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中國國產C919大型客機在上海總裝下線。天津大學完成了C919座艙環境控制系統中的空氣分配系統的數值仿真和優化設計,使座艙內的空氣新鮮度比主流傳統大飛機提高了20%,填補了該項技術在國內的空白。中新社記者 佟鬱 攝
視頻:國產大飛機C919總裝下線 明年有望實現首飛 來源:央視新聞
中新網11月4日電 中國國產C919大飛機2日在上海總裝下線,澳門日報4日社論表示,這是C919項目歷經9年蹉跎歲月後終於破繭化蝶。C919大型客機總裝下線實現了國產中程幹線客機領域的突破,「世界工廠」終於給自己一個交代,有了自主製造的大飛機。
文章摘編如下:
中國首架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商用幹線飛機C919正式總裝下線,這不僅標誌著首架C919客機的機體大部段對接和機載系統安裝工作正式完成,已經達到可進行地面試驗的狀態,更標誌著C919大型客機項目工程發展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在完成系統調試、試飛試驗設備和儀器安裝等工作後,C919大型客機將在2016年首飛。
大飛機的研發和製造,是一個涵蓋軍事、政治、經濟、外交等諸多領域的命題。航空製造業不僅是一個涉及各種尖端技術的行業,也是一個高附加值行業,是一個國家製造水平高低的卷標,也是一個國家強大的標誌。頂著「世界工廠」美名的中國,無法獨立製造自己的大飛機,發展航空業主要靠進口,在技術上高度依賴國外公司,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因此,要發展中國的民航事業,要讓中國成為民航強國,必須要有自己的大飛機,這不僅是民航業發展的需要,更是中國人民「藍天夢」的期盼,C919的總裝下線,讓中國人民朝著實現自己的大飛機夢想跨前一大步。
多少億條褲子才能換來一架大飛機?多少架飛機模型才能換來一架大飛機?回答這些問題,其實就是轉型中國如何實現升級的追問。事實已證明,靠重複投資、人口紅利、來料加工的發展模式已難以為繼。
據日本早前一項研究,在單位重量創造的價值比這一數值上,船舶為1,轎車為9,計算機為300,支線飛機是800,而航空發動機高達1400。從這一連串數據可以看出,大飛機的經濟價值已無需多言。
中國的大飛機於2006年正式立項,2008年開始研製,到實現總裝下線,費時整整9年。在這9年裡,國際航空市場發展迅猛,美國波音和歐洲空客生產的大型飛機由於載客量大,受到全球各大航空公司的青睞,它們幾乎壟斷了全球民用航空市場。與巨大需求不相稱的是,中國現在使用的民航飛機,幾乎都是清一色波音、空客等進口客機。
C919是中國首款按照最新國際適航標準研製的幹線客機,與波音737和空客A320系列客機性能相當,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是C919大型客機的顯著特點。雖然大型客機製造商都在全球採購零部件,但C919的總裝下線還是清楚地展現出同波音、空客等客機生產巨頭的差距。
回顧歷史,空客在1970年成立時,美國飛機製造業如日中天,幾乎壟斷全球市場,歐洲的市場份額不足一成,競爭實力相當懸殊。但歐洲清醒地認識到,航空產業是戰略性產業,對經濟與國防的拉動能力是無法估量的,直至2003年,空客飛機銷量首次超越波音,成為世界民用航空產業的霸主,至今仍是很多國家採購民航飛機時的首選品牌。
大飛機作為國家名片,也是國人的夢想。C919大型客機所採用的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對中國經濟和科技發展、基礎學科進步及航空工業發展,都具有重要的輻射帶動作用,為整個產業鏈的體系發展奠定了紮實根基。
儘管中國航空產業特別是民用大飛機項目,與歐美的波音、空客相比,還處於起步階段,尚有差距,在研製過程中可能遭到歐美等航空產業強國更嚴密的技術封鎖、市場鉗制,發展仍任重道遠。但毋庸置疑,C919的成功研製,深刻證明了中國人有智慧有能力打破別人的技術封鎖,「世界工廠」亦有能力製造出屬於自己的高端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