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梨歌劇院是怎麼建成的?一次「失敗」的成功,成就最美「貝殼」

2021-01-09 大唐武記

雪梨歌劇院(Sydney Opera House ,SOH),位於雪梨市區北部,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首府雪梨港的便利朗角(Bennelong Point),是由丹麥建築師約恩·烏松(Jorn Utzon)設計,水上的貝殼形屋頂綜合了劇院和廳室的完美一體化。作為雪梨市的地標建築物,這是來澳大利亞遊人心之嚮往的地方,目睹這座藝術瑰寶的形與態!

時隔多年,如今我們看到的雪梨歌劇院還是最初的樣子,但出乎人意料的大概是,雪梨歌劇院是從一系列的失敗開始。歌劇院內部建築結構則是仿效瑪雅文化和阿茲特克神廟風格。一座耗時十幾年的藝術殿堂,為什麼是從「失敗」開始的?

雪梨歌劇院是澳大利亞的地標建築,也是20世紀最具特色的建築之一,200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文化遺產。回到1955年,澳大利亞宣布舉行一次建築設計大賽,召集各地的優秀設計者參賽,並且最終要在參賽作品中選取一個最佳設計方案,最終要修建一所能夠容納3000人的多功能水上劇院。

1957年,一位來自丹麥的建築設計師約恩·烏松(Jorn Utzon),由他提供的設計方案從眾多參賽者設計中脫穎而出,被專家組選為優勝的設計方案。方案已確認,1959年雪梨歌劇院就正式開始破土動工了。

按照約恩·烏松(Jorn Utzon)提供的方案,建造歌劇院的工程預算為不超過一千萬澳元,預計大概4年就能完工。然而這位偉大的設計師卻被事實「打臉了」,這個預計在工程實施後被證明錯的太離譜。雪梨歌劇院一共花了14年才竣工工,而且一直到1973年才能夠正式開放。該歌劇院最後的總造價高達1億澳元,比原先的預算高出了1400%。雪梨歌劇院是設計師約恩·烏松(Jorn Utzon)的巔峰之作,雖然失敗了,卻成了最大的成功。

面向大海的歌劇院,好似在向世界張開懷抱,歡迎著四面八方的朋友。面向廣闊的大海微微展開,面向城市的一邊又微微收攏,渾然一體的風格壯觀又震撼。雪梨歌劇院算是建築史上一次「失敗」的成功,這不僅是雪梨藝術文化的殿堂,更是雪梨的靈魂,是公認的20世紀世界七大奇蹟之一,是雪梨乃至整個澳大利亞最著名的建築之一。這裡是世界著名的表演藝術中心,也是雪梨市的三大建築地標之一(雪梨歌劇院、海港大橋和雪梨塔並稱為雪梨市三大地標建築)。

這座瑰麗的建築內,上演了一幕幕文化藝術盛宴。幾十年的風雨過去,如今歌劇院依然大氣端莊,讓人不得不讚嘆建造者別具匠心的設計思想。歌劇《湯顯祖》曾在澳大利亞巡演。當地時間4月7日《湯顯祖》亮相雪梨歌劇院,歌劇院的舞臺上吹起了中國風,中國歌劇引來五湖四海的掌聲與認可。

相關焦點

  • 最美建築風格,來雪梨灣,欣賞最美的貝殼歌劇院!
    導語:感受雪梨歌劇院的那種風採,這裡的建築風格是那麼的獨特,來墨爾本能欣賞一下這裡的城市繁華,這裡就是大洋洲的澳大利亞,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遊覽這裡。從國際首都機場呢,我們直接飛到了這裡的雪梨了,前往這裡最著名的歌劇院呢,心中是充滿著無限的期待了,在這裡你可以感受到他們這種建築風抵達著第我們,還沒有到達這裡,我已經被她的這種氣勢所吸引了,當然走進這裡的時候,我已經無法控制自己內心的那種激動了,因為這座貝殼的歌劇院呢是那麼的氣派了,我以前也畫過很多關於她的畫像了,真的今天見到了他的真面目。
  • 見過帆船式的歌劇院?春節去雪梨,看雪梨歌劇院貝殼有多大多美?
    中華民族傳統的節日春節如期而至,背上行囊,帶著相機,帶上佳人和孩子,說走就走,去一下澳大利亞雪梨,看一看金碧輝煌的雪梨歌劇院,圓一圓魂牽夢繞看雪梨歌劇院的夢想。為什麼說是海魂的一道光亮呢?早期看過的資料表明,舉世聞名的雪梨歌劇院是用一枚枚的瓷磚做成貝殼形狀的外觀,房頂乳白色的弧形貝殼狀又亮鮮無比,雪梨歌劇院與太陽有個美麗而長久約定,只要有東方有一朿光亮,歌劇院就為之一亮。在雪梨灣觀看期間,導遊給我們邊走邊講了好多有個雪梨歌劇院建設的歷史進程。
  • 雪梨的海邊有個大貝殼一樣的建築,那就是著名的雪梨歌劇院
    喜歡就請多多關注,小編會帶來更多文章相信大家一提到雪梨這個地方,最先想到的就是大名鼎鼎的雪梨歌劇院了。這個地方可以說算得上是雪梨的藝術殿堂了。而且也是整個雪梨最容易被大家熟知的一個標誌性建築了,雪梨歌劇院的外表是白色的,給人看起來非常像是三個巨大的貝殼一樣。這座建築一直被雪梨的人民們拿來作為自己的驕傲。雪梨歌劇院的位置非常的特殊,它有三面都是靠著大海的環境,可以說是非常的優美了,在這個劇院之中向外望去,視野也非常非常的開闊。
  • 雪梨小眾遊,解鎖歌劇院不為人知的景色,看海港最美最全的風景
    之前一直誤認為雪梨是澳洲的首都,去了才知道這是澳洲人口最多,歷史最久的城市。雪梨三面環海,一面背山,是天然的海港城市,旅遊資源豐富。要看雪梨港最美最全的風景,坐輪渡是不錯的選擇。一百多年過去,現在環形碼頭已經成為雪梨灣裡最著名的海港碼頭,雪梨輪渡也發展成為一個完整而龐大的交通體系。輪渡不再是精英貴族的專享福利,雪梨最美的水上視角也向大眾開放。環形碼頭上共有8條航線可以選擇,像到雪梨歌劇線的航線就屬9公裡以下,刷Opal卡只要$6.12的票價就可以。
  • 音樂的殿堂,雪梨歌劇院
    說起音樂,有一個地方是音樂的聚集地,那就是歌劇院。而歌劇院中的佼佼者,那是音樂的殿堂,是雪梨歌劇院。雪梨歌劇院位於澳大利亞雪梨市,是雪梨的地標性建築,也是二十世紀最具特色的建築之一。雪梨歌劇院以港灣大橋為背景,加上獨特的帆船一樣的外形,是一個風光無限的地方,深受遊客的喜愛。雪梨歌劇院是世界著名的藝術表演中心,在裡面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音樂表演。
  • 世界建築傑作:雪梨歌劇院
    雪梨歌劇院位於雪梨港的便利朗角,其獨特的帆船造型,加上作為背景的雪梨港灣大橋,與周圍景物相映成趣,在現代建築史上被認為是巨型雕塑式的典型作品,代表了一種獨特的藝術成就,一種創造性的天才傑作,2007年作為文化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外表科幻的雪梨歌劇院,內景竟然是這樣!
    是像帆船、貝殼還是花瓣,或是剝開的桔子?從1959開始建造,歷經了14年波折,預算超支,最後就連最開始的設計師Jorn Utzon也都離開團隊……但這一切,都不妨礙雪梨歌劇院成為一座偉大的建築。從1973年建成之始,這裡就成為雪梨,乃至整個澳大利亞的象徵。
  • 雪梨歌劇院,像白色的貝殼灑落在海邊,造型優美,大氣端莊
    雪梨歌劇院,是位於澳大利亞雪梨市區北部,是20世紀最具特色的建築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表演藝術中心、雪梨市的標誌性建築。由丹麥建築師約恩·烏松(Jorn Utzon)設計,一座貝殼形屋頂下方是結合劇院和廳室的水上綜合建築。歌劇院內部建築結構則是仿效瑪雅文化和阿茲特克神廟。
  • 他是雪梨歌劇院的設計者,卻發誓不再去雪梨
    雪梨歌劇院,澳大利亞的象徵。有人說它像一排貝殼,鑲嵌在雪梨港畔;也有人說它像風帆,遊在港灣之上;還有人說它像一群翩翩起舞的白鷗,準備衝向大海,去搏擊無邊的海浪……,說的都有道理。面對它,每個人都可以做任何想像。
  • 中國最美大劇院,隱藏在冰雪世界中,完全不輸雪梨歌劇院
    每個時代的建築風格不一,如果問「你印象中最具特色的建築是什麼」,我想你沒有一個準確的答案,但如果加上一個「是著名的表演藝術中心」,大部分人肯定會脫口而出「雪梨歌劇院」,沒錯這個20世紀最具特色的建築之一,作為雪梨市的標誌性建築,已經被世界認識與了解。
  • 臺中市大都會歌劇院動工 建成堪比雪梨歌劇院
    臺中市大都會歌劇院動工 建成堪比雪梨歌劇院 2008年01月29日 17:14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分享]雪梨歌劇院施工分析資料下載
    雪梨歌劇院的屋頂居然不是薄殼結構? 或許你沒有去過澳洲,但你一定聽過雪梨歌劇院。它就是   海峽文化藝術中心  ▲圖片來源見水印 今年10月 它將正式投入使用&nb 查看詳情 愛黑中國的CNN,竟然感嘆中國最美的建築,超越了雪梨歌劇院!
  • 雪梨歌劇院將進行建成以來最大規模改造
    1、雪梨歌劇院音樂大廳改造效果示意圖(圖片來源:雪梨歌劇院) 人民網雪梨8月12日電 雪梨歌劇院11日在其音樂廳內舉行關於歌劇院改造翻新工程的新聞發布會,首次公布了計劃建成的未來模擬影像。
  • 雪梨聚焦歌劇院
    雪梨歌劇院又將是必到之處。美輪美奐的雪梨歌劇院,大大提升了雪梨的城市顏值,成了雪梨乃至整個澳大利亞的地標性建築,「貝殼面海」已經深深地印入了世人的腦海。然而,雪梨歌劇院的建成從1973年始,歷時17年,耗資5000萬英鎊,雪梨歌劇院始告落成。
  • 譽滿全球的雪梨歌劇院
    到澳大利亞雪梨旅遊,歌劇院是必看的重點景點,因為她是澳大利亞的地標建築,也是20世紀最具特色的建築之一,200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文化遺產。,由丹麥建築師約恩·伍重設計,一座貝殼形屋頂下方是結合劇院和廳室的水上綜合建築,歌劇院內部建築結構則是效仿馬亞文化和阿茲特克神廟。
  • 藝術文化的殿堂,雪梨的魂靈——雪梨歌劇院
    1956年,丹麥37歲的年輕建築設計師約恩·烏松看到了澳大利亞政府向海外徵集雪梨歌劇院設計方案的廣告。雖然對遠在天邊的雪梨根本一無所知,但是憑著從小生活在海濱漁村的生活積累所迸發的靈感,他完成了這一設計方案,按他後來的解釋,他的設計理念既非風帆,也不是貝殼,而是切開的橘子瓣,但是他對前兩個比喻也非常滿意。
  • 原來除了歌劇院,雪梨還有你不知道的一面
    咔咔帶你雪梨high翻天,盤點不能錯過的隱藏旅遊地,當地人獨家推薦的旅遊姿勢保證讓你分分鐘浪起來,看完咔咔都忍不住想再去一次~>門票:37澳元(人民幣約192元)作為是澳大利亞的地標建築,其特有的貝殼造型,加上作為背景的雪梨港灣大橋,與周圍景物相映成趣。
  • 雪梨歌劇院的七個「落選」設計方案
    雪梨歌劇院,位於澳大利亞雪梨市區北部的便利朗角,1959年3月動工建造,1973年10月20日正式投入使用,是享譽世界的地標式建築。歌劇院設計方案徵集活動始於1955年9月13日,由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州長向全球建築師發出邀請。
  • 美輪美奐的雪梨歌劇院夜景
    當夜幕降臨的時候,從雪梨大橋上俯瞰雪梨歌劇院,風景實在是太贊了。雪梨歌劇院誕生於上世紀70年代,別說那個時候,即便是在今天,也是創意無雙的建築經典。雪梨歌劇院,位於雪梨市區北部,是雪梨市地標建築物。由丹麥建築師約恩·烏松設計,一座貝殼形屋頂下方是結合劇院和廳室的水上綜合建築。歌劇院內部建築結構則是仿效瑪雅文化和阿茲特克神廟。與歌劇院相鄰的是雪梨最出名的港口--情人港。這裡每到晚上就會很多遊客來此參觀。
  • 是世界著名的表演藝術中心,雪梨市的地標建築之一,雪梨歌劇院!
    建在海港上的貝殼般的雕塑體,是世界著名的表演藝術中心,雪梨市的地標建築之一。該劇院設計者為丹麥設計師約恩·烏松,建設工作從1959開始,1973年大劇院正式落成。在2007年6月28日這棟建築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