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侯靜:優化公益組織參與流動兒童素質教育環境

2020-12-24 澎湃新聞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推進,我國流動兒童達3426萬,佔兒童總量的13%。規模如此龐大的流動兒童教育問題不僅關乎我國人口素質的提升,更與社會穩定與現代化建設息息相關。調研發現,在學校發揮文化知識教育主渠道作用的同時,一些公益組織正在成為提升流動兒童素質的重要力量。因此,進一步突破瓶頸,充分發揮公益組織在流動兒童素質教育中的作用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流動兒童的素質教育幾乎是空白

素質教育是指以提高受教育者各方面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模式,本建議聚焦流動兒童的品德塑造、審美能力和創造力的提高,以及促進其個性發展和適應能力增強的教育。

截至2018年,全國義務教育階段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仍有21.6%共計293萬流動兒童只能就讀於教學條件較差的民辦打工子弟學校。主要存在三個突出問題。一是德育美育教育空白。由於缺少專業的思政、音樂、美術教師,很多打工子弟學校很難開設德育、音樂美術課,使流動兒童接觸不到系統的德育美育教育,為其人格缺失埋下隱患。二是課外閱讀狀況堪憂。民辦打工子弟學校辦學者為追求盈利,壓縮必要的教學經費,為節省圖書管理員的開支,學校不對流動兒童開放圖書閱覽室,很多打工子弟學校的圖書閱覽室形同虛設,而且父母不願花錢或沒錢為流動兒童買課外書,導致流動兒童課外閱讀量極低。通過對152名流動兒童課外閱讀量的調查發現,三年級流動兒童平均課外閱讀量只有2本,五年級和六年級平均閱讀量只有5本。因此,我們對23位打工子弟學校教師訪談時老師們普遍反映,流動兒童寫作時詞彙貧乏,缺乏對周圍事物的了解和對人的情感表達。三是城市融入困難。由於民辦打工子弟學校大多所在偏僻,流動兒童對所在城市不甚了解,更難以適應和融入所在城市生活。

二、公益組織成為流動兒童素質教育的重要力量

公益組織在流動兒童素質教育上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在促進流動兒童城市融入、自我成長、閱讀教育以及美育教育中做了大量工作。

一是融入城市的「玩轉城市」項目。流動兒童通常生活在遠離城市的城鄉結合部或「城中村」,對城市的生活是陌生而疏離的。新公民計劃公益組織從2011年9月開始的「玩轉城市」項目,帶領流動兒童走出閉塞的環境,通過體驗式的方法掌握城市生活的知識和技能,使流動兒童更好地了解和融入城市生活。具體主題活動包括:安全主題系列、博物館系列、科技主題系列、手工與傳統文化系列、高校主題系列、自然主題系列、城市生活技能提升系列和城市文化主題系列。由大學生志願者帶領流動兒童乘坐地鐵、公交車到博物館、展覽館、天安門、科技館、動物園、高校等38個活動地點參觀,以及進入劇場觀看兒童劇。活動城市跨越北京、天津、成都、廣元、金華等城市。截至2019年8月,該項目與30家企業、機構合作,2000多名志願者參與,服務覆蓋21所打工子弟學校,15000多名流動兒童受益。

二是培養閱讀習慣的微瀾圖書館項目。從2017年10月至今,新公民計劃公益組織在打工子弟學校和社區開展了為流動兒童提供課外閱讀的微瀾圖書館項目。2017年開館時北京設有5個微瀾圖書館,2018年增至20個,截至目前北京共開設27個分館;廣州有12個分館。兩年多來為27000名流動兒童提供圖書借閱,借閱量26948冊。新公民計劃的專職人員作為微瀾圖書館的聯絡員,負責圖書館開辦時與打工子弟學校管理者的溝通、志願者的招募和培訓,而圖書的借閱與管理則由志願者來完成。2018年,志願者為681人,參與服務的時間為15479.5小時;2019年增至1613人,服務時間為24515.5小時。實踐表明,閱讀對人的品德發展和人格塑造具有重要意義,微瀾圖書館正是通過培養流動兒童閱讀習慣與讀好書路徑,發揮著品德培養和人格塑造的促進作用。

三是發揮專業力量的閱讀嘉年華項目。北京東隅兒童服務中心是一家運用社會工作專業手法促進兒童和青少年多元發展的公益機構,他們針對困境兒童(流動兒童和留守兒童),策劃開展了閱讀嘉年華活動。這個項目由一套積分系統和16個互動遊戲組成,孩子們通過玩閱讀遊戲賺取智幣,用自己賺取的智幣換取圖書等實物、抽彩蛋換文具和競選閱讀王國國王等。這個活動寓教於樂,在遊戲中體驗閱讀的樂趣和方法,熟悉兒童文學作品與作家,讓孩子愛上閱讀,了解閱讀樂趣和意義。從2015年至2019年,該公益組織在全國6座城市,開展了76場閱讀嘉年華,覆蓋了74所學校,3651名志願者參與,服務了22560名孩子。

四是探究式的音樂、美術教育。北京音畫夢想社會工作事務所是一家專為8-12歲流動兒童及鄉村留守兒童提供探究式藝術綜合課程的教育公益組織。這一組織自主研發藝術綜合課程,招募企業和大學生志願者並對他們進行培訓,為流動兒童開設藝術綜合課程,通過體驗式的藝術教育提升兒童的積極心態和創造性思維。對1800多名參加藝術課程的流動兒童的調查結果顯示,這些孩子的總體幸福感、積極情感顯著提升,消極情緒明顯下降,創造性思維和動手能力有所提升。音畫夢想2016年為北京、上海的38所學校的3600名流動兒童提供了服務,現推廣至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等9個城市的129所學校的16786名流動兒童。

三、流動兒童素質教育公益組織的困境

一是可持續發展面臨的資金困難。公益組織面臨的最主要困境是在獲得可持續資金上的困難。新公民計劃公益組織的資金主要通過騰訊、支付寶等平臺進行公眾籌款,每年籌措金額約10多萬,其次是基金會給予數量有限的經費支持,而企業主要是提供一些活動物資和圖書的捐贈,政府基本未提供經費支持。而於2017年成立的北京東隅社區服務中心,其獲取資金的渠道主要是企業捐贈,每年獲得的資助多時幾萬元少至幾千元;南都基金會好公益平臺因該公益組織的項目是優質項目,會為其提供2萬-3萬元的活動經費。但該機構促進弱勢兒童素質發展和成長的活動項目還未引起公眾關注,每次公眾募捐只能籌集幾千元。

二是公益組織專業人員缺失,活動難以持續深入進行。資金困難直接導致公益事業專門人才的流失,難以招募到更多全職人員。一些公益組織原有的專職人員因報酬低廉難以支撐大城市的生活開支而被迫離開。新公民計劃對全國122家支持流動兒童教育的公益組織進行的調查顯示,2017年公益組織全職人員人數為0-2人的佔42%,將近一半;全職人員10人以上的公益組織不到12%。由於難以獲得可持續資金和全職人員數量不足,公益組織許多工作被迫中止。

三是關注流動兒童素質教育的社會氛圍還未形成。由於政府有關職能部門對流動兒童素質教育重要性認識不足,對開展流動兒童素質教育的公益組織資金支持很少,也缺乏設立流動兒童素質教育的專項資金供公益組織申請。企業還未形成以提升流動兒童素質為社會責任的思想自覺,為公益組織提供的資金支持也十分有限;城市居民缺乏對流動兒童的充分理解、包容和接納,還未普遍參與到流動兒童素質教育的志願服務和公益捐款中來。

四、更好發揮公益組織在流動兒童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首先,政府應為公益組織提供必要的資金和政策支持。(1)各級政府應將流動兒童的素質教育納入政府的「十四五」規劃,列專項給予資金保障;(2)政府可以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為公益組織的流動兒童素質教育項目提供資金;(3)設立針對流動兒童素質教育的專項基金提供給公益組織申請;(4)對在流動兒童素質教育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公益組織和活動項目給予獎勵。通過以上措施不僅可以為公益組織提供可持續資金,還能夠促進公益組織優勝劣汰,為流動兒童素質教育項目持續健康開展提供保障。

其次,應促進為公益組織輸送專業的社工人才。目前全國多所高校招收社會工作專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每年都有大批社工專業的畢業生,因此,為促進和保障為公益組織輸送社工專業人才,具體措施應包括:(1)高校實踐課程中應鼓勵和引導社工專業學生積極參與流動兒童的志願服務,體驗到流動兒童素質教育的價值和意義,使社工專業學生有意願參與到公益組織的流動兒童教育中來;(2)高校社工專業教學應加強社工學生專業技能培養,讓他們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做出真正促進流動兒童素質教育提高的優質項目,使社工的價值得到政府和社會的認同;(3)政府職能部門應高度重視社工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提高他們的工資待遇,由政府給有社工資格證的社工支付工資,這既解決了公益組織全職人員的工資困難,又可以為公益組織流動兒童素質教育輸送可持續的社工專業人才隊伍。

再次,社會力量應更多關注和支持流動兒童的素質教育。(1)企業應為公益組織的流動兒童素質教育項目提供更多經費支持,鼓勵員工關注弱勢群體,支持員工做志願者為公益組織流動兒童素質教育提供志願服務。由此,企業可以通過參與公益事業減免稅務,提高企業的社會聲譽,同時又可以為公益組織提供資金和志願者人員支持,是一個雙贏的良性循環。(2)媒體應多宣傳流動兒童的境況,引起社會和公眾對流動兒童素質提升的關心關注,讓城市居民了解、包容和接納流動兒童,以正確的輿論導向引導更多公眾參與志願服務,積極參與公眾捐款。(3)城市社區和公辦學校應與公益組織合作,通過活動使流動兒童與城市居民、本地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增加彼此了解,促進流動兒童真正融入城市生活,從而構建公益事業和城市建設的良性生態環境。

作者:侯靜,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社會管理研究院/社會學院副教授。本文摘自《社會治理》2020年第9期《優化公益組織參與流動兒童素質教育環境》一文。圖片來自網絡。

原標題:《【聚焦】侯靜:優化公益組織參與流動兒童素質教育環境》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聚焦】侯靜:優化公益組織參與流動兒童素質教育環境
    由於政府有關職能部門對流動兒童素質教育重要性認識不足,對開展流動兒童素質教育的公益組織資金支持很少,也缺乏設立流動兒童素質教育的專項資金供公益組織申請。企業還未形成以提升流動兒童素質為社會責任的思想自覺,為公益組織提供的資金支持也十分有限;城市居民缺乏對流動兒童的充分理解、包容和接納,還未普遍參與到流動兒童素質教育的志願服務和公益捐款中來。
  • 《2018流動兒童教育領域掃描報告》發布 公益組織回應流動兒童問題...
    《2018流動兒童教育領域掃描報告》發布 公益組織回應流動兒童問題的四種策略 2018-11-27 來源 :公益時報  作者 : 王勇 針對這些問題,目前流動兒童教育公益組織的回應策略包括研究與政策倡議、直接辦學、開辦社區活動中心和將教育產品遞送到學校或社區四類。
  • 面對數千萬流動兒童,公益組織能做什麼?
    關於流動兒童群體,可能誰也無法給出一個準確的數字,但可預見的是,隨著城鎮化不斷加速,這一群體數量還會繼續增加。而脫離了原來的生活環境,這些孩子的生活保障尤其是教育問題已成為家庭最大的負擔。近年來,不少公益組織積極關注流動兒童議題,在政策倡導、辦學實踐及社區服務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並取得顯著成效。
  • 聚焦親子教育 兩岸兒童公益微電影《紙飛機》杭州殺青
    聚焦親子教育 兩岸兒童公益微電影《紙飛機》杭州殺青 2017-11-26 18:58:42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家風家教巡講 |優化家庭教育環境,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
    家風家教巡講 |優化家庭教育環境,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盧秀萍專家通過多年的教育經驗引導現場的家長們認識到教育孩子要尊重教育規律,講究教育技巧,在家庭當中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淨化社會空氣,改變社會風格,給孩子好的成長環境。
  • 「螢火課堂」點亮留守兒童 校寶公益助力教育普惠
    這是校寶公益「螢火課堂」的第一期課程。據悉,由國內深受歡迎的教育信息化綜合服務提供商校寶在線發起的這項公益行動,將聚焦次發達地區教育,攜手校寶合作的8萬多家專業教育機構和全日制學校,讓優質教育資源普惠於廣大的留守兒童。
  • 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青少年宮「情暖童心」關愛留守兒童流動少年宮...
    項目名稱: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青少年宮「情暖童心」關愛留守兒童流動少年宮項目  開展項目的時間:2015年5月至今  參與項目的註冊志願者人數:70人  項目負責人:姜繼飛70場流動少年宮,70名志願者,70條奔波的路,70次創新與突破,700節愛心公益課,7000個留守兒童純真的笑臉,活動服務近10萬人次,募集近百萬元的愛心助困禮包,志願者的足跡遍布通遼市的每一個旗縣市區。
  • 楊瀾 柯藍 陳曉楠聯合招募公益放映員:關愛流動兒童
    公益組織在社區開設的戲劇藝術課,在他們平淡的生活中掀起了熱情的小浪花。儘管中間歷盡了小夥伴間的任性、負氣、壓力、誤解的種種煩惱,但這段跌宕起伏的情感歷程連同對戲劇角色的感悟一道,似乎也讓他們嘗到了人生的喜怒哀樂。最終,所有人都站上了舞臺,勇敢而自信地展現出了自己。《Biang Biang De》時長1.5小時的一部公益紀錄長片。
  • 公益有溫度 - 德力西電氣聚焦兒童關愛,構建暑期公益生態圈
    上海2018年8月23日電 /美通社/ -- 伴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以及經濟高速發展,我國兒童生活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他們的身體素質及經濟生活條件整體有了顯著改善。但與此同時,由於發展過快、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等問題,也為兒童發展帶來了許多嚴峻的挑戰。
  • 天津泰達楓葉國際學校:中西教育優化結合 實施素質教育
    這所學校是中國楓葉教育集團旗下的一所寄宿制、全日制國際學校,擁有國際標準的教學樓、辦公樓、圖書館、實驗樓、宿舍樓、食堂、體育場館等設施。下設小學、初中、高中,學校秉承「中西教育優化結合 實施素質教育」的辦學理念,不分種族、膚色、國籍,為所有受教育者提供一流的教育服務。
  • 中國社會藝術協會藝術素質教育委員會「青少年兒童藝術素質教育...
    中國網8月28日訊(記者 曾瑞鑫)8月25日,由中國社會藝術協會藝術素質教育委員會所舉辦的"青少年兒童藝術素質教育研討會"在農業農村部管理幹部學院召開。青少年兒童藝術素質教育在中小學校課後服務工作中承擔著重要的責任,是孩子在成長道路上必不可少的一堂課,為了更好的豐富孩子在三點半課後的藝術素質培養課堂,更全面的培養藝術素質人才,倡議以"快樂成長、提高素養、藝術傳承"為指導,在素質教育進校園、教育扶貧、社會藝術考級評測、美育教育推廣等多方面共同開展工作,形成良好的社會藝術傳承氛圍,為孩子提供更好的素質培養環境和平臺,提高國民的整體素質教育水平。
  • 「流動兒童英語閱讀」公益線下活動 亮相臺東商業步行街
    信網9月9日訊 9月8日,一場別開生面的「流動兒童英語閱讀」公益項目活動在臺東步行街如期舉行著,活動現場聚集了來自青島超銀小學的三四年級的同學和家長,他們在社工和志願者的引導下在棚子裡開設其屬於自己的小小「攤位」,義賣自己的閒置物品。
  • 瑪氏箭牌助力「小禾的家-流動兒童社區」城市支教項目
    標誌著瑪氏箭牌正不斷深入廣州流動兒童社區,通過家庭、社區、社會三位一體的互助模式,持續助力「小禾的家-流動兒童社區」城市支教項目的建設與發展,關愛流動家庭兒童健康成長的同時,致力於改善本地流動人口福祉,建設更包容的流動人口社區環境,為廣州本地社區創造更多「美好瞬間」和「歡笑世界」。
  • 深圳市童話藝術團力推公益素質教育
    深圳特區報訊( 記者 尹春芳)日前,文化部公布了2011年-2015年全國文化志願服務活動典型案例名單,由深圳市童話藝術團承辦的三個項目入選了此次的經典示範項目,分別是中國兒童藝術劇院《伊索寓言》走進深圳兒童戲劇節公益文化項目、2015年全國兒童劇編導高級研修培訓班、2014中國童話節開幕式「童話交響」音樂會。
  • 天津泰達楓葉國際學校:中西教育優化結合 實施素質教育
    這所學校是中國楓葉教育集團旗下的一所寄宿制、全日制國際學校,擁有國際標準的教學樓、辦公樓、圖書館、實驗樓、宿舍樓、食堂、體育場館等設施。下設小學、初中、高中,學校秉承「中西教育優化結合 實施素質教育」的辦學理念,不分種族、膚色、國籍,為所有受教育者提供一流的教育服務。
  • 北京大學「樂天行動派」公益沙龍第三期:教育公益與青年成長
    牛津大學羅德學者王賽,就正在中國實踐著他的公益創想,致力於幫助心系公益,卻對行業缺乏深度了解的優秀青年與渴求人才的公益組織之間搭建橋梁。 5月13日,北京大學樂天行動派公益沙龍第三期活動於北京大學全球大學生創新創業中心舉辦,主題為「帶你去看更遠的地方 -- 教育公益與青年成長」。
  • ...網「美麗童行」優質兒童公益項目:北京陽光未來藝術教育基金會...
    「愛的啟蒙」兒童美育創新公益項目(以下簡稱「項目」)是由北京陽光未來藝術教育基金會總體策劃設計、並擔任總體運營,委託 NGO 分擔各個項目執行運營工作。項目緊密落實國家教育部制訂的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以美育工作為核心,以立德樹人、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育人目標為總方向。側重兒童的情感教育、審美教育和心靈教育。
  • 昂立教育榮獲「2020年度社會責任公益企業」、「公信力教育品牌...
    本屆論壇深度聚焦基礎教育、高等教育、國際教育、職業教育、兒童早期教育、鄉村教育、科技教育等,聚力教育部及相關政府部門、教育界專家學者、行業領導者、教育媒體和投資人,以精神影響精神,用思想碰撞思想,共同分享新形勢下如何應對機遇與挑戰
  • 200萬名鄉村兒童的閱讀環境 因它而改變
    香江社會救助基金會自成立以來,在翟美卿主席慈善理念的引領下,一直聚焦教育事業,「香江愛心圖書室」就是基金會在教育領域最成熟也是最具有影響力的項目。至今已在我國18個省份及緬甸建立超過1550所鄉村學校課外閱讀圖書室,為超過200萬名鄉村兒童創造了更為優越的閱讀和學習環境。2015年,該項目獲評全球企業社會創新卓越項目獎。為了進一步擴大愛心圖書室的覆蓋範圍,為更多的鄉村兒童送去閱讀的機會,香江社會救助基金會邀請了更多企業一起共建愛心圖書室,為參與的企業提供標準化模式輸出,並輔以香江全國義工網絡的服務支持。
  • 流動兒童教育 任重而道遠
    我國流動兒童規模龐大,流動兒童面臨一系列挑戰和問題。這些問題包括相關地區和部門對流動人口趨勢認識不清、對流動兒童的本質認識不清、對流動兒童與留守兒童的轉換關係認識不清,以及流動兒童各級教育面臨突出的現實困難、流動兒童基礎信息缺失等。  我國黨和政府重視流動兒童問題,特別是教育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