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街之於泉州,就像南鑼鼓巷之於北京,南京路之於上海,平江路之於蘇州,八廓街之於拉薩一樣,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老街,西街就是泉州千年滄桑巨變的見證者,是泉州人民璀璨的歷史明珠。
據悉,西街「列屋成街」始於唐開元年間,距今已有1300多年。從鐘樓一路往西,直至城西路,全長1.8公裡,這是我們在地圖上看到的西街,而傳統意義上的西街,還包括了西街沿線的十條古巷所構成的整個街區。這條古街有一座千年古剎,兩座石塔,十條古巷,二十八個文物保護單位,近百種食品小吃,值得我們停下腳步,慢慢體驗泉州人的生活。
走在西街的路上,身邊是熙熙攘攘的行人,聽到身旁的阿婆用閩南語「講古」,眼睛看到的是極具閩南特色的紅磚牆建築,迎面撲來的是熱氣騰騰的煙火味,有種自己真實的生活在這市井之中,如此鮮活。
泉州人多信佛,不少人來西街是為了在這座香火旺盛的千年古剎開元寺上一炷香。一進入寺中,內心都寧靜起來,懷著虔誠的心,在莊嚴慈悲的佛像前,上香,拜三拜,祈望家人平安健康。
寺內還有東西兩塔,又稱鎮國塔和仁壽塔,它是中國現存最高最大的一對石塔,它們歷經千年風吹雨打和雷電地震,仍舊屹立不倒,煥發著昔日的風採。因此當地有句諺語叫做站著要像東西塔,希望閩南人像東西塔一樣不懼風雨。
仿佛每個景點都有一個郵局,這裡也有一個開元寺郵政支局,天氣炎熱,旅行愉快,正適合寫張明信片,給我們遠方的朋友帶去西街的故事,這幾張印著泉州古城的明信片,很快就會帶著我們的故事到達另一個城市了。
西街有一條很不顯眼的巷子,叫做裴巷,相反的是,這條巷子裡面有一面牆在抖音、微博這些社交平臺上鼎鼎有名,是名副其實的「網紅牆」。
「厝埕好代志,厝邊頭尾逗陣來」,剛走進去,就看到滿是塗鴉的牆面上有一句閩南語,這句話大概意思是西埕好事情,街頭巷尾的人一起過來,這句方言用來形容閩南人民的熱情好客再合適不過了。
再過去就是寫有白巖松名句「泉州,這是你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的城市!」的網紅牆,還有穿著古裝拍照的女生,作為一個文創園,民宿、貓咖、奶茶店、拍照角應有盡有,小西埕裡滿是文藝的氣息。充滿現代氣息的小西埕與古樸的西街相比,仿佛是在告訴我們,無論是千百年前還是現在,泉州始終還是那個包容而又開放的城市。
作為一條老街,除了紅磚牆的建築之外,西街的小吃也是不可錯過的,最為出名的有亞佛潤餅皮、蒜蓉枝、豬油泊、滿煎糕、肉粽、土筍凍、牛肉羹、面線糊......都是閩南「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美食。
想要了解一座城市最好的方法,不是從網上看資料或跟著旅行團匆匆忙忙遊覽幾個景點,而是來到這座城市,走進當地人的生活,和他們一起品嘗美食,聽老人們講過去的事情。
西街,是泉州必不可少的一條老街,從開元寺的東西塔到西街的美食,體會泉州的別致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