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當局開放政策系列談(三)——大陸遊客何時才能赴臺旅遊

2020-12-11 央視網
  主持人李峰:提起臺灣的阿里山、日月潭,很多大陸觀眾都非常的熟悉。現在正值五一假期,很多朋友正在或者已經計劃好要外出旅行,我想他們或許很想到寶島臺灣去走一走、看一看。在兩岸各方人士的呼籲下,臺灣當局終於宣布從今年年初開始,開放大陸人士赴臺旅遊,這一消息讓不少的大陸遊客躍躍欲試。但是幾個月過去了,他們的願望卻落了空,為什麼呢?因為當局只允許生活在海外的大陸人士來臺旅遊,那麼大陸遊客什麼時候才能真正實現到臺灣的旅遊觀光呢?就這一話題今天我們的演播室請到了兩位嘉賓,北京聯合大學旅遊學院的劉振禮教授和社科院臺灣研究所的劉宏先生。

  五一期間,大陸的旅遊市場又迎來了旅遊「黃金周」。從遊客的口音中,可以聽出他們來自大陸的四面八方。記者在北京隨機採訪了一些遊客,想聽聽他們對去臺灣旅遊是否感興趣,是否知道臺灣的一些著名旅遊景點。

  遊客:有機會的話,也想去臺灣看一下,去看看阿里山、日月潭。

  遊客:我們不是有一首歌叫《阿里山的姑娘》嘛,我想去阿里山看一下。

  遊客:我想在一定時機成熟的時候,一定會去臺灣參觀。

  在記者隨機採訪的20餘名遊客中,絕大多數人表示願意去臺灣旅遊,不少遊客都能隨口說出像阿里山、日月潭等臺灣一些主要景點,他們說只要是條件允許,一定要到臺灣去走一走,看一看。

  主持人:臺灣對於大陸的遊客來說,它有什麼特殊的吸引力?

  社科院臺灣研究所劉宏:太多了,從我們自己的角度考慮,首先那個地方,這麼幾十年,現在大陸人到任何一個地方,都很簡單,但是臺灣很近,又是從小就知道是中國一部分,很美麗的一個島,但是從來沒去過,首先就是一個神秘感,那地方風景也很美麗,有好多的人文和歷史、文化各方面的一些資源,另外到那裡旅遊最好的好處,語言、民族各方面沒有任何一個問題,人們生活習慣也毫無影響,最關鍵的是我們去了看看我們在另外一個地方的人,這麼多年到底是個什麼樣,這個也是一個很大的吸引力。

  北京聯合大學旅遊學院教授劉振禮:如果從臺灣的旅遊資源來說,應當說還是相當豐富的,只要政策允許,相當多的人是希望到臺灣,到寶島上去看一看。

  寶島臺灣有著許多美不勝收的自然及歷史人文景觀。除了大陸居民早已熟知的阿里山、日月潭以外,從北到南,從東到西,分布著數十處著名風景區。像桃園縣的慈湖、苗慄縣的馬那邦山、宜蘭縣的大溪漁港、臺中市的寶覺寺、彰化縣的八卦山、花蓮縣的太魯閣、臺東縣的綠島、南投縣的惠蓀農場、屏東縣的墾丁公園等等,都吸引了大量的遊客。臺灣北海岸以奇巖怪石著稱,堪稱是一座海岸地貌博物館,這裡的海岸迂迴曲折,岬灣相間,極富造型之美。臺灣在世界上有著蝴蝶王國的美譽,共有400多種蝴蝶,在南海岸的六龜彩蝶谷就有250多種,每年的3月到7月、10月到12月,是賞蝶的最佳時節,在這期間前往彩蝶谷,舉目望去,只見谷內蝴蝶漫天飛舞,樹枝和樹葉上棲息著密密麻麻的蝴蝶,令人嘆為觀止。

  主持人:臺灣當局出臺大陸人士赴臺的政策已經好幾個月了,那麼據您的觀察,這項政策的實施情況您覺得是否能夠令兩岸的民眾滿意呢?

  社科院臺灣研究所劉宏:他們推出在元旦1月1日大陸人士赴臺觀光,當時的一個考慮就是面臨佳節,春節,可能旅遊的人比較多,但是實際上沒有達到這個目的,也就是僅僅從這個數據上可以看,臺灣原來計劃的目標沒有達到。一個是不能令島內觀光業者滿意,我想對大陸人士來說,也不會滿意。

  迫於島內外的壓力,臺灣當局曾宣布於2002年1月1日起,開放大陸人士赴臺觀光。但是截止到今年3月底,僅有三批共37名旅居海外的大陸人士到臺灣觀光。

  臺灣當局把來臺灣觀光的大陸人士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大陸赴海外的留學生以及取得國外永久居留權的大陸人士;第二類是去國外旅遊或商務考察轉道來臺灣的大陸人士;第三類是其他大陸居民。前面提到的已經赴臺旅遊的37人,全部屬於第一類。其實,即使臺灣當局不開放大陸人士赴臺旅遊的政策,這些人也可以通過其它渠道到臺灣旅遊,可以說,臺灣當局開放大陸人士赴臺旅遊的政策對大陸居民沒有意義。

  主持人:那麼像現在這樣一種開放的程度,令很多的臺灣旅遊業者非常的不滿意,那麼劉教授據您的觀察,您認為這個問題卡在哪個地方?

  北京聯合大學旅遊學院教授劉振禮:關鍵問題是一個政策問題,因為在旅遊業發展,首先就有一個出入境問題,出入境問題主要是籤證問題,很多國家為了發展旅遊業,它給予各種各樣的方便,籤證手續簡化,籤證的時間延長,有的國家甚至於免於籤證,只有這樣的話,才能夠使旅遊者得到更大的便利,在有限的時間,有限的經濟和體力的支付之下,能夠獲得更大的旅遊收穫,這在旅遊上叫做最大效益原則。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旅遊業的興旺發達。

  主持人:那麼出現旅遊籤證困難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社科院臺灣研究所劉宏:劉教授剛才講了,他是從技術角度,從旅遊業產業本身一個角度講了這樣一個問題,另外我們知道兩岸之間旅遊業發展的一些癥結,還不僅僅在一個籤證問題,就是一些技術問題,最關鍵是一個政治問題,我們知道臺灣本身推出允許大陸人士赴臺觀光許可辦法,它就是一個政治的產物,如果沒有島內產業界的壓力,沒有島內經濟衰退的壓力,沒有兩岸老百姓的壓力,它不會開放的,所以現在我們知道,它的限制很嚴格。

  根據臺灣「觀光局」的規定,海外大陸人士若要來臺觀光,需要由國外旅行社通過臺灣接待旅行社提出申請,除了向「觀光局」申請出團外,還需向「境管局」申請「入臺證」。

  另外,臺灣當局對大陸來臺觀光的人數實行「配額控制」,每天入島觀光的大陸人士不能超過1000人,逗留時間不能超過10天,必須團進團出,而且旅遊線路必須固定,更不允許探親、訪友。

  根據臺灣「觀光局」的審核,臺灣共有217家旅行社符合接待大陸人士赴臺旅遊的條件,他們原本預期今年會接待100萬大陸遊客,但是幾個月下來,業務幾乎為零,令臺灣業者心寒。

  主持人:臺灣當局既然有這麼多的限制,開放的限度也非常小,那麼它為什麼還出臺這項政策,難道僅僅是一種表面化的姿態問題嗎?

  社科院臺灣研究所劉宏:它實際上純屬一個政治化考慮,開放第三類就是一個政治姿態,說白了,它就是希望我用這個方式,第一方面我緩解壓力,我已經開放了,第二部分我實際上又不會開放,我要看你的反應,然後操之在我,我什麼時候想開放就開放,什麼時候不想開放我可以用這種方式交差。

  主持人:以兩岸目前這種實際的現狀,那麼劉宏先生你是不是認為開放兩岸旅遊的話,對臺灣的安全是不是要構成威脅?

  社科院臺灣研究所劉宏:臺灣旅行公會的一個會長他這麼講,大陸層次越高,或是越能夠在一些對臺政策,或者兩岸交流上有一些發言權的這些人去交流,那麼對臺灣的情況越了解,反而對兩岸是一種良性促進作用。

  主持人:那麼現在世界很多國家都已經向大陸開放了境外旅遊,那麼從已經操作的層面來看,是不是已經出現了安全問題,或者其它國家有沒有這種安全的考量?

  北京聯合大學旅遊學院教授劉振禮:如果是另有目的的人,他既可以旅遊者的身份前往某個地區或者國家,他也可以商貿、文化、科技交流以及其它種種名義去,沒有一個國家因為這個停止了交流,所以不應該因噎廢食,為什麼單單拿旅遊這塊說話,有點說不通。

  兩岸旅遊業的交流多年來一直處於極度不平衡的狀態。從1987年祖國大陸開放臺灣民眾到大陸探親、觀光以來,已經有2300多萬人次的臺灣同胞到過大陸,相當於平均每個臺灣人到過大陸一次,而大陸去臺灣的只有60萬人次,而且沒有一個人是獲準到臺灣旅遊的。

  根據臺灣旅遊界的預測,如果對祖國大陸居民來臺觀光不加任何限制的話,到2005年臺灣的旅行社至少會接待3000萬人次的大陸遊客,這個數字將超過所有來臺的境外遊客的總和。若以每團10人,在臺灣停留10天計算,平均每天每人的消費大約是120至150美元之間,整個旅程下來,一個人的旅遊花費為4.5萬元新臺幣左右。如果加上相關的航空業、飯店業、娛樂業以及工藝品業等,大陸居民來臺旅遊,一年就可為臺灣增加385億新臺幣的收入,增加13萬人的就業機會,這對臺灣經濟會產生相當大的刺激力。

  主持人:那麼劉教授,依您來看,目前臺灣的旅遊遊客他們的主要來源是哪些國家和地區?

  北京聯合大學旅遊學院教授劉振禮:目前客源的話,主要是來自東南亞國家、日本以及部分的美國客源。

  主持人:那麼您認為,目前臺灣旅遊業面臨最大的困難是什麼?

  社科院臺灣研究所劉宏:現在臺灣在觀光戰略上有一個調整,就是希望能夠發展一種旅遊農業,一種休閒農業,把農業跟旅遊結合在一起,實際調動整個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如果客源進一步減少,那麼這個調整說老實話,沒有客源所有的調整都是假的。

  主持人:那麼如果開放大陸赴臺旅遊的話,那麼對於挽救臺灣旅遊業的現狀,它會不會有所幫助呢?

  北京聯合大學旅遊學院教授劉振禮:那絕對是非常明顯的。因為我們剛才講的,大陸上許多人都希望到寶島臺灣看一看,如果那裡的旅遊業放寬了限制,旅遊出入境放寬了限制,大量的客源到達臺灣,很快帶動了臺灣整個的旅遊業,乃至於其它經濟部門,因為旅遊業的話,是一個綜合性非常強的行業,它所涉及到的經濟部門,有的說涉及到80多種行業,有的說甚至於上百種行業,所以旅遊業一發展,它肯定全面帶動經濟的發達。

  主持人:開放旅遊不僅是兩岸人民,更是兩岸業者共同的心願。謝謝二位嘉賓今天的光臨,謝謝。臺灣開放大陸民眾赴臺觀光旅遊是兩岸人民盼望已久的事情。但是人們千呼萬喚始出來的卻是一項口惠而實不至的所謂的開放政策,太多的政治考量使這項本應該是輕鬆愉快的旅遊活動變了味,難怪島內有人士評論說,這種做法「太小家子氣」了。(編導:高輝)

相關焦點

  • 大陸居民赴臺旅遊限制多 臺灣當局在擔心什麼?
    連戰大陸行後,老百姓都會關心臺灣旅遊的大門什麼時候能打開呢?5月3日,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陳雲林受權宣布,大陸有關方面將於近期開放大陸居民赴臺灣旅遊。  臺灣行政當局負責人20日在臺北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對於大陸方面將開放大陸居民赴臺旅遊,「基本上我們歡迎」。
  • 臺灣明年開放京滬等大陸商務遊客赴臺自由行
    核心提示:自臺灣2009年6月底開放大陸企業赴臺投資以來,11月10日,臺「經建會主委」劉憶如10日再次表示,明年1月將正式開放大陸遊客赴臺自由行。此舉將讓臺灣觀光旅館直接受惠,另外,臺北都會區沿街型店面、主要商圈店面,也直接受惠。
  • 臺灣當局開放政策系列談(一)
    臺灣當局開放政策系列談(一) 時間:2002-10-25 14:25   來源:   主持人 李峰: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收看今天的《海峽兩岸》節目。
  • 大陸民眾何時能到臺灣旅遊?
    輿論普遍認為,大陸的旅遊市場成長迅速,值得關注。就在這個時候,大陸方面又出臺了促進開放民眾赴臺旅遊的措施,受到了臺灣旅遊業者的熱烈歡迎。現在大陸遊客赴臺旅遊可以說是萬事具備,那麼究竟還差哪陣東風呢?大陸的百姓究竟什麼時候才能輕鬆地領略寶島的美景?就這些話題,今天我們演播室請到了兩位嘉賓來共同探討。他們是海峽旅行社總經理馮卓志先生和社科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謝鬱教授。
  • 大陸遊客赴臺驟減 臺當局投4000萬救觀光依舊被唱衰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今年0206花蓮大地震後,「觀光局」推出花蓮住宿補貼優惠方案,補助1135家業者3280萬元,帶動6萬5600多人前往花蓮旅遊。臺當局「交通部長」賀陳旦說,還要對高雄、臺南、屏東、臺東等南部地區提供補助。但再多的旅遊補助、衝刺「新南向」國家赴臺旅遊等作為都抵擋不了大陸遊客不來的衝擊。
  • 大陸暫停赴臺自由行 責任全在民進黨當局
    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教授朱松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針對記者首先提出的這個問題,明確表示,大陸暫停赴臺自由行的責任完全在民進黨當局。朱松嶺教授說,首先,民進黨當局對兩岸關係越來越明目張胆的倒行逆施會對大陸赴臺個人遊的民眾造成不確定的危害。為了維護遊客的安全和利益,必須採取相應的措施。
  • 臺灣今起開放大陸遊客赴臺多次籤 每次最多15天
    中廣網北京8月1日消息(記者湯一亮)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導,從今天開始,大陸遊客赴臺灣旅遊,可以辦理多次籤、每次最多停留15天。如果受臺灣團體邀請,從事學術專業活動可停留一個月。
  • 國臺辦:大陸遊客赴臺旅遊人數下降 根本原因在臺當局
    人民網北京2月8日電(劉潔妍、侯和君)今天上午,國臺辦發言人安峰山主持例行新聞發布會時表示,由於臺灣的執政當局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同胞特別是臺灣同胞的切身利益受到損害,大陸居民赴臺旅遊的人數也持續下降。
  • 學者:臺灣當局的一些做法影響大陸民眾赴臺意願
    (圖片來源:中國臺灣網視頻截圖)  中國臺灣網11月4日北京訊 (記者 何建峰)廈門大學唐永紅教授接受本網記者專訪時指出,大陸民眾赴臺意願降低,一方面是由於安全事故頻發;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由於臺灣當局在處理安全事故上帶有歧視性的做法,缺少人文關懷和人道主義精神,再加上今年以來島內局勢和兩岸關係大背景發生的變化,引發了大陸業者和遊客的擔憂
  • 大陸遊客銳減 臺灣旅遊業何去何從南向政策又如何
    彼時存在一個共識,臺灣需要一個新的市場才能重振旅遊經濟。窮則思變,目光向西,這個現成的契機就在身邊:開放大陸民眾到臺灣的旅遊。2008年5月,國民黨當局上臺執政;不久,兩岸即以「九二共識」為基礎達成共識,開放大陸同胞到臺灣旅遊觀光。­  對於叫苦不迭的臺灣旅遊業者來說,2008年是喜從天降的一年,龐大的大陸市場成為他們心中不言自明的「救命稻草」。
  • 大陸居民赴臺旅遊人數大幅下降 臺灣觀光業面臨史上最強「寒流」
    國慶假期赴臺大陸遊客數創11年最低 以往的國慶假期,臺灣是很多大陸遊客首選的旅遊目的地之一,但今年臺灣的旅遊業卻受到了冷遇。據臺當局出入境單位統計,今年10月1號至7號平均每天赴臺大陸遊客數僅為3470人,是開放大陸遊客赴臺遊11年來的最低紀錄。
  • 旅遊局今日宣布開放大陸居民赴臺旅遊相關事宜(圖)
    國臺辦發言人:希望臺當局儘快消除障礙,開放大陸居民赴臺旅遊。按照他的解釋,目前,大陸前往臺灣的主要是文化交流、商務和探親客人,數量受到臺灣當局入臺許可證配額的限制。大陸居民赴臺,需要填寫入臺申請表,包括個人的詳細資料,待臺灣相關部門審批,得到臺灣寄來的「臺灣地區出入境許可證副本」之後才能出行,但在香港機場轉乘時還必須得到由臺灣中華旅行社發放的正本,作為證件入臺。怎麼走?
  • 兩岸∣大陸暫停赴臺自由行 責任全在民進黨當局
    為了維護遊客的安全和利益,必須採取相應的措施。2016年民進黨重新上臺後發生的「火燒車事件」,就曾嚴重傷害了大陸赴臺遊客的利益。儘管臺灣當局方面一再以所謂習俗為由,為有區別地對待客車司機和死傷大陸遊客的善後舉動辯解,但是,這一事件給大陸民眾造成的陰影和傷害卻難以抹去、撫平。
  • 大陸居民赴臺旅遊人數大幅下降 臺灣觀光業正面臨史上最強「寒流」
    國慶假期赴臺大陸遊客數創11年最低 以往的國慶假期,臺灣是很多大陸遊客首選的旅遊目的地之一,但今年臺灣的旅遊業卻受到了冷遇。據臺當局出入境單位統計,今年10月1號至7號平均每天赴臺大陸遊客數僅為3470人,是開放大陸遊客赴臺遊11年來的最低紀錄。
  • 兩岸民眾盼望大陸居民赴臺旅遊
    劉先生向記者介紹說,與金橋旅行社相鄰的北京市第四中學,正在接待臺灣民道中學的師生,兩校師生的的接觸中,談話的焦點內容大多是,何時兩岸能夠直接三通?何時大陸的同胞能到臺灣探望親人、觀光旅遊?為了解兩地師生的看法,記者來到了北京四中。在採訪的過程中記者發現,一些學生對島內限制大陸居民赴島旅遊的政策並不了解。  臺灣明道中學學生:我寒假去過桂林,這是第二次來(大陸)。
  • 臺灣對大陸遊客說得好不如做得好
    顯然,臺灣對大陸遊客說得再好,不如做得好。  媒體報導,大陸遊客辦入臺證現時要寫保證書等一系列繁瑣手續,而且還要問一些「男女交往多久」等奇怪問題,並要求補辦一堆證件,這不僅影響了大陸遊客赴臺的速度,還讓大陸遊客在「煎熬」中降低了赴臺意願。  措施與民意脫節。
  • 大陸叫停赴臺自由行震撼島內 蔡當局被指是罪魁禍首
    7月31號,政府文化和旅遊部官方網站發布了一篇公告,題為《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關於暫停大陸居民赴臺個人流試點的公告》。近段時間來,臺灣當局不斷挑釁兩岸的互信、甚至插手香港事務,造成的影響十分惡劣,兩岸關係因此逐漸惡化。公告稱,鑑於當前兩岸關係,決定自2019年8月1號起暫停47個城市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試點。
  • 大陸叫停赴臺個人遊震撼島內 蔡當局被指是罪魁禍首
    這是南投縣長林明溱聽說大陸全面暫停陸客赴臺自由行的第一反應。臺灣知名度最高的景點之一日月潭就位於該縣。臺灣《聯合報》報導說,日月潭先後與大陸七大湖締結姐妹湖,希望各湖泊所在省市每年至少能有10萬人次遊客赴南投深度旅遊,帶動該縣榮景。消息傳出,南投地區的觀光業者相當震驚,哀嘆「這次連唉都唉不出來了」。  2011年6月,大陸率先開放北京、上海、廈門的居民赴臺自由行。
  • 臺觀光業遇最強「寒流」:大陸赴臺旅遊人數大幅下降
    國慶假期赴臺大陸遊客數創11年最低以往的國慶假期,臺灣是很多大陸遊客首選的旅遊目的地之一,但今年臺灣的旅遊業卻受到了冷遇。據臺當局出入境單位統計,今年10月1號至7號平均每天赴臺大陸遊客數僅為3470人,是開放大陸遊客赴臺遊11年來的最低紀錄。臺北101觀景臺,是許多大陸遊客來臺必去的一個熱門景點。就在上周,101觀景臺宣布推出15年以來最低票價,希望藉此吸引更多臺灣本地遊客,降低大陸遊客人數驟減帶來的影響。
  • 失去大陸遊客青睞的臺灣旅遊,慘到什麼程度?
    而在2015年以前,赴臺旅遊人次年增長基本保持10%以上,最高增長值達到26.67%。但自2015年以後,赴臺遊客人次年增長開始處於「停滯」狀態,2017年的年增長低至0.46%。大陸是臺灣旅遊的主要客源地,最近三年大陸遊客連續多年大幅減少,無疑是造成臺灣旅遊人次增長出現「停滯」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