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在什麼時候突然間就想起了童年?
是在街上看到被爸媽牽著的那個可愛的小朋友?還是在某個地方看到你小時候熟悉的物件?
客家人的童年是在阿公、阿婆口中充滿童趣的童謠裡度過的:
「月光光,秀才郎,
騎白馬,過蓮塘。
蓮塘背,種韭菜,
韭菜花,結親家。
親家門前一口塘,
放只鯉嫲八尺長。」
客家人的童年,是田野、田埂、小路上的奔跑。
客家人的童年,是瞞著家長在田野裡烤紅薯、芋頭,滿嘴的黝黑。
客家人的童年,在耳濡目染的各種傳統中慢慢長大。
大多數客家人的孩子都被長輩告誡過:天上的雷公,地上的舅公。
在客家人的認知裡,舅舅為大。很多重要的酒席,舅舅不來是不允許開席的。而散席的時候,不放鞭炮送舅舅,其他人也是不會輕易離席的。
在客家人傳統的習俗裡,結婚生子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要經過說媒、看妹子、送庚帖合八字、定親、掃三節、(男方買禮物去女方家,春節、端午、中秋)納彩正日子、送親、迎親、拜堂(祠堂內)、吃婚宴、三朝回門、送姜酒等流程。
每過十幾二十年,宗族裡就會有專人在族譜上記載嫁入或出生的人口,不同的分支有不同的堂號。
慢慢長大後的客家小孩,又會一輩一輩傳承傳統的客家文化。這種文化是骨子裡的,與後來去到的環境無關,與後來接觸到的語言無關。
客家人的孩子,大多會與周邊的孩子有一點點不同。他們勤勞、有能吃苦的精神。千百年來,他們以這種精神,遍布在了世界各地。
在異鄉遇到客家人,總會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雖然客家人歷史上的五次大遷移讓當初來自中原的他們留在了不同的地方,但彼此語言裡都保留了很久以前的那個故鄉的痕跡。
不管散布在世界的哪個地方?他們一直稱呼自己為客家人。或許當初的客家先民是期待著有朝一日能回到自己的家鄉,才以客來稱呼自己。歲月流轉,鬥轉星移,客家人並沒有回到夢寐以求的中原,但是也沒有改變過客家人這個稱呼。
希望天下的客家人永遠是一家人,也希望在相遇的時候能握著彼此的手,微笑著說一句:你好,我是客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