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兒童教育 任重而道遠

2020-12-26 中國青年網

  我國流動兒童規模龐大,流動兒童面臨一系列挑戰和問題。這些問題包括相關地區和部門對流動人口趨勢認識不清、對流動兒童的本質認識不清、對流動兒童與留守兒童的轉換關係認識不清,以及流動兒童各級教育面臨突出的現實困難、流動兒童基礎信息缺失等。

  我國黨和政府重視流動兒童問題,特別是教育問題。我們在流動兒童管理的方方面面都取得了重要突破。集中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特別強調包括教育在內的公共服務均等化;二是擴大了教育領域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範圍;三是對流動兒童教育問題的重視程度大幅度提高;四是相關措施更系統、完整。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指標是「流動兒童未按要求完成九年制義務教育的比例」已由2000年的4.8%下降到2010年的2.94%,成效顯著。

  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國流動兒童教育仍然面臨一系列突出的問題,其中一些是根本性、方向性問題,又沒有引起必要的關注和重視,具有很大的隱蔽性。不從根本上重視並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流動兒童教育問題的解決就可能流於形式,相關的制度安排就可能形同虛設。

  各級黨委政府部門應進一步改變態度,調整認識。從戰略高度、全局利益出發,認識流動兒童人口問題的重要性、長期性和複雜性,並自覺以此為基礎指導部門工作和地區工作。我們的大城市,要把流動兒童當成自己的孩子,為他們安排出路,設身處地地為他們的生存、發展著想。(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副院長、教授 段成榮)

相關焦點

  • 【聚焦】侯靜:優化公益組織參與流動兒童素質教育環境
    二、公益組織成為流動兒童素質教育的重要力量公益組織在流動兒童素質教育上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在促進流動兒童城市融入、自我成長、閱讀教育以及美育教育中做了大量工作。一是融入城市的「玩轉城市」項目。流動兒童通常生活在遠離城市的城鄉結合部或「城中村」,對城市的生活是陌生而疏離的。
  • 流動兒童入學、入園門檻或降低
    該項目希望通過健全流動兒童登記制度、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創新服務內涵和形式等手段,全面掌握流動兒童的基本信息、接受義務教育、衛生保健和社區參與情況,增強流動兒童及家長的自我認同感和城市融入度。2009年,中山市被國務院婦兒工委辦公室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定為「流動兒童登記制度項目」試點城市,建立十六周歲以下流動兒童登記制度,2011年,中山市被全國婦聯、中央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委員會辦公室、國家發改委、教育部定為全國農村留守流動兒童關愛服務體系試點城市。
  • 面對數千萬流動兒童,公益組織能做什麼?
    由資助者圓桌論壇、新公民計劃及千禾社區基金會聯合發布的《2018流動兒童教育領域掃描報告》提到,通過開辦社區中心、將教育產品或服務遞送到學校及社區等方式切入,一些公益組織嘗試投入資源,以期改善流動兒童安全及教育狀況。 千禾社區基金會自2013年起開始關注流動人口議題,展開流動人口社區服務項目資助,五年裡支持了34個流動兒童服務機構。
  • 廣東省中山市將進行流動兒童登記項目試點
    新華網廣州6月11日電 (記者魏蒙)廣東省中山市將與江蘇省常州市一道作為兩個試點市,依託一個易用的電子卡登記系統,定期記錄流動兒童教育和保健情況,該項目10日已正式啟動。  據了解,這一項目是已歷時8年的「受人口流動影響兒童保護」項目的一個子項目,由國務院婦兒工委辦公室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實施,含有流動兒童項目和留守兒童兩大內容。
  • QS2020年世界大學排名,中國教育任重而道遠
    6月10日,QS教育集團評出了世界1000所大學排名。中國有84所大學上榜,其中臺灣23所,香港7所,澳門2所。 美國有153所上榜,英國有84所上榜。清華、復旦、上海交大三所內地高校獲得在該排行榜上歷史最高排位。亞洲第一名由新加坡國立大學獲得(世界排名第11名)。
  • 「海星課堂」開課了 免費輔導流動兒童
    據悉,「海星公益課堂」是福建省青年留學人員協會發起的社會公益項目,與「村童媽媽俱樂部」攜手,通過「一周一課」的模式,建立常態化的志願者支援與陪伴機制,為流動兒童免費提供教育輔導工作。  5日是國際志願者日,在茶會社區「村童媽媽俱樂部」裡,進行了「冰與火之歌」的科學實驗,引來孩子們一片驚呼。
  • 北京皮村流動兒童的困境 被「邊緣化」的他們該何去何從?
    他終究被當作了「外鄉人」,而在這後背,映射出的是一個更加龐大的群體,那些被邊緣化的務工人員子女——流動兒童。  很多城市如今的初中入學,都實行條件制或積分制,學位緊張導致他們無法享受與城市同齡兒童同等的教育機會,六年級的流動兒童中便有大量被迫返鄉就讀,形成「回流」。  粗略統計,每年僅北上廣深四座城市,就有約7萬名小學畢業生返鄉,其中很大一部分將成為留守兒童。
  • 十三部委發起關愛農村留守流動兒童行動
    全國婦聯等十三部委共同啟動「共享藍天」全國關愛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大行動,探索從政策和法律的層面解決數以千萬的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問題。請聽中央臺記者趙薇的報導。           由於人戶分離,流動兒童平等受教育、接受衛生保健和和預防免疫等一系列權益往往難以在留住地實現,廣東省中山市率先在全國推出16歲以下暫住兒童隨行卡。憑藉這一身份,流動兒童也能平等地享受入學、免疫接種等公共服務。
  • 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青少年宮「情暖童心」關愛留守兒童流動少年宮...
    項目概述及亮點成效:  2015年開始,通遼市青少年宮深入實施開展「情暖童心」關愛留守兒童流動少年宮項目。70場流動少年宮,70名志願者,70條奔波的路,70次創新與突破,700節愛心公益課,7000個留守兒童純真的笑臉,活動服務近10萬人次,募集近百萬元的愛心助困禮包,志願者的足跡遍布通遼市的每一個旗縣市區。
  • 瑪氏箭牌助力「小禾的家-流動兒童社區」城市支教項目
    標誌著瑪氏箭牌正不斷深入廣州流動兒童社區,通過家庭、社區、社會三位一體的互助模式,持續助力「小禾的家-流動兒童社區」城市支教項目的建設與發展,關愛流動家庭兒童健康成長的同時,致力於改善本地流動人口福祉,建設更包容的流動人口社區環境,為廣州本地社區創造更多「美好瞬間」和「歡笑世界」。
  • 16城流動兒童入學難度測評:杭州、西安最友好,北京、上海難度大
    在「控制超大城市人口規模」和大中城市降低落戶門檻的雙重政策下,流動兒童教育狀況有何最新動態? 11月30日,21世紀教育研究院編寫的《流動兒童藍皮書:中國流動兒童教育發展報告(2019~2020)》(下稱《報告》)發布。
  • 這個復旦研究生為流動兒童種下「太陽花」 自己卻沒一張辦公桌
    原標題:冷暖|這個復旦研究生畢業的年輕人為流動兒童種下「太陽花」,自己卻沒一張辦公桌  復旦大學研究生畢業的劉偉偉,每天在排課、授課,還經常四處去籌款。他有一份特殊的職業和工作目標——他要撐起一個為「流動兒童」服務的社會組織,這個組織名叫「太陽花」。
  • 人工智慧教育踐行者葉偉志:AI深度學習任重而道遠
    深度學習在當下已經成為熱詞,人工智慧教育踐行者葉偉志認為雖然深度學習的成果不斷湧現,但深度學習目前還存在著很多問題,任重而道遠。
  • 年薪170萬徵婚被群嘲,觀念的改變極其困難,教育任重而道遠
    要求自帶薪資,另外還要負責生孩子,帶孩子和教育孩子。除了貪圖錢財,追求享受而自己又缺乏能力的女性,誰會接受這個條件?如果這位在徵婚啟事上加上一句,「雖然我經常加班,但也會抽時間和未來的太太一起共同照顧家庭,照顧孩子,一起照顧我們共同的家」。還會被噴成這樣嗎?但估計他沒有這樣的覺悟。
  • 大慶東方愛嬰李媛媛:為什麼說「全民早教」任重而道遠?
    在國家強調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的大背景下,「辦好學前教育,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成為工作重點,這一消息引起教育界人士的強烈共鳴。在科學早教的實踐、推廣和落地,早期教育科學知識的普及方面,東方愛嬰有著深厚的積澱。經過19年發展,東方愛嬰已經為超過250萬中國家庭提供了早期教育服務。通過大量的市調、考察,再推己及人的看到女兒身上通過早教所帶來的可喜變化,李媛媛深信,只有像東方愛嬰這樣經得住時間考驗的行業創領者才是她的正確選擇。
  • 「流動美術館」中國藝術教育新典範
    原標題:「流動美術館」中國藝術教育新典範齊魯晚報12月12日訊:中國20世紀著名美術教育家豐子愷先生曾提出以培植和永葆「藝術的心」為宗旨的藝術教育思想,在20世紀美學史上獨樹一幟。從2006年開始至今,雅昌已成功舉辦了250餘場流動美術館藝術教育普及活動,結合流動美術館獨創的藝術家講堂以及藝術實踐課,讓參與者全方面地了解藝術名品背後和藝術家的經歷,增強對藝術和生活的認知,全面提升大眾的藝術素養和審美能力。
  • 寶海公園:攜手中心為流動兒童過節
    「今天,所有孩子都是幸福的,所有孩子都是快樂的……」昨日上午9時,寶海公園裡充滿了歡聲笑語,雲南省攜手困難群體創業服務中心在這裡,為官渡區、福德片區的四所民辦學校約600名流動兒童舉辦了遊園遊戲活動,提前讓流動兒童歡度兒童節。
  • 四川廣安建立首個留守兒童輔導流動服務站
    (原標題:四川廣安建立首個留守兒童輔導流動服務站)
  • 平天下 |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平天下 |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2020-08-25 09:02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邯鄲邱縣:「流動教師」均衡城鄉教育
    為縮小城鄉教學差距,提高全縣整體教學質量,今年春季開學後,邯鄲邱縣以「流動教師」為載體,大力實施盟校建設。通過整合全縣師資力量,打破原來學校之間的相互封閉,共享先進經驗,使全縣城鄉每個孩子享受到優質均衡教育。目前,「流動教師」在邱縣已經全面推開,全縣102名教師參加統一調配,走上了新的工作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