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界「卓別林」講述魔琴故事

2020-12-16 新京報

在觀眾見面會上,馬利肯一展琴藝。 新京報記者 彭子洋 攝

  一個世紀前,艾拉·馬利肯的祖父因為一把小提琴而逃脫了一場大屠殺。這些年,馬利肯和手中的小提琴走遍世界,在紐約、巴黎、東京、倫敦、雅典、柏林、維也納、多倫多、馬德裡、洛杉磯、威尼斯等地劇場,為觀眾帶來即興的脫口秀加小提琴表演。

  昨晚,傳說已久的「琴魔」馬利肯在北京展覽館劇場舉行了他在北京的第一場音樂會。與人們印象中的古典音樂會不同,馬利肯更像是給觀眾帶來了一場「音樂party」。在演出前,馬利肯接受新京報專訪,講述了他傳奇的成長經歷,以及手中這把魔琴的故事。

  ■ 人物小傳

  馬利肯出生在黎巴嫩,在德國接受正規的音樂教育,之後定居西班牙。他在十二歲的時候就舉行了自己的音樂會,十五歲成為了漢諾瓦音樂學院有史以來年齡最小的學生。他人生三分之二的時間都屬於小提琴,這個頂著爆炸頭的音樂天才,以驚人的手速和獨特的演奏技巧震驚世界。在他十八歲末,已經包攬了世界上大多數著名小提琴演奏比賽的獎項,二十歲時便同多家世界一流交響樂團合作。

  很多樂迷們把這個外表不羈、語言幽默、肢體動作誇張瘋狂的小提琴家,稱之為「拉小提琴的魔鬼」。2016年,拉丁葛萊美獎提名了馬利肯的全新專輯,提名理由是「他以一種幽默化與戲劇化的方式賦予了小提琴全新的生命,他是一位拉小提琴的卓別林」。

  在劇場表演時,馬利肯不僅是一位天才小提琴家,也是一位表演藝術家。他組建過樂團、參與電影、製作電視節目、擔任主持人、參與藝術節。演出時他將戲劇表演和演唱會的舞臺效果融入了小提琴的音樂會中,馬利肯可以西裝革履地邊拉小提琴邊演出一出滑稽劇,也可以穿著鉚釘皮衣與樂隊飆一首經典搖滾樂。在演奏間隙,他還會談自己的家族歷史、談自己的孩子、談人生,用音樂詮釋每一段故事,讓觀眾感受音樂中的快樂與悲傷。

  Q & A

  這把小提琴是家族的護身符

  新京報:據說你這把小提琴很有魔力,還曾保護過你的家族?

  艾拉·馬利肯:這把琴確實有傳奇故事,當年我的祖父是亞美尼亞人,大概在100多年前有一個對亞美尼亞人的屠殺。那時我的祖父從朋友手中接過這把小提琴,就佯裝說他是樂隊的成員,於是倖免於難被屠殺者放過了。

  我的祖父就把這把琴當作這個家庭的護身符傳給了我的父親,然後父親又傳給了我。我的祖父並不會演奏小提琴,但我的父親會。我是在黎巴嫩出生,小時候也經歷過內戰,在炮火當中我依然學習、演奏小提琴。所以說,這把魔琴是這麼珍貴,它絕對不是用什麼市場上的價錢來衡量的。它是家族的傳承,是一種音樂帶給這個家族生存下來的精神。

  新京報:這把小提琴一直跟著你嗎?它還有什麼獨特的經歷?

  艾拉·馬利肯:我在德國接受過非常正規的古典音樂和小提琴的教育,那時我從黎巴嫩好不容易有了全額獎學金的機會進到德國的高等音樂學府。那時,在班上有很多拉小提琴的學生,他們的家族通常都非常富有,比如手中的琴可能是義大利某某名琴製作師做的。就有人問,你這把琴是什麼品牌的?我就給這個琴編了一個名字,說它是義大利語「餃子」牌的,然後同學們都被蒙住了。從那個時候開始,我發現自己在編故事方面也是蠻有天賦的。

  幼年的戰火經歷讓我懂得珍惜

  新京報:小時候經歷戰火的生活,對你後來學習音樂有什麼影響?

  艾拉·馬利肯:戰爭開始的時候我只有6歲,然後在黎巴嫩生活到15歲。當時避難營裡有很多人,大家會跳舞的就跳舞,會拉小提琴的就拉小提琴,也是為了在那種很困難的環境下儘量找一點樂子。

  那段比較困難的經歷讓我學會感激,更加珍惜我會的東西。當我從黎巴嫩去歐洲的時候,我發現歐洲人的狀況是大家不太知足自己所擁有的東西,因此我反而很感激之前經歷的困難,讓我更加珍惜有能在歐洲學習的機會。

  新京報:現在很多地方還在發生戰爭,包括你也經歷過戰火,你覺得音樂會給人帶來什麼?遊歷過這麼多國家有什麼不同的感受?

  艾拉·馬利肯:我沒有能力去改變戰爭這個現實,但音樂永遠可以感動人、打動人,我希望我的音樂給觀眾,包括戰爭中的人帶來一些感動。

  遊歷了這麼多國家之後,我覺得世界上所有的觀眾都是一樣的,因為音樂可以走進每一個人的內心、靈魂。我不覺得會有很特殊的觀眾,觀眾都是會被感動的。

  誇張表演是情感的自然流露

  新京報:古典樂在大家印象中是很嚴肅的,但你的演奏卻歡快而輕鬆,你是如何做出這種改變的?

  艾拉·馬利肯:當年我在學習的時候,因為生活所迫,晚上需要去酒吧、俱樂部演出。但客人的品味眾口難調,當我演奏巴赫、莫扎特的作品時,很多人不喜歡這麼嚴肅的音樂,有時甚至會往我身上扔東西。那時,也有人建議我能不能來一點輕鬆、流行的音樂?這也提醒我音樂的世界並不簡單,大家喜歡不同的口味,然後我開始了解、學習其他的音樂類型,慢慢變成現在的這種風格。

  所以說,這種風格源自別人的建議和我的靈感一現。後來,我自己寫了一段音樂,就是一個基本的旋律,我會根據不同的場合和客人,演奏不同的版本。在演出中,客人想聽什麼都沒有問題,我會即興演奏演出。

  新京報:看你演奏時通常會有很多即興表演和誇張的表情,這種演奏方式是怎麼養成的?

  艾拉·馬利肯:這些誇張的演出形式並不是為了譁眾取寵,我有幸接觸到了一些音樂演奏家,還有舞蹈、表演藝術家等,我會看到一些新穎的表演形式。當我在拉小提琴的時候,有些音樂也讓我覺得很有激情,因此做出這些表情、動作是很自然的,看似誇張,其實是情感自然流露在舞臺上。

  本版採寫/新京報記者 田超

相關焦點

  • 小提琴界「卓別林」講述魔琴故事
    昨晚,傳說已久的「琴魔」馬利肯在北京展覽館劇場舉行了他在北京的第一場音樂會。與人們印象中的古典音樂會不同,馬利肯更像是給觀眾帶來了一場「音樂party」。在演出前,馬利肯接受新京報專訪,講述了他傳奇的成長經歷,以及手中這把魔琴的故事。
  • 艾拉-馬利肯瘋狂演奏小提琴 "琴魔"北京首演魔性十足
    原標題:「琴魔」北京首演魔性十足   到目前為止,北京舞臺上還沒有一個人能像艾拉·馬利肯前晚在北展劇場那樣瘋狂地演奏小提琴。   被媒體譽為「琴魔」的艾拉·馬利肯的演奏充滿了能量和激情。
  • 「福利」「琴魔」艾拉馬利肯,葛萊美獎認證拉小提琴的段子手!
    他就是「琴魔」音樂家艾拉馬利肯2018年1月26日,他將那把神秘的魔琴、帶著自己的樂隊出現在錦城藝術宮的舞臺上,領著觀眾在古典音樂和搖滾音樂之間瘋狂的跳躍一把奏響古典和搖滾音符的魔琴 說這是一把魔琴,最重要的是它拯救了一個家族的命運,因為它的存在讓這個音樂家族得以延續。這個故事當從馬利肯的祖父講起。
  • 從王室到廣場 是魔琴 是詩人 還是音樂調酒師?
    拉丁葛萊美獎認證德國國家文化部藝術與精神成就大師艾拉·馬利肯(Ara Malikian)《魔琴之夜》2018年1月23日 19:30西安音樂廳難以置信的魔琴之夜帶你經歷一場充滿魔力的音樂之旅我不是一個演奏者,我是一個音樂的倖存者,這個世界依舊充滿著血和眼淚,但我相信藝術是這個世界的解藥」——艾拉·馬利肯(Ara Malikian)與小提琴相依為命的鬼手琴魔——人生的三分之二都屬於小提琴的瘋狂天才毫無疑問,艾拉·馬利肯是一個天才。
  • 「琴魔」北京首演魔性十足
    被媒體譽為「琴魔」的艾拉·馬利肯的演奏充滿了能量和激情。十多首作品中不僅有巴赫《長協奏曲》和帕格尼尼的作品,更有搖滾巨星大衛·鮑威的《你好,歲月》和齊柏林飛艇的《喀什米爾》,甚至還有中國歌曲《夜上海》。馬利肯更是能量大爆發,演奏小提琴時不停地走、跑、跳、跨越,甚至激情時跪在舞臺上演奏。那把「魔琴」在他手裡發出不可思議的快速音符,從始至終激情不減。
  • 《尋回者·魔琴獵人》共幾集 好看麼講述什麼故事劇情
    ­   昨日(13日),由程中豪導演,張迪編劇,演員張子夜、常笑、馬丁、陳顥文等出演的12集網劇《尋回者·魔琴獵人》正式在愛奇藝平臺全線上映,該片講述了由一把唐朝古琴「玉香散」引發的「局中還有局,謎裡又是謎」的有趣故事。
  • 《尋回者·魔琴獵人》明日上映 劇情跌宕引期待
    由程中豪導演,張迪編劇,演員張子夜、常笑、馬丁、陳顥文等出演的12集網劇《尋回者·魔琴獵人》即將於明日全國上映。劇中一樁樁離奇的迷案,加之人物關係的交錯串聯,引發網友諸多猜測和期待。該劇集青春、探案、懸疑、動作於一身,講述了由一把唐朝古琴「玉香散」引發的「局中還有局,謎裡又是謎」的有趣故事,劇中看點繁多、案件接連、懸念不斷。「尋回者」牧雲野(張子夜飾)與好友端木公平(常笑飾)以負責為委託者尋回為生,在執行尋物、尋人等幾樁委託任務過程中,兩人不斷經歷圍堵、追殺的險境,均化險為夷。
  • 小提琴琴頸(琴把)的顏色為什麼與琴身的顏色不一樣
    在銷售手工小提琴的時候經常會給對方發圖片或者視頻,也經常會有人問我:為什麼小提琴琴頸(琴把)的顏色為什麼與琴身的顏色不一樣?今天就來為大家解釋一下不一樣的原因:小提琴的琴把通常使用顏色較淡的漆,或者根本不用漆,有的琴卻上了一層極光亮美麗的漆,這到底是為什麼?上在小提琴的漆在功能上大約可分兩類,一就是與音色息息相關塗布於琴身上的漆,另一類就是塗於琴把上的漆。關於琴身上的漆在此章節裡不予討論,琴把部分的用漆為什麼有別於琴身用漆呢?
  • 小提琴少女丁怡傑:學琴路上感恩各位大師
    前不久,在香港國際網絡音樂學院(HKIVS)的「大師班」課堂上,具有「金左手」之稱的國際小提琴琴聖、當代小提琴宗師之一的什洛莫·敏茨正在認真教授來自中國佛山的一位小姑娘拉琴。這位小姑娘與其他小提琴手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她視力幾乎為零。
  • 9月10日長沙文化海報:百變琴魔
    9月10日長沙文化海報:百變琴魔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9月10日訊(記者 熊遠帆)今晚,雅韻三湘·音樂經典「百變琴魔」與交響樂的碰撞音樂會在湖南大劇院舉行,湖南交響樂團為樂迷朋友們獻上「俄羅斯音樂大師」柴可夫斯基的三大芭蕾舞劇《天鵝湖》、《睡美人》、
  • 小提琴 |《琴訴巴赫》(Air - The Bach Album)
    《Air - The Bach Album》琴訴巴赫 Anne Akiko Meyers 低調浪漫的奢華之美,安.梅耶 帶你走入巴哈世界裡,永恆的純真年代 史提芬.梅庫裡歐 指揮 英國室內管弦樂團 ★史特拉第瓦裡名琴
  • 卓別林扮演者無數,卓別林女兒:唐尼最像,他跟父親一樣讓我敬畏
    故事發生在1894年的倫敦。一個劇院的舞臺上,一位女歌手正在演唱,但忽然一個失聲,演唱被迫中斷。臺下的觀眾瞬間掃興,他們紛紛指責這個女歌手,讓她滾下舞臺。這個5歲的小男孩就是查理·卓別林,而那個演唱的女人,就是查理的母親,漢娜·卓別林。在查理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分居了,他跟著母親漢娜一起生活,原本漢娜靠著美妙的歌聲還能維持生活,但是頻頻的失聲讓她的事業每況愈下。
  • 斯特拉迪瓦裡小提琴的魔力
    而帕格尼尼最為鍾愛並相伴一生的樂器,就是斯特拉迪瓦裡小提琴。  從17世紀到現在,世界的一切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想像一下,我們身邊還有哪樣東西,延續幾個世紀,其形制和功能都沒有絲毫的改變嗎?但是斯特拉迪瓦裡小提琴做到了,從17世紀至今,未曾發生過絲毫的變化。因為它太完美了,以至三百餘年間,後世工匠、樂師只能忠實模仿,卻始終無法超越。
  • 《天涯明月刀手遊》琴魔BOSS怎麼打 琴魔BOSS打法技巧攻略
    導 讀 一把孤獨的琴,一把孤獨的劍,一個被忘記的故事,一個永遠在尋找的人。 琴魔練清商,本是天香軒轅十四之好友,逍遙自在,以琴入武,地位超然。
  • 《尋回者·魔琴獵人》曝預告 驚險刺激危機四伏
    網易娛樂12月7日報導 12月13日,網劇《尋回者·魔琴獵人》即將上線,該劇近日發布終極版預告片,片中驚險刺激的動作鏡頭、面具黑衣人的包圍早前,《尋回者·魔琴獵人》發布劇情預告,畫面中「尋回者」牧雲野與好兄弟端木公平在對抗惡勢力的過程中,接連陷入敵人圈套。終極預告中,這些圈套都一一浮出水面,不論是古琴的拍賣,尋人的迷案,還是牧雲野與真理子的水下纏綿,都暗藏殺機,每個人都仿佛伺機而動、有所圖謀。親密夥伴的背信,至交好友的遇害,讓男主人公牧雲野的周遭都陷入信任危機,無法相信任何人。
  • 《六指琴魔》看懂這幾個問題,才算是真正的武俠迷
    大家好,我是毛豆,今天給大家帶來《六指琴魔》,相信看過這部電影的年紀都不小了,講起這部電影的時候,應該會勾起你的回憶吧。《六指琴魔》這部電影所講述的故事不是很出眾,但全場由青霞姐坐鎮,從東方不敗以後,林青霞再次展現了她的霸氣,塑造了一個為復仇而不斷殺人但同時又深深愛著弟弟的姐姐,角色要求雪梅在面對敵人時冷酷無情,面對弟弟時溫柔以待, 亦男亦女的琴魔角色被她演繹得淋漓盡致,加上嫻熟的琴技高超的武功,使得六指琴魔的角色深入人心。
  • 大班語言教案:梨子小提琴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幼兒園教案>正文大班語言教案:梨子小提琴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認讀有關名詞的文字,學會小段文字。
  • 《六指琴魔》的新版本沒有首先廣播,女主人顏值表現不錯
    有些電視劇很經典,會不斷地推出新版本,《鹿鼎記》有很多版本,例如黃曉明、周星馳、陳小春……我們要講的是這部電視劇也很經典,他是《六指琴魔》。因為男女主人的原因,這部新版電視連續劇還沒有先播出!說到《六指琴魔》,讓我們先回顧一下劇情!這齣戲主要講黃雪梅小時候看到她一家人被追逐殺害為了保護「天魔琴」,她的父母被殺,弟弟失蹤,只有她帶著「天魔琴」活了下來。從此,黃雪梅開始練習自己獨特的武功,走上了復仇之路。最早的版本拍攝於當時恆星是林青霞、元彪。作為一個公認的演技派,林青霞在飾演女魔頭中發揮了淋漓盡致的作用。
  • 是時候該換把琴了,如何選購中級小提琴
    決定一把小提琴價值的因素太多了,所以說,要確切地知道一把中檔小提琴的價格非常困難。因為制琴材料、生產工藝、琴的音質等多個方面都會影響它的價格。對於初級琴來說,我們可以很容易地發現其自身的不足之處,一看就大概知道了它的檔次高低。
  • 如何尋找小提琴琴碼安放的最佳位置
    許多從事專業演奏職業的有識之士,不惜以重金購買高級的進口琴碼,原因就在於此。令人嘆息的是,有幸獲得盡如人意好琴碼的機會簡直微乎其微,找到一個完美無瑕的琴碼其難度絕不亞於提琴。人們對琴碼木纖維的密度、強度、硬度、彈性以及聲音傳導速度與自身震動頻率近似於苛刻的要求,比對背板的要求有過之而無不及。借用一句廣告詞來說,世界上沒有最好的琴碼,只有更好的琴碼(廣而論之,小提琴也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