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國家公園 探訪熱帶雨林|海南熱帶雨林探微:趴下來與昆蟲對話

2020-09-05 南海網

8月22日,周反美在五指山拍攝昆蟲。海南日報記者 李天平 攝

青蜂

海南日報記者 李夢瑤

一棵棵參天大樹高聳不見其端,密林深處奇珍異獸神出鬼沒,印象中的熱帶雨林似乎總是讓人目不暇接。

如果將腳步慢下來,靜靜地趴在雨林裡某一塊普通的草地,會看到什麼?8月22日,海南日報報業集團「走進國家公園,探訪熱帶雨林」全媒體採訪團來到五指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便嘗試著用這一種角度與雨林對話,得以見識到微觀世界裡的一幅幅「眾生相」。

當天,採訪團一行到訪五指山,偶遇微距攝影師周反美上山採風,兩撥人隨即結伴同行。

黃星桑天牛

蠟蟬

剛出發沒幾步,周反美便在一塊草地前停下了腳步。「你們看,這裡有兩隻蝽蟲。」還沒等眾人反應過來,周反美整個身子已經趴了下去,舉起一臺特製的改裝相機,鏡頭距離兩隻蝽蟲不過兩三釐米遠。

似乎並沒有感覺到人類的靠近,這兩隻半翅目昆蟲安逸地靠在一根青草上一動不動,這讓他遲遲沒有按下快門。就這樣執著地等待了近10分鐘後,周反美突然連按幾下快門,兩隻蝽蟲交配的場景瞬間被放大數百倍定格在鏡頭裡,高高揚起的紅色觸角、黑色的複眼,甚至腿上的小絨毛都清晰可見,惹得眾人一陣驚呼。

枯葉蝶

甲蠅

周反美帶著大家往草地更深處走去。或許是被人類的腳步聲驚動,一隻螞蚱突然跳了出來。周反美左右晃動著,緩緩靠過去,可他剛趴下去,小傢伙又跳了起來。 「小螞蚱別跑,給你拍個靚照。」「你跑我追」持續了10多分鐘後,周反美耐心地和它「打起了商量」,倒也神奇,小傢伙這回果然待在了原地,乖乖等著入鏡。

枯草上的一顆蟲卵,石縫裡的一隻甲蟲,葉子背面的一群瓢蟲,周反美的眼睛似乎特別「毒」,不一會兒時間,便在這一方小小草地上找到了七八種昆蟲。

見周反美收穫頗豐,採訪團的成員們頓時也來了興趣,紛紛掏出相機、手機。可姿勢擺到位了,蟲卻不見了。

「你們得湊得再近一些,昆蟲對快速運動的物體很敏感,慢慢地靠過去,它們大概率不會逃之夭夭。」聽到周反美的經驗之談,有人頓時開始自帶慢動作緩緩蹲下,有人乾脆整個人趴在了地上一動不動。

「嘿,拍到了」「我也拍到了」……一段沉寂過後,採訪團終於傳來「捷報」。上前一一圍觀,發現儘管採訪團的裝備比不上周反美的專業微距攝影器材,卻依然記錄下了小傢伙們的身姿:頂著一對龐大複眼的中華虎甲,身披盔甲的金花蟲,振翅欲飛的天牛……

將往日生活裡總被我們忽視的這些小生靈放大成百上千倍後,會發現它們正展現出令人嘆為觀止的細節之美:色彩鮮明,脈絡清晰,纖毫畢現,時常還閃現著金屬般的質感。

藍鳳蝶幼蟲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五指山林區。海南日報記者 李天平 攝

在周反美看來,昆蟲幾乎將所有生物具備的美學特徵集於一身,藉助微距鏡頭的力量,這些小生靈的完整肖像才得以完全展露。

雨林裡罕見的昆蟲多,長相怪異的就更多了。「剛來五指山不久時,我在雨林裡拍到過一種很特別的蟬,發到朋友圈後很快引起了一位昆蟲學專家朋友的興趣。」 周反美說,經過幾年的研究對比,專家確認這是一個半翅目蠟蟬科新種,並於2019年被命名為「梵蠟蟬」,正式發表在國際性學術刊物《昆蟲分類學報》上。

這一次經歷讓周反美極為興奮,也愈發意識到:海南熱帶雨林,藏著太多的可能性。

在這塊不過三四平方米的草地拍了一大堆連名字也叫不出的昆蟲後,一行人終於起身,這才發現已經過去了大半天時間。(本報五指山8月25日電)

本組昆蟲圖片均為周反美攝

原標題:雨林探微:趴下來與昆蟲對話

相關焦點

  • 走進國家公園 探訪熱帶雨林 | 探訪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內的人文遺蹟
    探訪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內的人文遺蹟雨林無言寫青史■ 海南日報記者 李夢瑤包羅萬象的森林生態系統,向來被譽為孕育人類文明的搖籃。從鑽木取火到刀耕火種,再到開山修路、結廬興學,海南熱帶雨林源源不斷地為人類提供衣食住行的各類資源,滋養瓊島先民蹣跚前行之餘,留下大量珍貴的人文遺蹟,譜寫出一部跨越數千年甚至上萬年的人與自然關係史。
  • 走進國家公園 探訪熱帶雨林|夜探「物種寶庫」鸚哥嶺 走進熱帶雨林中的「深夜食堂」
    圖片由秘境尋蹤攝製組提供夜幕降臨,熱帶雨林裡熱鬧了起來,黑夜是這裡的「原住民」最好的保護色,它們乘夜出動覓食。「走進國家公園 探訪熱帶雨林」媒體採訪活動走進海南鸚哥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裡是海南的兩大江河南渡江和昌化江主要支流的發源地,保存著華南地區連片面積最大的原始熱帶雨林,是海南乃至全球的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
  • 走進國家公園 探訪熱帶雨林 | 走進海南黎母山:護好青山掘綠金
    黎母山在做好生態環境保護的基礎上開發旅遊項目護好青山掘綠金■ 海南日報記者 謝凱 於偉慧 見習記者 王迎春過彎道,爬陡坡,從307省道驅車前往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9月1日,海南日報報業集團「走進國家公園,探訪熱帶雨林」全媒體採訪團走進黎母山,跟隨護林員的腳步,感受巡山的艱辛,同時,也探尋這座海南名山的秘境之美和生態發展之路。
  • 走進國家公園丨熱帶雨林 海南的自然珍藏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位於海南島中部山區,東起吊羅山國家森林公園,西至尖峰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自保亭縣毛感鄉,北至黎母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4400餘平方公裡,
  • @三亞 走進國家公園 探訪熱帶雨林 | 走進海南黎母山:護好青山掘綠金
    黎母山在做好生態環境保護的基礎上開發旅遊項目  護好青山掘綠金  ■ 海南日報記者 謝凱 於偉慧 見習記者 王迎春  過彎道,爬陡坡,從307省道驅車前往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  9月1日,海南日報報業集團「走進國家公園,探訪熱帶雨林」全媒體採訪團走進黎母山,跟隨護林員的腳步,感受巡山的艱辛,同時,也探尋這座海南名山的秘境之美和生態發展之路。
  • 在這個大雪的冬,送你一片養眼的綠: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
    南海網記者劉洋 攝雨林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位於海南島中部山區,東起吊羅山國家森林公園,西至尖峰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自保亭縣毛感鄉,北至黎母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4400餘平方公裡,約佔海南島陸域面積的1/7。
  • 走進國家公園 探訪熱帶雨林|山高谷深、人跡罕至 海南佳西省級自然...
    海南日報記者 李夢瑤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佳西,恐怕沒有什麼比「野性」更為貼切。佳西省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樂東黎族自治縣北部,是省內少數幾個從未遭受大規模採伐的原生態自然保護區之一,也因山高谷深、交通不便,一直是人跡罕至的雨林秘境。
  • 走進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位於海南島中部山區,東起吊羅山國家森林公園,西至尖峰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自保亭縣毛感鄉,北至黎母山省級自然保護區。這是2020年9月4日拍攝的晨曦中的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尖峰嶺和尖峰嶺天池景色。
  • 走進國家公園 探訪熱帶雨林|從黃土變綠地 看海南毛瑞林場的美麗蛻變
    記者 譚琦 攝走進位於保亭西北部和五指山西南部交界山區的毛瑞林場,整齊的住宅,抬頭見松竹,低頭有花叢,不時還能看見各色的蝴蝶翩翩起舞,置身其中仿佛在花園漫步。8月21日,「走進國家公園探訪熱帶雨林」媒體採訪活動來到了毛瑞林場,這裡是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試點區的4個國有林場之一。
  • 走進國家公園 探訪熱帶雨林 | 尋訪海南吊羅山、尖峰嶺、百花嶺裡的「高壽」珍貴樹種
    生長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吊羅山林區的陸均松,樹齡達1500年。海南日報記者 李天平 攝■ 海南日報記者 曾毓慧 於偉慧千百年來,海南熱帶雨林裡的氤氳水汽,將連綿群山滋養得鬱鬱蔥蔥。據統計,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內已記錄有野生維管植物3577種,隸屬220科1142屬,有各類保護植物432種,其中不乏一批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樹種。
  •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揭牌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公園管理局)局長張建龍、海南省省長沈曉明為新成立的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揭牌。  2018年4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強調,要積極開展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建設熱帶雨林等國家公園,構建歸屬清晰、權責明確、監管有效的自然保護地體系。
  •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看點多:綠染山川千層翠
    海南日報記者 李天平 攝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4大亮點亮點一建立中央與省協作強力推進機制。海南省委、省政府與國家林草局聯合成立了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設工作推進領導小組,統籌推進體制試點,協同解決試點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問題,為海南推進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提供了強勁的動力。
  •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官方網站上線運行 全方位展示雨林特色和魅力
    原標題:動動滑鼠,「漫步」雨林 你想像中的熱帶雨林是什麼樣的?這裡,就可以給你答案。 作為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11月28日上午,由南海網設計開發的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官方網站(http://www.hntrnp.com)正式上線運行。 這一網站的成功上線,有助於擴大國家公園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 走進國家公園 探訪熱帶雨林|從黃土變綠地 看海南毛瑞林場的美麗蛻變
    記者 譚琦 攝走進位於保亭西北部和五指山西南部交界山區的毛瑞林場,整齊的住宅,抬頭見松竹,低頭有花叢,不時還能看見各色的蝴蝶翩翩起舞,置身其中仿佛在花園漫步。8月21日,「走進國家公園探訪熱帶雨林」媒體採訪活動來到了毛瑞林場,這裡是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試點區的4個國有林場之一。
  •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 秘境中的邂逅
    在這片茂密的熱帶雨林中,海拔1867米的五指山支撐起海南之巔,南渡江、昌化江、萬泉河從這裡發源,潺潺流向全島,野生動物自由生活,野生植物暢意舒展。這裡就是原始神秘的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藉助人類搭建的空中廊道,最近這群雨林精靈在霸王嶺林區斧頭嶺的居住空間變得愈發寬敞起來,而這只是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諸多變化之一。
  • 走進國家公園 探訪熱帶雨林 | 探訪黎母山生態研學基地——山中一間房 林中一課堂
    ■海南日報記者 謝凱 於偉慧見習記者 王迎春9月2日,海南日報報業集團「走進國家公園,探訪熱帶雨林」全媒體採訪團在黎母山發現了一幢擁有多重「身份」老房子,它是特色民宿,是生態研學基地,是不少大學、企業、行業協會的戶外基地,還是四椰級鄉村旅遊點。
  • 走進國家公園 探訪熱帶雨林 | 海南尖峰嶺:超百萬個植株將「立戶存檔」
    8月25日,位於尖峰嶺的這片茂密次生林裡,海南日報報業集團「走進國家公園,探訪熱帶雨林」全媒體採訪團連穿行都十分費勁,中國林科院熱帶林業研究所森林生態研究中心(以下簡稱森林生態中心)的科研工作者們卻正琢磨著如何將它們準確劃分成1600個20米×20米的樣方格。「1600個樣方格加起來共有64公頃,到時候這裡將替代尖峰嶺另一個60公頃大樣地,成為新的『世界之最』。」
  • 走進國家公園 探訪熱帶雨林 | 精準識別、實時監測、智能學習……「電子圍欄」為國家公園建設提供科技保障
    聽到一旁的海南日報報業集團"走進國家公園,探訪熱帶雨林"全媒體採訪團記者的解釋後,吳獻麗才放下心來。當天,採訪團成員走進海南尖峰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樣地核心區,觸發了尖峰嶺"電子圍欄"系統的報警功能。系統在識別拍攝到的人臉時,還通過與公安系統的聯網,精準快速的彈出記者的姓名和身份證號碼,這讓留在值班室的另一路採訪團成員直觀感受到"電子圍欄"的威力。
  • 海南熱帶雨林慘遭毀容(組圖)
    海南熱帶雨林慘遭毀容(組圖)   10月28日,一隻雄性海南長臂猿在霸王嶺保護區的熱帶雨林中警戒。熱帶雨林大片被毀,瀕危物種生存堪憂。砍伐後被燒焦的林木。新華社記者 姜恩宇 攝  隨著熱帶高效農業在海南的升溫發展,一些開發商把毀林開墾作為擴大耕地的手段,每年海南省毀林案件均在百件以上。去冬今春,國家原始森林公園尖峰嶺、藍洋溫泉國家森林公園等地的熱帶雨林被毀面積已近千畝。
  • 海南周刊 | 海南熱帶雨林:爬行動物棲樂園
    而我國著名動物學家黃正一也曾驚嘆:「在(海南)這個面積不大的島嶼上,兩爬動物種類竟如此之多。」  能讓諸多專家學者嘖嘖稱奇,海南爬行動物的世界究竟有多豐富?根據最新分類及新種研究統計,僅在佔全國國土面積比例不足0.046%的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內便記錄有爬行動物2目20科101種,這佔到中國爬行動物物種數比例的20.3%。