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
夏日的午後,除了一陣陣蟬鳴,長壽路就像是睡著了一般。
許多人都會不經意忽視它的存在。
在這條路上,時間仿佛被定格。
十幾年的老店、黃昏時的夜市、一棟斑駁的灰色老建築……
飛速變化的生活中,它悄悄地為人們留下了福州的古早味道。
走在長壽路上,常常會忘記城市的喧囂和繁華,而沉浸於純粹的市井生活中。
夏日的夜晚,人總是容易沒有胃口,不想做晚餐,也不想吃晚餐。
但即使夏天再熱,也得好好吃飯。
福州的小吃就和福州人的性格一樣,低調平和,雖然看起來似乎無法做到令人垂涎欲滴,但卻隱藏著獨有的魅力,就像涓涓細流一般,慢慢治癒夏天帶來的燥熱感。
長壽路上的這幾家正宗福州味道,總有一家適合你。
「01」
「這兒一排都是店,屬這家開得最久生意也最好。」
這家依俤粉幹滷雜在長壽路上已經開了差不多有十年了。
「小妹,吃什麼?」阿姨很熱情地招呼道。
一進店門,看到的便是滿滿當當的滷貨。
要是說四川的「滷菜」麻辣辛香,廣東的「滷水」味甘香軟,那這家的滷水味道則是內斂又不失韻味。
不搭配任何調料吃的時候,可以嘗到淡淡的草藥香和肉香。但店裡顧客最常見的吃法還是把滷料和著滷汁和蒜頭汁吃。
阿姨會先利落地將滷料切成小塊,然後統一裝到一個大漏勺裡,浸入滷汁中加熱,最後再在盤子裡淋上滿滿的一勺蒜頭汁。
像豆腐、油條這樣容易吸水的食物,馬上就把所有「精華」牢牢鎖住,一口下去,鹹香的汁水立馬溢出。微辣的蒜頭汁起到了開胃的作用,滷汁的口味不會太重,但卻也能從中品嘗到所有材料的特有香氣。
雖說這家店以「粉幹」命名,但我還是最愛他家的扁肉。
之前有個北方朋友愛把福建的扁肉叫成小餛飩,但其實扁肉和餛飩的外形、餡料和外皮厚度都有所不同。
扁肉的皮更薄,煮熟之後,粉嫩的豬肉餡便會透過近乎透明的外皮顯現出來。
這便也十分考驗店家的技術,若是煮過了頭,麵皮就會變得軟爛而失去了韌性。
大骨湯清薄油亮,外皮完整Q彈。這家店的內餡選用的大多是豬瘦肉,所以吃起來爽口而不油膩。
「02」
這家唐記燉品老長壽路人一定也不陌生。
從早晨到次日的凌晨兩點,小店裡每天都會迎來形形色色的客人。
△每張桌子上都擺放著「福州味」調料
「有時候他們宵夜吃得久一些,就要開得更遲了。」老闆娘說。
沿著馬路排開的圓桌,頗有小時候吃的大排檔的感覺。
一架強力風扇,瞬間帶走所有夏日煩躁。
「自古佳餚一罐收,滋補養顏嘗新鮮。」
一個小小的瓷罐,留住了所有食材的精髓。
一直以來,福州人都很擅長在料理湯類時,用乾貨借味。
△目魚筒骨
淡淡的目魚味道一下子就讓原本有些單調的筒骨湯變得鮮味十足。軟糯的筒骨肉只需要輕輕一抿,便瞬間在口中化開。
一碗湯,就足以一掃堆積的乏力。
當然,光有湯是肯定不夠的。
△蝦油拌粉
店裡的拌粉分為兩種,一種是蝦油拌粉,一種是醬油拌粉。但無論是哪種拌粉,一定會配上拌粉中的點睛之筆——豬油。很多人愛上拌粉,都是因為抵擋不住豬油的誘人味道。
唐記選用的是較細的粉幹,相比於粗粉少了些韌勁,但吃起來也更脆。
趁熱拌開後,每一根粉幹上都包裹著豬油,再加上蝦油提鮮,純正的福州街邊味道。兩三口下肚,一碗拌粉便見底了。
長壽路的一端便是江濱公園,每到晚上,江水便會帶著夏天裡難得的涼意一齊湧來。在江邊乘涼是再合適不過的了。
△江濱公園入口
很多人去閩江邊散步時,便會路過長壽路。
一個地方走的人多了,夜市也就慢慢形成了。
△夜市攤主用來運輸貨物的三輪摩託車
傍晚六點,夕陽下,一輛輛三輪摩託車整齊地在路邊停靠。
攤主們憑著各自的智慧,熟練又迅速地藉助不同的器具,搭建起自己的「移動雜貨鋪」。
兩張桌子,一塊桌布,一個用塑料管子支撐起的白熾燈泡,是這個不大的夜市裡最常見的攤位配置。
倒扣的籃筐,搭上幾塊薄木板,再把從筐裡拿出的水果整齊地排列好……這樣「就地取材」的擺攤方式也不罕見。
甚至一根系在樹杈上的細鐵棒,就可以成為攤主的「熱賣展覽區」。
潮溼悶熱的夏夜裡,在泛著黃暈的路燈下,一個個小攤被紛紛支起,久違的煙火氣息漸漸升騰。這個時候我才會感覺到,城市醒了。
雖說夜市不大,但商品的種類卻不比其它夜市來得少。既有日常需要用到的鍋碗瓢盆,也有「夏日限定」的涼蓆、四果湯、冰飯……
逛夜市也像逛展覽館,在這裡,你也可以感受到福州尋常百姓家的「生活美學」,平淡中別有一番趣味。
在長壽路夜市裡,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即使周圍的很多小店都已經開了十幾年,居民樓也很久沒有翻新過,但夜市卻不像這些事物一樣「上了年紀」,近乎一半的攤主都熱衷於售賣兒童用品。
這使得夜幕下的長壽路多了幾分童真和活力。
琳琅滿目的玩具攤更是常見,這往往也是夜市裡聚集人數最多的地方。
膽子大的小朋友會小心翼翼地把玩具拿起、把玩;膽子小的就會悄悄躲在家長的身後,探出一個頭,直勾勾地看著自己心儀的玩具。
「妹妹,我告訴你這個最好玩。」一個「小攤主」正在向周圍的「小顧客」推銷自己的商品。
但在這樣一個沿著閩江「長」出來的夜市裡,一定也少不了小朋友們最愛的「沙灘拍檔」。
路邊的便利店一到晚上就會擺出各式各樣的沙灘玩具。
作為「門面擔當」的風箏,經典的大膽配色,一下子就把人拉回童年的回憶之中。
記得小時候,自己的力氣還不夠。爸爸媽媽拉著風箏在前面跑,我便也跟著他們在後面追。等到風箏穩穩地飛到天空後,我再從他們手中接過風箏線,開心得就像是自己放飛的一樣。
到現在,只要是沒有下雨的天氣,落日之時,都能看見閩江的上空,一隻只高低錯落的風箏。
當然,沙灘玩具裡也肯定會有小朋友們最喜歡的小桶、小鏟子……有了這些工具,每個人都可以建造出屬於自己的「城堡」。
泳衣、泳鏡、泳帽也是每個人的童年必備。五彩斑斕的顏色在現在看來可能有些浮誇,但對於小女生來說,最幸福的就是把所有的顏色都穿在身上。
注意:現在的閩江是禁止下水遊泳的哦!
在這個網絡當道的時代,只要動動手指,想要的東西便可以被送到家門口。但總有一部分人,惦記著「逛」來的樂趣。他們不在乎最終是否能買到自己中意的商品,而在乎「逛」的過程。
△正在互相展示「戰利品」的顧客
討價還價一定是所有夜市裡每天都要發生的橋段。
「我老公早上在你這裡買的,都沒有這麼貴!」
「我哪知道你老公是誰?」
偶然聽到一段很「霸氣」的還價過程。
在旁觀攤主和顧客氣定神閒的「鬥爭」時,生活似乎也變得有趣了起來,好像聽到了這座看似被鋼筋水泥覆蓋的城市裡,隱藏著的,最撫人心弦的煙火氣和生命力,這也便是一座城市的溫度所在。
在長壽路的夜市裡好像很少聽見叫賣的聲音。一張板凳、一把蒲扇,與其說是來擺攤,有些人更像是借著擺攤的名義,坐在街邊乘涼。至於能否賺到錢,好像已經不太重要。
約上幾個好友,「攤邊茶話會」便開始了。
在這些人的身上,看到的更是一種灑脫。
或許在每個人的記憶裡,都有一條泛黃的老街道。
它可能像長壽路一樣,不長,沒有響亮的名聲,也沒有多麼優美的景色。
但它就這樣,安靜地躺在人們的生活裡。時間也不忍心在它的身上留下痕跡。
一條平凡的小路,也可以擁有獨特的靈魂。
希望你下次路過的時候,可以放慢腳步,多聽聽這條路想要告訴你的,屬於它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