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西街西的人間煙火

2020-12-25 閩南網

作為泉州最早開發的街道、區域和中心市區保存最完整的古街區,西街曾是唐宋早期泉州的政治、經濟、文化、宗教中心,有極其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特別是從鐘樓到新華北路的西街東段,一直以來就像一顆耀眼的明珠,在世人面前熠熠生輝,聚集了眾人的目光。

相比熱鬧的東段,一個路口之隔的西街西段,儘管客流量不多,歷史、人文遺蹟卻不少,而且,市井生活氣息更為濃鬱,在很多人心中,這裡的「另一條西街」,是既想藏在心中怕人知道,卻又經常忍不住想要炫耀的「白月光」。

古老的西街西段煥發新活力

上世紀華僑建築八角樓

滿煎糕

史跡眾多 人文薈萃

西街片區內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共計20多處,還有未列入級別但保護較好的古建築、古民居12處,可供開發的古大厝34處、洋樓3處、宗祠1座、古街巷20多條。其中,不少就分布在西街西段,如奉聖宮、基督教泉西堂、狀元井、歐陽詹故居、蔡清故居、留正故居、朱鑑祠、八角樓等。

西街東段有千年名剎開元寺,西段也有一座始建於南宋的古宮廟——供奉閩臺戲神田都元帥雷海青的奉聖宮。雷海青是在唐代安史之亂中,拒絕為安祿山所用而遭凌遲殉國的宮廷樂師。自南宋以來,奉聖宮香火綿延不斷,僅在泉州就有99間宮廟供奉,泉郡奉聖宮是其中規模最大、建造時間最早的。田都元帥的信仰,隨著鄉人漂洋過海,在國內的臺灣,國外的日本、東南亞都享有盛譽,香火甚至沿著海上絲綢之路登上非洲。奉聖宮還是泉州目前僅存的幾個鄉規民約所遺址之一。

西街歷來人才輩出、史不絕書,在西段的小巷中,自唐代泉州登科甲第一人歐陽詹開始,幾乎每個朝代,都走出過影響時代的著名人物。歐陽詹的府邸,便在西街西段的甲第巷。甲第巷因歐陽詹得名,唐代貞元七年,泉州舉子歐陽詹高中進士,成為泉州有史以來登科甲第一人,且一生成就非凡,後來宋代理學大師朱熹曾為其府第題聯:「事業經邦,閩海賢才開氣運;文章華國,溫陵甲第破天荒」。歐陽詹府第所在的巷子,就留下了「甲第」的美名。甲第巷還有南宋宰相、為政清正廉明的「三朝元老」留正故居。

曾井巷得名與宋代狀元、一代賢相曾從龍有關。曾井巷內有一口井,相傳曾從龍之母,臨產浣衣該井邊,急產之下娩出於井盤。曾從龍中狀元後,建府第巷內,井在巷內粉牆下,後人為紀念曾從龍,刻石「狀元井」豎於井旁壁上,巷子因此得名。

甘棠巷的巷名則與明萬曆年間的「廟祝閣老」李廷機有關。相傳李廷機告老返鄉時,明神宗賜他策馬「三鞭為界」建府第。他不願佔奪民宅,騎著馬在五塔巷邊一片曠地上,輕輕拍了三下馬鞭後就勒住韁繩,結果只建了一座小小的府第。大學士張瑞圖出於對李相國的崇敬,取周朝召公在甘棠樹下審案的典故,為巷子取名「甘棠巷」。

著名理學家蔡清故居位於孝感巷內;文魁巷為明萬曆太僕寺少卿楊廷相、廣東提學副使擢湖廣參政陳鳴華兩家名族所居,子孫先後18人入仕;新中國成立後,這裡還走出了大學校長、兩院院士和著名的教育家、鋼琴家、書法家……可能走著走著,一不小心就走進哪位歷史名人的故居,或與名人的裔親擦肩而過。

西街小巷多,街中有巷,巷中套巷,從街口往小巷深處走去,起初不到半米的狹窄巷子,走著走著,可能就別有洞天、豁然開朗;看似寬闊的巷子,沒走多遠,可能就會碰壁回頭……沒走進去,你永遠不知道自己會到達哪裡。

西街西段開始湧入新鮮元素

狀元井

美食雲集活色生香

人間煙火味,最撫凡人心。西街西沿街的店鋪,很多是老字號,孟氏食品老店、昇文小學旁邊的老字號扁食店,街尾的田螺王、張記烤魚……隨便哪一家拿出來,都是看著「80後」「90後」長大的「老字號」。

「那時候的西街,早晨是從東塔下的糕蒸店開始的,凌晨三點,開店,劈柴,升火蒸碗糕,炸油條、菜粿……三點半後,郊外的菜販,蟳埔魚販開始陸續湧入城內,進入濠溝墘,擁進肅清門的西菜市……進入早晨六點時,街面開始熱鬧了,先是從糕粿店配貨出來的早點商販,開始沿街叫賣燒菜粿、碗糕、滿煎糕、油炸龜、松糕、馬蹄酥……」在老西街人老潘的回憶中,50年前的西街清晨是這樣的。

如果早晨你到西街西段走一趟,你會發現,50年前西街的早晨並沒有遠去。凌晨時分,街上做早點批發的店鋪們,最早升起這座城市的煙火。天剛露白,以西街菜市場為圓點的西街早市便開始了一天的繁華,四面八方的攤販,披星戴月挑著擔趕來這裡;街上兩側賣滿煎糕、油條、花包、發糕、饅頭的店前,擺滿了一個個熱氣騰騰的蒸屜,批發的小販、上班族、買早點的主婦們,來去匆匆;菜肉檔口裡的小販,一邊利索地稱著物品,一邊熱情地跟顧客家長裡短……

入夜後,以炒田螺、滷料、燒烤等為代表的泉州特色風味下酒菜,又升起了另一波的煙火。

西街西半段基本沒什麼遊客光顧,來的都是周邊的居民,哪家的肉丸好吃,哪家的蒜蓉枝好吃又划算,哪家的馬蹄酥、油條最地道,他們都門兒清。

民宿、烘焙、咖啡館、酒吧等新業態入駐西街西段。

奉聖宮

年輕人留駐新業態崛起

除了老宮廟、老建築、老字號等富有時光味道的「老」元素,近年來,有幾個青創團隊在西街西聚集,帶來了許多新業態。這段古老的街市,開始湧動著活力和新鮮。

風格清新、裝修獨特的酒吧、咖啡館、民宿、花店、烘焙店等陸續進駐;音樂、書記、手藝、畫作等關於泉州的文創作品,在這裡首發;沙龍、展會等當代文化形式,頻頻在這裡召集。新華路以西這一段,歷史上曾是老泉州的工業區,聚集了一批麵粉廠、麻紡廠、鑄造廠、菸絲廠、衡器廠等老工廠,如今這些老廠房,已成為年輕人的「造夢空間」。

來自寧德的邱貞財,來泉州六七年了,去年6月,他和幾位有共同理想的夥伴們一起創立了西街青創,他們創業的步伐,從西街東段慢慢走到了西段,「人間煙火見生活,我們熱愛這條街,這裡有滿滿的人間煙火氣。」從去年6月第一家店營業至今,他們這個團隊已在西街西「拿」下29家老店面,重新「梳妝打扮」,除了自營的幾家,其餘的轉租、轉讓,為古老的西街西引進了許多新業態。

去年,青年創業者蔡景森帶著他的「翻你泉州」團隊,也入駐這裡,他們租下西街沿街中最大、最高的一棟樓,原糖餅乾的大樓,發起創建了西西里創想集合區,「希望這個集合區可以聚集有文化力、有創造力的原創項目。」

「這個過程中,我們都希望西街西的步伐,走得更慢一些,我們都很珍惜西街西的這份煙火氣。」聚集在西街西的年輕人們說。(記者 黃寶陽 文/圖)

相關焦點

  • 泉州人文第一街變遷——千年西街 人間煙火
    西街歷史文化街區,東起中山路,西至城西路,北到城北路,南到新門街,保護面積達120公頃。不同的地域文化在這裡交流、匯聚。如今,巍然矗立的開元寺雙塔、被熙熙攘攘人流包圍的鐘樓、默默佇立在井亭巷深處的城心塔、宋代管理皇家子弟的南外宗正司、全國僅有的董楊聯宗史跡董楊大宗祠、民國時期的西式洋樓,各個歷史時期的建築符號原真保留下來。
  • 湖州小西街的月光市集,上演了江南小城的別樣煙火氣
    當江南的煙火氣吹過到這裡,大部分都被「魚米」的香氣給蓋住了,然而在城區中心的小西街,卻保留了難得的人間煙火。小西街是湖州城的三條老街之一,它隱藏在喧鬧的市區,卻保存了老街的生活氣息,承載了老湖州人的很多兒時記憶。臨河而建的小西街有很多老宅,但在改造時都保留了原始風貌,還有部分老人住在狹長深仄的宅子裡。於是,老街老味道,成了眾多湖州人眼裡的傳統記憶。
  • 人生,難得是自在,學會放下,品味人間煙火
    想想這一生,總是在追逐,追逐財富,追逐名利,在忙碌中迷失了自己,吃一頓飯,看一場電影,聽一首歌,多想做一名船客,只度有緣人,多想做一名書生,寫盡世間酸甜,多想做一位商人,專賣人間幸福人生旅途中,我們不妨偶爾停下來,和同學吃一頓飯,和朋友看一首歌,和家人看一次圓月,品味歡樂,品味幸福,品味人間煙火,讓這一生,活得自由自在。
  • 在菜市場品味人間煙火
    菜市場真的是一個夾雜著人間煙火氣息和最市井氣的地方。小販兒吆喝聲,討價還價的聲,街坊重逢的招呼聲……逛菜市場就像體驗生活的展覽館,呈現出最質樸的畫面場景,平淡中別有一番趣味。
  • 泉州西街:煙火中的璀璨明珠
    西街之於泉州,就像南鑼鼓巷之於北京,南京路之於上海,平江路之於蘇州,八廓街之於拉薩一樣,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老街,西街就是泉州千年滄桑巨變的見證者,是泉州人民璀璨的歷史明珠。據悉,西街「列屋成街」始於唐開元年間,距今已有1300多年。
  • 用48小時,赴一場半城煙火與人間
    在越加城市化的今時今日,好像他沒有被時代所淹沒,依然守護者古老文明,講述著千年以來的半城煙火半城和半城人間無需累贅的行囊,一顆閒心,用48小時,在紅磚瓦和閩南話的陪伴下,一睹古稱佛國的泉州,每一個日夜都上演著的半城煙火和半城人間。
  • 品味世外桃源,細看人間煙火——烏江古村落
    秋的微風帶您細品的烏江古村落品味世外桃源,細看人間煙火探尋烏江古村落走進散落著諸多黔北風情的古民居建築走進細看,敬畏感油然而生明清時期卯榫工藝的建築「不用一顆釘」的薪火相傳會讓人瞬間感受到烏江古村落濃厚的人間煙火
  • 從《早餐中國》品味人間煙火
    即便是早餐,簡樸而不簡單、繁多而不繁瑣,不論是山西蔭城的豬湯、河北河間的驢肉火燒,還是黑龍江哈爾濱的豆腐腦、陝西渭南的豆腐泡,或是廣東汕頭的豬血湯、江蘇南京的皮肚面,都是當地人念念不忘的人間美味,伴隨許多人長大。早餐裡不僅有美味,還有人文關懷,一碗早餐就是一抹鄉愁,無論人在何處,只要見到家鄉的早餐,心靈就找到了家鄉。紀錄片不僅從味蕾中激發人們對早餐的美好回憶,還戳中不少人的「痛穴」。
  • 在告莊西雙景,這裡有美食,也有人間煙火
    也許是緣分,和朋友又一次相聚在告莊西雙景,相聚在湄公河星光夜市。這是一個魂牽夢縈、風情萬種的地方。如果你還未曾愛上西雙告莊景,那一定是因為你還沒在這裡留下足跡。瀾滄江畔,當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時,告莊西雙景也披上了夜的面紗。星光夜市伴隨著熱鬧的、繁華的、生生不息的煙火氣息全然甦醒。
  • 煙火人間丨開封西司夜市周記杏仁茶
    竊以為,夜市,小吃街,最能代表這個煙火人間的本味所在:那是一種沒有任何雕飾,誇張的本真。小商小販們,用一種近乎原始的態度對待他們的食物和顧客。將這個世界最缺少的匠心與真誠,發揮的淋漓盡致。每到一個城市,最大的願望,就是約上三五好友,找一個夜市,從這頭一直吃到那頭,有吃有喝,有酒有肉,有說有笑,有趣有味,誠為人間美事。這次出差,路過開封,一安頓好,便直接驅車,直奔夜市。
  • 月下春城,煙火人間
    這個煙火人間,分成兩半。一半是白天,一半是黑夜。白天,是由最黑的夜帶來人間第一抹光明。黑夜,卻是最絢麗的雲彩帶走最後一絲光明。但……因皎潔的月光和淡黃色的霓虹燈的照亮,本該充滿黑暗夜的一座座城市卻是最喧鬧,最放縱,也最寂寥。
  • 再見,西街
    你的記憶裡,是否有這樣一條老街,古老的宅子、美味的小吃、此起彼伏的吆喝聲、來來往往的行人……滿眼的市井味,卻充滿煙火氣息在江安,就有這麼一條讓人念想的老街——西街,它代表了舊時江安的繁華,也見證了江安的歷史變遷。如今,西街正在被徵收,商鋪即將搬遷,趕緊再去逛一逛西街吧!
  • 在「八卦古鎮」走「歪門斜道」,細品「中國威尼斯」的人間煙火
    西江太商業,鳳凰人太多,那就去鎮遠吧——在「八卦古鎮」走「歪門邪道」,細品一下「中國威尼斯」的人間煙火。行走在鎮遠古鎮,沒有豔遇,沒有吆喝,有的是老百姓的一日三餐,人間煙火。鎮遠古鎮是一個需要細細品味的地方,最好住下——清晨,午後一杯清茗,細細品讀他的細膩與滄桑,歷史的味道早已滲到了鎮遠的每一片磚瓦中。
  • 從地攤經濟,探尋古詩詞裡的人間煙火
    自從國家鼓勵地攤經濟的政策一出臺,擺攤的風氣如雨後春風,吹遍大江南北,一夜之間,街市小巷,,火樹銀花處,小店小攤間,萬頭攢動,人聲鼎沸,各式商品琳琅滿目,那股濃烈的,久違的人間煙火氣息瞬間又回來了。此時,我便想起陸遊那句「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只覺此詩甚是應景。從地攤經濟,探尋古詩詞裡的人間煙火,品味古人筆下的地攤文化。
  • 千年西街,剪不斷的煙火氣,泉州旅行首推必打卡地
    想要感受西街的煙火氣,離不開每一座古建築作為載體,西街上的各類古大厝、騎樓洋樓散落兩旁,每一棟背後都能說出一本書,尤其是藏在小巷子裡的名人故居遺址有二三十之多,從唐代文人歐陽詹開始,幾乎每個朝代都有大文人與西街結緣譜寫歷史。
  • 人間煙火最動人的朋友圈文案:為何你捨不得這人間煙火,煙火即歌
    1.生活就是一半煙火,一半詩意。手執煙火謀生活,心懷詩意以謀愛。 2.山河遠闊,人間煙火;無一是你,無一不是你。 3.在刮小風,在下小雪,在等跨年的小紅花,和新年的煙火,還有更好的我們。
  • 天上街市,人間煙火!五一來重慶這個地方漫享時光
    隨著重慶整座城市的復甦被譽為「天上街市」的山城巷也重新點燃了人間煙火氣五一將至,推薦到山城步道走走它有詩意,更有人味在山城步道感受城市煙火氣是品味重慶美食是漫享故城時光是擁抱暖暖溫情一碗小面,品出地道重慶味在倍感親切的舌尖味道中,享人間煙火氣在山城巷傳統風貌區
  • 上海別再去田子坊了,人間煙火氣和藝術格調品味,都在愚園路
    愚園路是上海市西一條連接靜安寺和中山公園的大馬路。百年上海灘的興衰浮沉落在愚園路上,成為一棟棟老建築處變不驚的性情,也化作法桐年復一年的落葉與新生。如今的愚園路,仍舊保留著那份獨到的大氣風度、恬靜溫婉與海派腔調。
  • 人間煙火暖心暖胃
    人世間最讓人留戀的莫過於煙火氣,伴隨著人間柴米油鹽醬醋茶,讓每一個人盡顯人情味。人世間的每一種食物,每一搭配,每一個讓味蕾綻放的瞬間,都是讓人溫暖快樂的瞬間。就像每一次與美食的相遇,是初次見面的美好,更是請多關照的幸福。
  • 如果來泉州,我才不帶你去西街!
    泉州,一座寶藏之城遊玩泉州少不了逛吃西街但,泉州不止一個西街如果,你來泉州圖源:@咱厝人-陳陳最濃人間煙火味如果說,永寧老街是古時永寧繁華商貿的縮影,那麼,城隍廟老街則是永寧人當今獨具煙火味的地方。>以上圖源:@咱厝人-陳陳踏在歷經了幾百年歷史的石板路上摸著風蝕的古老建築細細品味永寧這座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