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個香港模樣--避風塘

2021-02-06 恰同學少年旅行會

「味道是一種神奇而又實在的東西,香港也是。也正因為不是什麼東西,很難科學地、準確地說得清楚,介乎一種感情與理智之間,十分個人。所以我的香港味道跟你的香港味道不盡相同,其實也肯定不一樣,這才有趣。」———歐陽應霽

香港,這顆東方明珠,無論你是否去過,提到香港這個名字,你腦海中浮現的是什麼?一杯絲襪奶茶,為人津津樂道的廟街,百花齊放的香港電影,還是港人那一口聲調婉轉的粵語?是的,香港只有一個,但正如歐陽應霽在《香港味道》裡面所寫的一樣,「我的香港味道跟你的香港味道不盡相同」,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香港,一個自己心目中的香港模樣。

不因繁華而諂媚,不因流言而冷落,喜歡就是喜歡。我喜歡香港,就算在眾人眼中她是個濃妝豔抹的姑娘,卸下妝容,仍能發現她本質的美。大多數人只看見其繁華的表面,那些高山與離島,仿佛養在深閨人未識。她需要一個發現者。


初春時節,細雨濛濛,我們穿過喧鬧的都市到達九龍的南蓮園池和志蓮淨苑。「城中古園,鬧市尋幽,雖由人作,宛自天開」。園池以唐風為據,把唐代木結構建築及園林風格重現於當代,用泉水,山石,林木,花草,亭閣,曲徑,橋梁等組成實物的景觀名園,園內曲徑通幽,讓人以為身在某個偏遠的江南園林,一抬頭看見遠處高樓林立,回首身旁多是外國遊客,才回想過來,原來此刻在香港,又不禁感嘆,居然在香港,這份寧靜多麼難得,那一刻好像懂了詩人說的「一徑抱幽山,居然城市間」。

從園林出來,開始前往鴨脷洲。這是位於香港南區香港仔對面的一個小離島,與南丫島相鄰,鴨脷洲的脷字,在粵語中是舌頭的意思,因其形狀狹長像鴨舌而得名。在粵語,舌的讀音近似蝕,因為忌諱,所以改稱為利,後來為了書寫便創造了脷字。鴨脷洲面積僅1.3平方公裡,但是在2011年統計,島上有約86,355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裡達66,426人,成為世界上人口密度第二高的島嶼,香港密度最大的島嶼。鴨脷洲與香港仔之間的海面,就是著名的香港仔避風塘,夜景也是香港一絕,位於香港黃竹坑的海洋公園也在鴨脷洲的對面。

這裡最大的賣點不僅是海,而是避風塘的漁港,這裡經常停泊著無數的漁船,特別是避風塘的夜晚,更是堪稱香港一景。避風塘內還有穿梭不息的各種輪渡與觀光船,都是木製的小漁船,突突的遊弋在港灣,是現代都市難得一見的景觀。

這裡還有香港的兩處法定古蹟,一個是洪聖廟,一個是水月宮。洪聖廟在鴨脷洲洪聖街9號,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鴨脷洲洪聖廟於清朝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由當地漁民集資建成,祈求漁民出海平安,為南區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建築物。每年農曆二月十三日為洪聖爺誕,鴨脷洲街坊同慶公社每年均舉辦大型慶祝活動及賀誕巡遊。碰巧我們今天剛到達島上,就遇到了第一次大巡遊,本地居民穿上紅色衣服,抬著轎子和牌匾,舉著旗幟,在鴨脷洲大街巡遊,同事們也一直跟隨著巡遊的隊伍拍照。巡遊隊伍從洪聖廟出發,到達水月宮,然後穿過鴨脷洲大街,經過大街邊上的一個小廟燒香之後,最後再返回洪聖廟。他們在三個廟宇裡舉行了祈福的儀式。一周後的上午十點,還要在海邊舉行放水燈祈福,下午兩點,還有巡遊大會演。

 

看完巡遊,我們前往避風塘的漁港,等船的空隙在岸邊溜達,由於鴨脷洲距離深圳很遠,所以這裡幾乎沒有內地的遊客,香港本地人也不會到這裡遊玩,倒是外國遊客比較多,還有當地的一些老人在這裡轉轉,所以難得非常安靜。如果天氣不錯,這裡很適合發呆。趴在欄杆上,漁民將船停靠在岸邊,在船上販賣剛打撈回來的魚鮮,也許是約定成俗,客人透過欄杆的縫隙告訴漁民自己的需求,漁民從船艙下面撈起魚稱好後利索的去除內臟,然後放在長竹篙的網袋裡傳給岸上的客人,客人接過魚後把錢放在網袋裡,漁民便開始收回竹篙,一單充滿信任的小生意完成了。

大多數時候漁民捕到的海鮮都是送往島上的餐廳,所以鴨脷洲上的美食還是不少,最主要是靠近大海,難得的是鮮活。


碼頭上有輪渡有漁船有遊艇,我們乘坐的sanpang船是特首指定的船,木船不大,核載12人。船行駛在海上,風中響起音樂聲,與迎面而來的船上不相識的朋友揮手問好,不相識也無所謂了,當下開心就好,活在當下,把握每一個美好的瞬間,也許這才是我們在旅行中送給自己最好的禮物吧。


 

在多種旅行方式興起的今天,傳統旅遊業經受著考驗也面臨著機遇,無論今後旅遊市場如何變化,身為旅遊從業者,我們在這條路上慢慢探索不斷創新,當初的熱愛還在,我們相信「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PS:此次行程為易凱全新打造,四月正式開團,敬請期待,多謝支持!

相關焦點

  • 香港避風塘炒蟹香港避風塘炒蟹的做法
    本文用到的食材有:螃蟹辣椒姜想吃香港避風塘炒蟹的話,就自己在家做吧。自己在家製作雖然無法達到正宗,不過也不是一定要花大筆錢才可以吃到那麼美味的炒蟹哦,只要用心烹製,食材新鮮,在家就可以吃到美味的避風塘炒蟹。下面小編就來告訴大家香港避風塘炒蟹的具體操作步驟。
  • 香港舊時光的味道 | 避風塘炒蟹
    在香港,對於螃蟹的做法,最為知名的應該要數避風塘炒蟹了,濃鬱的蒜香與鮮美的豆豉和辣椒結合,甘口焦香,脆而不煳,在熱鍋翻炒中所有滋味與鮮美的蟹肉融合到一起,滿滿的香蒜包裹著好吃的蟹肉,香辣的味道中絲毫不失螃蟹的鮮美本性,可口至極。一口咬下去不僅是滿滿的鮮美滋味,更是縈繞著香港避風塘舊時光的風味。
  • 香港炒蟹避風塘,辣味傳香江
    其中最深受中國遊客旅遊時追捧的亞洲蟹料理食肆有四家,分別是韓國的普樂醬蟹、香港的橋底辣蟹、日本的蟹道樂、新加坡的珍寶海鮮。今天要來推介的就是來自香港的避風塘炒蟹人氣食肆—橋底辣蟹,喜記,越華會。‍圖為 避風塘風味菜品中最受歡迎的炒蟹說到避風塘炒蟹,香港以此為招牌做得出名的餐廳有好多家,我就先來介紹其中的開山元祖,喜記。
  • 香港避風塘炒蟹,在家也可以做,香辣可口,做法簡單,學會快收藏
    導讀:香港避風塘炒蟹,在家也可以做,香辣可口,做法簡單,學會快收藏我想去過香港的朋友們都知道這道香港名菜。這道名菜就叫做避風塘炒蟹。很多人都聽說過避風塘,有的人喜歡避風塘奶茶等。其實避風塘炒蟹是從避風塘產生的一個菜品。
  • 香港十大名菜之一,明星都愛的避風塘系列,在家也能輕鬆做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美食是:【避風塘茄盒】。避風塘茄盒是一道港式避風塘風味系列的一道菜,避風塘系列的菜品有很多種,「避風塘炒蟹」、「避風塘炒蝦」等等,大家可能不知道避風塘是什麼意思,避風塘是廣東沿海地區漁民用來躲避颱風的避風港的意思,後因香港銅鑼灣避風塘漁民在船中做「海上廚房」而聞名。
  • 香港仔避風塘,原汁原味的鴨脷洲!
    把香港的大澳、西貢和鰂魚湧疊加在一起,就是鴨脷洲了。這裡有西貢海岸一樣的流動海鮮市場,有大澳漁村一樣的原始船家,但比起那兩處,這裡更加逼狹,有鰂魚湧一樣的繁忙海峽。香港仔避風塘裡擠滿了船,木製小渡輪忙個不停,在被停船分割的狹窄水道裡來來往往,把各處的人們送到小小的碼頭,隨即把碼頭上的人們送到各處。黑紅兩色的大漁船,就像是慵懶的大漢,日常生活不過是肩並肩躺在水裡曬太陽。
  • 香江漫話:火紅熱辣 香港避風塘炒蟹膾炙人口
    中新社香港十一月二十六日電題﹕避風塘炒蟹膾炙人口          中新社記者孔妙然  在香港粵菜館的食譜之中,有一款常見的菜式叫「避風塘炒蟹」,名堂很響,吸引了許多食客,有的食肆還大張旗鼓,以「避風塘風味」為號召。這個魅力不凡的「避風塘」,指的就是銅鑼灣避風塘。
  • 真假「避風塘」較量11年
    1998年,香港居民葉先生憑藉其獨特的港式菜餚和點心,高調進入上海,註冊成立了「上海避風塘美食有限公司」(下簡稱上海避風塘),並在錦江飯店(長樂路)開出第一家避風塘餐館。     那時,在南京西路名品匯展中心二樓,有一家小吃廣場也易牌為「竹家莊避風塘料理」,並將開設在其他地方的另兩家食館也改為「避風塘小吃廣場、料理」,同時對外宣稱「竹家莊公司是上海最早的、最地道的港式避風塘料理店」。
  • 香港旅遊一定不能錯過的美食 避風塘炒蟹 謝安琪都來打卡
    眾多美食之中,避風塘炒蟹這道源自於香港漁村的「窮人菜」來香港旅遊就一定不能錯過。避風塘炒蟹香港避風塘炒蟹這道菜起源於香港避風塘的水上食肆。避風塘是香港一些專門讓漁船暫避颱風的場所,一般設於海灣或港灣,連接大海的通道多被人造防波堤堵住,船隻靠狹小的通道進出。
  • 大叔家的香港美食:避風塘雞翅,香氣撲鼻,外脆裡嫩,家人喜歡!
    本文由大叔下廚房發布,喜歡的朋友可以轉發朋友圈,分享是一種美德~文|愛下廚的大叔大叔家的香港美食:避風塘雞翅,香氣撲鼻,外脆裡嫩,家人愛吃!說到避風塘,顧名思義那就是一個可供漁船躲避風雨的地方,那這道避風塘雞翅應該就是這些地方的特色菜吧。肯定有不少初次聽聞的人會這樣想,不過這個想法也不全然是錯的,畢竟最開始這樣做的便是那一個個的避風塘區域,原本也是漁民們的無奈之舉,不想卻是創出了一種別樣的風味。避風塘原指舊香港漁民匯聚的的港灣,不只是某一個特殊的地方,以前香港有好多避風塘。
  • 避風塘是什麼意思?教你做避風塘蝦仁,看完你就知道了
    今天肯德基新品避風塘漢堡上市,不知道你是不是吃了?先不說有沒有吃吃的事,首先,避風塘是什麼意思,你知道嗎?有江湖的地方就有避風塘,避風塘是香港以前漁船躲避風浪的港灣,每到颱風季節,香港的漁民們就會把船停到避風塘裡躲避暴風雨。
  • 風味 避風塘炒蟹(圖)
    避風塘炒蟹環球在線消息:「避風塘炒辣蟹」獨特之處在於把鮮、香、辣混於一體,將海鮮飲食文化帶進一個新的境界。「港飲港食」一直都是廣州餐飲界學習的榜樣,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傳統的粵菜其實就是香港的美食,所以一直以來哪間餐廳想做高品質的粵菜都會從香港請來一些大廚「主持大局」。不過現在就更直接了,一些在香港響噹噹的酒樓乾脆就來內地開店。日前深圳「大喜記」避風塘炒辣蟹正式開張,據它的老闆人稱「喜叔」的廖喜介紹,「大喜記」最早將於今年底進入廣州市場,地點將會在江灣酒店內。
  • 香港十大名菜之一,明星都愛的避風塘菜,記住這2樣,在家也能做
    香港十大名菜之一,明星都愛的避風塘菜,「避風塘」到底是什麼?為何風靡世界各地?記住這2樣,在家也能做「避風塘」到底是什麼?為何風靡世界各地?許多人會問這個問題。每年的6-9月份,颱風都會侵襲香港,為避免出入香港的船隻遭到颱風侵襲,1862年,香港政府在維多利亞海港修建船舶躲避颱風的港灣,那裡除了可以停泊50艘巨輪外,還有許多小型船隻也會來此躲避颱風,用以避風的,共有11個地方,最大的就是銅鑼灣,被當地人叫做避風塘。
  • 百裡飄香:火爆香港的避風塘炒蟹
    每一位海鮮愛好者,都會關注八百裡避風塘炒蟹是一道美味可口的漢族名點
  • 【香港避風塘辣蟹】268元搶超值2人餐,避風塘炒蟹+北海道元貝皇+極品8頭大連鮑魚+清蒸深海鱸魚..
    坐落在渝北區財富購物中心的香港避風塘辣蟹不僅能吃到正宗的避風塘辣蟹還能感受到濃濃的香港氣息雖然還沒到爬爬蝦膏滿黃肥的時候但是這一個頂倆的個頭,肉質飽滿Q彈,一口塞不下!  門市價1166元   【香港避風塘辣蟹】超值2人套餐限時購買   僅需268元
  • 不一樣的避風塘
    避風塘炒花蛤。夏日炎炎,想吃點重口味的避風塘菜式打開一下胃口,又怕大量的油炸香料和濃醬會讓人口乾舌燥,一時熱氣上火。本地新近湧現的一些創意避風塘菜式,也許會令你對避風塘產生全新的視覺。文/記者吳婉虹 圖/記者王維宣、gogogo@fitteam當避風塘遇上金蠔說到生於水岸邊,以大蒜、豆豉和辣椒幹為主要香料,以蒜香味濃而著稱的避風塘品牌,在廣州最為人熟悉的是橋底辣蟹和喜記。不過在香港,避風塘中稱得上經典的,興記被認為是最令人難以忘懷的品牌之一。
  • 港媒:香港觀塘避風塘遊艇突然大火,現場濃煙直冒
    【環球網報導】據香港「東網」等港媒28日報導,香港觀塘海濱道避風塘,有停泊的遊艇突然起火,現場冒出大量濃煙,消防人員到場撲救。《星島日報》稱,警方對事件正在調查中,暫無人受傷。「東網」報導稱,香港觀塘海濱道避風塘,今日 (28日)14時34分,一艘停泊在上址的遊艇發生火警,船艙內火光湧現,大量濃菸捲上半空,九龍灣及港島均有市民目睹報警。消防人員接報後,派出滅火船趕往現場,並向起火遊艇噴水撲救,由於火勢非常猛烈,旁邊2艘遊艇也被波及起火, 暫未知事件原因。
  • 避風塘由來及炒料丨菜品
    避風塘炒蟹是香港十大經典名菜之一香港不少食肆都大張旗鼓,以「避風塘風味」為號召,據香港朋友介紹,這個魅力不凡的「避風塘」,指的就是銅鑼灣避風塘。港九的避風塘有銅鑼灣、油麻地、香港仔西、官塘、鯉魚門三家村等十多處,以銅鑼灣避風塘歷史最久,也最有情調。它落成於1883年,當時面積很大,灣舶的船隻很多,遊船也不少。
  • 避風塘由來及炒料丨廚藝
    避風塘炒蟹是香港十大經典名菜之一,是一道美味可口的傳統名點,屬於粵菜系。在粵菜館的食譜之中,是一款常見的菜式。
  • 避風塘品嘗粵菜好去處
    「避風塘」餐館素以菜點精巧美味、環境格調獨特而風靡上海。避風塘炒蟹是香港十大經典名菜之一,屬於粵菜系。最早避風塘登陸上海,是在上海展覽館北大門馬路上。如今避風塘已遍布上海,成為聚會、宴賓的好去處。避風塘外景該店的菠蘿海鮮炒飯、淨雲吞、鮮蝦腐皮卷、乳鴿、叉燒酥、叉燒腸粉、蝦仁腸粉、菠蘿包、鳳爪、腊味煲仔飯、雪梅娘、秘制叉燒、烤生蠔、幹炒牛河、菠蘿咕嚕蝦球、瑤柱叉燒炒飯 白灼金針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