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來:遊歷是創作的一部分,文學是我的旅行目的地

2020-12-21 青瞳視角

「不管是書本上的學習,還是在大地上行走、人群中行走,我的生活都是對自己寫作的積累。」在日前騰訊舉辦的騰雲峰會上,作家阿來接受採訪時這樣告訴記者。

在當天的騰雲峰會上,阿來與戴錦華、葛劍雄、韓啟德、饒毅等文化和科技大家,就文化與科技的融合邊界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談到自己的創作經驗和心得, 阿來介紹,之前《塵埃落定》也不是刻意要寫的故事,是自己在大地上行走的經歷,「我不想寫作變成博士論文,不是按照市場要求一步一步每天都寫。如果在寫作過程中真正體會到藝術創作帶來的激情跟忘我的境界,我覺得必須是沉下心來的。」

當記者問到,如果疫情有一天控制住了,可以恢復到疫情前的狀態,你想去哪兒?阿來表示,「因為疫情今年取消了兩個行程,一個是布拉格,布拉格音樂節,捷克有兩個大的民族音樂家,我是古典音樂迷,有些遺憾。此外,我還想去拉美,我經常說『帶著一本書去旅行』,我們談了很多年拉美文學,去了秘魯、智利、古巴、墨西哥,這些國家出過最好的作家,智利出過聶魯達,也是得過諾貝爾獎的作家,哥倫比亞出過馬爾克斯。」

「有時候必須穿越一下,到另外一個世界體驗另外一個世界的東西。」阿來表示,生活是像藝術一樣的,像藝術家一樣的生活,學習、讀書。讀書,然後到現場,有的是讀當地文化史料,就到當地去,有時候一次去不行,回來看書又發現問題就再去。他介紹,「前年我去智利,當地大學請我去教學,我就制定了二十天旅行計劃,我拿著一本聶魯達的詩,在詩集當中把這些地名勾出去,我要去這些地方,為什麼?是因為詩人寫到了。我覺得要像一個作家一樣生活,然後學習,包括遊歷都變成自己創作的一部分。」

在阿來看來,寫小說是深入生活、了解歷史,提升自己、豐富自己的過程。「我不把它看成是市場行為,趕緊寫一本書多賣點錢、多點讀者,我覺得更重要的還是提升自己,我非常享受這個過程。」

文/鮑聰穎

供圖/主辦方

來源/人民網

內容來自人民網

相關焦點

  • 對話阿來:遊歷是創作的一部分,文學是我的旅行目的地
    人民網北京11月28日電 (記者 鮑聰穎)「不管是書本上的學習,還是在大地上行走、人群中行走,我的生活都是對自己寫作的積累。」在11月26日騰訊舉辦的騰雲峰會上,作家阿來接受採訪時這樣告訴記者。作家阿來在騰雲峰會現場。
  • 阿來:遊歷是創作的一部分,文學是我的旅行目的地
    「不管是書本上的學習,還是在大地上行走、人群中行走,我的生活都是對自己寫作的積累。」在日前騰訊舉辦的騰雲峰會上,作家阿來接受採訪時這樣告訴記者。在當天的騰雲峰會上,阿來與戴錦華、葛劍雄、韓啟德、饒毅等文化和科技大家,就文化與科技的融合邊界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談到自己的創作經驗和心得, 阿來介紹,之前《塵埃落定》也不是刻意要寫的故事,是自己在大地上行走的經歷,「我不想寫作變成博士論文,不是按照市場要求一步一步每天都寫。
  • 對話阿來:遊歷是創作的一部分,文學是我的旅行目的地
    人民網北京11月28日電 (記者 鮑聰穎)「不管是書本上的學習,還是在大地上行走、人群中行走,我的生活都是對自己寫作的積累。」在11月26日騰訊舉辦的騰雲峰會上,作家阿來接受採訪時這樣告訴記者。作家阿來在騰雲峰會現場。
  • 「藏族作家」阿來:為參加高考騎行一夜,喜歡徒步旅行、文學創作
    阿來,藏族作家。從馬爾康走出,他像一個信徒,把馬爾康的歷史文化、宗教風情向我們娓娓道來。苦出身,卻不泯對文字的追求。窮苦家的孩子,從小就會被告知世界上的美好並不屬於你,阿來的童年便是如此。不同的是,他卻有一份對文字的熱愛。剛上小學時的阿來,用了不到一周的時間就把語文課本看完了。家鄉的文化土壤貧瘠,自然滿足不了他。
  • 阿來:一本書是自然發生的
    日前,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專訪時,阿來說,不管是書本上的學習,還是在大地上和人群中行走所積累的經驗,都是在生活中創作出來的。「我覺得,我是從生活來的」。在寫《塵埃落定》前,阿來一度懷疑寫作有沒有意義。因為一場臨時起意的行走,在當地老百姓的口述中,阿來走進了土司家族的世界。
  • 阿來最完備詩歌作品集 《阿來的詩》面世
    【深圳商報訊】(記者 劉悠揚)很多人認識作家阿來的文學世界都是通過他的小說,比如《塵埃落定》,以及長篇歷史非虛構文學《瞻對》等。但了解阿來文學創作脈絡的讀者知道,阿來還是一個優秀的詩人。1982年,阿來以一首名為《母親,閃光的雕像》的詩歌斬獲他人生第一個文學獎。之後,他寫出了《草原迴旋曲》《梭磨河》兩組詩百餘首。
  • 出版總社《阿來散文集》在阿來作品國際研討會上首發
    出版總社《阿來散文集》在阿來作品國際研討會上首發 2018-11-21 09: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阿來為文學「新兵」上課講王陽明「知行合一」
    12月1日下午,在四川省作家協會2019-2020年新會員培訓班上,省作協主席、著名作家阿來做了一場文學講座。阿來從他個人文學創作經驗出發,充分發揮他強大的文史哲知識儲備,為在座的新入會的作家們,上了一趟耐人琢磨、給人啟發的文學課。
  • 中拉文學交流拉近心靈距離——中國作家阿來文學講座在拉美兩國...
    人民網墨西哥城6月24日電 應中國孔子學院拉美中心「中國作家講壇」項目的邀請,著名作家、四川省作協主席、茅盾文學獎歷史上最年輕獲得者阿來近日在智利孔子學院拉美中心和智利、秘魯兩地4所孔子學院舉辦文學講座,與當地文學愛好者深入交流,廣受好評。 14日,阿來「聶魯達召喚我來到拉丁美洲」文學講座在拉美中心舉行,近百名文學愛好者參加。
  • 阿來:一本書是自然發生的
    後來有了電腦,他看著窗外,敲下《塵埃落定》的第一行字——「那是個下雪的早晨,我躺在床上,聽見一群野畫眉在窗子外邊聲聲叫喚。」因為小說《塵埃落定》,阿來成為茅盾文學獎史上最年輕的獲獎者。他從茶馬古道上偏遠、貧困、閉塞的小村莊,一路走向頂級文學殿堂。在汶川地震過去10年後,阿來創作了他的長篇小說《雲中記》,於2019年出版。
  • 阿來 我要把寫作帶向更廣義的詩
    《阿來的詩》由四川文藝出版社出版。書中收錄了阿來在二三十年前寫作的幾十首詩歌,其中不少還是他初涉寫作時的作品。    對於阿來,很多人知道他的長篇小說《塵埃落定》,不了解他的詩歌。但實際上,阿來最初的文學創作,是從詩歌開始,一寫就近10年。20多年前,他停止寫詩,轉向小說創作,但在他心中,「詩情並未泯滅,我只是把詩情轉移了。」
  • 中國作協主席鐵凝:從阿來作品重新認識中國
    中新社北京11月17日電(記者 應妮)「打開阿來的作品,我只感到藏區撲面而來。」中國作家協會主席鐵凝在17日的阿來作品國際研討會上說。以「邊地書、博物志與史詩」為主題的阿來作品國際研討會17日在北京舉行。
  • 阿來稱不為屌絲寫作 計劃寫「嚴肅文學」到75歲
    「不過我帶了太多書,所以一匹馬運書,另外一匹拖行李,我就只有步行」。阿來第一次就是用兩條腿「翻閱」了海拔四千米以上的雪山,到達沒有公路的偏僻之地。  這一經歷,正是他修煉文學的必經之路。在寂靜的夜晚,阿來沉浸在一個只有文學和心靈的世界。  阿來在山村學校呆了不久,就被調到通了公路的中學,接著又調到縣中學。
  • 阿來作品國際研討會舉辦 國內外大咖帶你認識不一樣的阿來
    四川省作協主席,著名作家阿來早期寫作詩歌后轉向小說創作,他的作品曾榮獲第五屆茅盾文學獎、第七屆魯迅文學獎。開幕式上,鐵凝、莫言、麥家和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社長劉東風,共同為《阿來散文集》揭幕。該文集由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包括阿來《成都物候記》《一滴水經過麗江》《大地的階梯》《人是出發點,也是目的地》和《讓巖石告訴我們》5部散文集作品。
  • 大師見大師,《文學的日常》謝有順見阿來,《塵埃落定》命途多舛
    文/馬慶雲海峽衛視出品的紀錄片《文學的日常》,這一周,第四期已經正版視頻平臺上線播映。在這一期當中,當代小說評論界最知名的教授謝有順先生,來到成都,面見中國當代文壇最知名的作家阿來老師。對於阿來老師,更是不需多言了。曾經憑藉《塵埃落定》進入文壇的阿來老師,稍後更是著作頗豐。這些年,阿來老師的小說越寫越「艱澀」,這才是不為讀者寫作的文學家。其實,阿來從來不是什麼暢銷書作家。傳統文學作家們,一部所謂的暢銷書,能夠賣出百萬冊,就已經燒高香了。而流俗文學小說,百萬冊好像只是暢銷榜單的起步數字。
  • 文學的故鄉:阿來的《塵埃落定》
    在紀錄片《文學的故鄉》看見阿來,倏忽想起了「那個下雪的早晨,我躺在床上,聽見一群野畫眉在窗子外邊聲聲叫喚…」這是《塵埃落定》的開頭,阿來的筆觸貌似信手拈來,緩緩揭開藏區土司家族的神秘面紗。作者阿來曾經面臨類似的窘境,30歲出了兩本小說,也算小有名氣,可是拿到書的時候卻不想再去看,因為覺得脫離現實寫得很空洞。懷抱空杯的心態重新出發,想著做些實際的考察,故鄉嘉絨藏區18家土司的歷史後來成為他的首選。
  • 京東文學盛典阿來直播 盛讚年輕一代科幻文學寫作
    2020京東文學盛典中最為腦洞大開的科幻文學品鑑直播在10月19日如期舉行。經過前兩個階段的廣泛徵集和全民薦書,科幻文學組最終有13本優秀作品脫穎而出。這場名為「科幻之美」的直播活動中,專家對科幻文學作品的深入解讀讓人印象深刻,對於年輕一代的科幻文學寫作,作家阿來充滿信心。
  • 95名文學新兵聆聽大師課 阿來:積跬步以至千裡
    省作協主席、著名作家阿來親自上陣,給來自全省各市(州)作協、省直機關單位的95名文學「新兵」上了一堂精彩的文學課。阿來代表省作協歡迎各位學員的到來,希望大家能珍惜這次交流的機會,「我們會突然發現,原來孤立分散的存在,變成了當下最親密的結合。古詩講,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大家在此交流寫作的心得,人生的感悟。
  • 故土難返 唯有通過文學回望 阿來、徐可、葛水平相聚寬巷子細數...
    阿來曾經多次提到,很多人往往對事物的認識,只停留在大概念、口號的層面,卻對具體的一條街,自己腳下的土地,缺乏足夠的好奇心。「我20多歲開始寫作,就一直想弄明白,我的故鄉到底跟世界的關係是怎樣的。它到底跟別處有何不同。我想弄明白很多事物之間的聯繫,而不是故意渲染神秘。在我看來,文學應該是建立個人與世界的聯繫,我就去尋找這個聯繫。」
  • 出版總社《阿來散文集》在阿來作品國際研討會上首發
    出版總社《阿來散文集》在阿來作品國際研討會上首發 2018-11-21 09: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