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4億投入環巢湖生態保護修復

2021-01-09 合肥在線

1月6日上午,記者從「美好合肥『十三五』成就巡禮」系列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過去五年,是合肥市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幅度最大、效果最好的五年。

「十三五」空氣品質保持「雙降一升」,2020年,全市PM2.5、PM10分別為36、58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分別下降42.4%、33.1%;空氣品質優良率85%,較2015年提升了13個百分點。2020年巢湖水質由2015年劣Ⅴ類好轉為Ⅳ類,全市15個國考水質斷面全面達標,「母親河」南淝河迎來治理「拐點」,環湖十大溼地建設初見成效,「綠色」成為合肥發展的鮮明底色。

【汙染防治】

五年間打響7大標誌性戰役

合肥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秦虎介紹,「十三五」以來,合肥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推深做實「河湖長制」,縱深推進巢湖綜合治理,以「釘釘子」的精神抓好南淝河治理,強力推動突出環境問題解決,經濟高質量發展與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呈現出協同共進的生動局面。

「制定出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相繼打響藍天保衛戰、碧水攻堅戰、柴油貨車汙染治理攻堅戰、水源地保護攻堅戰、巢湖綜合治理攻堅戰、農業農村汙染治理攻堅戰、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等7大標誌性戰役,形成『1+7』作戰體系。」秦虎介紹,在過去五年,合肥出臺了「水十條」「大氣十條」「土十條」,統籌抓好重點領域汙染防治。制定合肥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職責規定、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實施辦法,構建了「職責-考核-問責」的閉環工作機制。

【水環境治理】

244億投入環巢湖生態保護與修復

「十三五」期間,合肥精心做好「水文章」,馳而不息傾力治水,多管齊下不斷提升水環境治理能力,營造巢湖良好生態環境。

2020年,原劣Ⅴ類河流南淝河、派河、十五裡河、雙橋河水質分別改善至Ⅴ類、Ⅳ類、Ⅲ類。城區建設、提標汙水處理廠13座,汙水處理總規模達到245.5萬噸/日,較「十二五」末增加136萬噸/日。借鑑「新安江模式」,合肥在全省率先實行地表水質生態補償機制,在59個跨界斷面、國考斷面開展汙染賠付金、生態補償金「雙向補償」。截至2020年11月份,各縣(市)區、開發區產生汙染賠付金6110萬元,獲得生態補償金5910萬元。合肥市共計獲得省級水環境生態補償資金2950萬元,位列全省第一。

在巢湖綜合治理方面,連續實施六期環巢湖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累計完成投資244億元。出臺《巢湖漁業生態保護區漁民退捕轉產實施方案》,投入資金2.78億元,共拆解船隻2144艘,1342戶漁民退捕轉產,完成巢湖漁業保護轉產試點。當前,巢湖水質向好態勢得到有效鞏固,城湖共生的和諧景象正在顯露。

[大氣環境治理】

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數清零

「十三五」期間,合肥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以控煤、控氣、控車、控塵、控燒等「五控」為抓手,抓好空氣汙染防治。

秦虎介紹,合肥通過開展全市散煤集中整治行動,停運16戶散煤銷售網點,沒收小煤爐1800餘個。淘汰治理工業爐窯64臺。全市4家火電廠、6家集中供熱企業全部完成超低排放。全市3座儲油庫、283家加油站、239臺油罐車全部完成油氣回收改造。10110家餐飲經營戶完成油煙汙染專項綜合整治。劃定並公布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的區域,登記非道路移動機械信息1.4萬條,核發環保標牌1.03萬個。實施全國首例柴油車遙感監測排放超標處罰案例,實現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數清零。

「十三五」空氣品質保持「雙降一升」,空氣品質優良率85%,較2015年提升了13個百分點,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圓滿收官。

[綠色發展】

新能源汽車突破27萬輛佔全國5.5%

「十三五」以來,合肥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如今「綠色」已成為合肥發展的鮮明底色。

秦虎介紹,合肥加速產業結構調整,2016-2019年,全市工業投資、技改投資平均增速分別達13.5%、13%。全市戰新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7.1%,規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24.7%,全市單位GDP能耗超額完成「十三五」目標。

「合肥通過推進綠色發展方式,淘汰一批落後、汙染企業。」秦虎介紹,2020年以來,全市共排查出「散亂汙」企業391家,基本完成整改。調整城市運輸結構,倡導綠色出行。其中全市推廣新能源汽車4.1餘萬輛,累計總量突破27萬輛,約佔全國總量的5.5%。調整用地結構,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工程,編制完成《合肥中央公園總體規劃及景觀設計》,著力打造合肥為優質優良宜居宜業的生態高地。李孝林 合肥報業全媒體記者 蔣瑜香

相關焦點

  • 政府工作報告解讀| 環巢湖十大溼地將啟動保護修復
    加大深度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基本公共服務補短板項目的投入,加快淮河行蓄洪區安全建設,抓好直接建房外遷安置。實行「一戶一方案、一人一措施」,落實特殊貧困人口保障政策。嚴格執行貧困退出標準和程序,及時做好返貧人口和新發生貧困人口的監測幫扶。
  • 環巢湖流域可建生態休閒遊憩帶(圖)
    記者 卓旻 攝  據江淮晨報報導,生態、發展、文化,這是現代城市生活無法繞開的話題。在9日下午舉行的分組研討交流會上,各與會專家學者按其論文類型和研究方向,分為綜合與生態、創新與發展、社會與文化三個小組,圍繞「大湖名城、創新高地」的主題,暢談了各自的觀點。
  • 合肥巢湖湖濱國家溼地公園修復5000畝溼地
    合肥巢湖湖濱國家溼地公園是環巢湖十大溼地生態系統的組成部分,水草豐茂,景色優美。目前,該溼地公園已完成投資3.2億元,實施溼地修復5000畝,除溼地保育、恢復重建區域外,藍藻科普館還讓市民可以更好地了解合肥生態優先的治湖理念。
  • 巢湖三大溼地今年將完成修復
    合肥日報訊 記者昨日從巢湖市獲悉,巢湖半島國家溼地公園、柘皋河省級溼地公園和槐林省級溼地公園年內將全面完成修復,環巢湖區域將新增溼地面積3000畝。據介紹,巢湖半島國家溼地公園項目主要包括花塘河河口溼地、青草河河口溼地、老鼠河河口溼地、烔煬河河口溼地、雞裕河河口溼地等5大實施片區,修復溼地面積1150畝。截至目前,巢湖半島國家溼地公園鳥類展館建設已完工,次入口改造工程進入收尾階段,5個河口溼地修復項目(一期)已開工建設。
  • 濱湖國家森林公園衝擊國家5A級景區 打造環巢湖旅遊新標杆
    如今,一座生態森林公園矗立在16.8公裡黃金湖岸線,已然成為環巢湖生態旅遊的標杆。  每逢周末及節假日,濱湖國家森林公園都會迎來大量遊客,其中不乏遠道而來的安徽周邊省份遊客。據統計,自2012年10月開園至今,公園共接待遊客1210餘萬人次,接待政務及商務參觀考察團體2160批次。
  • 加強環巢湖生態示範區建設!引江濟淮擬打造一批水利樞紐景觀
    據江淮晨報消息,引江濟淮是國家標誌性重大水利工程,如何保護好、利用好事關重大。目前,正在公示的引江濟淮工程沿線廊道保護和區域發展總體方案(徵求意見稿)中給出了不少讓人期待的思路。一河清泉水、一道風景線、一條經濟帶的美好格局,近在眼前。
  • 合肥精雕細琢環巢湖國家旅遊休閒區 環巢湖旅遊初現奪目光華
    環巢湖大道建成通車;三河古鎮躋身5A行列,合肥實現5A級景區零的突破;安徽名人館等一批重點旅遊景區建成開放;國家旅遊局批覆同意合肥創建環巢湖國家旅遊休閒區,為首個國家旅遊休閒區試點……》》》推薦閱讀:肥西水生態呈現新局面 合肥市最大溼地公園成市民旅遊勝地巢湖,猶如一塊璞玉鑲嵌在江淮之間。五年來,合肥精雕細琢。
  • 湖南:保護修復永葆草原生態之美
    南山國家公園邊溪至南山牧場公路沿線,山頂滑坡處已進行了草山植被修復,古樹名木安裝圍欄和標牌。行至南山牧場時,看到的是草山滿眼芳草茵茵。南山牧場副場長吳均洋介紹說,牧場已整體劃入湖南南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目前正在實施南山草甸生態系統保護修復項目,這是南山國家公園試點項目之一,將有力地保護草山。
  • 粵北南嶺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已投資71億
    粵北南嶺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已投資71億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2018年10月,廣東粵北南嶺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被自然資源部等三部委確定為全國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項目,也是全省唯一一個入圍項目。
  • 最美環巢湖黃金湖岸線 10個心動的理由
    千裡江淮,巢湖最美。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為巢湖之美傾倒,留下許多壯麗詩篇。今年2月,全長155公裡的環巢湖大道貫通,像一條翡翠項鍊環抱巢湖,環巢湖旅遊也朝著國家級休閒旅遊度假區邁進。包河區16.8公裡的巢湖北岸,更是湖光山色、森林交錯、一步一景、人文薈萃的黃金湖岸線。
  • 環巢湖擬建設10個溼地公園!住在濱湖人有福啦!
    按照規劃,到2020年,初步完成環巢湖地區10處溼地公園的基礎設施建設。該溼地公園位於合肥市包河區境內,主要由巢湖北部水生植被生長床和浮遊生物的集中分布區、塘西河兩部分組成。將充分利用公園內植物水質淨化特色,建設植物水質淨化展示館,將溼地公園建設成為巢湖水系生態溼地廊道保護和水質淨化的典範,成為溼地水質淨化示範區。
  • 廣東粵北南嶺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已投資71億
    廣東粵北南嶺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已投資71億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2018年10月,廣東粵北南嶺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被自然資源部等三部委確定為全國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項目,也是全省唯一一個入圍項目。
  • 我國生態保護修復成效顯著 全國自然保護地總數量達1.18萬個
    我國生態保護修復成效顯著。自然資源部副部長、國家海洋局局長王宏昨天在生態保護修復工作新聞發布會上介紹說,「十三五」期間,全國自然保護地數量增加700多個,面積增加2500多萬公頃,總數量達到1.18萬個,約佔我國陸域國土面積的18%。
  • 在巢湖半島邂逅「鳥的天堂」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據巢湖晨刊微信號消息,入冬以來,在巢湖沿岸溼地公園裡,各類鳥兒越來越多,時常有各種珍稀鳥兒在此覓食棲息,其中不乏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巢湖沿岸溼地如今成為珍稀鳥兒的樂園和市民觀鳥的好去處。
  • 粵北南嶺山區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建設已投入71億元
    廣東粵北南嶺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建設進展如何?筆者從省自然資源廳了解到,截至今年10月31日,該項目已完成實際投資71億元,已到位的10億元國家專項資金共支持49個試點工程子項目建設,實際支出近7億元。
  • 安徽省落實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 及長江和巢湖水汙染...
    >2018年10月31日至11月30日,中央第三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對安徽省第一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情況開展「回頭看」,對長江和巢湖水汙染治理開展專項督察,2019年5月11,以全面開展長江安徽段生態環境大保護大治理大修復強化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落實專項攻堅行動(簡稱「三大一強」專項攻堅行動)為重要抓手,按照「四確保、四不放過」的工作要求,組織開展第二輪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大力推進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改,全省生態環境質量呈現不斷向好態勢。
  • 巢湖南岸生態涵養林項目主體工程收尾 總投資達1.1億元
    記者昨日從巢湖市林業局獲悉,全長35千米的巢湖南岸生態涵養林項目主體工程已經進入收尾階段。該項目建成後,將與巢湖北岸40千米觀光大道連成一體。該項目是環巢湖生態建設的重要內容,總投資1.1億元,北起東庵林場,南至槐林鎮與廬江縣交界處——兆河大橋,分四個標段實施。該項目旨在通過成片造林、山體綠化、溼地修復等多種措施,提升擴大巢湖周邊已有水源涵養林,逐步修復湖濱帶生態系統。
  • 生態旅遊好去處!巢湖夏閣河小流域綜治顯成效
    據合肥報業全媒體消息 近日,美麗的巢湖又添一處旅遊休閒度假的好去處。曾經面臨水土流失、農村垃圾及汙水汙染的夏閣河小流域通過水土保持生態綜合治理,如今水清岸綠,生態旅遊蓬勃興旺,一汪清水點綴巢湖流域。巢湖流域夏閣河垃圾遍地難治理柘皋河是巢湖北岸主要支流之一,而流域面積153.07平方公裡的夏閣河是柘皋河左岸主要支流。夏閣河發源於巢湖、滁河流域分水嶺,水土保持生態綜合治理的項目位於夏閣河上遊小流域,以下湯水庫集水區域為主,包括大壩下遊及周邊部分區域,總面積21.74平方公裡。
  • 安徽巢湖:雙橋河河口閘站工程進入收官階段
    日前,筆者從巢湖市建管中心了解到,雙橋河河口閘站工程進展順利已近尾聲,計劃於2021年1月底完工並投入使用,屆時將發揮防洪、洩洪及蓄水等綜合利用功能。據了解,雙橋河河口閘站工程為巢湖龜山-槐林段沿湖防洪及生態修復工程的子工程,屬環巢湖地區生態保護與修復三期子項目,由巢湖市建管中心負責建設,施工內容為防洪截止閘、排洪泵站、補水泵站的建設,合同造價為9232萬元。雙橋河河道寬度32米,設露頂式對開弧形閘門,由布置在左右岸的啟閉機驅動,兩扇總重量640.34噸。水閘設計洩洪流量208立方米/秒,校核洩洪流量377立方米/秒。
  • 把巢湖打造成為合肥最好的名片
    2020年8月,習總書記考察安徽,明確指出,巢湖是安徽人民的寶貝,是合肥最美麗動人的地方,一定要把巢湖治理好,把生態溼地保護好,讓巢湖成為合肥最好的名片。習總書記進一步點明了巢湖的蘊藏價值和重要地位,闡明了城湖關係、人水關係,指明了巢湖治理的工作方向,是我們推進巢湖綜合治理的基本方略和根本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