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肇星:去臺灣是夢想 希望兩岸交流帶來實在好處

2020-12-12 搜狐網

  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於3月4日11時在人民大會堂三樓金色大廳舉行新聞發布會,由大會發言人就會議議程和人大工作相關的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

  臺灣中天電視臺記者:發言人您好,我來自臺灣中天電視臺。想向您請問,關於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也就是所謂ECFA問題,之前包括胡錦濤主席和溫家寶總理都陸續地表態說要支持臺灣農民。可不可以請發言人來介紹一下人大這邊的立場和態度是怎樣的,不知道會不會提出或通過一些更為優惠的措施。另外一個問題是,在過去一年,2009年裡,兩岸關係迅速回暖,有許多到臺灣去的大陸旅行團和觀光團,絡繹不絕。發言人在您卸下公職後,有沒有計劃和希望到臺灣去走一走?謝謝。 

  李肇星:謝謝你的提醒,我記得我早就說過,能夠到中國的寶島臺灣去一趟是我的夢想。希望我們兩岸的友好交流,包括旅遊合作能夠不斷地深化、加強,將來有一天能夠把我這樣的人也包括進去,使我有機會去看看我夢中多次夢到過的祖國寶島。

  關於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2009年12月兩岸領導人第四次磋商已經原則性地交換了意見。雙方同意將商籤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作為2010年第五次「兩會」商談重點推動的協商議題,並儘快安排在「兩會」框架下的專家工作商談,當務之急是通過協商,推動兩岸經濟框架協議的進程。至於何時籤署協議還要看商談進展情況而定,大陸方面歷來以「一個中國」原則對待臺灣的有關問題。我們希望看到海峽兩岸的交流和合作能夠做到給雙方的老百姓都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我們是同胞兄弟姐妹,真正的血濃於水。全國人大也非常重視兩岸的友好交流和平等互利互惠合作。謝謝。 

2010兩會發布臺

2010兩會熱點關注

兩會高清圖

相關焦點

  • 兩岸對談:ECFA帶動臺灣經濟 兩岸交流才是主流民意
    近日,國臺辦新聞發言人馬曉光在記者會上表示,今年以來兩岸人員往來持續熱絡,經貿依存度不斷上升。今年9月《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實施滿10年,島內輿論熱議ECFA對臺灣經濟的帶動作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究竟都帶來了哪些利好?
  • 李肇星:非常喜歡寶島臺灣 從日月山想到日月潭
    李肇星:非常喜歡寶島臺灣 從日月山想到日月潭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07日 23:46 來源: 來源:中國臺灣網外交部部長李肇星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有臺灣記者問:部長在臺灣的知名度其實相當高,很多臺灣民眾對部長也很感興趣,是不是可以請部長談一下,未來如果部長您退休了,您覺得怎麼樣的人,比如在外在條件上或者人格特質上面符合什麼樣的條件,才可以繼續推動大陸的外交政策路線?  李肇星回答說,我覺得特別高興的是你告訴我,在臺灣有那麼多人喜歡我,我希望你說的話是真的。
  • 李肇星:剛去曾母暗沙泡澡以個人名義宣示主權
    李肇星精彩語錄  我就是個永遠都畢不了業的學生,希望能跟你們一起學習。  中國雖然領土遼闊,但是沒有一寸領土是多餘的。  我曾經的夢想之一是當記者,雖然後來沒當記者,但經常和記者打交道,還成為一個回答記者問題的新聞發言人,也算是和夢想很接近。
  • 臺灣青年:希望搭建起兩岸青年合作交流的平臺
    【同期】臺灣創業青年 遊平大部分都會提供一些現做的料理,現做的鐵板料理,然後都每天採購啊現場烹製,比較傳統的味道,就是說我們儘量遵守說怎麼樣去新鮮處理食材,然後怎麼樣去好好地做這個便當。【解說】漳州臺商投資區從設立之初到現在,遊平目睹了它的變化和發展。
  • 李肇星: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怎麼就這麼難記呢
    我的問題是這樣的,目前在中國和西方之間似乎有誤解加深的現象,主要是涉及所謂的三個「T」的問題,也就是貿易問題、臺灣問題和涉藏問題。這樣的誤解似乎還不只在這三個領域,這樣的一種現象對於中國、西方和整個世界的未來來說都是讓人擔憂的,所以我想問發言人的是,中國是否會利用即將在上海舉辦的世博會為契機,來嘗試另外的一種溝通辦法,這樣的一種溝通的目標是什麼?
  • 臺灣大學生切身感受:「兩岸差距實在大」
    臺灣大學生切身感受:「兩岸差距實在大」 2018年01月23日 13:49:00來源:中國臺灣網   隨著兩岸交流日益密切,有不少臺灣人選擇前往大陸求學或是工作,更能直接體驗當地的社會文化。
  • 李肇星談非法入境、人權、臺灣等問題
    李肇星談非法入境、人權、臺灣等問題   李肇星說,中俄間的這些訪問和其它交流必將為兩國已經非常好的關係注入新的活力。  李肇星還風趣地對在場的中外記者說,看見在座的記者都那麼年輕,所以再告訴你們一條好消息,那就是2003年底,胡錦濤主席和普京總統已經將2004年確定為中俄青年友誼年,雙方將舉行數百名青年互訪、國情知識競賽等活動,我們希望兩國青年積極參加這些活動,增進相互了解和友誼。
  • 國臺辦:歡迎高雄等更多臺灣縣市參與兩岸城市交流合作
    在對兩岸關係性質、兩岸城市交流性質有正確認知的基礎上,我們歡迎包括高雄在內的臺灣更多縣市參與兩岸城市交流合作,共同增進兩岸同胞的親情和福祉。  有記者問,高雄市長當選人韓國瑜提出認同「九二共識」,希望把高雄農產品銷出去,提振當地旅遊觀光業。請問大陸方面有何回應?馬曉光作上述表示。
  • 藏博會上的臺灣人:願更多兩岸交流發生於此
    中新社拉薩9月11日電 題:藏博會上的臺灣人:願更多兩岸交流發生於此  作者 楊程晨 張晨翼  「我在拉薩從來沒有見過這些東西。」62歲的西藏老人沙利瑪在拉薩西藏會展中心的臺灣客商展位前自言自語。  11日,第三屆中國西藏旅遊文化國際博覽會(以下簡稱「藏博會」)展銷會開幕。
  • 10年「杭漂」臺灣青年陳聖浩:文化始終是兩岸交流的橋梁
    中新網杭州12月21日電(趙曄嬌 徐翹楚)「我始終認為,文化是兩岸交流的橋梁,挖掘兩岸文化元素就是我們的特色和使命。希望可以通過文化交流和教育融合將大陸與臺灣的精粹和氣息展現出來。」在從事了10年文化傳播和幼兒教育之後,陳聖浩更加堅定了文化對於兩岸交流的重要性。
  • 兩岸觀光交流停滯 臺灣旅遊業如何翻身?
    面對10月份將舉辦的「臺北國際旅展」,大陸方面也確定今年不參加其中的「海峽兩岸臺北旅展」,這是12年來大陸首次缺席這一活動。停滯的兩岸觀光交流,讓島內旅遊業者感嘆,慘澹的臺灣觀光業該如何尋找「救命稻草」。兩岸僵局導致陸客減少。圖為2016年9月,臺灣觀光業者上街遊行抗議。
  • 歡迎臺灣更多縣市參與兩岸城市交流
    發言人馬曉光表示,「31條惠及臺胞措施」的落實和推進已取得顯著效果,歡迎包括高雄在內的臺灣更多縣市參與兩岸城市交流合作。   發布會上,針對剛剛落幕的臺灣「九合一」選舉相關問題,馬曉光表示,兩岸關係好,臺灣才會好,臺灣同胞的利益福祉才能得到維護和增進。
  • [兩岸春節]兩岸文化交流活動為臺灣春節添年味
    春節長假期間,臺灣各地紛紛舉辦兩岸文化交流活動。來自雲南的普洱茶香、民族歌舞,來自河北的舞獅、年畫,以及福建的雜技等,給島內的春節帶來濃濃的年味。一杯普洱兩岸情 雲茶聯誼慶新春  自大年初一開始,「諸事吉祥·雲茶聯誼」茶文化交流活動在高雄佛光山與臺灣民眾見面。這是第二屆「七彩雲南·相約臺灣」文化交流活動系列活動之一,每天三場的普洱茶品鑑會座無虛席,並將持續到2月13日。
  • 兩岸統一對臺灣有哪些好處?
    「臺獨」隔離大陸在近十幾年,臺灣地區一直享受著大陸給予的各種優惠政策,包括對臺灣地區的進出口優惠,臺灣民眾返鄉政策,臺商到大陸投資政策等,這些都是中國政府為臺灣和平統一做出的讓步,是其他省市都享受不到的。
  • 臺灣醫生冀兩岸醫學交流再現臺商「登陸」輝煌
    臺灣醫生冀兩岸醫學交流再現臺商「登陸」輝煌 2017-11-18  上海東方臺胞醫院院長陳保羅表示,當年臺商進入大陸帶來了兩岸經濟的繁榮,現在我希望兩岸的醫療交流可以更全面,實現第二波兩岸交流促發展的局面。上海東方臺胞醫院內景 繆璐 攝  據悉,與上海的私立臺商醫院相比,上海東方臺胞醫院隸屬上海市東方醫院(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依託大陸公立三甲醫院,開設的科室十分齊全。
  • 「兩岸和平小天使」共聚臺灣交流聯歡
    新華社臺北1月2日電(記者李慧穎李凱)第十五屆海峽兩岸和平小天使互訪交流活動2日在臺北民族小學舉行開營儀式,近80名來自北京和臺北的「和平小天使」們在這裡歡聚,開始將近一周的交流聯誼活動。  「海峽兩岸和平小天使互訪交流活動」是由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中國少年先鋒隊全國工作委員會與臺灣企劃人協會共同組織舉辦,主要面向小學階段的少年兒童。自1992年啟動以來已舉辦了15屆,參與的兩岸孩子超過2000名,大家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2017年7月,臺北民族、民生、敦化三所小學的40名孩子作為「和平小天使」來到北京,與北京大學附屬小學的同學們結成「學伴」。
  • 黃智賢:只有兩岸統一,才是對臺灣最大的好處
    ,只有這樣,才能讓兩岸民眾更好的助推中華民族復興重任,而臺灣民眾也深刻的感受到作為一名中國人的自豪與光榮。臺灣民眾需要清醒的認識到"臺獨"的危害。因此,她努力的在臺灣島內宣傳統一的重要性以及"臺獨"會給他們帶來的危害性,讓越來越多的臺灣民眾了解到民進黨當局推行"臺獨"的真相。這對推動兩岸和平統一將會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面對民進黨當局的諸多"臺獨"行動,中國人民解放軍派遣戰機在臺灣島內進行環島繞行,這對"臺獨"分子是一個嚴重的警告。
  • 兩岸族韻喜福匯走進臺灣少數民族部落交流互動
    (中國臺灣網  普燕攝)  中國臺灣網10月31日臺東訊 (記者 普燕)「通過兩岸少數民族的演出交流,不僅讓我們了解到大陸的少數民族多元文化,同時也為我們部落的年輕人如何更好繼承和發揚本民族文化打開了思路」,臺灣阿美族歌王林照玉女士31日接受記者時如此感嘆。
  • 臺旅會北京辦事處主任:希望兩岸交流不受影響
    臺旅會北京辦事處主任:希望兩岸交流不受影響     「對這次(復航班機墜河)意外事件,我們感到非常悲痛,相信各方會吸取教訓,努力改進設施和服務;希望兩岸交流不會因此事件而受影響。」臺灣海峽兩岸觀光旅遊協會北京辦事處主任楊瑞宗10日在北京如是表示。  2月4日,臺灣復興航空GE235航班從松山機場起飛不久後墜入基隆河,截至9日已造成機上40人罹難、15人受傷、3人失蹤。其中,31名大陸乘客中,26人罹難、3人受傷、2人失蹤。
  • 聽4位不同領域從事兩岸交流的臺灣同胞,講講他們眼中的兩岸及未來
    《環球時報》記者近日採訪多名不同領域從事兩岸交流活動的臺灣同胞,通過他們的講述我們可以一窺近年及眼下兩岸關係的現狀,並從中獲得一些啟示。這名和江浙滬地區的臺商與臺生交流很多的臺灣人士告訴記者,隨著北京對在陸臺灣人給予日益同等的待遇,有大中華意識、願意同大陸交流合作的臺灣人很多都已經「用腳投票」來到福建、上海等地,而民進黨近年來的政策尤其是「反滲透法」的通過,也讓他們越來越不願意回臺參與政治事務。「客觀來說,民進黨上臺4年來,兩岸官方交流雖『冷』,卻並未阻擋民間來往『熱』度的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