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爾木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高質量發展

2020-12-12 人民網青海站

人民網西寧3月22日電(楊陽 李莎莎)本網近日了解到,今年,格爾木市將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通過著力穩住工業增長、改造升級傳統產業、加快推動軍民融合產業、增強園區集聚產業能力五方面的工作,紮實推動格爾木市高質量發展。

今年,格爾木市將著力穩住工業增長,堅持穩存量、擴增量,全面落實省州穩增長各項措施,加強水電氣運等要素保障,做好氣價補貼、直供電、上下遊產業對接工作,促進格爾木煉油廠、青海鹽湖工業股份等重點企業滿負荷生產,力爭金屬鎂一體化、3000噸金屬鋰一期、東臺一期1萬噸及藏格鋰業1萬噸碳酸鋰等重點項目穩產達產。加強經濟運行監測調度,做好數據統計、監測和分析工作。做好升規上限入統、一產、服務業統計調查工作,確保新增產能應統盡統。深入開展政策落實年活動,加強企業發展扶持資金爭取,落實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政策,加強政銀企對接服務,支持企業直接融資,有效解決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精準有效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完成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

大力改造升級傳統產業,實施「百項改造提升工程」項目,發展食品級氯化鉀、低鈉鹽、高純鎂砂等高端鉀鈉鎂鹽系列產品,加快推動黃河礦業鎳鈷資源開發、長河礦業多金屬採選、中匯通納米級氯化鎂等項目建設,促進傳統產業裝備和工藝改造升級。銜接協調青海礦業60萬噸烯烴、中創鎂1萬噸鎂合金板材等項目儘快開工,促進中浩15萬噸穩定輕烴項目穩定生產,配合做好城鎮燃氣企業儲氣調峰、應急儲備項目前期工作。積極發展特色輕工業,開工崑崙山礦泉水一期擴建、投鑫礦業100萬噸活性石灰等項目,推動實施納赤臺礦泉水、那河冰泉純淨水項目。

今年,格爾木市將大力培育壯大新興產業,進一步加強鹽湖資源綜合利用、新材料、新能源、裝備製造業的延鏈補鏈,開發鎂合金、鋰電材料下遊產品,重點推進比亞迪3萬噸、中信國安2萬噸碳酸鋰和億升鎂業2000噸鋰吸附分離材料等項目建設,建成魯能700兆瓦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示範、美滿科技光伏儲能電站、70兆瓦分散式風電、金風科技風電裝備製造等項目,開工烏圖美仁光伏光熱園區,力爭中廣核小堆核電等項目儘快落地。

格爾木市將著力加快推動軍民融合產業,充分發揮退役軍人事務局職能作用和人才優勢,加強與駐軍部隊的銜接對接,積極開展國家軍民融合產業示範基地申報和軍民融合產業規劃編制工作,籌備召開軍隊後勤保障及武器輕量化、輕型材料運用及發展論壇。加快創天金鎧裝備製造等項目建設,推動空軍無人靶機、智慧機器人等高科技製造業項目落地,發展高寒地區特種電源產業,做好部隊副食品供應、訓練保障等工作。

格爾木市將進一步增強園區集聚產業能力,堅持做實園區、做實企業、做實項目,加快改善園區基礎設施和汙染集中治理能力,促進產業向園區集中、要素向園區流動、企業向園區集聚。深化園區改革創新,提高綜合服務水平,確保在國家級開發區中綜合排名明顯提升,實現優勢互補、錯位發展。

(責編:馬建輝、楊陽)

相關焦點

  •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強調,「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對此,我們要深入學習,全面理解和把握。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是對我國經濟發展思路和工作著力點的重大調整,是化解我國經濟發展面臨困難和矛盾的重大舉措,也是培育增長新動力、形成先發新優勢、實現創新引領發展的必然要求和選擇。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創新發展。
  • 構建新發展格局須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戰略方向
    這一原則與黨的十九大強調的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基本方略是一致的。堅持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戰略方向、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重點在於既要從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向入手,又要以此為主線展開。
  •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重大理論和實踐創新
    3年多的實踐充分證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決策是完全正確的,是改善供給結構、提高發展質量的治本之策。在新時代,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都要求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動搖,在「鞏固、增強、提升、暢通」上下功夫。
  • 新華社:中央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顯著
    新華社北京12月29日電 國資委29日在京舉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媒體通氣會,介紹中央企業在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去產能、壓減法人層級、加強參股管理等方面取得的工作進展和成效。
  •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提出「八字方針」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新華社北京12月21日電(記者吳雨)21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認為,我國經濟運行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給側結構性的,必須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動搖,更多採取改革的辦法,更多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在「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個字上下功夫。
  • 社科院高培勇: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化逆周期調節,不可顧此失彼
    2013年提出一個關鍵詞叫做「三期疊加」,把當時中國經濟形勢和面臨的問題,集中概括為經濟增速的換檔期,經濟結構陣痛期,前期政策消化期;2014年提出的是經濟發展新常態;2015年提出是五大新發展理念,繼而提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2016年提出要進一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2017年提出了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 邁向新徵程的一次研學與提升——青海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專題...
    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專門設置了「青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綜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高質量發展」「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等一系列課程,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確保參訓學員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理論有清醒的認識和準確的把握,能夠有的放矢,將「道」與「術」相結合,將「學」與「用」相貫通,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 佛山南海持續發力供給側 力促高質量發展
    在「十三五」即將收官、「十四五」即將開局的節點上,為製造業強化高端配套,成為南海持續發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促高質量發展的一道縮影。  近幾年來,作為廣東的製造業大區,佛山南海結合自身發展實情,緊抓「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持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強化產業鏈水平,注重供給側與需求側的匹配與平衡,不斷暢通經濟循環,推動製造業向高端躍升,取得較好成效。
  • 馬鞍山慈湖高新區持續給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機聲隆隆,工人們也正忙碌地搬磚砌牆……  這是高新區在推進新一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踐中發力前行的縮影。圍繞「淘汰低端、提升中端、突破高端」,慈湖高新區堅持創新引領,加快產業升級和企業兼併重組,不斷給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效。
  • 中財辦副主任解讀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內涵
    17日,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在「2016-2017中國經濟年會」上發表演講,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重點闡釋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內涵。內涵擴至四大重點 把握兩個邏輯2016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開局之年,各地區、各部門以「三去一降一補」為抓手,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楊偉民看來,還存在一些對改革模糊的、膚淺的、片面的認識。
  • 湘鄉市「東山大講堂」:吳金明解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湘鄉市「東山大講堂」:吳金明解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來源:紅網 作者:安玲娜 編輯:曾小穎 實習編輯 於佳麗 2016-06-29 14:08:45
  • 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
    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  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需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戰略方向。供給側管理與需求側管理是調控宏觀經濟的兩個基本手段。一般來說,需求側的改革和政策調整直接影響消費者,進而影響總供給與總需求間的總量關係。
  • 為農業農村發展增加新動能——我國積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通過農業、文化、旅遊的深度融合,從農業供給側改革上精準發力,忻城走出了一條以農業產業創新帶動第三產業發展的道路。2017年是我國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隨著改革向縱深推進,田野上響起一曲以「綠色」「改革」和「創新」為主旋律的協奏曲。
  • 黃龍雲: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降低企業成本
    (林洪演攝)  人民網廣州1月26日電 1月26日上午,廣東省人大代表、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黃龍雲在佛山團參加廣東省十二屆人大四次審議分組審議時,強調要紮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降低企業成本,為企業發展助力。  黃龍雲表示,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按照中央和省委的決策部署,結合廣東實際,對廣東「十三五」規劃綱要的實施和2016年工作做了安排和部署,完全贊成這個報告。
  • 五大支柱支撐五大任務 2017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繼續深化
    會議明確,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今年以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為抓手,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初步成效,部分行業供求關係、政府和企業理念行為發生積極變化。明年要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 不誤農時 不失時機 加快農產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他強調,要把握疫情防控向好勢頭,在不誤農時抓緊春耕備耕生產同時,抓住社會生活品質提升帶來的消費升級機遇,特別是前段時間被疫情抑制的消費需求逐漸回升的契機,不失時機加快農產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位於鹹祥鎮的市海洋與漁業科技創新基地,承擔開展漁業增殖放流苗種的培育重任。
  • 劉偉: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
    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需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戰略方向。供給側管理與需求側管理是調控宏觀經濟的兩個基本手段。一般來說,需求側的改革和政策調整直接影響消費者,進而影響總供給與總需求間的總量關係。
  • 11月13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向"凱恩斯主義"說再見
    新聞背景:  近期,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要求,「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這是中央財經領導小組首提「供給側改革」,分析人士認為,這意味著國家經濟調控的著力點將從由需求端入手引導消費,轉向從供給端著力推動產品品質提升,以更好地滿足人們日益升級的物質和文化需求。
  • 漯河市委書記蒿慧傑: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蒿慧傑在廣東招商並考察第二十二屆高交會時強調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持續提升供給體系對市場需求的適配性  11月11日至13日,市委書記蒿慧傑帶隊赴廣東招商並考察第二十二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
  • 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新聞中心-北方網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思想和必須遵循的原則,其中強調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習近平總書記在關於《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的說明中指出,「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必須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