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正值香港回歸20周年,有一部獻禮香港回歸20周年的電視劇正在央視黃金檔播出,它就是《我的1997》。
「見證時代滄桑巨變,演繹人間悲歡離合」
海報上的這句話道出了香港回歸前後時代的變遷和人物的成長和轉變。
雙線敘事講述大陸、香港二十年來的時代變遷
十年前,麥貫之執導的獻禮香港回歸十周年30集電視連續劇《香港姊妹》在央視黃金檔播出,香港姑娘朱秀玲和林雨虹由於家庭命運不同,一個上了大學,一個只能在島上打工生活。1997年香港回歸後給她們的生活帶來天翻地覆的變化,這也是時代變化中社會生活的縮影。
今年,王偉民執導的獻禮香港回歸二十周年年代勵志劇《我的1997》在央視播出,瑛子攜手印小天聯訣主演,這部劇用高建國和安慧的一段扣人心弦的愛情,連接大陸和香港1976年至1997年間的歲月變遷。
高建國和安慧在內蒙古知青期間成為一對兩情相悅的情侶,回北京後由於懸殊的家庭地位受到父母勸阻。高建國和安慧的哥哥爭論中失手傷人後逃港,安慧也被家裡安排身嫁門當戶對的王樂,這對相愛的戀人無奈成為一樁時代的悲劇。逃港後的高建國和母親一起留在香港發奮創業,歷經磨難最終成為成功企業家。
《1997》用雙線敘事的敘事手法平行地將中港兩地二十多年的風起雲湧展現在觀眾眼前。
高建國從內蒙古回來時的北京胡同
導演按照時間發展順序,把北京安慧、家人的故事和香港打拼的故事平行鋪展開來,令觀眾更直觀地看到兩地的變化對比。
不夜城香港
這種把紀實性和故事性結合的敘述是本劇的特色之一。
導演王偉民說,
這就要求我們在處理情節與人物的時候,張弛有度、大小相宜,才能夠通過這樣一個篇幅,展現這麼大的歷史畫卷。劇中,我們嘗試用真實的歷史資料鏡頭與故事片鏡頭相結合的辦法,這就需要攝影、美術、剪輯等部門,在敘事語言的設計上給予恰當的關注,使得這部劇既不能完全像紀錄片,也不能太像一般的電視劇。紀實感與故事性的完美結合,是我們最大的亮點。
在這20年來,人物經歷了改革開放、粉碎四人幫、文化大革命的結束、1977年恢復高考、香港回歸等事件。
粉碎四人幫
在特殊的時代環境下,這些事件成為陸港兩地之間的情感紐帶。
人物的起伏和成長,是時代背景下的勵志故事
《我的1997》展現這個特殊時代的方式,聚焦於刻畫「小人物」在時代中的生活和情感變化。
男主人公高建國逃港後,母親為了抓他也被迫留在了香港,他們倆面對香港高昂的物價,首要問題就是沒有資金。
好不容易找到一位親戚,親戚家裡也非常拮据,被問到以後打算怎麼辦時,高建國說,先把身份解決了,然後在香港打拼奮鬥。
短短的一段話表現出高建國努力上進、不服輸、不怕吃苦的性格特徵。
因為沒有錢,高建國和母親只能花200塊錢白天住在別人家,晚上出來打工流浪。恰逢下暴雨,母親卻發燒生病,他們連看病的錢也拿不出來。
艱苦的條件下,高建國勵志要闖出一片天,理智明理的母親也說,「人生的路是自己走出來的」,香港打拼之路正式開始。
改革開放後,學習英語風席捲而來,英語成為中國人了解世界的窗口。
身處香港的高建國更加明白學習英語的重要性,他明白英語即將成為必不可少的一門外語。這一設定表現出高建國的超前意識,也成為之後勵志故事的前提條件。
學習英語後的高建國順利考入香港大學,最終改變自己的命運,從一個大陸來的「偷渡客」一步步創業逆襲。
而留在北京的安慧的命運也十分坎坷,迫於家庭壓力嫁給王樂後生活並不幸福,王樂在父親被抓後酗酒,安慧一心複習功課考大學卻遭到「渣男」王樂阻止,甚至對安慧使用家庭暴力。
這部劇把安慧設定為一名具有獨立意識的新時代女性,經歷過失去愛人、悲慘婚姻、親人反目後,安慧並沒有因此消沉。
她是一個富有韌性和理想的角色,她相信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才能改變命運,生活的艱難讓她更加堅定。
無論是血氣方剛的創業故事,還是時代演變中的兒女情懷,都成為一代人心中永不磨滅的印記。
也是因為像他們這樣的「小人物」的拼搏不懈,才有了祖國今日的富強。
在《我的1997》中,港式風情充斥在香港大街小巷中,年代的記憶又重新浮現在觀眾眼前。
「東方之珠」回歸那天的璀璨奪目,經歷的風風雨雨,刻畫在每一個人心中。
就像慶祝香港回歸的歌曲《公元1997》中所唱的:
1997年,我悄悄的走進你,讓著永恆的時間和我們共度,讓空氣和陽光充滿著真愛,
1997年,我深情的呼喚你,讓全世界都在為你跳躍,讓這昂貴的名字永駐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