移到出島,當時的原則是日本人除了公事以外不能進入出島。
  • 世界上最硬的魚,牙齒都難咬動,那麼日本人是怎麼吃的?
    ,而且日本人對海鮮情有獨鍾,做法很講究!而且幹鰹魚所含的脂肪也被麴黴菌給分解了,在烹飪過程中,幹鰹魚也不會出現油花等情況,還可以製作成好喝的日本高湯!幹鰹魚除了日本的幹鰹魚,在馬爾地夫群島也曾出現過相似的魚,在馬爾地夫這裡,採用乾燥的方法保存,名字則是:馬爾地夫魚,雖然產生地方和名字不一樣,不過味道卻和日本的幹鰹魚很相似,但是沒有像日本那樣採用黴菌的做法吸收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