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彩虹邨,是和香港的幾個朋友一起喝茶,感到「好美妙」的名字,總有想看看的衝動。
朋友的時間總不湊巧,好在我是個自由人,沒有太多的約束,碰巧女兒有了時間,我們倆個便尋著去了。
為了了解更多的「彩虹邨」信息,坐在地鐵上我特意查詢了「度娘」,「網紅打卡地」、「香港公屋」、「籃球場」,是關於彩虹邨出現頻率最高的詞。
我向女兒請教」邨」的說法,她便笑著說:香港中西文化交融,自然公共屋邨的命名充滿了異國風情,其實也就相當內地的廉租房吧。只不過公共屋邨的名字略顯平淡無奇,大多數便以「邨」命名,但確實不少屋邨的名字充滿了詩情畫意,
彩虹邨建造於1962 - 1964年,是香港最早期興建的公共屋邨之一。邨內以十棟高低不同的L及T型大廈組合而成,每棟公屋都有不同顏色顏色,整個邨內外牆七彩繽紛、塗上赤橙紅綠青藍紫七色,建築語言明快清晰,憑其獨特風格於1965年贏得香港建築師學會銀牌獎。
令人驚訝的是,我們剛下地鐵醒目的彩虹牆,提醒彩虹站到了。沒有一絲意外,一路高調的酷炫自己獨特的美麗。
進入邨內,我們沒有很快去尋找」傳說中的籃球場」,漫步公屋的房前屋後,發現每座公屋的命名極富詩意:紫薇樓、丹鳳樓、綠晶樓、白雪樓......,每個名字後面都是一個美麗的故事。邨內道路,經過雨水衝刷路面早已斑駁,以彩虹七色命名的街道,路牌有序的挺立在路旁:紅梅路、橙花路、黃菊路、綠柳路、青揚路、藍鍾路、紫崴路。或正氣、或通俗、或文藝,一切都那麼恰如其分。
據說邨內最有名的莫過於邨內的籃球場,這一直是攝影愛好者最終打卡的地。我再次找到小區唯一的籃球場,雖然豔陽當空,這裡早已有許多人開始拍照。傳說中的籃球場,它位於邨內一個三層停車場頂層,地面由明亮的赤、橙、青、藍七色拼接出來,不過經過風吹雨曬,早已看不出它的色彩,我以為走錯了地方,拉著女兒要走。她指著籃球場,或國際友人、或靚哥美女他們擺著的各種pose,儼然就是網紅的拍攝地。我半信半疑的舉起手機,沒有想到鏡頭裡彩虹般色彩的公屋外牆,配上獨特的線條,就像是天然的布景板,和操場地面顏色上下呼應,真的給人太美的視覺享受。
五十多年來,或許因為彩虹邨中「彩虹」這個名字,給它帶來太多的福音,讓平凡的公屋邨不再平凡,並久負盛名。甚至,從建設初期到現在吸引諸多的攝影愛好者,據說彩虹邨視頻還出現在韓國男子流行音樂團Seventeen的音樂中。不僅限於此,似乎彩虹邨已火遍了全球,球場上那些國際朋友不也來打卡,他們已經把這裡作為一個「景點」,從而留下「到此一遊」。
看著忽然間大量湧入的攝影者,剛才還興趣盎然打著籃球一群孩子都停了下來。此時的球場人真的太多,想拍一張沒有路人的照片已是一個夢想,看著籃球場上姿態各異的模特們,想起了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幾十年了他們的精神經受了多大的攪擾,這裡的孩子有時候很難把一場球打完。不知為何,我坐在籃球場邊椅子上,瞬間沒有了照相的興趣,幾次舉起的手機又放進了口袋。
不同於彩虹邨的五彩紛呈,生活在這裡的人們,隨著「彩虹牆」的年久失修,部分居民生活也陷入種種困境,不管走進任何一座公屋,都會被它陳舊的模樣驚著。但看著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卻對生活充滿著希望,欣然笑對來來往往的一個個過客。
走出彩虹邨,我們的內心突然明朗起來。尋常的我們,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彩虹」,只要時刻懷揣夢想,一定會有「彩虹」的出現。
讓我們尋找「彩虹」、期待「彩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