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黑老黑一本黑
不知道最近是怎麼了,明星們都扎堆去成都開店。關曉彤開奶茶店,黃曉明開烤肉店,孫藝洲開燒烤店。
影視業寒冬,明星們只能靠做做餐飲,才能維持得了生活,
這樣子?
不想當廚師的明星不是好球員
有數據顯示明星搞副業,60%都是餐飲,這其中火鍋店最受青睞。陳赫的賢合莊、孟非的黃粱一夢、任泉的熱辣壹號、賈玲的辣莊、薛之謙的上上謙、鄭凱的火鳳祥等等。
看看,火鍋有多受歡迎。
明星開火鍋店並不是因為自己愛吃,畢竟喜歡吃≠會做,開火鍋店主要還是因為門檻低利潤高。《2018年中國餐飲業年度數據報告》顯示,火鍋行業每平米營收為2.63萬元,淨利率高達11.8%。
鍋底一加,湯一倒,顧客自己涮吧涮吧就行,後廚只要負責洗菜切菜,省時又省力,而且賺的還多。
畢竟是明星店,走的就是高流量高價位路線,價格甚至能高到上新聞熱搜的那種,比如孟非家黃粱一夢的毛肚曾經賣到380元/斤。
知道的是吃了盤毛肚,不知道還以為自個點了個啥龍肝鳳膽。
高價的不止是火鍋,明星賣的奶茶也同樣讓人高攀不起。楊天寶女士曾經開了家富麗堂皇的奶茶店,店裡掛滿了自己的寫真,有粉絲捧場點了奶昔,結帳時一看傻了眼。
兩杯奶昔,96塊錢。
好傢夥,上次看到這麼貴的奶茶,還是奈雪的霸氣山竹,不過山竹本身價格就貴,成本擺在那,能理解。
或許明星從來不逛菜市場不知道我國居民的真實生活水平,才會頻繁出現這種天價菜品的新聞。可以理解,明星們,都是住在天上的。
這種店鋪誰會去買呢?
一,好奇的路人,二,粉絲。但是路人從來只是嘗個鮮,被割一次就夠了。只有粉絲才會心甘情願給自家愛豆打錢,一次一次又一次。
但是粉絲也是有底線的,被割的次數多了也不會再去支持。於是明星店要麼因為價格太高不接地氣倒閉了,要麼因為管理不善衛生太差頻繁上熱搜,最終還是倒閉了。
比如韓寒的很高興遇見你餐廳從初開業的人山人海,到最後沉入海底,後會無期,也不過一兩年時間。
那些跨過山和大海去打卡的粉絲,有多少是趁興而來敗興而歸的呢?
由於無心管理或者不善管理,明星們開的店大多都是熱熱鬧鬧開張,冷冷清清倒閉。畢竟明星的主業是唱跳rap打籃球,真讓他們去經營店鋪,也是強人所難。
你以為在經過社會毒打之後,明星們對於開店這事會更謹慎嗎?
事實是,不懂行的明星幹餐飲越來越起勁了,比如關曉彤,戲越演越差就算了,啥都不懂也開始進軍餐飲業了。
11月6號在成都開了她第一家奶茶店,開業那天人身人海,敬業的她在成都的寒風裡賣力的扮演著敬業老闆的角色。
不過這次她的店走的是親民路線,賣的終於是正常人喝得起的奶茶了。
從開店到加盟
是關曉彤打算轉行搞商業了嗎?
當然不是,開奶茶店來錢哪有拍戲來錢快。
明星搞副業搞得火熱還不是因為近年IP經濟帶火的,既然南極人都可以賣吊牌,那明星自然也可以,於是各種XX明星加盟/投資的店鋪越來越多。
擱以前明星還要因為不懂經營而頭疼,雖然也不差這點錢,但是虧錢的感覺還是不太好。
於是代運營管理的公司出現了,這就和咱搞自媒體一樣,有人凡事親力親為,自己碼字自己和讀者battle,有人把號丟給MCN,有空才瞅瞅。
明星開店正在朝著後者發展。
文章開頭咱寫黃曉明、關曉彤、陳赫他們店都扎堆開,其實扎堆是一種正常的商業現象。就像KFC100米範圍內一定有一家麥當勞,就像岡本和杜蕾斯總是同時出現在超市櫃檯。
只不過這幾個人不止扎堆開店,他們的宣傳文案也是同樣的套路,IP+品牌露出+人氣烘託。
就像這樣,
圖片來自天眼查
原因只有一個,這些店都由同一家公司運營——四川至膳品牌管理有限公司。
這家公司大家應該都不熟悉,但如果說【譚鴨血】可能就有印象了,譚鴨血、關曉彤的天然呆、黃曉明的燒江南、陳赫的賢合莊、孫藝洲的灶門坎,他們統統歸屬於至膳。
至膳的品牌運營能力應該還是可以的,畢竟譚鴨血這麼難吃,到現在還沒倒閉,的確牛逼。
找運營公司當然不是為了打理一家店鋪,而是為了管理全球的加盟商。關曉彤的店鋪才開業一個月,現在就已經開放加盟了。
你品,你細品。
打鐵要趁熱,加盟要趁早,是不是這意思。
甭管懂不懂核心競爭力,反正搞錢就對了。開放加盟代理才是明星店鋪賺錢的正確方式,以韓寒的很高興遇見你為例。
很高興遇見你餐廳2014年2月份正式開業,隨後就開放加盟,2014年的國慶節當天,有6家店同時開業,餐廳一路從北上廣深開到了太原、唐山等三四線城市。
最頂峰時期,全國門店超過了60家。
都說步子邁太大會扯著蛋,這還沒站穩就開始跑,不摔殘廢算我輸。
由於店太多又擴張的太快,總部根本管不過來。有加盟者透露只要給了加盟費、品牌授權費、管理費啥的就可以正式加盟,至於加盟商的資質審核,幾乎不存在。
以太原為例,加盟需要繳納10萬元保證金和品牌使用費,5年50萬,之後在租個大點的門店就成了。各種七七八八的費用加起來,前期大概需要投入200萬左右。
加盟初期總部會負責培訓和裝修,往後的管理則越來越鬆散。由於缺乏監督,餐廳的問題開始暴露。
有的無證經營,有的為了搶客源,自家人打自家人,有的店則是老鼠掌控廚房。總之各種問題頻發,被記者曝光還被工商局點名。
餐廳的名氣一落千丈,一座城池和沒吃過你的豆腐這樣的命名除了讓人覺得尷尬以外,毫無卵用,韓寒的海報貼的再多也無力回天。
餐飲業講究的就是個安全,菜難吃不要緊,食品安全出了問題就是觸了底線。
多重壓力之下,餐廳經營越來越慘澹,就算有那麼一些用心經營的也被拖下了水,畢竟穿的是同一條底褲,大家同氣連枝,出了事誰都跑不掉。
很高興遇見你就這樣涼了,加盟者的錢也打了水漂,但是品牌方並不虧,光加盟費就賺了上千萬。
這種靠名人背書做起來的店絕大部分都是曇花一現,這類餐廳除了IP以外,毫無特色。由於管理缺失,餐廳不論是菜品把控還是服務質量都無法呈現統一標準。
想要實現規模化經營,簡直難上加難。
諸多失敗案例在前,上趕著開店的明星依然絡繹不絕,我們不妨思考一下背後的原因。
是明星有獨家秘方嗎?是為了彌補市場空白嗎?
如果都不是,那你猜猜明星搞餐飲是為了啥?
在我們以往的認知,一個品牌往往是在積累了足夠的名氣和底氣之後才開始搞直營或者加盟,但現如今明星開店,一開張就加盟。
張繼科的奶茶品牌,猴子的救兵2018年成立,2019年3月開放加盟,17天布局100家店,2個月內加盟數量超300家,單店加盟費為5-6萬。
胡海泉的本宮的茶成立於2015年,單店加盟費9萬,保證金2萬,目前已籤約近300家店。
2018年被成為新茶飲的元年,喜茶、奈雪的崛起讓大家發現了這片潛力無限的大陸,於是資本開始瘋狂灌水。
我家樓下那條街去年一年新增了不下10家奶茶店,小鹿茶、小確幸、答案茶、搞茶、machimachi、書亦燒仙草、幸福侯彩擂、一點點、蜜雪冰城、益禾堂等等,而街對面的商場裡則是yotea、喜茶、奈雪、伏見桃山這類客單價更高的店。
不論是街道的哪一邊,奶茶店都在不停的換血,一家奶茶店幾乎開不過半年就倒閉。兩周不去逛街,你都不知道外面的奶茶店誰又換了新招牌。
再聯想一下同時往裡湊的明星們,是不是有瑞幸當初內味兒了?
說句不好聽的,現在那種一開張就開放加盟的明星店,我都不好意思說她們是在創業,簡直就差把撈錢倆字貼臉上了。
演而優則導如今變成演而差則商,演技越來越差的明星越來越熱衷做生意。線上搞直播帶貨收坑位費,線下搞加盟,還是收坑位費。
明星這倆字,恍如行走的收割機。
有的時候甚至不需要搬出明星的名號,只要是個熱門IP,就能開店搞加盟,比如大聖歸來奶茶店。
對於普通人而言,明星這輩子都是可望不可及的存在,倘若有機會能和他們的名字有所關聯,那一定得前去探個究竟。
就算對方根本不是自己粉的愛豆,也不妨礙打卡的熱情。
明星開店自帶話題,能賺當然好,就算最後生意幹不下去了,也不妨礙本職工作。韓寒的很高興遇見你徹底撲街,但這對他本人的形象沒有絲毫影響。
他依然是8090一代的意見領袖,是新晉青年導演,是冠軍賽車手。
論開店,我只服我冠希哥。雖然開潮牌店是被逼無奈,但人的確是在踏踏實實經營店鋪。不管是選址還是選貨,亦或是店鋪運營管理全都是自己一手操辦,如今的CLOT搞得風生水起。
冠希哥和其他明星的區別就在於,他並不是來玩票撈錢的,而是真的把潮牌做成自己了的事業。從2003到2020,CLOT的版圖越來越大,2017年的時候還獲得了虎撲數千萬的投資。
明星開的店鋪至多不過三五年的壽命,少有人能將其做成一門真正長久的生意。
在浮華的娛樂圈,好的演員好的作品越來越少;在危機四伏的商界,投機取巧的商人越來越多,賣臉的生意越來越好做,撈錢的門檻越來越低。
消費粉絲這事是沒有止境的,不管他們是作為消費者還是加盟商。
粉idol需要激情,但做生意需要冷靜。
明星光環只是敲門磚,運營和品控才是根本。
背靠明星的名頭就能躺賺?你想peach呢~
參考資料:
明星開店,死於自信;於見財經,於見
「明星開店」靠譜嗎?322個明星店鋪的生存報告,零售商業內參
部分數據來源RET睿意德中國商業地產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