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正月初八俗稱順星節,取「八八」,「發發」,願生意興隆,四季發財。我是山東人,品茶,我是個外行,我們這面沒有茶產地,只有綠茶,產地只有日照,青島有,山東大漢,文藝、品茶,基本上都不太在行。其餘的都只是在一些書中看到,中國飲茶習俗在唐煮宋點之後基本成形,現代流行的,撮茶法,即把茶葉放入有蓋或無蓋的大杯子中,多次衝開水飲用,一直到色淡為止。雖然也講究泡茶的水質、水溫、器具和茶葉品種,也會注重茶的實用性,如不喝涼茶,不喝隔夜茶,不空腹飲茶等等。
中國人也會講究不同的季節飲不同的茶,如春飲花茶,升發陽氣;夏飲綠茶,生津止渴;秋飲青茶,辛涼益肺;冬飲紅茶 , 禦寒保暖。我對茶的了解很少很淺,從小一直喝茶,對茶有種莫名的感觸,我去看過很多的關於茶的書,我在買《茶經》這本書的時候看到茶葉品鑑與飲茶這幾個字,心中便泛起一絲絲的漣漪,說不出為什麼,很毅然而然的就買了。
中國人做什麼都講究隨心性 , 喝茶沒有時間、地域與季節的限制 , 不論雪夜古寺,春來茶館,夏日亭臺,還是秋月江心,只要願意,隨時可以提壺泡茶以茶會友,喝茶這本是雅事,需要環境,還要氛圍。然而中國人的隨心而作, 雅、俗是個很可疑的詞語,有些人總是喜歡借物發揮,雅有時是偽雅,俗倒是真俗。兩相比較, 正如偽君子不如真小人一樣, 今人許多故作姿態的風雅之舉, 反不如市井巷陌的粗茶本色,至於弄成了一種負擔,整日為這事擔憂,就像寄禪以詩償債那樣,雅事就成了俗事了,所以,千萬不要把喝茶弄成陽春白雪的樣子,就像李少紅把充滿生活氣息的紅樓夢搞得人鬼不分,戲畫不分,那就畫虎不成反類犬,墮入大俗大惡了。
我喜歡茶,但不會品茶,不會欣賞茶,這是我自己對自己的評價,我自己這寫了很久的茶文化文章了,我一直在看書學習,把自己的感悟寫出來。可是,後來我才發現,自己連茶是什麼都不清楚,真的很慚愧。我以為,茶葉,就是樹葉在機器加工後的產物, 茶水,就是,水與茶葉的結合品。茶可以讓人心曠神怡, 品茶可以修身養性, 殊不知,從一杯茶的衝泡,喝茶的動作中可以看到一個人的內心世界,如性格的平穩,是否急躁,品出衝茶人的技術,如水溫合適,茶水合口,回味甘甜;水溫過熱。茶葉燙熟了,茶味道發苦。
由此我聯想到:人來到這世上,為了什麼?該如何?能如何?時常有些鬱悶。在泡茶時突然想到:人這一生豈非正如茶葉,而生活則是一杯白開水,泡茶時,茶葉在水中翻騰上下,豈不正如人這一生浮浮沉沉,剛開始時茶色淡,味亦淡,浸泡一會兒,色漸濃,味亦濃,茶葉在上、在下、忽上、忽下,到後來,色越來越淡,味亦越來越淡,直到無色無味,茶葉也沉於杯底,人生不也如此嗎?在生活的開水浸泡下, 忽上忽下,總是沉的時候多, 浮的時候少,即使忽上忽下,也是在隨著生活之水起舞而已,但也總是短暫,也總會歸於沉寂,再如何有色有味,總會歸於平淡!
想想茶葉的一生,剛在茶樹上露出小小的嫩芽,即被採摘,被炒制或發酵,製成各種、各色、各味的茶葉,後被開水浸泡至無色、無味,被倒去,茶葉的一生,總是在人的手中、在水中,那由得了自己,至成塵土!人生如何?想想又能如何,生下來,即被生活之水泡製,在生活中浮浮沉沉,最後也是歸於沉寂、歸於塵土,正如茶葉最後被傾倒,化為塵土,哪裡由得了自己啊!浮浮沉沉、上上下下,心的愁苦、煩悶,讓軀體發脹,變得沉重,沉於水底,化為塵土!該如何?能如何?即使是在上的興奮, 翻騰的快樂,也只是短暫!
從開始到結束,都是無可奈何,被太多的東西左右,有太多的無可奈何。我自己也是在感嘆人生的無奈。 茶,養生,也養心。我相信緣分,就像我對茶的認識一樣,從以為自己知道不少,到後來發現自己竟對他一無所知,最後,我才略明白,茶,可以對人影響那麼深,泡茶、品茶、喝茶,泡茶的水溫,品茶的舉止,喝茶的口感。
看到身邊很多的人喝茶,年輕人匆忙中,抓把茶葉放入杯中衝茶,不懂喝的是什麼,感覺十分的匆忙。味道是苦澀的,因為水溫,時間都是不合適的。同樣的我也看到很多的人在茶樓中,細細的品味茶,從水入壺到最後的入口,一舉一動都很賞心悅目。很期待和他們一樣,但又怕不太適合我這個浮躁的性格了,慢慢的,我也喜歡喝茶了,享受了這個慢的生活,慢慢體會其中滋味了, 才發現原來,茶,也可以這麼美;品茶,也可以這麼優雅;這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感覺,所以,會品茶的人很享受人生,因為她們可以再茶中尋找人生真諦。 只希望有朝一日我也可以向她們一樣 , 品味茶,感悟人生之美。以上就是小編的相關介紹,關注小編,大家可以了解更多茶知識,歡迎前來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