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飛糕餅你可能有些陌生,但是說到塘頭路的小糕餅店,臨海人們一定熟悉地點頭。就是這麼一家小小的,不需要招牌,僅一個小窗口來零售的糕餅店,塞滿了各色台州傳統糕點,喚起了台州人兒時的舌尖記憶。
你們多久沒嘗過這家鄉的滋味,你們想了解台州的傳統糕點嘛,小編帶你走進這後屋做前屋賣,自產自銷的醇正美味。
橘紅糕
在百度上搜索橘紅糕就能直接跳出臨海,這絕對是最有代表的台州糕點了。小小的白色柱狀圓形切面的糕點由鮮橘皮和糯米粉做成,外面一層薄薄的糖粉,中心有個紅色的點,口感清涼,有淡淡的甜味和薄荷味。對於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咳嗽痰多等症狀有一定功效。這大概是媽媽輩們兒時的QQ糖了(^▽^)
桂花糕
金秋十月開放的桂花香甜誘人,用芝麻、切碎的金桔餅和桂花糖一起醃漬,保留住它的香甜,讓它在四季都能芬芳在唇齒間。做成桂花糕後更加清香,不會過分甜膩,厚厚的一層桂花糖,輕輕咬下就充實了口腔。
豆沙餃
剛烘烤出來的豆沙餃帶著焦黃油亮的酥皮,像是自帶了高光,光看著就讓人想像入口的香酥感。餃口處隱約看到薄薄的表皮下包裹著的豆沙,怕是下一秒就要溢出來了,可見店家用量的老實。
綠豆糕
綠豆搗泥做外衣包裹著綿口的紅豆沙。綠豆是最常見的穀物,其中含有的維生素、鈣、磷、鐵等礦物質比粳米都多,有別於夏日解暑的綠豆湯,用它來做糕點也顯得養生精緻。綠豆糕一定要新鮮出爐泛著油光卻不膩手的最好吃,時間久了表皮幹了就沒有那般軟糯了。
薄荷糕、花生糕、芝麻糕
預告裡的小視頻主角就是花生糕和芝麻糕,你猜對了嗎^_^ 薄荷糕口感清涼,花生糕和芝麻糕的用料聽名字就知道了,所以很是香鬱。店家將三個口味包裝在一起,讓你一次都能嘗到。
涼沙糕
涼沙糕光聽名字就能猜到是豆沙裹挾著薄荷糕清涼的外衣,從外表就能看出餡料的飽滿。
羊腳蹄
這味小吃的誕生和台州府城(也就是現在的臨海市)有關。相傳唐尉遲恭在修建台州府城時,城牆屢建屢塌,不知不覺中已近元宵,一日天降大雪,滿山皆白,這時只見一頭麋鹿從北固山下只衝山上而去,至山脊,停立稍傾,轉身沿山脊疾奔而去,消失在山林之中。尉遲恭聽聞大感驚奇,感似上天幫助,遂命士兵沿鹿足跡造城,不日,城竟成。尉遲恭感慨道:「此乃仙鹿也」,祭祀時由於冰雪消融,足印漸消,尉遲恭急命人用麵粉拓下蹄印,焚香叩拜。傳至今日,鹿腳蹄變成了羊腳蹄,成了台州府城的一道風味小吃。可它不是真正的羊腳做的,是一種麵食,不過確與羊腳比較相象。把發酵過的甜麵粉做成四周圓、底面平、上面分成四瓣的羊蹄形狀,面上撒上芝麻,烘乾烤成,香甜鬆脆,清香可口。
蛋黃酥
媽媽每月必往學校寄的點心,陷滿皮薄,剛咬上去,牙刃就觸碰到了豆沙,豆沙中央包著流油的蛋黃,鹹甜鹹甜的,滿嘴的回味。
花生酥、桃酥
酥類的點心一定要新鮮才能保證它的酥脆,別看店裡這麼多糕點,全都是當天做的,沒有隔夜貨,可見生意興旺。花生酥帶著海苔的鹹香,每一口都能咬到花生粒。桃酥上撒上芝麻,鬆脆香甜。
去店裡時,後屋的師傅正做著開口笑 ,店家特別熱情地說「我們沒什麼秘方,想看的都可以看」做糕點可能沒什麼秘訣,就是日復一日的成熟,緊盯火候的認真,發麵等候的耐心,包裹餡料的厚實,而生意做的是台州的傳統。「這家店我自己一家人開了二十年了,我家老祖宗就做這個,所以我也響應啊!」就是這麼簡單地傳承老祖宗的手藝,不虛百年老店的名號。
店裡供應:橘紅糕、綠豆糕、花生糕、涼沙糕、薄荷糕、芝麻糕、桂花糕、馬蹄酥、鹹香酥、花生酥、蛋黃酥、苔餅、酥餅、桃酥、蔥酥、香糕、雲片糕、饅頭幹、開口笑、豆沙餅、豆沙餃、羊腳蹄、麻球、苔球、蛋糕、蛋卷、油棗、月餅、餅乾、薑糖。如果你也想嘗嘗台州味道,也可以在公眾號下聯繫我們,把美味郵寄到你嘴邊~
(攝影:金芷伊 秦寄文 後期:食行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