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隱靜脈曲張是臨床的常見疾病,常呈慢性靜脈疾病的表現,早期症狀較輕,可僅有外觀改變,隨著靜脈曲張加重,出現下肢腫脹、色素沉著、皮膚瘙癢、皮膚潰瘍、血栓性靜脈炎和深靜脈血栓等,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隨著醫學科技的飛速發展,臨床對下肢靜脈曲張的治療手段越來越多,其中靜脈曲張微創手術具有更好的療效和更低的併發症發生率,臨床應用日益廣泛。
三十年飽受靜脈曲張困擾
8月7日,我院門診收治了一名「雙下肢隱靜脈曲張」的患者。70歲的許老太30年前雙下肢就出現了多處條索狀腫物,尤其是站立後十分明顯,平臥後減輕。由於沒有疼痛不適,局部皮膚沒有出血紅腫、潰破的情況,老太太覺得並不影響生活質量,所以沒有做任何治療。但是後來腫物逐漸迂曲,擴張加重,因此家人四處尋醫。了解到我院苗慶松教授是做微創手術的專家,許老太慕名來我院尋求手術治療。
微創治療輕鬆解憂
苗慶松教授專家團隊評估了許老太的病情,為了將這些「蚯蚓」以最小的代價儘快處理掉,決定為其實施「大隱靜脈高位結紮+主幹閉合術+硬化劑」 手術治療。8月10日為患者進行手術,整個手術無需縫合,無創口,立即可下床行走,遠期效果更加顯著。手術後,許老太腿上突出的「蚯蚓」消失了,她感慨到:「感覺渾身都舒服了!」
濟南顯微外科醫院專家溫馨提示
苗慶松教授向我們介紹,下肢淺靜脈曲張係指下肢淺靜脈系統迂曲、伸長和擴張,大多發生在大隱靜脈,少數合併小隱靜脈曲張或單獨發生在小隱靜脈。病情發展可能導致血栓性淺靜脈炎,皮炎,溼疹,色素沉著,或靜脈性潰瘍等併發症。之前傳統的靜脈曲張手術是以傳統的抽剝術為主,抽剝術需要將靜脈主幹去除。由於切口長、創傷大、痛苦多、住院時間長,給患者帶來很大的不便。靜脈曲張微創治療,創傷小、療效確切又兼顧美觀,是未來這類手術的發展方向。
壹點號苗慶松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