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慶與遵義之間,數十年如一日,開行著一列綠皮火車。它的車次號標記為5629,全程票價僅需23.5元,不及一隻漢堡的價格,而這個價格已經保持了25年之久。
當我知道還有這列火車時,心中升騰而起的是一種敬意。它讓某些我認定消失的東西,不需要靠緬懷去印記;而只需要出發,就能把過去時光一一還原在眼前。
這不得不讓人心有丘壑,對歲月的流逝心存懷疑,對時光的友好投桃報李。且偽裝自己為一名普通的旅客,像多年前還是同學的自己一樣,滿懷興奮地踏上火車,去往希望。
這列綠皮火車是最典型的普客列車,即所謂的慢車,一路停靠大大小小23站。而重慶到遵義的裡程約為278公裡,高鐵一個多小時跑完,坐綠皮火車則需耗時9個多小時。
慢得合情合理,慢出來一種古老的情懷。它讓我自然順貼地遙想很小的時候,在睡了昏天黑地的悠長一覺醒來,北方的狗吠就代替了南方的夏蟬,連綿的青山化為了廣袤的黃色平原。
現在的高鐵動車車廂內簡潔現代,而那時的車廂裡就像農舍的後院。
百味雜陳的車廂,似曾相識的味道肆無忌憚地飄蕩,搖晃著撞進記憶裡。
這趟列車,經過的大多是偏僻的地方,沿線經濟欠發達,交通並不便利。唯有這條鐵路,串連起了人們的希望。
和多年前嚮往遠方的自己一樣,沿線的人們搭上這班火車,把自己種植的蔬菜水果帶到城裡去賣,經濟學上最簡單的商品流通便得以實現。它讓落後山區的人們,有了和世界對話的機會。
這是趟真正的便民列車,它堅持不懈的開行,違背了商品社會通過商業行為獲得利潤的基本原則,它的運營是虧損的;但它真的為沿線的貧困地區提供了脫貧致富的線路。
窗外並不繁華,但是故鄉的山水。遠方並不遙遠,卻和現代世界相連。
我坐上這趟車是矛盾的,因為我可惜時間;但我卻是喜悅的,因為它帶人搖進從前。
這滿車廂的人間煙火氣,令人安靜,也令人遐思。誰知道它的目的地是未來還是過去?反正我有些糊塗,糊塗了就不思考,和周圍的鄉親擺天南地北的龍門陣,在鄉音裡鬧熱。
火車走走停停,沿線都是風景,這既是一趟拖著時光的旅行,也是一趟走進「養在深閨人不識」的偏僻景區的旅程。
綦江古劍山
這個地方有名亦無名。說它有名,是因為它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說它無名,我就問你聽說過它嗎?
據史料記載,上古之時,古劍山乃汪洋澤國,後因造山運動,使其群峰拔地而起,千巖千貌,這才形成了今天的丹霞景觀。
古劍山是西南地區罕見的丹霞地貌,這不得不說是一種意外之喜。
這裡的地質地貌罕見古老,巖層裡夾著厚厚的河沙和鵝卵石,堅硬如鐵。
古劍山中古剎禪林,少了塵世俗氣,多了名山之靈,避世而立。倒也自在逍遙,化然物外。
山上山泉處處,烹茶尤佳。
得閒清遊古劍山,也許能印證自己的本心,而不是在香客如雲的所謂寶剎禪寺,去獻上以金錢多寡衡量的愛心。
黔北花海
貴州桐梓縣婁山關鎮的黔北花海,是大山深處的一顆明珠。
這裡一年四季都有各種花海 ,尤其是每年夏天,成片成片的馬鞭草和向日葵盛開的時候,花海連綿,層層疊疊,美得讓人心醉…
在花海裡徜徉,是每個有夢的人,尤其是喜歡做夢的少女最嚮往的事。
藍天下繽紛的色彩,蔓延成浩瀚的花海。
四季不同的旖旎,足夠讓每一個來到這裡的遊人流連。
婁山關鎮最聞名遐邇的還是婁山關。
婁山關
婁山關,是遵義紅色旅遊不可或缺的一站,也是大婁山脈的主峰。
這裡重崖疊峰,峭壁絕立,「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更因為北距巴蜀,南扼黔桂,為黔北咽喉,自古以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1935年2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二渡赤水,回師黔北,殲滅黔軍四個團,攻下婁山關,揭開了遵義大捷的序幕,也贏得長徵以來的第一次巨大勝利。
婁山關是中國歷史上的濃墨重彩,是黔北地區最負盛名的紅色景區。
臨關犯險,那種發自心底的敬畏之情無需別人告訴你,該如何珍惜現在的來之不易,才是每個人需要思考的問題。
趁著這趟頑強行駛在渝黔之間的最後的綠皮火車還沒來得及退出歷史舞臺,坐上它去赴一場舊日時光的旅行,你不會回到從前,但一定會讓你心有所感,會讓你更珍視今天,更期待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