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網記者莫韶華實習生張楠
核心提示
黨的十八大以來這五年,在中國、在河南發展史上,留下的是極不平凡的刻畫。5月18日,河南日報開設專欄《砥礪奮進的五年》,圍繞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以文字、圖片、音視頻等融媒體形式記錄五年巨變。大河網特開設《砥礪奮進的五年》專題,將河南豐收的喜悅、發展的成果、豫來豫好的精神面貌展現給大家。
對此,網友認為,河南在決勝全面小康、讓中原更加出彩的歷史徵程中,銳意改革創新,用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這兩把利劍,走在幸福的道路上;河南人民用辛勤勞動的雙手,憑絕不言棄的勁頭和善於鑽研的「釘子精神」,使我們的城市越來越美。
基層故事
村民承包5200畝荒山建生態園
安陽市龍安區善應鎮化象村是偏遠山區,原有1000多人,很多人外出打工、戶口外遷,平時村裡只有100多名老弱婦幼留守。後來,村民孟衛生響應政府號召返鄉創業,變賣房產汽車,外借親朋好友,積極招商引資籌集5000萬元,承包5200畝荒山,流轉200畝土地,將村裡30套老房子改造成農家院,使村民能夠既在家門口乾活兒,又能收土地租金。目前,生態園已打造成集住宿、餐飲、婚紗攝影、寫生等於一體的綜合性旅遊勝地。年底村民按股分紅,原來人均年收入也就幾百塊錢,2012年不超過1000多塊錢,現在每年光開工資就達200多萬。現在,一般男工工資從3000元起步,很多村民紛紛回遷,不僅解決了當地村民的就業問題,還吸引了鄰近縣市不少人前來打工。
合作社成員從23戶增加到220戶
鄲城縣胡集鄉三紅行政村的合作社2007年組建,種植的150畝葡萄已經掛果,長勢喜人。據了解,加入該合作社的村民年收入四五萬元很正常,合作社從2007年組建初期的23戶,增加到220戶,基地吸納返鄉農民工120多人,其中貧困戶20人,已成為返鄉農民工及貧困農戶增收的重要載體。
創始人王衛華下一步計劃將投資350萬元,以葡萄、果樹、無公害蔬菜、花卉種植為主,建設生態農業觀光園,通過大棚反季栽培和冷庫儲存,進一步提高經濟效益,預計年純收益能達到300萬,新增就業崗位100個,助力返鄉農民工就業問題。
科技愛國糧安天下
河南科技學院小麥育種專家、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獲得者茹振鋼被譽為「麥田守望者」。5月17日,在百農4199的試驗田裡,茹振鋼手拿麥穗笑著說:「科學工作者要耐得住寂寞,在這裡呼吸著新鮮的空氣,吃著美味的糧食,幹著偉大的事業,多幸福啊!」
五年來,茹振鋼培育的「百農4199」終於研製成功。該品種高產早熟、適應性廣泛、抗凍性好,灌漿速度快,在原來畝產1400斤的基礎上增產200斤,未來三年之內將會大規模推廣。據了解,全國1/8、河南1/4的饅頭都來自茹振鋼教授育種的小麥,科技報國,糧安天下。像茹振鋼這樣的科研工作者還有很多,比如,河南農業大學範國強教授攻克泡桐「癌症」,河南能源集團焦煤公司劉金玉累計修復廢舊物資價值1440萬元以上……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幹出了不平凡的事業。
城市變化
以幸福的名義讓「城市崛起」
作為鄭東新區「兩個國際化」建設的主戰場之一,龍湖金融島成河南「陸家嘴」,鄭東新區25個項目開工,計劃中的龍湖金融島將由內、外環共44棟建築群圍和而成,其中五星級酒店3棟,超高層建築2棟。據記者了解,鄭東新區第三批重點項目有25個,總投資114.4億元,涵蓋民生、教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等多個領域。鄭東新區作為城市地標級區域,正在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中描繪著濃墨重彩的一筆。
開封是「文化+」的前沿陣地,在「文化+旅遊」戰略的指引下,開封以獨特的魅力,吸引著世人的目光。深厚的文化底蘊,是開封的有效補充,當獨特的城市水系成為「文化+旅遊」的載體,八朝古都註定成為一個處處古建築,滿城宋文化,抬頭即美景,低頭有碧波的北方天堂。
2000年後再「握手」,河南城市北京「結親」。在「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上,河南城市作為「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地區頻頻亮相。洛陽市與烏茲別克斯坦布哈拉市籤署締結友好城市備忘錄,開封市與希臘薩洛尼卡市籤署友好關係意向書,蘭考縣與希臘塞馬伊庫縣、德爾塔縣籤署了締結國際友好城市備忘錄。2000年後,「絲綢之路」帶上的文明城市再度「握手」。
網聚觀點
生活在河南就是幸福
大河網網友「我需要靈感」:以前東南沿海先對外開放富裕起來,如今又在西部開始新的絲綢之路,促進經濟發展。祖國一直在努力,不管遭受多少質疑,都堅定不移地踐行他的諾言。
@東大信院:5年來,河南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從無到有,由點及面,在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等領域,務實合作不斷推進,促進城市的繁榮發展!
大河網網友「水中石頭」:五年來,河南遇到了難得的機遇,習近平總書記連續兩次到河南,對經濟發展、開放機遇、對「一帶一路」中發揮的作用,對脫貧攻堅戰都有明確指示,可見中央對河南的厚望啊!豫來豫好,決勝全面小康。
@小飛俠:生活在河南就是幸福!想起來小時候從鄭州到北京的臥鋪綠皮車,到今天動車高鐵,這變化!還有誰?
專家點評
發展民營經濟關注農村發展
河南省社科院研究員劉道興:十八大以來河南全省上下精神狀態好,抓住機遇,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自主創新綜合試驗區,自由貿易區,中原城市群等一系列戰略紛紛落戶河南。南水北調、西電東送、西氣東輸等工程投入建設;T2航站樓、鄭州國際航空樞紐、國家航空物流中心、米字形高鐵等項目,形成了以高鐵、機場、高速、海上聯運為輻射的方式,鄭州在國家綜合交通樞紐的地位更加堅定。今後,要繼續深化改革,提高企業發展經濟的積極性,引導百姓創業,發展民營經濟,擴大民間投資,培育更多的經濟主體,讓民營經濟充滿生機和活力。要關注河南農村,組織更多幹部到農村去,關心留守人口,實現城鄉統籌協調發展。
河南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袁金星:過去五年,河南經濟持續保持「穩中有進」的良好態勢,主要得益於緊跟大局,確保各項戰略部署在河南落地生根;得益於主動作為求突破,積極推進國家戰略規劃實施和戰略平臺建設;得益于堅持民生為本,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得益於深化改革開放,破解深層次矛盾,以擴大開放把握髮展主動權,持續厚植髮展優勢。我們要在未來發展中繼續保持高昂的奮鬥激情,推動產業結構向中高端邁進,打造中西部地區科技創新高地,夯實發展新支撐,走具有河南特色的新型城鎮化道路。
工業穩步發展注入文化扶貧
河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李恆:五年來,工業結構從原來的傳統產業向新興產業轉變,技術發展作用越來越重要,區域集中性突出明顯,特別是一些城市產業區建設有力。希望河南今後要繼續加強新技術、新產業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地位。
河南省社科院副研究員楊旭東:在河南歷史文化資源豐富的基礎上,如何能更好利用這些資源建設尤為重要。文化不能只陽春白雪,也應該下裡巴人,關注民俗生活,在提高經濟建設的同時,注入文化扶貧,豐富人民生活中的精神層面,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