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一下你的每一次城市旅行,最先留下第一印象的,是不是各類建築?
去網紅建築旅遊打卡,是網際網路時代最火爆的旅遊方式之一,但也並非新興產物。
建築作為城市或區域的組成部分,既是一種文化景觀資源,也是在地重要的文化標誌和旅遊符號,例如巴黎的艾菲爾鐵塔、日本的東京塔、紐約的自由女神像又或是北京的故宮鳥巢、上海的東方明珠,又或是廣州的小蠻腰。
建築物本身,就是旅遊景點。
NO. 1|壹
地標建築越奇怪越好?
不同於古典哥特風格的巴黎聖母院,巴黎艾菲爾鐵塔(當時)獨特的鋼筋結構曾被法國一批文人聯名聲討,稱之『無用而怪異』。
如今百餘年過去,艾菲爾鐵塔作為一種技術和藝術混合的工藝設計建築,成為現代巴黎的標誌,也是世界著名的文化旅遊景點。
縱觀全球,與之類似但更為奇特的旅遊地標建築也不在少數。
人稱「比利時的艾菲爾」的比利時布魯塞爾原子塔,以鋼骨建構出放大1650億倍的鐵分子結晶,它的9顆圓球代表9粒鐵原子,也象徵比利時9省。
據說每個圓球都有一個科技知識展覽室,內容包括和平利用原子能,航天技術、太陽能、天文、地理與科普知識。
伊朗德黑蘭阿扎迪塔。字面寓意是『自由塔』,它強大的結構無疑給人留下了任何可能的印象。
塔樓的大拱門結合了伊斯蘭遺址的拋物線拱門和伊斯蘭時期的尖拱,包含了數千年的波斯歷史,融合伊朗文化與中東文明。
伊朗歷11月22日是伊朗的伊斯蘭革命勝利日,每逢這天到來,伊朗國內會舉行隆重的民眾遊行,人們會在阿扎迪自由塔前自拍。
此類以奇特建築作為城市文旅地標、旅遊景點的案例數不勝數。而隨著旅遊市場的趨於飽和,設計者們愈發開始通過獨特、令人意想不到的建築設計來吸引眼球。
但,也有走偏的時候。
今年5月,廣州恆大『蓮花池』設計圖在全網掀起了吐槽熱潮。
保定白洋澱某景區的金鰲館/江蘇崑山大閘蟹生態館
合肥萬達以「鳳陽花鼓」為造型,無錫萬達則是世界最大紫砂壺造型建築
國外也有很多令人匪夷所思的奇特建築。
杜拜大相框一經推出就備受爭議,這座造型奇特的建築不能住人、不能辦公、不能做展覽,只能登高望遠。
波蘭彎曲房子
雖然很多建築都將當地的文化、旅遊、民俗等元素融入其中,試圖通過獨特創意的建築風格來吸引眼球,但是否能吸引遊客來此一遊?效果可能並不如預期的理想。
NO. 2|貳
奇特的文旅建築
事實上,國內也並非沒有「奇」與「美」兼具的文旅建築,能夠作為區域的標誌或是符號吸引遊客。
太湖「竹林」劇院 @無錫
此前,在《文旅勢起|先造IP還是先造城》中的無錫融創城中我們也提到過這座2019全球十佳建築。
坐落於無錫太湖邊,這座竹林劇院的其設計概念源於中國最大的竹林——宜興竹海公園,組成建築外觀的那些細長的白柱子就是抽象化的竹子意象,又通過有序的組合為建築創造了有機的品質,製造更多生機。
穿過竹林走入劇院中,如同置身山野間。
到了夜晚,白色的竹柱在燈光的照射下變成真正的綠色竹林,遠遠望去,一團空靈的綠光在水面上搖曳生姿。
無影教堂 @成都
近年來,成都近郊遊的規劃發展在國內堪稱範本,其中成都中法農業科技園,讓法式浪漫在成都落地生根。
無影教堂的形象取自於傳統西方教堂的樣式,同時汲取南法印象派的自由、浪漫精神。
當陽光照射下來,被一束束光線貫穿而過,又幻化成了一道道光束,這一道道白色的「光束」又組成了一座可以被光穿透的教堂。
阿那亞藝術中心@秦皇島
海邊文藝之城阿那亞,最初就是因為網紅建築——阿那亞禮堂和孤獨圖書館被大眾所熟知的。
今年,一座造型獨特、低調而又神秘的建築——阿那亞藝術中心又在阿那亞落地。
建築的外圍體量厚重,而中心位置則挖鑿出了一個倒置的圓臺空間,形成一座環形的階梯式劇場。
獨特的建築形態,新穎而前沿的空間設計,以及未來一系列的藝術展覽與藝文活動,使之成為海邊又一處地標性精神建築。
自由家樹屋世界 @黃山
在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縣齊雲山裡,有一組獨特的『飛碟』建築群。
因為來此度假的親子遊類型眾多,故而設計師們希望用飛碟這個科幻主題吸引住小朋友的目光,讓城市裡看過太多新奇科技的孩子也能在山中找到奇妙境地。
樹屋則以UFO、魔幻燈光等為設計元素,配合建築的趣味飛碟形態,設計了特色 UFO 燈光入口、觀星跳床與飛碟烤火臺、星空餐吧等,將森林風光與科幻世界合二為一,頗有些《阿凡達》的韻味。
天安千樹 @上海
去年,上海新地標『天安千樹』——魔都版『古巴比倫空中花園』刷爆了上海人的朋友圈。
攝影Qingyan Zhu
在車水馬龍的鬧市中,獨特的造型遠看好似一座綿延的大山,從一眾鋼筋水泥的都市建築中脫穎而出。
由上至下,狹長的場地上,形態由400級臺階形成的露臺和1000根結構柱形成的樹狀柱臺組成,人的流線設計也仿照了叢林遊走的高低錯落。
攝影Qingyan Zhu
建築的外觀如兩座山峰,其內設計有零售、辦公、餐飲、畫廊與其他公共空間,跳脫出「建築僅僅是建築」的局限,不僅消除了建築與景觀的界限,同時也豐富了蘇州河沿岸的城市景觀。
胡同泡泡218號 @北京
老胡同本身就是北京的文旅地標,有其獨特的文化景觀價值。
泡泡胡同是北京舊城改造的項目之一,在恢復四合院原有三進格局的同時,創造性地加入不同形態、猶如天外來物的泡泡。
泡泡光滑的表面折射著院子裡古老的建築、樹木以及天空,賦予了老建築新的生命,形成了面向未來的新的空間;同時與周圍的舊城環境相得益彰,以藝術筆觸讓社區的歷史與未來開啟對話。
舊城改造不一定需要推倒重建,建築師希望,這些『泡泡』像新生的細胞一樣具有生命力,賦予老建築一種活力,並通過改變局部而達到整體社區的復甦。
「一個好建築應該是城市中的一個催化劑,對建築這個個體來說,它跟周邊的差異化,它能在一個長時間不變的固有現實中去建議一種不同的未來,這是重要的——我覺得這是一個建築應該做的,它不應該去重複。」
——設計師馬巖松
NO. 3|叄
奇特建築,是良藥還是毒藥?
一個城市,或是一個旅遊區域,『文化』一定是其靈魂內涵,無論這種文化是屬於自然的還是人文的,古典的或是現代的的。
而『建築』,則是這個靈魂的可視符號,以最直觀的視覺語言,深深存在於人們的腦海裡。
杜拜帆船酒店
特別是作為文旅地標性的建築,它不單是冰冷的鋼筋水泥,更應該是集歷史、人文、科技和時尚等元素於一體、展示城市文化內涵的重要載體,其中最關鍵的莫過於本地文化內涵的挖掘和多元文化元素的植入,賦予其獨特的文化魅力和感染力。
長沙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中心
建築可以奇特,甚至可以怪異,但一定要兼具美感。這種美感也不單只視覺上的,更應是文化性的。
在網際網路發達的今天,奇特建築自帶流量可以迅速爆火於網絡,吸引潛在遊客的眼球。奇特又兼具美感的勢必將成為網紅打卡地標,能夠帶動和輻射城市旅遊業的發展。
反之,則可能成為區域文旅的毒藥。
主編:吳冰潔 | 責編:侯爵
撰文:高雅妮
圖片來源於網絡
部分見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