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嘉義10月29日電(記者 李寒芳 孟娜)「我們這裡可以觀賞到五種星星,除了天上的星星之外,還有空中的星星螢火蟲、水裡的星星魚固魚、地上的星星螢光菇,以及樹上的星星——白面鼯鼠亮晶晶的眼睛。」臺灣嘉義縣光華村頂笨仔社區村民劉佳縣說。
頂笨仔位於臺灣阿里山山脈邊緣之地,阿里山森林鐵路的中點。這個名字特別的小聚落百年前由福建永靖先民開墾而成,後人們善用「五星」的招牌,使之成為臺灣生態旅遊的代表。
在空氣清淨的山區觀賞滿天繁星自不必說,更變化多端的星光則是種類繁多的螢火蟲。頂笨仔春有遍布草叢的「黑翅螢」,夏有棲息麻竹上的「大端黑螢」,秋有「山窗螢」,冬天有時也能見到「雪螢」。它們在不同的季節裡交替閃爍,裝點出林間一個個浪漫的夜晚。
「頂笨仔全年都可以觀察到15種以上的螢火蟲,最佳時間是在4到8月,整片像海一樣。」頂笨仔文化協會總幹事劉家榮說,即使到了秋天觀螢,頭頂星空,也能體會到古詩中「輕羅小扇撲流螢……坐看牽牛織女星」中的意境。
水裡的星星,說的則是當地板橋溪裡繁殖的魚固魚,這種魚類在翻身時,魚鱗會因光線折射閃光,聰明的村民們也把其列為「五星」之一。
至於最受歡迎的星星,當然要數頂笨仔的夜間明星白面鼯鼠。白面鼯鼠的眼睛在黑暗中經光照射,會反射出如同綠寶石的光芒,因此獲贈「樹上的星星」之稱。
臺灣共有大赤鼯鼠、白面鼯鼠、小鼯鼠三種特有亞種鼯鼠。頂笨仔很幸運擁有長相最俊俏的白面鼯鼠(俗稱「飛鼠」)。在早期臺灣物質匱乏的年代,飛鼠也是當地居民的狩獵對象之一,曾一度瀕臨滅絕。
10年前,在捕獵高手劉佳縣的帶頭下,許多獵人金盆洗手加入保育行列。這裡逐漸又成為臺灣飛鼠分布密度最高、也是最易觀察的地方。現在整個頂笨仔山區約有60只白面鼯鼠。社區對白面鼯鼠戶口普查做得很好,哪一個樹洞有鼠都調查得清清楚楚,也方便遊客前往觀賞。
記者此行一共欣賞到了四隻白面鼯鼠。此行的其他收穫還包括:看到了夜間會發藍光、小精靈般的「螢光菇」,以及數顆飛舞的螢火蟲。
當地人告訴記者,趕上夏季好時節,空中的螢火蟲和地上的螢光菇交相輝映,如同電影《阿凡達》中的奇妙世界。
頂笨仔人為了維護這片奇妙的生態環境,花費不少心血。村民們平時儘量不使用除草劑等化學藥劑,為螢火蟲們的食物蝸牛提供滋生的潮溼空間。修建的觀螢步道也特別用心設計,避免讓光害打擾螢火蟲的棲息。
「在自然資源中追加文化資源,對小村落的發展是最便宜的投資。我們所做的,只是不去打擾動植物的生長。」劉家榮說。
頂笨仔人的聰明投資贏得的不僅是重建生態環境,還有大量觀光商機。「五星」山村遊在臺灣熱捧深度遊的驢友中贏得不少口碑,許多家庭也喜歡假期帶孩子來頂笨仔,教他們親近大自然,認識竹雞、松鼠等動物。
「4到6月的觀螢旺季時,我們的民宿都要提前兩個月預訂。生態保護對我們社區經濟推動很大,現在誰都把飛鼠當成寶貝了。」劉家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