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年新春將至
你家的冰箱裝滿了嗎?
忙忙碌碌一整年
隨著年味兒越來越濃
這兩天超市、菜場人潮湧動
囤年貨的人們拎著大包小包
臉上喜氣洋洋
年夜飯的食材是第一重要的。冷菜裡的白斬雞、醬牛肉是上海人家的味道,烤羊排、風味豬手則是中西合璧的海派菜式。即使雞鴨魚肉早已稀鬆平常,但「無葷不過年」,大塊吃肉依舊是年夜飯的重點。從黑毛土豬到諾瑪飛雞,從鹽池灘羊肉到澳洲谷飼牛排,上海市民「菜籃子」裡的禽肉五花八門,滋味鮮美。
空運牛羊肉吃一份新鮮
距離鼠年新春還有一個月的時候,家住長寧區的張阿姨就開始草擬年夜飯的菜單了。考慮親友們的喜好,摸一摸今年的流行趨勢,還要避免不和去年的菜單重合,但無論怎麼修改,一定要有幾個「硬菜」撐起場面。
「我們小時候過年就盼著吃肉,一碗紅燒肉饞得直流口水。現在不把肉菜做出花樣來,年輕人還不愛吃。」回憶起當年,張阿姨有些感慨,「過去發愁『吃什麼』,是沒東西吃,買肉都要憑票。現在發愁『吃什麼』,一方面是選擇太多,另一方面是吃多了怕胖,所以只挑最精最好的買」。
趕到安順路上的美天九華鄰居裡,張阿姨稱了6斤多寧夏鹽池灘羊的羊排。「羊肋排留幾根長的,賣相好的,進烤箱烤一烤。其他斬成小塊,加上蘿蔔,做紅燒羊肉煲。這樣子老的小的都愛吃。」這些羊肉可不便宜,因為每天從寧夏空運而來,價格高達68元一斤,她眼都不眨花了400多元。
陳福家的冰箱裡塞滿了客戶提前預定的羊肉
攤主陳福家說,張阿姨還不算「大戶」,花幾千元買羊肉的客戶也不少。「你看我這冰箱裡,一袋袋都是客戶提前預定的羊肉。燉煮的羊排、羊腿,爆炒的羊肉片等等,我都給切配好,等他們來取。」他告訴記者,臨近春節,牛羊肉的生意明顯好了。寧夏的鹽池灘羊名聲在外,又是新鮮空運而來,現在一天能賣兩三頭羊,涇源黃牛肉也能賣掉100多公斤。「最多的一次,一位客人一口氣訂了6000多元的羊肉,分送給親朋好友。」
而在高科西路的山姆會員店裡,進口牛肉也賣得火爆。1.6公斤一包的澳洲谷飼牛仔骨220元,金小姐拿起來看了看,往購物車裡放了一包,又買了一包澳洲谷飼牛西冷卷。「牛仔骨煎一煎,撒點黑胡椒和鹽就行了,牛肉卷正好涮火鍋。」她告訴記者,今年大年夜想請兩邊的父母到自己的小家來吃年夜飯,燒幾個簡單一點的菜,再煮一個暖鍋,既方便又應景,所以提前兩天來大採購。
多元化供貨滿足消費升級
「春節前消費者對肉類的需求更加多樣化,除了做好新鮮豬肉的供應,做到量足供穩,我們還增加了更多優質禽肉、羊肉和牛肉新品,讓市民吃得更豐富。」美天副食品公司總經理顧志君說,在美天旗下的十多個菜市場裡,市民可以買到寧夏、貴州的牛羊肉,也能採購到澳大利亞、紐西蘭、智利等國的進口肉類,還有來自對口扶貧地區的優質禽類。
節前忙碌的還有批發市場。在上海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經營戶吳興國還堅守在市場內,過年也不回家。「臨近春節,豬肉的消費量有了明顯上升,從一天600頭的批發量增加到了800頭,還有牛羊肉的交易量也大了。」他告訴記者,還有不少市民直接到批發市場裡買肉。「平時可能覺得做羊肉、牛肉的菜餚有點麻煩,但過年要吃得隆重點。買兩條羊腿七八公斤,回去燉一燉,也是一道大菜。」
生鮮市場裡各色肉類一應俱全
老字號的禽肉熟菜
「消費的習慣和結構都在改變,我們也在順應消費升級。」顧志君說,除了提升產品的品質,還要增加便利性,不但在年前引入老字號新雅的醬鴨、醉雞等包裝類熟食,半成品櫃檯的生意也很好。「過年買肉糜、切肉絲,大部分是為了包春卷,做餛飩芯子,現在我們做好半成品,很受市民歡迎。」
來自貴州、雲南等對口扶貧地區的原生態禽肉,也借著新春聯展走進了市民家中。「藏在深山人未識」的貧困地區特色農產品,和大城市傾向於原生態食材的追求一拍即合,會飛的諾瑪飛雞,不吃飼料的哈尼梯田鴨等都成為了上海市民餐桌上的鮮美之選。
馬大嫂竅門
進入冬季後,吃羊肉成為不少人的首選。因為羊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而且熱量比較高,吃完可以抑制寒冷,起到溫暖全身的作用。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羊肉能暖中補虛,補中益氣,開胃健身,益腎氣,養膽明目,治虛勞寒冷,五勞七傷」。所以年夜飯的餐桌上來一道羊肉煲,十分應景。
那麼羊肉怎麼挑選呢?首先要看色澤,鮮羊肉肌肉有光澤,紅色均勻,脂肪潔白或淡黃色,肉質堅硬而脆。其次肉質要有彈性,鮮羊肉用指壓後,立即恢復原狀。不新鮮的羊肉則不能完全恢復到原狀。此外還要看黏度,鮮羊肉外表微幹或有風乾膜,不黏手,不新鮮的羊肉外表乾燥或黏手,切口的截面上有溼潤現象。最後看煮沸的肉湯,鮮羊肉湯透明澄清,脂肪團聚於肉湯表面,具有羊肉特有的香味和鮮味。
相比於豬肉、 雞鴨等禽肉,羊肉的烹飪也略為複雜,但現在有不少半成品幫助大家吃到美味的羊肉。比方說預先醃製的半成品羊排,只要下鍋煎一煎就能裝盤,無需放任何的調料。還有火鍋好伴侶——羊肉卷等,用來做一道爆炒肥羊肉,也是快手菜。(文字:張鈺芸;圖片:張鈺芸、網絡、劉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