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客家:客家茶亭風雨亭 客家人精神品格寫照

2020-12-25 搜狐網

圖說客家:客家茶亭風雨亭 客家人精神品格寫照


NEWS.SOHU.COM  2004年11月18日11:26  來源:中國贛州網
頁面功能  【我來說兩句】【我要「揪」錯】【推薦】【字體:大 中 小】【列印】 【關閉】
 
 

牌坊式亭

磚石亭

興建亭子

亭外風景

茶香情濃

陶缸茶滿

歇息片刻又啟程

民居式茶亭

休閒新茶亭

    亭,作為一種小型的建築物,最早出現在東周時期,它建在各國的邊境線上,十裡一亭,是士兵放哨的場所,也是邊防線上的交通站。秦漢時期,官方又在十裡長亭中間建一座傳遞郵訊的短亭。這就是「長亭復短亭」的詩句常常在中國古詩上出現的來由。

    隨著時代的演變,長亭與短亭原有的作用消失,這些建在驛道上的長亭短亭便自然成了行人避風躲雨、歇腳休息的地方,也是至親好友、愛者情人送別之處。

    客家祖先從中原扶老攜幼,長途跋涉到南方來定居時,路途上那些長亭短亭給他們帶來的種種慰藉,客家人當然是不會忘記的。從許多客家族譜中我們看到,胸中儲滿了道德良心的客家人一旦定居下來,便在宗族鄉賢的率領下,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在大路小路甚至山徑上,請地理先生堪輿好位置,仿照驛道上的長亭短亭,修建起一座座給行人避風躲雨的風雨亭、茶水亭。亭閣的形態多種多樣,有民居式的、有牌坊式的;有土木結構的、有磚石結構的;有全族人捐建的,也有一家人或幾個人捐造的。到了夏天,總會有人每天無償地燒一缸茶水放在亭子裡供路人止渴解乏。在風雨亭歇腳的一些路人,會在牆上題壁或漫畫,打油詩、小笑話、警世良言……琳琅滿目,被民俗研究者稱為「風雨亭文化」。

    21世紀的今天,儘管村村都通了公路,許多人隨身都攜帶著礦泉水,挑擔行路長途跋涉者已寥寥無幾,但客家地區捐資建造這種風雨亭閣的仍然大有人在。只是亭閣的樣式有了許多變化,它的功能除了供行人避風躲雨外,更多的是讓人歇息賞景。亭閣本身的可觀賞性也是道路風景的一種點綴,一種道路審美的意蘊。

    面對著客家地區到處可見的茶亭、風雨亭,一位人文學者感慨萬千地說:「這些亭閣硬體,是客家族群以人為本、關懷別人、廣行善事的精神品格的一種寫照。這種客家人真誠的人性美與人情美,就是客家族群歷代英雄輩出、偉人不窮的文化底蘊。」(溫禮明  葉卡  記者李傳材  圖  陽春 文)

 







相關焦點

  • 客家精神和海內外客家人分布
    另外,有趣的是,客家人樂意再遷徙,換句話說,他們不是遷徙至一處後,就安居樂業,落地生根。他們的遷徙都是嘗試性的,當環境不宜,他們就再移往有生機、有興趣、有「刺激」的地方。隨時準備再流動也是客家人的特點之一。而最大的相同點是客家人無論身居何處都具有鮮明的客家精神。
  • 客家人的由來與客家精神,身為客家人你一定感到自豪!
    因離鄉別井、客居他鄉,故大部分客家先民紮根在南方的窮鄉僻壤、邊遠山區,面對當時惡劣的自然環境,披荊斬棘、艱苦創業,開闢客家新天地,鑄造了堅韌不拔的客家精神。  從洪秀全的金田起義、康梁的維新變法、何子淵的教育革新,再到孫中山的民主革命,無不得益於「始終以國家民族大義為己任、敢為天下先、善為天下先、屹立潮頭、自強不息的的客家精神」形成發展  客家精神的形成與發展,與客家歷史與文化的發展演變關係密切。
  • 天下客家一家親-客家人與客家文化漫談
    還有人說:哪裡有陽光,哪裡就有客家人;哪裡有一片土,客家人就在哪裡聚族而居,艱苦創業,繁衍後代。  由於客家人行走天下,移民世界,且在海外商界不乏成功者,因此有「東方猶太人」之稱。  客家人是遷徙到南方的漢人  說到客家人,人們馬上會問:何謂「客家」?
  • 客家藍衫,穿在客家婦女身上的客家文化和精神
    客家藍衫客家人的傳統服飾被稱為客家藍衫,以樸素而名,顏色多以黑、白、藍為主色調,其布料也大都為藍色和黑色,早期傳統的客家服飾的開襟形式主要有「大襟」、「琵琶襟」、「對襟」三種。早期客家人普遍生活在山區,物資匱乏的情況下「靠山吃山」,只能利用耕田種地得來的農作物來維繫家裡的口糧,也有作為家裡主要收入的來源。藍衫正是客家人艱苦勞作的一個側面反映。客家婦女長年出入山野田園勞作,穿大襟衫行動較為方便,耐髒耐洗而又不顯得張揚。
  • 客家印象—我是客家人
    蓑衣大多數客家人的孩子都被長輩告誡過:天上的雷公,地上的舅公。在客家人的認知裡,舅舅為大。 客家祠堂每過十幾二十年,宗族裡就會有專人在族譜上記載嫁入或出生的人口,不同的分支有不同的堂號。慢慢長大後的客家小孩,又會一輩一輩傳承傳統的客家文化。
  • 福建、廣東、江西客家人永恆的記憶:客家圍屋
    相信很多客家人都聽過一首名叫《客家阿媽》的歌曲。歌曲中有一句經典的歌詞讓人難忘:那一天我為你回到了家思念已爬滿了你的白髮你對我說客家人要志在天涯別為這老圍屋把心留下 客家圍屋、客家排屋、客家土樓是客家人居住和生長的記憶,其中客家圍屋的覆蓋面最廣
  • 客家人從何處來?客家為什麼不是少數民族?
    陶淵明仿佛是客家的精神導師——其實陶淵明生活的年代在東晉至南北朝,也恰是客家人第一次大遷徙的時期。「無山不住客,無客不住山」,客家人對山的偏愛,以及對定居點的選擇似乎也是受到了陶公的影響。層出不窮的暴力事件讓社會各界對客家移民的歧視和詆毀越來越重,而「土客械鬥」也無意間促成了客家人群體意識的覺醒。眾多客家有識之士開始為客家人的生存權益發聲呼告,並對社會上的謾罵和偏見撰文駁斥,還言之鑿鑿地指出,客家人並非蠻夷,而是和廣府人一樣都源自於中原士族。
  • 東方的古羅馬城堡|未見客家人,先見客家樓
    俗話說,「未見客家人,先見客家樓。」的確,客家古民居就像一座座古羅馬帝國的城堡屹立在青山綠水之中,構成一幅幅神秘而絢麗的畫卷,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稱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神話般的農村建築模式」。贛南客家70%以上的圍屋在龍南市,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龍南關西圍。
  • 圖文:梅州有個"中國客家博物館",客家人必看!
    中國客家博物館是以全面展示漢族客家民系文化淵源與發展的博物館,也是整體性生態博物館,其特點是以主館客家博物館承擔整體性博物館中的樞紐的功能,其餘一系列利用古建築設立的各具特色的大學校長館、將軍館、客家匾額館、黃遵憲紀念館、華僑館、梅州名人廉吏館等衛星館,以紀念特定的傑出人物或特定的文化為主題,與主館《客家》陳列主題構成互補關係,形成了客家文化整體性生態博物館網絡。
  • 客家人和客家文化
    16日上午,由三明市客聯會、寧化石壁客家宗親聯誼會、馬來西亞居鑾客家公會等社團組織共同主辦的第26屆世界客屬石壁祖地祭祖大典在寧化舉行。來自省內外58個客家社團的代表齊聚祖地,尋根謁祖,共話發展。
  • 「客家博物館」客家人的客鄉情
    中國客家博物館由主館中國客家博物館和分館黃遵憲紀念館、梅州大學校長館、梅州將軍館組成。主館館內設有固定陳列《客家人》主題展覽,展示了客家淵源、客家風俗、客家民居、客家文化、客家精神等內容。這個字,在客家話裡是「我」的意思。天花板上,還做成了客家圍龍屋的模樣,一股客鄉風情撲面而來。
  • 【客家文化】客家人的由來
    客家人是以客家語為母語的一個漢族民系,是中國廣東、福建、江西、中國臺灣等省本地居民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南方古代漢族移民群體,客家人是世界上分布範圍廣闊、影響深遠的民系之一。客家人在上千年的遷徙歷史中,已經和其他遷徙族群一樣成了很多地方的原住民。客家的源流始於秦徵嶺南融百越時期,歷魏、晉、南北朝、唐、宋等發展,最遲在南宋已形成相對穩定的族群——客家人。據估計,全球約有八千萬客家人。
  • 河口新徑頂古商道茶亭今與昔
    古道上設置的亭雖有一定的間距規矩,但視路途坎坷與村落人煙情況具體而定。在驛道上的亭一般可以稱為驛亭,這是較為官式的稱謂。而古道上過去有專門供路人休憩飲茶的茶亭,是地方好善樂施之人建在古道邊為過往行人無償提供茶水之處,那麼涼亭何指?
  • 客家擂茶是客家人最傳統,最具特色的飲茶方法
    客家擂茶是客家人最傳統,最具特色的飲茶方法客家擂茶是客家人最傳統、最具特色的飲茶方法,也是最能體現客家人熱情好客的飲茶形式。客家人有「無(擂)茶不成客」的說法,「擂茶」是客家人最普通、也是最隆重的一種待客禮儀。
  • 客家人,共創的客家文化遍布在世界各地
    提起客家人,很多人並不了解。甚至沒聽說過,今天我們來簡單了解一下客家人以及他們創造的客家文化。首先客家它不是一個少數民族。客家是一個具有顯著特徵的漢族分支族群,也是漢族在世界上分布範圍廣闊、影響深遠的民系之一。
  • 弘揚客家硬頸精神,重拾客家文化核心
    眾所周知,咱客家人之所以能立足於世、聞名於世,是因為世代傳承著咱客家人特有的「硬頸精神」。
  • 客家群落遭遇同化危機,客家人何去何從?
    老闆說到一半,感慨了一下,說這一片也就剩他這個村和隔壁一個村還保留自己的客家話交流方言,其他幾個客家村落多年來在廣府白話的強勢輸入影響下,已經被同化,日常都在使用白話交流了。聽到老闆感慨之中透露出的一絲無奈,自己作為客家人的一份子心中不免感同身受,為客家文化面臨的傳承發展困境而感到惋惜哀傷。
  • 客家服飾,客家人吃苦耐勞的體現
    客家人至遲於宋代形成,據有關研究,宋元時期為客家傳統服飾特色凸顯階段,明清時期則是成熟階段。也就是說,至遲於明清之時客家傳統服飾就形成了鮮明的特色,並自成體系。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客家研究熱潮的興起,客家傳統服飾文化研究也日益深入,內容涉及客家傳統服飾的形制、色彩、紋樣、製作材料、工藝技術和民俗文化等。
  • 客家人的「三美」,從傳統客家服飾中就有所體現,你知道嗎
    材料天然,質地粗樸,展示了客家人的樸素美;色彩偏素,黑藍為主,展示了客家人的自然美;制裁簡約,量體裁衣,展示了客家人的節儉美……客家,是一個具有顯著特徵的漢族民系,也是漢族在世界上分布範圍最廣闊、影響最深遠的民系之一。它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分支。客家人是漢民系獨特而穩定的群體。客家先民,原是中華文明的搖籃--黃河江淮流域的漢人。
  • 客家人屬於漢族還是少數民族?細談客家發展史:「客」從何方來
    有人說客家先民的主體是南渡的河洛衣冠,有人說客家人的祖先基本是平民百姓。有人說客家先民的主體是南方的土著百越人,有人說客家人的主體是東遷的畲族。有人說客家人在唐宋之際形成,有人說在宋元時期形成,也有人說在明清時期才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