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案 | 《中外歷史綱要下》第2課 古代世界大帝國

2021-02-14 統編歷史課堂



農耕文明的優勢使古代埃及文明和西亞文明獲得了穩步擴大範圍和影響的潛能;古代希臘利用自己的組織能力、航海技術等向周邊地區殖民,建立了眾多的城邦國家。古代文明各自的擴展,使不同文明區相互連接起來,這是大帝國興起的重要條件,並最終推動了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孔雀帝國、羅馬帝國的興起。人類文明交往的方式主要有暴力衝突與和平交流兩種,東西方的交往使主要文明區從孤立、分散到聯繫、交往,對世界文化的豐富性與多樣性作出了突出貢獻。絲綢之路促進了秦漢王朝和羅馬帝國之間的經貿和文化交流。

【教材知識梳理】

一、古代文明的擴展

1.主要原因:農耕文明區比較發達的社會分工、相對較高的勞動生產率、複雜的社會組織和管理系統,使其具備了穩步擴大範圍和影響的潛能。

2.主要文明的擴展

埃及文明

主要向敘利亞和巴勒斯坦擴展,鼎盛時期達到兩河流域

西亞文明

古巴比倫王國首次實現了兩河流域的統一,勢力伸展到地中海東岸;亞述帝國建立了歷史上空前的大帝國。

希臘文明

以移民方式擴大影響,向地中海和黑海周邊地區殖民;建立了數量眾多的城邦國家

3.影響:古代文明各自的擴展,使不同文明區相互連接起來,是奴隸制大帝國興起的重要條件。

二、古代世界的帝國

帝國

建立

統治概況

波斯帝國

公元前6世紀

建立了從中央到地方比較完善的官僚體系和稅收系統

亞歷山大帝國

公元前4世紀末

將政治、軍事等大權集於一身;地方實行行省制;推廣希臘文化

孔雀帝國

公元前3世紀

佛教得到廣泛傳播,逐漸演變為世界性宗教

羅馬帝國

公元前1世紀末

1~2世紀達到繁榮的頂峰;3世紀之後,羅馬帝國陷入危機;4世紀末,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5世紀後期,西羅馬帝國滅亡。

三、文明的交流

1.特點:不同地區之間始終存在著一定程度的聯繫和影響。文明之間交往的總趨勢是不斷增多,相互影響也不斷擴大。

2.概況

(1)技術與藝術

①農耕技術:西亞的農耕技術,向東傳到伊朗高原;向西傳入希臘,並進一步傳到西歐和北歐;向南傳入埃及和非洲。

②冶鐵技術:從西亞擴散到埃及和希臘等地,人類從此進入鐵器時代。

③神話:西亞的神話成為希臘神話的重要內容。

④雕刻:希臘最初的雕刻藝術,特別是人像雕刻,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

(2)文字:腓尼基字母在東方演化為阿拉馬字母,由阿拉馬字母發展出古代西亞、埃及以及印度等地的多種字母;它向西傳入希臘,形成希臘字母,再演化出拉丁字母。

(3)中外交往:公元前後,秦漢王朝和羅馬帝國通過絲綢之路,雙方有間接的經貿和文化交流。

【重點問題探究】

主題一 承前啟後,兼容並包——古代大帝國的區域性影響

[析史料實證]

材料一 殖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常見的是由於人口增加、耕地有限而到海外尋找土地,也有因土地兼併破產失地而到海外另謀生路;經濟上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商業發展謀求原料和開闢市場。也有在政治鬥爭中失敗而被遣送出國或安插於外者;在遇到嚴重災荒時,也有殖民海外以求渡過難關者。……子邦和母邦、殖民地區和希臘本土之間展開頻繁的經濟往來,使希臘世界的奴隸制商品經濟獲得較充分的發展,廣泛密切的貿易聯繫還進一步擴大了海外市場……構成了一個海洋與大陸交錯、東方與西方聯結的前所未有的地中海最大貿易圈和經濟圈。

——摘編自《世界史》

[探究] 根據材料一併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希臘海外殖民運動的原因,並說明希臘海外殖民運動的影響。

[提示] 原因:商業發展;自然災害;人地關係緊張;政治鬥爭;追求社會穩定。影響:政治,民主政治的建立;經濟,商品經濟的發展;社會,緩解希臘城邦的內在矛盾;文化,吸收東方文明成果。

材料二 波斯帝國境內有幾條重要的驛道。最著名的是從小亞細亞的以弗所到帝國行政中心蘇薩的「御道」,它全長2 400多千米,設施完善,每隔25千米左右設一驛站,驛站備有馬匹供信使使用。此外,從巴比倫開始的驛道有兩條,分別通向波斯另一都城波斯波利斯和中亞以及印度。通向中亞的驛道的長度不在「御道」之下,為著名的絲綢之路的前身。

[探究] 中國秦朝修建了連通全國的馳道和直道,羅馬帝國有「條條大道通羅馬」的說法。為什麼古代的大帝國都要修建大通道?

[提示] 原因:實現或鞏固對遼闊疆域統治的需要(利於軍隊調動、政令暢達);進行徵服和擴張,保證後勤補給的需要;經濟文化交流,特別是商品經濟發展的需要。

材料三 當羅馬擴張時,徵服的也只是城市。像羅馬這樣的城市能夠徵服世界,但要管理這個世界就不容易了。必須有一種能使凝聚力薄弱的各成分團結起來的統治方式。羅馬帝國在發展民法立法的同時,建立起專制政治的管理體制。給整個羅馬世界蓋上一張等級森嚴的官吏網,使當權者的意志在社會上生效。最後,解體的時刻到了,蠻族從各方面侵入進來,各行省不再抵抗、不再費力去關心總體的命運。

——摘編自[法]基佐《歐洲文明史》

[探究] 根據材料三分析疆域廣大的古代羅馬帝國形成的特點。並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羅馬帝國政府維繫龐大帝國的措施和效果。

[提示] 特點:依靠軍事徵服獲得廣闊的疆域;主要由孤立分散的城市構成,內部缺乏融合。

措施:通過法律協調不同民族的關係;建立專制制度和官僚制度來貫徹統治者的意志。

效果:穩定了社會秩序,保護了統治階級的政治和經濟利益;未能長久的維持統一的帝國政權,最終走向分裂。

[明歷史解釋]

奴隸制大帝國興起的條件及區域性影響

1.條件

地理因素

依靠大河或海洋的有利條件,便利了對外貿易和擴張

經濟因素

農耕經濟發達,商業和對外貿易發展,增強了實力

政治因素

奴隸制國家的建立和統一;較為完備的官僚機構和軍事實力

文化因素

具有發達的文化並向周邊地區擴展、滲透

外交因素

利用自身優勢和軍事實力,殖民擴張;吸收和借鑑不同地區文明

2.區域性影響

各大帝國擴張,建立了世界性的大帝國,給被徵服地區人民帶來了災難;但同時傳播了先進的文明,客觀上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與融合。

(1)波斯帝國:繼承了西亞地區傳統的君主專制制度;希臘、小亞細亞和波斯多種文化間實現了和平共處和相互適應,開始了希臘化的進程;促進了帝國商業的繁榮和東西方文明的傳播。

(2)亞歷山大帝國:亞歷山大繼承波斯帝國的基本制度,任用馬其頓人和希臘人擔任主要職務,推廣希臘文化;帝國的建立及希臘化世界的形成推進了從中亞、印度到東地中海、歐洲之間古代各文明區的文化交流和經濟交往。

(3)孔雀帝國:種姓制度得到發展;佛教得到廣泛傳播,逐漸演變為世界性宗教。

(4)羅馬帝國:地中海地區保持了200多年的和平,帝國在1~2世紀達到繁榮的頂峰;羅馬化使帝國統治下有著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信仰的各個地區成為一體,從而客觀上維繫了羅馬帝國的存在,促進了羅馬帝國的強盛。

[練經典小題]

1.馬克思指出:在古希臘「周期性的殖民是社會制度的一個固定環節」,為了保存自己的文明,「唯一的出路就是強迫移民」。造成這一現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A.地理環境與生產方式 B.民族傳統與思想認識

C.原始遺風與城邦政治 D.生活方式與文化習俗

解析:選A 根據材料「周期性的殖民是社會制度的一個固定環節」「唯一的出路就是強迫移民」並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希臘環海多山的環境使其不宜發展農業,而是發展海外貿易,即對外殖民等海外活動是由當時希臘的經濟基礎決定的,而這種經濟基礎很大程度上是當時特殊的地理環境與生產方式所造成的,故A項正確。

2.古羅馬宗教中的神祇來源很廣泛,其中包括來自古希臘神話中的貞潔處女之神黛安娜、戰爭與智慧之神密涅瓦、愛與美之神維納斯等。這種文化現象出現的直接原因是()

A.羅馬宗教信仰有包容性 B.羅馬奴隸制經濟的發展

C.羅馬帝國不斷向外擴張 D.羅馬法不斷發展與完善

解析:選C 根據材料可知,羅馬宗教中的很多神祇來源於古希臘神話中的神,結合所學羅馬發展史可分析得出,羅馬曾經徵服過希臘的諸多地區。為了有效控制新擴佔的地區,羅馬帝國採取了很多措施,吸收了希臘文明的較多成果,包括法律、宗教、神話等,故選C項。

 

主題二 暴力衝突,和平交流——東西方文明在交融中傳播

[析史料實證]

材料一 公元前500年,大流士進而發動了震撼古代世界、對東西方文明產生直接影響的希波戰爭。正是這場戰爭,使希臘人對波斯人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從而揭開了希臘文明與東方文明實質性交流的新篇章。通過戰爭,東西方文明互相交流,深刻影響了東西方的歷史發展進程。從此以後,世界文明發展的格局便逐漸形成了東西方並立共存之勢,並一直延續至今。希臘的勝利為此後的西方文明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波斯雖敗,但帝國仍在繼續發展,它所繼承的古代東方文明傳統後來又經安息、薩珊波斯和伊斯蘭文明而持續不斷。這就使世界文明分為東西方的大格局,而它的最初分水嶺則是希波戰爭。

——摘編自楊俊明《古代帝國與東西方文明的交流傳播》

[探究] 根據材料一併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希波戰爭的影響。

[提示](1)東西方歷史文化大融合:加強了東西方文化交流,促進東西方文化發展,促進科學、藝術的進步;打破了東西方幾乎完全隔絕的局面,從而推動人類社會發展進步。

(2)西方歷史中心:希臘在希波戰爭中取勝,使得西方世界的歷史中心由兩河流域向地中海地區推移,希臘文明得以保存並發揚光大,成為日後西方文明的基礎。

(3)希臘:希臘戰勝,確保了希臘諸城邦的獨立及安全,使得希臘繼續稱霸東地中海數百年。

(4)波斯:波斯戰敗,使其對外擴張的氣焰受挫,並逐漸走向衰落,最後被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滅亡。

材料二 亞歷山大在進軍途中,建立了許多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新城,今天埃及的亞歷山大港就是那時興建的。這些城市在文化、教育、城市建築等方面受到希臘文化的影響。雖然亞歷山大帝國曇花一現,但希臘文化傳播到東方,東方文化也滲入希臘文化,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

——摘編自《世界歷史》

[探究] 據材料二「希臘文化傳播到東方,東方文化也滲入希臘文化」,如何理解「希臘化時期」。

[提示] 表面上看,希臘化指希臘文明對東方的影響,其實這一時期地中海和西亞、北非歷史的基本特點是東西方文明的大交匯,以及東方各文明之間更加密切的交往;「希臘化」反映出強烈的西方中心傾向。

材料三 腓尼基文字

[探究] 根據材料三並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字母文字的演變歷史,並分析字母文字會被廣泛接受的原因。

[提示] 演變歷史:腓尼基文字在東方演化為阿拉馬字母,由阿拉馬字母發展出古代西亞、埃及以及印度等地的多種字母;向西傳入希臘,形成希臘字母,再演化出拉丁字母。

原因:①經濟因素:古代亞非歐帝國,商業比較發達,經濟交往的需要。②字母文字的優勢:書寫簡捷、易於記憶、有固定順序、每個字母都有固定讀音等。

[明歷史解釋]

古代帝國的區域性影響及文明的傳播

1.波斯帝國與東西方文明的傳播

波斯帝國從居魯士立國開始,通過一系列對外擴張戰爭,成為世界歷史上第一個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成為東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中介。波斯帝國是兩河流域文明、尼羅河文明的繼承者和發揚者。它不僅有自身發達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而且有統治龐大帝國的制度文明(政治制度、軍事制度、經濟制度、交通制度、宗教制度等)。從文明的交往和傳播來看,波斯帝國既是西亞北非古代文明的終結,也是西方古典文明的先河。

2.亞歷山大帝國與東西方文明的傳播

羅馬帝國和帕提亞帝國、帕加馬深受希臘的影響,可以算作廣義的希臘化時期。希臘化指希臘文明對東方的影響,其實這一時期地中海和西亞北非歷史的基本特點是東西方文明的大交匯,以及東方各文明之間更加密切的交往,希臘化時代是一個偉大的、承上啟下的、東西方文明首次大規模交流的時代。此時,希臘文明走出本土疆界,進入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文化大碰撞、大交流、大匯合的總潮流。「這給東西方世界智慧的發展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3.羅馬帝國與東西方文明的傳播

「羅馬帝國的統治開啟了世界性的交流和聯繫;多種商品的交換,以及普遍享有的和平促進了文明的進化」。羅馬文明在取得自身偉大成就的同時,在西方文明傳統的形成上起了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關鍵作用,它把極具開創、進步意義的希臘文明繼承下來,並在地連歐亞非三大洲的帝國範圍內發揚光大。

[練經典小題]

1.「希臘科學的基礎完全是東方的,不論希臘的天才多麼深刻,沒有這些基礎,它並不一定能夠創立任何可與其實際成就相比的東西。……我們沒有權利無視希臘天才的埃及父親和美索不達米亞母親。」材料旨在說明()

A.世界文明的多樣性 B.希臘文明的包容性

C.東方文明的先進性 D.希臘文明的民族性

解析:選B 材料說明希臘文明廣泛吸收東方文明,充分體現了希臘文明的包容性,故B項正確。

2.拉丁語是古代羅馬人使用的語言,現在很多語種如西班牙語、葡萄牙語、法語、義大利語等都從拉丁語衍化而來。這說明()

A.古羅馬人是歐洲人的祖先

B.古羅馬帝國的徵服和統治充滿著暴力

C.古羅馬人很強的語言天賦

D.古羅馬的文化滲透到它統治過的地區

解析:選D 羅馬帝國建立後疆域不斷擴大,而拉丁語的傳播,說明古羅馬的文化滲透到它統治過的地區,故D項正確。

【教材知識拓展】

一、世界早期文明的交流

觀點(一)——古代東方文明之間的交流

埃及文明和兩河文明的聯繫開始於公元前4000年左右,當時埃及文明處於史前文化的巴達裡文化晚期和涅伽達文化一期時期,而兩河文明則正處於蘇美爾城邦階段。來自於三角洲地區布拖的考古文物告訴我們,埃及文明與兩河文明的聯繫主要表現在三角洲地區,在布拖的史前文化考古層中考古學家們發現了兩件最具價值的考古文物,一個是泥釘,另一個則是拋光的圓錐體,它很像兩河流域烏魯克文化時期裝飾神廟門臉的手工製品。學者們推測埃及文明與兩河文明是通過敘利亞北部發生聯繫的,因為在布拖遺址最早的史前文化考古層中人們發現了典型的飾有白色條紋的敘利亞陶瓷碎片。泥釘和拋光的圓柱體都與埃及史前文化考古層的其他文物和建築風格迥異,這表明它們肯定是異域之物。而它們卻有典型的兩河文明特徵,如果這個推斷正確的話,那麼埃及文明和兩河文明之間的聯繫就完全可以上溯到公元前4000年。

——摘編自郭丹彤《試論兩河流域和埃及文明的共性

和關係》

觀點(二)——古代東西方文明的早期聯繫

在公元前1000年以後,古代世界文明進一步擴大,其特點是各文明國家之間的交往、衝突越來越頻繁。在這一階段,先是雅利安人的印度文明的出現。接著是亞述帝國的形成,它不僅稱霸西亞,而且一度徵服埃及的一部分。在希臘半島、義大利半島先後也出現了希臘、羅馬文明。公元前4世紀馬其頓亞歷山大東徵,佔領了埃及,接著在埃及建立了託勒密王朝。公元前30年,羅馬又擴張到埃及,代替了託勒密王朝,一直統治到公元641年(包括東羅馬帝國)阿拉伯人的徵服。

——摘編自劉文鵬等《論古埃及文明的特性》

觀點(三)——早期文明傳播的方式

交融在文明的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衝突也是交融的一種形式,而且是很重要的形式。許多交融正是在衝突的形式中進行的。遠古時期,原始人群的衝突推動了文明的產生,湯因比的挑戰與應戰理論對此有精彩的論述。中國古代神話中黃炎大戰等傳說記載了遠古華夏文明產生時的衝突場面。中國古代的一些發明創造曾通過戰爭傳播到阿拉伯,再傳到歐洲;西方近代文明也首先以衝突的形式傳到東方,傳到中國。不過,我們這裡所說的衝突是人類群體的衝突,人類群體的衝突起到了交融文明的作用。

——摘編自錢乘旦《文明的衝突與融合》

二、有關早期「希臘化」的兩種不同認識

材料一 從公元前334年亞歷山大東徵到公元前30年羅馬消滅託勒密王朝,這近300年來的歷史通常被稱為「希臘化時代」,同時將這段時間在亞歷山大帝國廢墟上建立起來的一眾國家稱作「希臘化國家」,把他們的文化稱作「希臘化文化」。希臘化時代的文明是一種綜合了古代東西方文明諸多因素後而發展起來的獨特的、新型的階段性文明,它對以後的地中海地區以及整個世界歷史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摘編自《希臘化時期及其文化》

材料二 毋庸置疑,基於特定時間與空間維度互為表裡、交相輝映,養育而成的所謂「希臘化文化」,其社會歷史內涵與外延如此紛繁複雜,以至於當仁不讓地據有極其特殊而重要的地位。突出表現為,縱向上批判性地繼承與發展了「古往今來」的傳統遺產,橫向上則集大成地匯聚與綜合了「四面八方」的文化成果。在此意義上,希臘古典時代地中海世界的文明積澱,經由全面、系統的回顧、總結與改造、升級,形成了獨具時代內涵與區域特色的「希臘化文化」,「融合」自然是其間首要而共享的特性。不唯如此,更先後分別憑藉相應的政治—軍事優勢(主要表現為亞歷山大與羅馬對外擴張),在包括黑海、義大利、近東乃至中亞等廣大區域予以推廣傳播。在一系列累累碩果中,羅馬人、猶太人經由「希臘化」而得以「浴火重生」,可謂是典型實例與傑出代表。

                              ——摘編自褚新國《早期希臘化時代歷史寫作與古希臘史學流變》

 



相關焦點

  • 高中歷史教案:第12課 文藝復興巨匠的人文風採學案
    高中歷史教案:第12課 文藝復興巨匠的人文風採學案 2012-09-24 12:53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新東方網整理
  • 張伸虎:《第二講古代世界的帝國與文明的交流》提綱
    山西張伸虎老師依據正版新教材訂版了《中外歷史綱要(下冊)》綱要講義,本講義可以為新教材高一學生複習使用,也可以作為2021屆高三畢業生一輪複習參考使用。 經作者授權,本公眾號首先發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 初一歷史下冊第二單元第13課宋元時期的科技與中外交通同步練
    初一歷史下冊第二單元第13課宋元時期的科技與中外交通同步練一、選擇題(共18小題)1.2018年春節中的臺兒莊古城著實又火了一把。臺兒莊古城以「遊古城、逛廟會、賞花燈」為主題,依託「好客山東」文化旅遊品牌,結合地方春節民俗文化,打造出最具年味的「臺兒莊古城大廟會」。
  • 張伸虎:《第二講古代世界的帝國與文明的交流》提綱
    山西張伸虎老師依據正版新教材訂版了《中外歷史綱要(下冊)》綱要講義,本講義可以為新教材高一學生複習使用,也可以作為2021屆高三畢業生一輪複習參考使用。 經作者授權,本公眾號首先發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 歷史七下 第3課 盛唐氣象 學案
    第3課 盛唐氣象 學案一、自主學習1.農業方面發明重要的生產工具________和________;重視興修________。2.手工業:(1)紡織業品種繁多,尤以______ 工藝水平最高,_______冠於全國。(2)越窯的_______ 、邢窯的白瓷、聞名中外的________ ,造型精美,色彩亮麗。3.
  • 教案丨中外綱要下.第5課 古代的非洲與美洲
    );(3)了解非洲和美洲古文明的內容及其對人類文明的貢獻(1)通過讀書和上網瀏覽,對非洲和美洲古文明有比較全面的了解;(2)通過討論,認識非洲和美洲古文明在是人類文明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它不但在人類歷史上,而且在人類現實生活中發揮了重要影響。
  • 中外歷史綱要(上)第十二課遼宋夏金元的文化思維導圖
    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中外歷史綱要(上)第十二課遼宋夏金元的文化一課的思維導圖:
  • 高中歷史教案:第11課物理學的重大進展學案
    高中歷史教案:第11課物理學的重大進展學案 2012-09-23 23:45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新東方網整理
  • 中外歷史綱要(上)第十一課遼宋夏金元的經濟與社會思維導圖
    曾經有一件北宋汝密天青釉葵花洗的專場拍賣,激烈競逐後拍品以2.786億港元(合2665萬美元)成交,創造了宋代瓷器新的拍賣紀錄。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中外歷史綱要(上)第十一課遼宋夏金元的經濟與社會一課的思維導圖:
  • 中外歷史綱要(上)第八課三國至隋唐五代的文化的思維導圖
    通過學習三國至隋唐五代的科技文化成就,從優秀歷史人物和文化成果中吸收精神影響,提升自身素質和文化修養,增強對國家和民族富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現在給大家分享中外歷史綱要(上)第八課三國至隋唐五代的文化的思維導圖:
  • 會議︱古代世界的「帝國」與「帝國治理」
    這一概念的內涵在學界一直頗有爭議,為此,上海大學世界史學科於近日舉辦圓桌會議,來自中國歷史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首都師範大學、南京大學、復旦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上海師範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和上海大學等高校和研究機構的20餘位知名學者就古代世界的「帝國」以及由此而來的「帝國治理」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研討。
  • 人類歷史上有哪些帝國?影響世界歷史進程的古代四大帝國
    第一,波斯帝國第一個世界性大帝國波斯帝國,波斯是真正有影響力的,世界上第一個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世界性大帝國,東起印度河流域,西至色雷斯島,南到印度洋和埃及,北到裏海和黑海沿岸,這樣的版圖幾乎包括了兩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還有尼羅河流域這三個古文明中心,波斯帝國之所以強盛
  • 九年級上冊第4課《希臘城邦和亞歷山大帝國》教案
    第二單元 古代歐洲文明第4課 希臘城邦和亞歷山大帝國【學習目標】1.通過閱讀教材,知道古代希臘的兩個文明中心發源地
  • 歷史九上第4課《希臘城邦和亞歷山大帝國》知識點
    第4課 希臘城邦和亞歷山大帝國一、希臘城邦希臘最早的文明產生於愛琴海地區(海洋文明)。愛琴文明包括克裡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2、代表各地的10個主席團輪流主持城邦日常事務,召集公民大會。主席臺主席也經抽籤產生。3、為了保證公民參政議政,還建立了津貼制度。公民大會是最高權利機構,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種職能。外邦人、奴隸、婦女沒有任何政治權利。
  • 世界歷史005 古代兩河流域文明(下)
    現存的三萬多塊泥板,大多是圖書管理員複製的,泥板文書幾乎涵蓋了古代兩河流域文明的所有精華,包括文學作品、法律條文、合同契約、宗教祭文等等。圖書館的書吏還對館藏圖書進行編目,這成為世界上最早的分類信息目錄。在亞述帝國和新巴比倫王朝滅亡後,古代兩河流域文明就失去了文明發展的獨立載體,而兩河流域文明的精髓卻在猶太文明和波斯文明中保存下來,並繼續影響著世界文明。
  • 高中歷史統編版-中外歷史綱要(上)上線啦
    中外歷史綱要(上)德智教育聘請了北京名師景曉平老師為高中歷史統編版主講教師。今天統編版中外歷史綱要(上)正式開始上線。中外歷史綱要(上)課程設計思路一、同步教材以點帶面按照教材同步課程,錄製了18個單元的內容,從人類文明起源講起,一直講到今天,講到面向人類命運共同體,一步步帶領學生從認識歷史的角度出發,培養他們具有進一步提高歷史知識的能力。
  • 【歷史】2019-2020年冬季初中世界歷史課:古希臘歷史
    :30第6課:1月11日 周六  08:00-09:30第7課:2月1日 周六  08:00-09:30第8課:2月8日 周六  08:00-09:30全世界最早產生的文明是哪一個文明?美索不達米亞帝國最重要的成就是什麼?你知道人類社會最早的民主政治制度起源於哪個國家嗎?寡頭政治、民主政治和貴族政治同時存在於哪一個文明中?為什麼古希臘兩大城邦斯巴達和雅典採用的是截然不同的政治體制?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這些大名鼎鼎的哲學家,以及《荷馬史詩》這部宏偉的巨著,是誕生在哪裡的?你知道古希臘有哪四大哲學流派、其代表人物分表是誰嗎?
  • 《世界歷史》005《古代兩河流域文明》(2)
    尼尼微,亞述帝國多數五的首都,位於底格裡期河和大扎布河的交匯處。公元前12世紀末時,尼尼微就已經是一座大城。亞述王薩爾貢二世的兒子辛那赫裡布在尼尼微修建了運河、導水管和一座宏偉的宮殿。尼尼微城成為當時兩河流域地區的中心,它人口眾多,據記載,僅兒童就有幾萬人。
  • 部編版:九上歷史第6課《希臘羅馬古典文化》
    擲鐵餅者奧林匹亞神廟中的宙斯像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2、課後活動讀材料,想問題。德國法學家耶林格說:「羅馬曾經三次徵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而這第三次徵服也許是其中最為平和、最為持久的徵服」。想一想,他說的話有道理嗎?你怎樣理解?有道理。
  • 部編版:九上歷史第1課《古代埃及》
    【學習目標】   1、結合圖片和相關資料分析埃及的自然環境特點;   2、理解尼羅河在埃及的重要地位;   3、知道古埃及的代表性文明成就,理解它們對於人類文明發展的意義;   4、理解古代埃及法老與金字塔的關係;   5、討論、分析自然環境影響文明產生,進一步認識大河對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