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公園無垃圾,儘管公園沒有設置任何垃圾桶,垃圾都去哪了?

2020-12-24 yang望世界

常言道,細節決定成敗。但此外,細節還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素質。比如有的遊客去景區旅遊,穿得光鮮亮麗,但隨手亂扔,對她的印象便會大打折扣。在我國,遊客在景區亂扔亂畫上過很多次新聞,多到人們都已司空見慣,甚至覺得這很正常。但在日本一公園無垃圾,儘管公園沒有設置任何垃圾桶,垃圾都去哪了?原來是遊客們主動將垃圾帶回家了,這個公園就是日本的尾瀨溼地公園。

眾所周知,日本的國土面積十分狹小,由於處於地震帶上,發生地震十分頻繁,所以日本做任何事情都會追求盡善盡美,尤其是對旅遊業的發展。

早在1949年,尾瀨溼地公園憑藉它怡人的環境,優美的景色,清新的空氣,再加上一首歌的助推,一躍成為網紅勝地。大量遊客接踵而至,雖然推動了日本旅遊業的發展,帶來了經濟利益,但因為遊客實在太多,大大超過了公園的容納量。

所以,隨之而來的就是公園被汙染、垃圾隨處可見、植物被破壞等現象時有發生。最終,這個純天然的寶地公園漸漸失去它的美。針對這樣的情況,日本當地政府絕不含糊,立即採取行動。

聯合公益組織,以人們喜聞樂見的方式發動號召,倡導遊客們把垃圾帶回家。久而久之,日本人民就養成了這個習慣,因此,尾瀨溼地公園也不再另設垃圾桶,甚至在外地遊客很詫異的時候,非常自豪的解釋這一行為。

聽到這裡,讓小編很觸動,若是我們國家可以向日本學習這一行為,那麼肯定會少很多「髒亂差」的旅遊景點。小夥伴們怎麼認為呢?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介紹到這裡,下一期會帶大家去看更有意思的地方。

相關焦點

  • 日本無垃圾公園,景區不設垃圾桶,遊客自覺把垃圾帶回家
    尾瀨國家公園的自然環境豐富多彩,如果你沒有親眼見到尾瀨初夏的馬蹄蓮,盛夏的萱草,秋天的紅葉,你會願意相信,60年前的尾瀨溼原曾經乾燥裸化、垃圾遍地、遊客擁擠嗎?【攝影:El-Branden Brazil,現居日本東京,英國著名攝影記者,環球旅行攝影師,多次作品獲得國際攝影大獎。
  • 逛公園垃圾怎麼扔?北京的公園景區是否有「四色齊全」垃圾桶?
    從5月1日開始,北京正式開始實施生活垃圾分類。根據垃圾分類新政,等級景區將從現有的「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兩類垃圾桶,增加到「可回收物、廚餘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四類垃圾桶。此外,等級景區應至少設置一處「有害垃圾」桶,對於涉及餐廳的景區在餐廳設置「廚餘垃圾」桶,並在景區顯著位置製作垃圾分類內容介紹標識牌。
  • 小區沒一個垃圾桶,垃圾去哪了?
    儘管小區裡沒有一個垃圾桶,但整個小區乾乾淨淨,樓梯間、路上沒有一點垃圾。 長沙晚報記者 李卓 攝長沙晚報訊(記者 李卓 通訊員 李亞輝)3.67萬平方米範圍內,樓棟間、路面沒有一點垃圾,有意思的是,偌大的小區竟然沒有一個垃圾桶。近2000名居民吃喝拉撒產生的垃圾哪去了?
  • 不僅因為垃圾分類,日本街上垃圾桶少還有這樣的原因
    對比國內有些街道亂扔垃圾、髒亂差的現象,很多人想當然地會以為,是因為日本國民素質高,環保意識強,不會亂扔垃圾,而且會自覺進行垃圾分類處理。其實不然,「日本街上的垃圾桶很少」這一令世界矚目的「不可思議」現象有著多方面的原因。大家和小編來一探究竟吧~1995年發生在日本的「東京地鐵沙林毒氣事件」是導致日本政府撤掉街頭垃圾箱的最直接原因。
  • 垃圾分類進公園 自然教育受熱捧
    去年五一假期前,深圳幾大公園開展「垃圾不落地,深圳更美麗」最大限度減少垃圾桶設置的試點行動一經開展,引發市民大討論,一些市民擔心垃圾桶減少可能會導致垃圾增多。如今一年過去,實際效果如何? 走公園活動中,市民代表們驚訝地發現,公園的衛生狀況並未下滑,同時為了配合撤桶,幾所公園增設了垃圾分類集中投放點,進一步倡導環保。
  • 日本這個公園沒有垃圾桶,遊客紛紛拍手叫好,景區環境優美
    日本這個公園沒有垃圾桶,遊客紛紛拍手叫好,景區環境優美我們都知道日本這樣一個國家,其實在國際上擁有著非常良好的聲譽,因為日本的國民都十分注重公共場合的衛生,所以在日本的無論是街道上又或者是各種各樣的景點當中,你都可以看到這裡其實是非常擁有著各種各樣的乾淨的環境
  • 濟南公園(景區)垃圾分類方案「出爐」:設置四個分類桶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程凌潤 實習生 魏楚夢9月27日,濟南市園林和林業綠化局官網發布《關於加強公園(景區)垃圾分類工作的指導意見》,園區應至少設置一處垃圾集中收集點,內含廚餘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等四類垃圾桶
  • 垃圾分類了,為什麼你家門口沒有4個垃圾桶?
    垃圾分類了,為什麼你家門口沒有4個垃圾桶?轉眼間垃圾分類真的就來咱天津了12月1日是天津實行垃圾分類的第一天好消息是天津並沒有開出任何罰單但生態城綜合執法大隊共開出12份「整改溫馨提示」
  • 滬一小區撤銷樓棟前的垃圾桶 改為定時定點投放垃圾
    「且不說撤了垃圾桶扔垃圾不方便,就說晚上7點半之前要扔垃圾,但我那個時間點經常還沒有下班到家。」家住閘北公園附近一小區的居民殷女士反映,小區物業在沒有和業主商量的情況下,將每幢樓前的垃圾桶撤掉,只設置了一個投放點位,且一到時間,垃圾桶就會被拉走,導致出現了垃圾亂扔的情況。  最近,類似的情況在不少小區出現。
  • 延平:「露天垃圾場」變身小公園
    為持續深化創城工作,延平區啟動了為期六十天的「全域無垃圾」專項行動。通過基層村居的高效治理、各級部門的上下聯動,全區清理垃圾1680噸,專項行動取得顯著成效。全域無垃圾,先從房前屋後做起。在延平東山社區的這兩棟民房間,不久前建起了一個小公園,每到傍晚都聚集了不少附近的居民。
  • 為什麼日本垃圾桶那麼少?想要扔垃圾的時候怎麼辦?
    所有去到日本的小夥伴,都會感慨日本的乾淨整潔。日本無論是大馬路還是小街小巷,都非常乾淨,沒有一點垃圾的痕跡。同時也會發現,日本路邊的垃圾桶少到可以忽略不計,走在路上想丟個垃圾,都不知道丟到哪裡。(小編有過垃圾放在包裡放到整個包臭掉的經歷...)
  • 日本街道沒有設置垃圾桶,為什麼那麼乾淨?難道日本人都有潔癖?
    日本街道沒有設置垃圾桶,為什麼那麼乾淨?難道日本人都有潔癖?我們都知道,日本是一個小小的島國,但是經濟實力是很強大的。日本的地鐵交通可以說是非常發達的。其實去過日本的人都會發現這樣一個問題,日本的街道非常的乾淨。
  • 七星巖景區門口和牌坊公園設置專門垃圾桶
    設置專用容器、引導規範投放、及時清運消殺、強化規範處置、做好作業防護。七星巖片區已在南門玉屏廁所垃圾桶旁、西門售票前廣場垃圾桶旁、北門遊客中心廁所垃圾桶旁分別設置一次性口罩收集點(紅色危險品垃圾桶),所有一次性口罩收集點由專人統一收集,統一清運至西門垃圾清運點後進行集中銷毀。
  • 日本繁華街道上找不到垃圾桶,垃圾都去哪兒了?原來秘密在這裡!
    兒子最近去日本做一場旅行,因為是自由行,所以可以去許多地方逗留一段時間,因此觀察的也就更為細緻一些,並不僅僅是景點「到此一遊」的走馬觀花,也看到許多日本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細節,例如幾天之後他給我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為什麼日本街頭垃圾箱特別少,甚至一些步行街整條街都沒有。
  • 一款能輕鬆做垃圾分類的日本垃圾桶
    而且一扔瓶瓶罐罐什麼的,垃圾桶就一下子就裝滿了。每次扔砧板上殘料,都要頻頻彎腰倒入垃圾桶,也是很累。所以,小編一直在找一款能讓自己用起來更順手、更舒心的廚房垃圾桶。於是在我司買手的安利下,小編終於歡歡喜喜地把一款超大容量的垃圾桶推回了家。它就是來自日本品牌「Risu」的雙層密封垃圾桶。
  • 垃圾都去哪兒了?記者跟隨分類垃圾去「旅行」
    今年年底前,南京將正式進入垃圾分類「強制時代」。眼下,不少市民在積極參與分類的同時,總不免疑惑:分好類的垃圾去哪兒了?記者從南京市城管部門獲悉,為讓更多市民了解南京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流程,提高分類意識,南京市垃圾分類辦公室組織開展的「跟著垃圾趣旅行」主題宣傳活動於23日正式啟動,計劃用兩個月時間,分25批次帶領千名市民去近距離了解垃圾分類的整個流程。
  • 澳墨爾本一學校將不設垃圾桶 學生需將垃圾帶回家
    中新網8月27日電 據澳洲新快網報導,為降低垃圾處理成本,澳大利亞墨爾本女子中學計劃禁用垃圾箱,並告知該校的1300名學生須將垃圾帶回家。報導稱,墨爾本女子中學坐落於里奇蒙。這所公立學校表示,將逐步推行一項類似國家公園所採取的政策,即學生須將帶來的東西帶回家。校長莫尼表示:「這就意味著像出入澳大利亞國家公園一樣,誰產生的垃圾,就得誰負責清理。初步擬定的計劃是墨爾本女子中學將不再設置垃圾桶。」莫尼還稱,「澳大利亞是全球發達國家中浪費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 海埂公園 隨意丟棄垃圾使美景「打折」
    &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海埂公園 隨意丟棄垃圾使美景「打折」&nbsp&nbsp&nbsp&nbsp國慶中秋長假,昆明各景區景點工作人員、志願者各司其職,積極勸導、引導遊客文明出遊。
  • 景山公園垃圾桶10分鐘「分揀」一次
    雖然假期遊客總量較平時大幅增加,但景山公園區內依舊清幽整潔,路面上乾淨得只看得到偶爾停佇的小鳥和細片落葉。而公園內美麗潔淨的環境,與今年北京實施的垃圾分類政策密不可分。北青報記者採訪了解到,在景山公園,保潔人員每隔10分鐘就會對垃圾桶裡的垃圾進行重新分揀,幫助遊客做好垃圾分類。
  • 琵琶島公園開放不久 垃圾成堆沒人管!
    今天上午9:00,「視聽文山」記者來到了琵琶島公園,早晨的琵琶島公園是熱鬧的。空氣清新,老年人在廣場舞的歌聲中鍛鍊,帶孩子散步、買菜路過的市民在這裡駐足休憩......本該與這美景為伴,悠閒愜意的一幕,卻被公園裡滿地的垃圾所破壞。市民:「環境衛生太糟糕了,沒有人來打理,這個公園那麼好的環境,到處是垃圾,看著都心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