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5日上午,福建省莆田市城廂區文獻路的古譙樓裡,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莆仙十音八樂」正被傳承者們表演的如醉如痴。而在古譙樓沿街的一角,循尋著故鄉熟悉的樂器聲,來自菲律賓的老華僑張思成正在老伴兒及兒女的帶領下尋找到了一家叫做「復茂餅家」的糕餅店,離開莆田60多年,張老先生無時無刻不在想念「復茂餅家」這口家鄉的味道。
張思成老先生口中的復茂餅家,70多年前門店開在古譙樓西側,是張老先生兒時的回憶,後來幾經易址早已搬離他處。當年這這家餅店生意紅紅火火,糕餅飄香的歲月已經深深地印在了老一代莆田人的記憶裡,攜刻在遠走他鄉海外遊子濃濃的鄉愁裡。
復茂百年經典大禮餅、綠豆餅、家鄉粽、興化麻薯、平安餅發展至今已經有百年的歷史。百年經典大禮餅是莆田傳統的肉餅,在興化地方習俗中,具有象徵吉祥、團圓、喜慶的含義。復茂大禮餅經歷四代人傳承,在莆田糕餅製作史上有較高地位。
在莆田,復茂餅家已有100餘年歷史。從最早臨街的一家店,到遍布莆田全市的64家精裝門店,店中每一塊餅糕都傾注了「中華老字號」傳承百年不變的品質。而這種品質背後是復茂糕餅百年誠信的積澱,更是每一代復茂人傳承、創新、超越的不變追求。
「從爺爺到父親,再到我這一代,我們已經完成了『百年復茂』的夢想;我希望在我的堅守下,復茂傳統能夠延續到我兒子甚至我孫子,在他們手中能夠完成下一個『百年復茂』的目標。」陽光、儒雅、健談、開朗、自信,這是復茂掌門人郭繼光給記者的第一印象。
今年55歲的郭繼光是福建復茂食品有限公司的董事長。他還是福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復茂餅家製作技藝第三批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是中國首位在烘焙行業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烘焙專家。
對郭繼光的採訪,就像聆聽一段中國近代歷史,家族故事中揭開一個「中華老字號」百年發展背後的滄桑與過往。
爺爺郭意德(左三)、父親郭繼光(左四)、孫子郭旭(左二)祖孫 (復茂供圖)
前塵舊事
「說百年復茂,就不得不從我爺爺郭誠猷說起。」郭繼光關於家族的歷史熟記於心。
20世紀20年代中期,郭繼光的爺爺郭誠猷被涵江復茂餅店聘為師父,專門研習綠豆餅的製作技藝。由於爺爺聰慧好學,努力勤快,在做綠豆餅的同時,很快便掌握了廣東餅的製作手藝。他還利用閒暇時間到外國傳教士那裡學會了麵包的製作工藝,為當時涵江餅店的發展立下汗馬功勞。「爺爺有糕餅製作的天分,很多糕餅的製作,他只要看人做兩遍後就能掌握其中的要領。在東家幹了5年左右,我爺爺負責起了餅店的所有經營。有一天老闆顏孝良把爺爺叫到了跟前,先是表達了5年來對爺爺貢獻的感激,並鼓勵和支持爺爺去莆田城關自立門戶,擴展復茂的影響力。可見爺爺在老闆心中的分量。」郭繼光說。
20世紀30年代初,我爺爺郭誠猷來到莆田城關,在莆田城裡文峰宮大路街租了一間店鋪,創辦了復茂餅店的分店。當時郭誠猷的分店是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由於爺爺很好地秉承了復茂的經營理念,誠信經營,童叟無欺,在不斷創新的基礎上,很快他的餅店就成為了莆田城裡經營中式糕餅,西式點心最大最有名氣的餅店。」
人生有順水,同時也會伴有逆風。20世紀40年代初,正當郭誠猷的事業做得風生水起的時候,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火,讓復茂面臨了一次滅頂之災。「文峰宮附近著起了大火,街面上幾十家店鋪毀於一旦,爺爺的店鋪也未能倖免。」這場大火沒有把郭誠猷打倒,幾個月後他重振旗鼓,在古譙樓的西側重開「復茂餅家」。
「爺爺育有五男四女,只有父親對糕餅情有獨鍾,父親中學沒有畢業就跟著爺爺經營糕餅生意,並從爺爺那裡學到了一手非常精湛的製作手藝。」郭繼光說當時復茂餅家和城裡大多數糕餅店一樣,都是「前店後廠」的家庭作坊,由於爺爺郭誠猷和父親郭意得的父子同心,辛勤努力,生意日漸興旺。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爺爺和父親經營的復茂餅家參與公私合營,爺爺被分配到城郊供銷社負責城郊糕餅廠的生產,父親則在莆田縣城關糕餅廠任技術骨幹,那時候父親和爺爺還應顧客需求,常常利用晚上的時間為客戶製作糕餅。」郭繼光說也正是爺爺和父親幾十年如一日的堅守,才使得復茂糕餅的製作工藝得以傳承。
新世今生
在郭繼光所在的公司採訪,聽「百年復茂」的新老故事、品茶、吃甜點當是最幸福不過的事情。「我5歲就在父親和爺爺的身旁看他們做糕餅,那時生活貧困,站在跟前就是為了吃上一塊,那時的耳濡目染和從小對糕餅的感情,也是我後來改行的原因。」令記者沒有想到的是,眼前這位笑容可掬、滿腹經綸的非遺傳人郭繼光竟然是半路出家。
1979年,17歲的郭繼光考入福清師範專科學校,兩年後畢業到離家45公裡外的一所中學任英語教師。當時,恰逢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中國大地,復茂糕餅也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福建復茂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郭繼光(馬力 攝)
「從文革到上世紀70年代末,國家是沒有個體經營的,我上班的時候正好迎來整個國家的改革開放,我第一個月40.5元工資中的15元就給了父親拿來置辦製作糕餅用的鍋灶等,讓父親和爺爺重起爐灶重操舊業,復茂糕餅從那時候開始又重新回到普通百姓的生活。」郭繼光說。
中國改革開放後,國家鼓勵個體戶經營,重振旗鼓的郭繼光的父親和爺爺重開「復茂餅家」後,在保留傳統糕餅的基礎上,又開發出人參糕、椰子丸等新產品,產品一上市就深受群眾喜愛。由於復茂糕餅貨真價實,又是老字號,重新開張後的「復茂餅家」生意甚是興隆。「父親和爺爺做的糕餅不僅在自家的店裡銷售,他們還把東西批發到城裡的各個零售店。」到了上世紀80年代末,復茂餅家已經做到家喻戶曉,產品銷往莆田城鄉。
復茂餅家的真正發揚光大還是到了郭繼光這一代。一位中學英語老師是如何放棄自己心愛的職業轉投糕餅這一行業?「每次從學校回到家,我都會看到年邁的爺爺在辛苦勞作,退休的父親一大早就要騎著自行車把糕餅送往城區各個銷售點,作為家裡的長子,看到這些場景心裡很不是滋味。」郭繼光說那個時候他儘量幫父親和爺爺多幹點活兒。
「1991年,爺爺病逝。臨終前他拉著我的手,一再囑咐我要把復茂餅家做下去。看著與我一起生活了近30年的爺爺離我而去,內心那種失去親人的痛可想而知。當時我就在心裡暗暗發誓,一定要把祖輩的夢想延續下去,讓復茂餅店遍布莆田。」郭繼光說到動情處。
在爺爺去世後不久,郭繼光北上南下四處尋師學藝,專程趕往當時國內烘焙技術最好的廣州華美烘焙學校學習,師從中國烘焙界十大名師之一周發茂。這次廣州之行對復茂日後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郭繼光不僅學到了最新的糕餅製作工藝,還研發了「福建名牌產品—媽祖平安餅」、「中華國餅—復茂白蓮蓉月餅」等新品種。最重要的是這一路郭繼光開闊了眼界,打開了思路。
為了爺爺臨終的囑託,為了家族未竟的事業,郭繼光放棄了自己喜愛的教師職業,精力全部投入到復茂餅家的經營和發展上。1996年他創建了復茂公司,家庭小作坊變成了初具規模的現代企業;1998年復茂發展連鎖;2003年復茂公司升格為「福建復茂食品有限公司」,具有百年歷史的「復茂餅家」進入傳統產業現代化經營;2004年復茂建成8000多平米的生產車間和總部大樓,復茂工業園初具規模,成為一個集研、產、銷、教為一體的現代化企業。「中華老字號」、「全國十佳餅店」、「誠信企業」、「福建省名牌產品」等榮譽紛至沓來。
福建復茂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郭繼光(馬力 攝)
或許是曾經的「教師情結」,更多的是對於社會,對於中國烘焙業的「責任情結」,讓郭繼光始終認為人才培養對企業發展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為保證中國傳統糕餅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郭繼光先後投入1000多萬元,於2010年12月啟動了中焙烤「英才計劃」,先後與福州大學、河南技術學院、莆田學院、福建師大福清分校、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等省內外高校合作辦學,至今己經培訓了51期1000多名學員,為社會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烘焙專業技術人才。
「一百多年來,復茂傳承創新不僅僅只為能夠留得住記憶中的鄉愁,家族幾輩人的堅守努力更想為家鄉人做出一顆好餅。一口穿越百年的好味道。復茂人做餅如做人,我們不僅注重品牌,我們更注重被時光打磨了一百多年持之以恆的匠人匠心品質。」郭繼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