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大學王淑雲教授談赴臺交流感想

2021-01-15 華夏經緯網

王淑雲教授給東華大學EMBA授課

王淑雲教授與東華研究生在教室合影

    華夏經緯網4月15日訊   編者按:根據煙臺大學與臺灣東華大學交流合作協議,2007年9月至2008年1月,煙臺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王淑雲教授受煙臺大學委派,應東華大學黃文樞校長之邀,到東華大學任客座教授,並給企業管理系的研究生及EMBA學員分別完整地講授了《供應鏈建模的設計與分析》、《國際經營研討》—全球及海峽兩岸企業經營、業務外包、第三方物流的相關問題探討兩門課。課餘之外,她參加了東華大學各種形式的學術交流與研討,並拜訪了多所臺灣知名高等學府,如臺灣大學、交通大學、中山大學、高雄第一科技大學、世新大學等。還參訪了臺灣國際物流發展協會、和平水泥廠等組織和企業。在一個學期的講學交流中,收穫很大,臺灣高等學校的辦學理念和企業的經營模式給她留下很深的印象。現將她的感想、體會刊發如下。

 
   一、對臺灣高等院校辦學方面的印象
 
    1、重辦學的國際性、開放性

    臺灣高校國際間的學術交流和合作非常頻繁。在臺一個學期,其間,幾乎每個周都有來自不同國家或地區的學術講座;廣大師生也經常出席各種國際學術會議,一位選修《供應鏈建模的設計與分析》的企業管理系研究生就赴澳洲參加了國際學術會議。辦學的開放性體現在諸如各種圖書資源不同高校間可以共享,這不僅大大降低了辦學成本,也大大地提高了圖書等資源、資料庫的利用率。

    2、突出特色,注重複合型人才的培養

    大學位於臺灣的東部,具有豐富的自然及人文資源。東華大學院系所的設置與發展除考慮國際學術潮流外,力求發揮區域特色,提升本地化區域整體的學術研究水平,建立與當地社區緊密而互動的關係。考量東部地區蘊含豐富的自然資源及觀光景觀,管理學院下成立了「自然資源管理研究所」,「觀光及遊憩管理研究所」與「環境政策研究所」,旨在培養整合資源資源保育、開發、經營及管理等相關的專業人才。

    考慮花東地區是許多原住民所在地,東華大學成立了臺灣第一個「原住民民族學院」,著重研究臺灣原住民的社會文化,以及與外地遷入汗人之間的關係。就花蓮臨海的地理位置,與國際海洋生物博物館共同規劃成立了「海洋學院」,開發海洋生物多樣性、海洋生物科技及水生生物增殖科技領域的研究。至2007年秋季,東華大學有學生6649人, 其中大學部4297人,研究生2352人, 專任教師僅有290餘人, 足見其辦學效率之高。

    至於複合型人才的培養上,臺灣學生的計算機與英語語言應用能力極高。選修《供應鏈建模的設計與分析》的研究生不少是一年級的學生,也就是說這些學生剛剛走出大學校門。該門課程有不少定量方法,如預測問題,運輸線路的安排問題,績效測度等問題,無論是課後作業還是考試,研究生完全實現的是計算機操作及方案解決,EXEL 軟體,SPSS等軟體應用自如。足見本科生期間他們就學習和掌握了各種計算機軟體應用知識。對於EMBA學員來說,採用英語授課,基本也沒有語言障礙。

    3、用人制度及教師職稱評審制度,有效克服了學術研究的浮躁性

    在臺灣公立高校的師資幾乎均是博士,但他們有著非常高的學術壓力。以東華大學為例,剛畢業的博士到東華工作,6年內必須晉級副教授,否則,就只能被解僱。副教授8年內必須晉級教授,否則也要遭到解僱。在東華,幾乎所有的教師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術研究中,即使有什麼宴請應酬,應酬完閉,也會回到研究室工作。教師加班加點甚至不休節假日進行學術研究給我的印象非常深刻。

    另外,在臺灣職稱評審考慮的僅是最終成果——論文,參評人拿出3篇最具有代表性的論文,由系、院、學校依次向全臺專家寄送評審的反饋意見是參評人能否順利晉級的關鍵。在那裡,教師流行的一句話是:別想抄襲別人,改頭換面抄襲自己都不行。課題被視為中間產品,只有在崗位津貼中才予以考慮。事實上,能夠申請下高檔次的課題,有充足的經費支持,更有理由寫出高檔次的論文,否則,如何結題就不得而知。

    4、各級行政領導嚴格實施聘期制,既考慮任期的有效性,又避免滋生不良問題

    各級行政領導採用嚴格的聘期制。系主任、院長等行政領導一個任期是3年,一般(也是最多)可以連任2任,即做6年的行政領導。除非是副教授任職,在任職屆滿前沒有晉升教授,則只能做1任。由於這樣的制度設計,既可以保證任期的有效性,又可避免滋生不良現象,領導和下屬間的關係比較單純。領導者在卸任前希望能留下更多有意的政績,教師把全部精力用在累積自身資產和資本上,每個人都有機會競爭任職。

    5、教輔人員採用公務員制管理, 提升了服務意識和服務水平

    教輔人員與當地政府的公務人員享有同等的待遇,同樣的晉級條件,完全是政府派駐學校的服務人員。這樣的機制設計不僅不會弱化服務職能,相反大大提高了服務效率,如果某職能部門服務效率差,教師反響意見大,則會有失去工作的風險。

    6、後勤等相關工作採用社會化經營,大大降低了辦學成本

    整個東華大學,僅在非常重要的崗位上聘用了30幾位臨時工,包括食堂經營,花草種植和養護等,都採用社會化經營,大大提高了辦學效率和辦學成本。
 
    二、對社會發展方面的印象
 
    1、重視環保和循環經濟

    在臺期間參觀了和平水泥廠。臺泥公司和平廠因坐落在花蓮縣和平而得名,是臺泥公司的示範企業。和平廠是一個「三合一」的企業群,由水泥廠,發電廠和和平工業港組成。和平廠生產流程的起點是石灰石礦山的山頂平臺。這裡開採的石灰石,通過1000米深的山體內埋管道輸送到水泥廠預均化庫和電廠原料庫;電廠廢棄物脫硫石膏、粉煤灰通過管道輸送到水泥廠製備水泥;水泥廠和電廠所需煤炭,船運至港口後,通過管道進入電廠和水泥廠;再通過管道輸送,將熟料和水泥直接裝船外運。如此循環往復的經營模式,既充分利用了資源,又減少了環境汙染。

    另外,臺北的垃圾分類處理,也給本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目前正在全臺灣逐步推行。

    2、民眾熱情好客

    在臺灣期間得到了東華大學校長黃文樞教授、前副校長李少如教授、企業管理系主任林家五教授及其他企業管理系教師、教輔人員及研發處無微不至的關懷。在給EMBA學員上課期間,學員還利用課間給自己慶祝生日。在東華大學短短一個學期的美好時光自己將終身難忘。特別地,在臺期間,李少如教授為我如願參訪其他臺灣高校付出了不懈努力,還常常擠出時間親自陪同,令自己受益匪淺。拜訪了臺灣大學企業管理系,與企業管理系的知名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專家蔣明晃教授進行了深入交流;拜訪了交通大學管理學院院長毛治國教授,就雙語教學、案例教學,院系不同專業公共課的教學組織,人才的引進與管理等方面進行了深入交流;拜訪了中山大學管理學院、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管理學院、世新大學牟宗燦校長及管理學院。並在上述高校做了《大陸企業物流運作模式分析》的學術講座,其間受到了上述高校的熱情款待。參訪臺灣國際物流發展協會以及和平水泥廠等組織和企業均受到了熱情接待。
 
    以上是在臺一個學期講學的個人感受,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

王淑雲教授與世新大學牟校長和管理學院薛院長(右一)合影

王淑雲教授在東華大學留念

學生課間為王淑雲教授慶祝生日

相關焦點

  • 山東大學民族樂團赴臺交流舉辦音樂會
    山東大學民族樂團赴臺參加2012山東-寶島兩岸交流系列音樂會的演出,圖為在新竹演出後合影。(圖片來源:山東省臺辦)  中國臺灣網7月17日濟南消息 日前,山東大學民族樂團部分成員赴參加了「2012山東-寶島兩岸交流系列音樂會」演出,山東大學民族樂團分別在高雄市、臺南市、雲林縣、新竹市舉辦了四場精彩的音樂會。  第一場音樂會上,當極富山東音樂特色的開場曲目《田間歡歌》奏完後,會場上立刻掌聲如潮。結束曲目《花好月圓》奏完後,觀眾們起立鼓掌不肯離場。
  • 河南大學交流團一行赴臺開展文化交流活動(圖)
    河南大學交流團一行赴臺開展文化交流活動(圖) 2014年07月29日 11:51:10  來源:你好臺灣網   你好臺灣網8月11日消息 河南大學赴臺交流團一行
  • 山東科技大學交流團赴臺參加兩岸大學生研習營
    華夏經緯網10月3日訊:根據山東科技大學與臺灣「中央大學」達成的交流合作協議,應臺灣「中央大學」管理學院王存國院長的邀請,山東科技大學交流團於10月13日上午離開青島赴臺參加由臺灣「中央大學」﹑山東科技大學聯合主辦﹑臺灣有關高校參與的第六屆新世紀成功有約兩岸大學生研習營活動。
  • 臺灣華梵大學師生到魯東大學參加暑期學術交流活動
    中國臺灣網8月15日煙臺消息 為促進兩岸師生的相互了解,為兩岸師生提供良好的學術科技交流平臺,山東魯東大學和華梵大學聯合舉辦了「2014兩岸大學生暑期科技交流營」活動。臺灣華梵大學師生一行12人來到魯東大學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與該院師生開展深入的學術探討和科技交流。
  • 煙臺大學交流生劉夏、張萌在臺灣靜宜大學獲獎
    煙臺大學交流生劉夏、張萌在臺灣靜宜大學獲獎 2011年01月30日 14:25:25  來源:你好臺灣網   你好臺灣網5月6日消息 近日,煙臺大學首批派往臺灣靜宜大學交流學習的學生劉夏
  • 煙臺大學-宜蘭大學暑期車輛工程專業研習營啟動
    中國臺灣網7月22日煙臺消息 日前,首屆煙臺大學-宜蘭大學暑期車輛工程專業研習營活動在山東煙臺大學啟動。臺灣宜蘭大學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主任胡毓忠教授、蔡國忠教授,煙臺大學國際合作交流處處長張西俊,機電汽車工程學院院長陳義保,副院長馬國清,來自宜蘭大學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的15名本科生、研究生與煙臺大學機電學院15名研究生參加了開營儀式。
  • 山東藝術學院交流團赴臺回訪臺灣藝術大學
    山藝劉光教授與臺藝大師生交流書法藝術    華夏經緯網12月25日訊:為促進兩岸藝術教育事業的發展,加強兩岸藝術高校的交流與合作,山東藝術學院與臺灣藝術大學建立了良好的校際合作關係12月5日至12日,山東藝術學院交流團在學院黨委書記柳文敏率領下,應臺灣藝術大學的邀請回訪該校,取得了豐碩的交流成果。    交流團成員包括山東藝術學院科研處李丕宇處長、藝術研究所王濱所長成人教育職業教育學院劉光院長、藝術實踐中心張建軍主任、《齊魯藝苑》編輯部張維青主任。    交流團12月5日抵臺後,參加了臺灣藝術大學的歡迎宴會。
  • 山東科技大學師生赴臺歸來話感受
    華夏經緯網11月16日訊:10月13日至22日,山東科技大學師生一行28人赴臺參加了為期10天的「第六屆新世紀成功有約海峽兩岸大學生研習營」。11月2日,山東科技大學經管學院舉辦了「相約珠山下」活動,請赴臺交流的師生暢談感受。田為厚、張月玲教授以及學院團委書記陳永磊等出席了活動。
  • 煙臺大學崔明德校長訪問臺灣世新、東華、宜蘭大學
    煙臺大學 宜蘭大學交流合作協議續約籤署現場白世俊院長參加論壇    華夏經緯網6月25日訊    5月25日至6月3日,在隨山東省高校交流團參加2008海峽兩岸大學校長論壇期間,煙臺大學校長崔明德博士專程訪問了與煙臺大學有著校際交流合作關係的世新大學
  • 大陸高校師生:收穫在銘傳大學,盼更多交流機會
    (中國臺灣網 徐維彬 攝)  中國臺灣網11月11日臺北消息 由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主辦的「追尋歷史足跡」系列活動之兩岸青年交流工作參訪團一行來到銘傳大學,與銘傳大學師生進行交流參訪活動。在銘傳大學,師生們深入了解了該校的教學設施及教育機制等各方面信息,並與銘傳大學在讀學生以及大陸赴臺就讀學生進行了生動活潑的交流座談。
  • 北京市臺聯組織稅法交流團赴臺參訪
    參訪團到訪亞洲大學參訪團在東吳大學參加研討會    華夏經緯網6月9日訊:應臺灣中華工商稅務協會邀請,6月4日至10日,北京市臺聯、北京市稅法研究會組織專業交流團赴臺參訪,為做好「2017年京臺稅收法治建設論壇
  • 《鏡觀煙臺》攝影大賽三季度獲獎作品展示!
    《鏡觀煙臺》攝影大賽三季度獲獎作品展示!》攝影比賽活動主辦:煙臺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煙臺市攝影家協會承辦:《走向世界仙境煙臺》雜誌社2020《鏡觀煙臺》攝影四季大賽第三季度獲獎名單(排名不分前後)一等獎組圖《長島扇貝季
  • 湖北黃岡市城市規劃交流團赴臺交流
    湖北黃岡市城市規劃交流團赴臺交流 2015年09月11日 13:19:54  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9月11日黃岡訊 應臺灣「中華文化經濟交流協會
  • 盲人教授來煙臺教英語 立志培養盲人精英
    盲人教授王家勇課下會通過網絡和同學們交流。而來自湖南湘潭的盲人教授王家勇已經提前來濱州醫學院報到,未來5年,王家勇將教授盲人本科班的外語課。主動請纓來濱醫教書  「這是我的微博。」藉助讀屏軟體,濱州醫學院特教學院的英語教授王家勇嫻熟地操作電腦。眼前這位56歲、頭髮花白的教授已經雙目失明多年。雖然剛到煙臺不久,但王教授和妻子趙秋容都覺得這裡不錯。
  • 韓國世宗大學金世勳教授、文炫善教授來我院學術交流
    2019年11月21日與22日兩天時間,韓國世宗大學的金世勳教授與文炫善教授來我院進行學術交流,交流活動包括一場座談會和兩場學術講座。雙方就各自研究方向,教學模式等方面進行交流,均表示今後將持續密切聯繫,增強兩校之間友誼。兩位教授對我校的教學質量與教學環境給予高度認可。
  • 煙臺開發區-名古屋高端裝備製造業交流對接會成功舉辦
    煙臺開發區-名古屋高端裝備製造業交流對接會成功舉辦 2019-06-03 21:10:27
  • 臺灣當局開放政策系列談(三)——大陸遊客何時才能赴臺旅遊
    在兩岸各方人士的呼籲下,臺灣當局終於宣布從今年年初開始,開放大陸人士赴臺旅遊,這一消息讓不少的大陸遊客躍躍欲試。但是幾個月過去了,他們的願望卻落了空,為什麼呢?因為當局只允許生活在海外的大陸人士來臺旅遊,那麼大陸遊客什麼時候才能真正實現到臺灣的旅遊觀光呢?就這一話題今天我們的演播室請到了兩位嘉賓,北京聯合大學旅遊學院的劉振禮教授和社科院臺灣研究所的劉宏先生。
  • 瀋陽市林業產業技術與生態建設交流團赴臺交流
    瀋陽市林業產業技術與生態建設交流團赴臺交流 2018年09月18日 11:28:00來源:中國臺灣網 (圖片來源:瀋陽市臺辦)  中國臺灣網9月18日瀋陽訊 近日,以瀋陽市林業局副局長葉舒為團長的的瀋陽市林業產業技術與生態建設交流團一行赴臺開展交流活動。
  • 鹽城師範學院領導率團赴臺開展校際交流
    鹽城師範學院領導率團赴臺開展校際交流 2016年10月25日 13:53:00  來源:中國臺灣網
  • 馬英九出席臺北大學校慶 稱明年會有大陸學生赴臺
    稱明年會有大陸學生赴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