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過了驚蟄節,春耕不能歇」,這句農諺有道理嗎?

2020-12-21 土流網

三月五日,也是二十四節氣的第三個節氣日——驚蟄。

驚蟄在古代也叫「啟蟄」。漢代時,曾一度把「啟蟄」改為驚蟄,意思相近。後來,古人曾重新使用「啟蟄」的名稱,但唐代《大衍曆》再次採用了「驚蟄」的名稱,沿用至今。那麼在這一天會有哪些習俗呢?

俗話說:「過了驚蟄節,春耕不能歇」。

驚蟄的到來,寓意的氣溫回升較快,所以這個節氣在農忙上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中國古代勞動人民自古很重視驚蟄節氣,把它視為春耕開始的日子。

值得一提的是,驚蟄雷鳴較為引人注意。從中國各地自然物候進程看,由於南北跨度大,春雷始鳴的時間並不一致。

人們就會藉助驚蟄的雷聲預測此後一段時期的天氣,如「未過驚蟄先打雷,四十九天雲不開」,或者是「驚蟄刮北風,從頭另過冬」、「驚蟄吹南風,秧苗遲下種」。

驚蟄分為三候:「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黃鸝)鳴,三候鷹化為鳩(布穀鳥)

一候,桃始華。驚蟄之日桃始華,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乃鬧春之始,紅入桃花嫩,青歸柳葉新,粲然而花華。驚蟄時節,薔薇科的植物如蘋果花、桃花、薔薇、櫻花等紛紛盛開,其中桃花和櫻花是最明豔的存在。

二候,倉庚鳴。驚蟄後五日,「倉庚鳴」,倉庚就是黃鸝,黃鸝最早感春陽之氣,嚶其鳴,求其友,鳥出而鳴啼,春暖花開之慶也。

三候,鷹化為鳩。再五日,「鷹化為鳩」,古人稱「鳩」為布穀鳥,仲春時因「喙尚柔,不能捕鳥,瞪目忍飢,如痴化」。到秋天,鳩再化為鷹。

驚蟄時節,春雷乍響,鑽到泥土裡越冬的小動物被雷震甦醒出來活動,開始新的一年。此時,大地回溫,春雨滋潤,這個時節的大自然,不論是植物還是動物,都進入了旺盛的生命期。小麥返青,桃花盛開,百鳥啼鳴,展現在人們眼前的是滿目生機盎然的美麗景色。

相關焦點

  • 2018年驚蟄哪一天具體時間 臨沂人別搞錯了日期
    再過幾天就是驚蟄,驚蟄是開年的一個重要節氣,我們臨沂人也很重視這個節氣,你知道具體是哪天嗎?   2018年03月05日 星期一 (戊戌年(狗年)正月十八,距離2018年驚蟄還有7天)   驚蟄時間在公曆3月5-6日之間這是正確的。
  • 驚蟄|春雷始鳴,天氣漸暖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標誌著仲春時節的開始。此前,動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到了「驚蟄節」,古人認為是天上的春雷驚醒蟄居的動物,稱為「驚」。故驚蟄時,蟄蟲驚醒,天氣轉暖,漸有春雷。當然,蟲子們是聽不到雷聲的,天氣變暖才是它們結束冬眠,「驚而出走」的原因。
  • 2012驚蟄:二十四節氣之驚蟄農諺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趣味學習樂園>學前班英語>正文2012驚蟄:二十四節氣之驚蟄農諺 2012-02-23 11:42 來源:百度貼吧
  • 農村俗語「大雪不凍,驚蟄不開」,是啥意思?你那裡現在上凍了嗎
    在農村,老人常說「大雪不凍,驚蟄不開」,這句話是什麼意思?難道現在不冷,明年春季就會冷嗎?這樣一來,對農業生產又有什麼影響。「大雪不凍,驚蟄不開」的意思就是說,如果到了大雪節氣,氣候溫度還不是很低,天氣還不是很冷,還不會上凍的話,那麼,來年的倒春寒就會很明顯,甚至立春以後還會有很多雨雪天,就算是到了驚蟄節氣,土地依然還處在上凍的狀態,還看不到萬物復甦的跡象。
  • 驚蟄,春天的開場白
    □孫麗麗不知不覺節氣已迎來「驚蟄」,綿綿雨水驟然而至,仿佛生命之水打開了,滋潤著乾涸的土地。「驚蟄」二字,總讓人想起睡眼惺忪的小蟲子,被遠方初始的雷鳴喚醒了。驚蟄一到,自然界的聲、光、色,頓時就有了生氣!不經意間,路邊土縫中的蒲公英,探頭探腦擠出了兩朵金黃小花。春陽瀲灩得像有聲音,地氣氤氳上升,遠山含煙,村上人家迤邐散開,有一種平曠的生氣,人亦變得簡潔,幾隻小鳥歡快地鳴啾,二三隻鵓鴣在地面上溫文爾雅地走動。冬日灰暗的天空漸行漸遠,藍天白雲,把天空襯得那麼澄澈深遠。
  • 驚蟄是什麼意思及24節氣驚蟄有什麼意義?驚蟄後氣溫還會降低變冷嗎
    2019年3月6日迎來農曆二十四節氣中最具動態畫面感的節氣——「驚蟄」,時值「九九」第二天。此時節,春催萬物,不論是植物、動物,還是自然景觀,都有了新的活力,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那麼你知道驚蟄是什麼意思及24節氣驚蟄有什麼意義?驚蟄後氣溫還會降低變冷嗎,快來看看具體情況吧! 驚蟄三候是什麼意思?
  • 驚蟄三候是什麼意思?描寫驚蟄的經典古詩詞句有哪些?
    今日驚蟄,萬物復甦春光明媚。2019年驚蟄時間:2019年03月06日 星期三 (己亥年(豬年)正月三十,今天是驚蟄)。驚蟄,是一個最有靈氣的節氣,它穿越了漢唐歲月,踏著明清的月光而來,春雷一聲,春蟲萌動生命的氣息迸發而出春天開始熱鬧了。 驚蟄是什麼意思?
  • 驚蟄節氣到,「驚蟄」別稱「啟蟄」,其中的原因你知道嗎?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於每年公曆3月5-6日交節。2020年的驚蟄節氣是3月5日,星期四,距離驚蟄還有2天時間了。驚蟄在二十四節氣中,是反映自然生物在受到節律變化影響而出現萌發生長的現象。因此,時至驚蟄,陽氣上升、氣溫回暖、春雷乍動、雨水增多,萬物生機盎然。自古以來,我國人民就很重視驚蟄這個節氣,還把它視為春耕開始的節令。驚蟄節氣的標誌性特徵是春雷乍動、萬物生機盎然。據現代氣象科學表明,「驚蟄」前後,之所以偶有雷聲,是大地溼度漸高而促使近地面熱氣上升或北上的溼熱空氣勢力較強與活動頻繁所致。
  • 小暑到,5句小暑節氣農諺,「小暑熱得透,大暑涼颼颼」有道理?
    導讀:小暑到,5句小暑節氣農諺,「小暑熱得透,大暑涼颼颼」有道理?2020年已經過去了一半,如今已經進入七月了。在7月的上旬還有一個對於農民來說很重要的日子,那就是小暑節氣。這也算得上是一個相當難熬的節氣了,因為小暑節氣到了,也就意味著酷暑來臨了。並且在今年小暑節氣一過,高三學子們就要高考了,真的是「十年磨一劍,今朝試鋒芒」。雖然現在天氣炎熱了,但希望學子們能心靜自然涼,考出一個理想的好成績。小暑節氣到了,和大家分享5句和小暑節氣相關的農諺,這都是古人的經驗之談,大家聽說過哪幾句呢?①小暑過,一日熱三分!
  • 今日驚蟄,華人傳統節氣.
    故驚蟄時,蟄蟲驚醒,天氣轉暖,漸有春雷,中國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季節。鳩,即今之布穀,《章龜經》曰:仲春之時,林木茂盛,口啄尚柔,不能捕鳥,瞪目忍飢如痴而化,故名曰鳲鳩。後來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多有「離家創業」之意,再後來驚蟄日也吃梨,亦有「努力榮祖」之念。
  • 今日驚蟄:在古詩詞中尋找驚蟄的詩句,靜待萬物復甦!柳綠花紅
    觀田家[唐·韋應物]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賞析:從春雨春雷寫起,點出春耕。「一雷驚蟄始」以民間傳說「驚蟄」這天雷鳴,而萬蟲驚動,來寫春耕之始。次句總寫農家耕作。「幾日閒」更是用反問句式道出了農民勞作的艱辛。後兩句寫農夫終日忙碌不休的事情。農忙,既是一年到頭,又是從早到晚。但農夫雖忙,卻有條不紊,忙而不亂。田地、場院、菜圃、澗水等等都井井有條。
  • 【驚蟄】歷經蟄伏 萬物新生
    2020年3月5日 (庚子鼠年二月十二)10:56:44,迎來驚蟄節氣。驚蟄,古代稱「啟蟄」,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也是仲春時節的開始。    此前,動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到了「驚蟄節」,天上的春雷驚醒蟄居的動物,稱為「驚」。故驚蟄時,蟄蟲驚醒,天氣轉暖,漸有春雷,中國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季節。
  • 「驚蟄」用英文怎麼翻譯?丨雙語說節氣
    驚蟄,即天上的雷聲驚醒了沉睡的萬物,所以驚蟄的英文表達為Awakening of Insects 。這,是一個有聲音的節氣。作為農曆年中的第三個節氣,驚蟄的名字暗指冬眠的動物在春雷中甦醒,大地開始恢復生機。此時是春季農業活動的關鍵時期。lunar year:農曆年allude to:暗指,提及,暗示驚蟄有哪些氣候特徵和習俗呢?一起來看看吧。划過天空的春雷可以說是驚蟄節氣最典型的表現了,民間南方有「驚蟄始雷」的說法。
  • 後天大暑,農諺:「小暑雨如銀,大暑雨如金」,說的有道理嗎?
    導讀:後天大暑,農諺:「小暑雨如銀,大暑雨如金」,說的有道理嗎後天的16時37分將迎來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十二個節氣:大暑節氣,大暑節氣的到來,也是全年最熱的時間段到來,天氣變得酷熱難耐,高溫高溼的天氣每天都是沐浴著桑拿天。
  • 春雷響萬物生驚蟄春耕忙 山東農民種地挺"新潮"
    驚蟄,又名「啟蟄」,意味著仲春時節開始。此時,氣溫回升比較快,春意更濃。它對農事活動具有重要意義,也被人們視為春耕正式開始的日子。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3個節氣。它到來的時間點在公曆3月5日-6日之間,太陽到達黃經345°時。今天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驚蟄春雷響,農夫閒轉忙」「 到了驚蟄節,鋤頭不停歇」 ,春耕春管也進入了關鍵時節。
  • 二十四節氣 | 今日,驚蟄
    所以在這些地區,人們完全可以將初雷作為驚蟄節氣的標識。這雖然不是驚蟄的古意,但恰恰是對南方驚蟄物候正確的本地化訂正。而且驚蟄節氣祭雷神也正是南方一些地區的習俗,習俗的形成自然有它的氣候依據。人們喜歡雪,很多國家都有類似「瑞雪兆豐年」的天氣諺語,說明英雄所見略同。但並不是所有的雪都可以稱為瑞雪。對於節氣起源地區而言,氣候平均的終雪大多是在驚蟄時節。
  • 農村諺語「驚蟄聞雷,穀米賤如泥」啥意思?如今還適用嗎
    今天分享的主題:農村諺語「驚蟄聞雷,穀米賤如泥」啥意思?如今還適用嗎?今天驚蟄,驚蟄是二十四個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驚蟄到來,春回大地,萬物復甦,天氣逐漸變暖,地下蟄伏的昆蟲和洞裡的鳥獸開始出來活動,沐浴春天的陽光,感受春天的氣息。一年之計在於春,驚蟄過後農民朋友們開始忙著春耕,期待秋天有個美好的收穫。
  • 浙江縉雲|三月氣候有哪些特徵?
    天氣時冷時熱,時晴時雨,故有「春天孩兒面,一日變三變」的諺語。歷年3月平均氣溫11.2℃,極端最低氣溫-5.7℃,出現在1986年,極端最高氣溫33.7℃,出現在2007年。歷年3月平均降水量150.9mm;月最大降水量301.1mm,出現在1992年;月最小降水量23.5mm,出現在1971年。
  • 俗語為何說驚蟄有雨並閃雷,麥積場中如土堆?古人有智慧
    到了唐朝,已經沒有必要再避諱,朝廷打算將「驚蟄」改回「啟蟄」,可由於民間早已習慣了「驚蟄」的說法,便不作更改,延續下去,直到今天。不過,日本學習唐朝曆法時,使用的是「啟蟄」,現在日本曆法還保留著「啟蟄」和「驚蟄」兩種說法。驚蟄這個節氣是怎麼產生的?
  • 春耕忙,周末到鄉間撒個野
    農諺「到了驚蟄節,鋤頭不停歇」。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之後,氣溫回升,雨水增多,農民常常把此時節視為春耕開始的日子。根據廣東省農業廳主辦的廣東省農業信息網消息,目前春耕已經開始,省內不少地區的稻農已經紛紛在田間忙起了育秧備耕,清明前後將插完早稻。在這春天裡,不妨和孩子一起,到田間地頭體驗難得的農耕種植樂趣。  城裡人喜歡田間「撒野」  驚蟄後,大部地區進入春耕大忙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